内容简介
《中国名人大传:左宗棠传》由黄汶莱编着,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左宗棠是一位传奇人物,40岁出道,3年内从幕僚升至宰相。
图书目录
第一章早岁经历
一、“牵牛星下凡”
二、求学求名
1.承继儒学
2.科举之路
3.致力于“经世致用”学
4.对民本主义思想的发展
三、关注时局,忧国忧民
第二章初露锋芒
一、蓄势以待
二、幸遇伯乐
三、第一次人幕
1.机遇来临
2.首幕张亮基
3.初显才能
四、第二次人幕
1.再幕骆秉章
2.尽展抱负
五、冈祸得福
第三章剿灭天国
一、预见高人一筹
二、征剿过程
1.组建楚军
2.赣皖战事
3.攻取苏浙
4.赴闽督战
5.入粤督师
三、步步高升
四、恢复闽浙经济
第四章镇压起义
一、歼除捻军
二、镇压回民起义
三、善后措施
1.屯垦
2.改革筹运方法
第五章洋务运动
一、从经世派到洋务派
二、福州船政局
1.力主创办船政局
2.雇用洋人
3.託付沈葆桢
4.福州船政局成立
5.走向衰落
三、发展甘肃近代工业
第六章收复新疆
一、新疆危机
二、关注新疆
三、“海防”与“塞防”
四、战前準备
1.处境艰难
2.扫除障碍
3.物质準备
4.人力準备
5.战略準备
6.外交準备
五、收复新疆的过程
1.乌鲁木齐之战
2.达坂——吐鲁番之役
3.收复南疆
六、彪炳史册
第七章伊犁回归
一、地不可弃
二、《里瓦几亚条约》
1.崇厚出使
2.崇厚丧权辱国
3.怒斥卖国行径
三、剿灭残匪
四、力主抗战
1.沙俄色厉内荏
2.清廷出尔反尔
五、支持曾纪泽谈判
1.曾纪泽针锋相对
2.失败的胜利者
第八章经营新疆
一、发展新疆经济
1.发展工商业
2.重视农业
3.恢复交通
4.赈灾禁菸
5.振兴文教
二、力倡新疆建省
1.新疆行政制度
2.建议新疆设省
第九章宦海沉浮
一、入值军机
二、为官清廉
三、曲高和寡
1.官场失意
2.用人上的弱点
3.人际关係种种
四、外放两江
1.兴修水利
2.发展电讯业
3.航运业和煤矿业
4.体恤民生
第十章晚年抗法
一、中法战争前
1.海防、江防部署
2.协助“黑旗军”
3.“恪靖定边军”
二、力主抗法
三、临危受命
1.开赴福州
2.誓死援台
3.镇南关大捷
四、抱憾终生
1.无力回天
2.临终献策
五、谥号“文襄”
一、“牵牛星下凡”
二、求学求名
1.承继儒学
2.科举之路
3.致力于“经世致用”学
4.对民本主义思想的发展
三、关注时局,忧国忧民
第二章初露锋芒
一、蓄势以待
二、幸遇伯乐
三、第一次人幕
1.机遇来临
2.首幕张亮基
3.初显才能
四、第二次人幕
1.再幕骆秉章
2.尽展抱负
五、冈祸得福
第三章剿灭天国
一、预见高人一筹
二、征剿过程
1.组建楚军
2.赣皖战事
3.攻取苏浙
4.赴闽督战
5.入粤督师
三、步步高升
四、恢复闽浙经济
第四章镇压起义
一、歼除捻军
二、镇压回民起义
三、善后措施
1.屯垦
2.改革筹运方法
第五章洋务运动
一、从经世派到洋务派
二、福州船政局
1.力主创办船政局
2.雇用洋人
3.託付沈葆桢
4.福州船政局成立
5.走向衰落
三、发展甘肃近代工业
第六章收复新疆
一、新疆危机
二、关注新疆
三、“海防”与“塞防”
四、战前準备
1.处境艰难
2.扫除障碍
3.物质準备
4.人力準备
5.战略準备
6.外交準备
五、收复新疆的过程
1.乌鲁木齐之战
2.达坂——吐鲁番之役
3.收复南疆
六、彪炳史册
第七章伊犁回归
一、地不可弃
二、《里瓦几亚条约》
1.崇厚出使
2.崇厚丧权辱国
3.怒斥卖国行径
三、剿灭残匪
四、力主抗战
1.沙俄色厉内荏
2.清廷出尔反尔
五、支持曾纪泽谈判
1.曾纪泽针锋相对
2.失败的胜利者
第八章经营新疆
一、发展新疆经济
1.发展工商业
2.重视农业
3.恢复交通
4.赈灾禁菸
5.振兴文教
二、力倡新疆建省
1.新疆行政制度
2.建议新疆设省
第九章宦海沉浮
一、入值军机
二、为官清廉
三、曲高和寡
1.官场失意
2.用人上的弱点
3.人际关係种种
四、外放两江
1.兴修水利
2.发展电讯业
3.航运业和煤矿业
4.体恤民生
第十章晚年抗法
一、中法战争前
1.海防、江防部署
2.协助“黑旗军”
3.“恪靖定边军”
二、力主抗法
三、临危受命
1.开赴福州
2.誓死援台
3.镇南关大捷
四、抱憾终生
1.无力回天
2.临终献策
五、谥号“文襄”
序言
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军政重臣,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重要首领。
鹹丰二年(1852年),左宗棠接受湖南巡抚张亮基的礼聘,人张幕为其出谋划策。太平军攻打长沙时,左宗棠在省城内为张亮基调兵遣将顽抗到底,还献“河西合围之策”,试图一举包围、消灭太平军。
