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政法学院现设有法学、行政管理、汉语言3个本科专业,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专任教师57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0人、副教授21人、讲师26人,98%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政法学院
- 专业:法学、行政管理、汉语言
- 硕士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 教职工:62
科研成果
近5年来,学院出版专着30部,编写教材43部,发表论文70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学院现有在校本科学生600余人,研究生90余人。学生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语文规範化知识大赛、湖南省大学生辩论赛等各类比赛,获得了全国三等奖、湖南省一等奖等奖项。已毕业学生2500多名,大多已成为政府部门、政法系统和企事业单位的骨干。
教授风采
秦立春,男,1966年2月生,湖南湘阴人。198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政治学专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社会兼职有:湖南社科联青年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行政管理》杂誌专家库成员、湖南省高校保卫学研究会理事长、湖南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顾问等。主要研究方向为领导科学与行政管理。主持省级课题5项,出版着作5部,在《中国行政管理》、《中国高等教育》、《光明日报》、《理论前沿》、《湖南师範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 余篇。
主要着作:
1.《领导方法与艺术》,湖南科技出版社2010年版
2.《大学军事课教程》,湖南科技出版社2009年版
3.《企业领导方法》,湖南科技出版社2003年版
4.《公共关係基础》,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年版
5.《公共关係》,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版
主持课题:
1.《公务员考核责任制研究》,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2.《高校党委领导下去行政化研究》,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3.《高校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研究》,省科技厅软科学重点课题
4.《打造精品社团,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湖南省高校思政特色项目立项课题
5.《就业和学生工作一体化模式研究》,湖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重点学科
2006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政法学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学科被湖南省教育厅批准为湖南省重点学科,成为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文科的第一个省级重点学科。
师资力量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学科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政法学院的优势学科,主要学术骨干均集中在该学科。该学科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1 人,硕士生导师14人,5人具有博士学位,11人具有硕士学位,1人是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5人是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学科带头人为周训芳教授,学术带头人有蒋兰香教授、姜素红教授和向佐群教授。学科带头人周训芳教授担任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副会长、湖南省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2006年被评为全国林业系统“四五”普法先进个人。
研究方向
该学科设立了林业法学、环境刑法、环境法原理和环境行政法等四个研究方向,方向负责人分别为周训芳教授、蒋兰香教授、姜素红教授和向佐群教授。
林业法学方向是该学科在全国率先创设的研究领域,也是本学科的特色研究方向,关注生态建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自然保护区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大政策与法律问题,为林业立法、林业行政执法和林业政策的制定提供智力支撑。目前,该研究方向是全国唯一的林业法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
环境刑法方向关注刑法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係、环境刑法基本理论、环境刑事立法、环境刑事责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的预防,以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为研究重点,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该研究方向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个环境刑法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之一。
环境法原理方向以可持续发展、环境权、代际公平、代内公平、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为重点,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法理论体系为目标,致力于环境保护的主流化与环境法的生态化,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环境行政法方向以环境行政管理、环境行政执法、林业行政执法、政府信息公开、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建设为研究重点,为行政执法规範化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学术影响
本学科以环境、资源、生态为主题,有效整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政法学院的主要学术力量,经过17年的发展和学术积累,形成了自身的学科特色与优势,已处于湖南省领先地位,并在全国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学术影响。
实践研究
本学科积极开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在自然保护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保护立法、环境保护的主流化与生态化、“两型”社会建设、区域环境治理、物权法的实施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领域开展专题研究,参与了国家的《自然保护区法》、《循环经济法》、《森林法》、《湿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立法论证和立法谘询,在全国範围内广泛开展了环境法制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环境资源保护国际合作,并与IUCN环境法学院、GEF、日本中央大学、日本琉球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等境外学术机构和大学建立了紧密的学术联繫,产生了较广泛的社会影响。撰写的《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立法研究报告》、《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与法律评估报告》、《物权法实施后林业法律的配套修改建议》、《林业渎职犯罪调研报告》等项目成果,分别被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家林业局和湖南省林业厅採纳;《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培训教材》成为指导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干部培训教材。本学科已成为我国生态建设法制化的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为环境法制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