因接济曾国藩部军铜而攻占武昌有功,命以兵部郎中用,后又加四品卿衔。鹹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左宗棠奉诏命以四品京堂候补,投靠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督办军务。曾在湖南招募X000人,组成“楚军”,赴安徽、江西镇压太平军。同治三年(1864年)攻克杭州,夺取浙江全境。论功行赏,左宗棠被封为一等格靖伯。不久,他又奉诏带军转战江西、福建,追击太平军汪海洋、李世贤部,至同治五年(1866年)攻下了广东嘉应州(今梅县)。
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他与曾国藩、李鸿章一样,用无数起义者的鲜血染红了顶子,赢得了“中兴名臣”的桂冠。
镇压太平军后,左宗棠上奏建议减兵并铜,加给练兵,尤其认为中国打破了海禁后,应该通过製造船械使国家富强起来。同治三年,在浙江仿造小轮船。同治五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得到了準许。之后,左宗棠任命日意格为福州船政局正监督、德克碑为副监督,“一切事务,均责成该两员承办”。船厂的生产指标是:在五年中,应照“外洋兵船样式”,製成1}0匹马力的大轮船11艘和80匹马力的小轮船5艘。一年后,福州船政局正式开工,这是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同治六年(1867年),左宗棠奉命担任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军人陕西攻剿西捻军和西北反清回民军。次年,追击西捻军至直隶(约今河北)、山东,与李鸿章一起将其全部歼灭。后再返西北,五年间先后攻破宁州(今甘肃宁县)董志原、灵州(今宁夏灵武)金积堡、河州(今甘肃临夏东北)、肃州(今甘肃酒泉)等回军重要据点,残酷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同治十二年(1873年),命以陕甘总督协办大学士,晋东阁大学士。陕甘任间,继续从事洋务,创办兰州製造局、甘肃织呢总局,后者为我国第一个机器纺织厂。
同治、光绪之际,中国面临着严重的边疆危机。当时左宗棠已年过六旬,但他的爱国之心始终不渝,恢复新疆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光绪元年(187年)三月,他受命担任督办新疆军务的钦差大臣,得到指挥进军的全权,开始了收复新疆的大业。
光绪二年(1876年)三月,左宗棠从兰州向肃州(酒泉)进军,以此为西征大本营,并督伤刘锦棠率精锐20余营西进出关。五月,刘部到达济木萨。此时,连同从同治十三年(1874年)起陆续出关的金顺、张耀部和整编的新疆原有驻军,将近100营,约五六万人。
7月攻占了乌鲁木齐,次年1月又攻下了和闻(今和田),至此,除伊犁地区还没收复外,新疆的其他地区均已恢复行政权。随即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以收长治久安之效。光绪五年(1879年)中俄伊犁交涉时,左宗棠抨击崇厚一味迁就俄国,签订丧权失地的协定,有失大清国尊严,并提出“先之以议论,决之于战阵”。光绪六年(1880年)春,在新疆部署兵事,出肃州抵哈密。次年初,中俄《伊犁条约》签定,应召至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同年夏,调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光绪十年(1884年)3月,因口疾辞免两江总督职。6月,奉召人京,再任军机大臣。时值中法战争,法国舰队在福州马尾击溃福建水师,遂奉命以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11月抵福州后,积极设防,并组成“格靖援台军”东渡台湾。次年左宗棠在福州病逝,赠太傅,溢文襄。着有《楚军营制》(附条规),其奏稿、文犊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
左宗棠为官时,可以说忠心耿耿,效命于朝廷: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造船厂一福州船政局,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在中国面临边疆危机时,他受命收复新疆,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由于他对朝廷忠贞不二,完全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上,维护封建统治,与人民为敌,参与镇压太平军,故而也暴露了他的阶级局限性。
鹹丰二年(1852年),左宗棠接受湖南巡抚张亮基的礼聘,人张幕为其出谋划策。太平军攻打长沙时,左宗棠在省城内为张亮基调兵遣将顽抗到底,还献“河西合围之策”,试图一举包围、消灭太平军。
因接济曾国藩部军铜而攻占武昌有功,命以兵部郎中用,后又加四品卿衔。鹹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左宗棠奉诏命以四品京堂候补,投靠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曾国藩督办军务。曾在湖南招募X000人,组成“楚军”,赴安徽、江西镇压太平军。同治三年(1864年)攻克杭州,夺取浙江全境。论功行赏,左宗棠被封为一等格靖伯。不久,他又奉诏带军转战江西、福建,追击太平军汪海洋、李世贤部,至同治五年(1866年)攻下了广东嘉应州(今梅县)。
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他与曾国藩、李鸿章一样,用无数起义者的鲜血染红了顶子,赢得了“中兴名臣”的桂冠。
镇压太平军后,左宗棠上奏建议减兵并铜,加给练兵,尤其认为中国打破了海禁后,应该通过製造船械使国家富强起来。同治三年,在浙江仿造小轮船。同治五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得到了準许。之后,左宗棠任命日意格为福州船政局正监督、德克碑为副监督,“一切事务,均责成该两员承办”。船厂的生产指标是:在五年中,应照“外洋兵船样式”,製成1}0匹马力的大轮船11艘和80匹马力的小轮船5艘。一年后,福州船政局正式开工,这是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同治六年(1867年),左宗棠奉命担任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军人陕西攻剿西捻军和西北反清回民军。次年,追击西捻军至直隶(约今河北)、山东,与李鸿章一起将其全部歼灭。后再返西北,五年间先后攻破宁州(今甘肃宁县)董志原、灵州(今宁夏灵武)金积堡、河州(今甘肃临夏东北)、肃州(今甘肃酒泉)等回军重要据点,残酷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同治十二年(1873年),命以陕甘总督协办大学士,晋东阁大学士。陕甘任间,继续从事洋务,创办兰州製造局、甘肃织呢总局,后者为我国第一个机器纺织厂。
同治、光绪之际,中国面临着严重的边疆危机。当时左宗棠已年过六旬,但他的爱国之心始终不渝,恢复新疆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光绪元年(187年)三月,他受命担任督办新疆军务的钦差大臣,得到指挥进军的全权,开始了收复新疆的大业。
光绪二年(1876年)三月,左宗棠从兰州向肃州(酒泉)进军,以此为西征大本营,并督伤刘锦棠率精锐20余营西进出关。五月,刘部到达济木萨。此时,连同从同治十三年(1874年)起陆续出关的金顺、张耀部和整编的新疆原有驻军,将近100营,约五六万人。
7月攻占了乌鲁木齐,次年1月又攻下了和闻(今和田),至此,除伊犁地区还没收复外,新疆的其他地区均已恢复行政权。随即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以收长治久安之效。光绪五年(1879年)中俄伊犁交涉时,左宗棠抨击崇厚一味迁就俄国,签订丧权失地的协定,有失大清国尊严,并提出“先之以议论,决之于战阵”。光绪六年(1880年)春,在新疆部署兵事,出肃州抵哈密。次年初,中俄《伊犁条约》签定,应召至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同年夏,调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光绪十年(1884年)3月,因口疾辞免两江总督职。6月,奉召人京,再任军机大臣。时值中法战争,法国舰队在福州马尾击溃福建水师,遂奉命以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11月抵福州后,积极设防,并组成“格靖援台军”东渡台湾。次年左宗棠在福州病逝,赠太傅,溢文襄。着有《楚军营制》(附条规),其奏稿、文犊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
左宗棠为官时,可以说忠心耿耿,效命于朝廷: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造船厂一福州船政局,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在中国面临边疆危机时,他受命收复新疆,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由于他对朝廷忠贞不二,完全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上,维护封建统治,与人民为敌,参与镇压太平军,故而也暴露了他的阶级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