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俄工科大学联盟

(2019-09-29 11:57:24) 百科综合
中俄工科大学联盟

中俄工科大学联盟

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文简称“阿斯图”,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共同发起,是中俄两国精英工科大学在自愿基础上结成的非营利性组织,是我国“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框架下高等教育领域有效交流平台,开创了中俄同类高校联盟的先河,为中俄两国同类高校开展合作树立了典範。联盟包含51所正式成员和9所观察员学校,中方正式成员高校24所,观察员院校4所,俄方正式成员高校27所,观察员院校5所。

目前,世界上以工学研究为标準的着名国家级高校联盟,还有中国卓越大学联盟、日本八大学工学系联合会、德国TU9联盟、法国巴黎高科技工程师学校集团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俄工科大学联盟
  • 外文名:Ассоциация технических университетов России и Китая(俄),Association of Sino-Russian Technical Universities
  • 简称:阿斯图、АТУРК(俄)
  • 成立时间:2011年3月6日
  • 成立地点:中国·深圳
  • 类型:高校联盟、大学联盟
  • 总部:中国·青岛·即墨
  • 成员类型:工科大学

联盟简介

中俄工科大学联盟由中国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俄罗斯的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共同发起,首批成员单位共30个,中俄大学各占一半。
中俄工科大学联盟
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立意义:中俄两国是世界高等工程教育大国,加强两国重点工科大学的合作对于应对世界工业体系新一轮资源配置和结构变革、推动两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建立的根本宗旨:汇集中俄工科精英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中俄人才交流与科技合作,促进两国创新型经济的共同发展。
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依託中俄两国工科精英大学的优势资源,开展互补性合作;组织并协调两国工科大学在教学、科研、文化教育和社会活动等领域的活动,为中俄两国工科高校开展合作与交流搭建平台。
联盟将致力于促进两国国家技术进步和经济成长,为国家提供创新性建议,以更好地发展两国的高等工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此外,联盟将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大学联盟之间在工科教育、科研、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以更好地服务于世界的创新型经济构建与发展。
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交流平台包括:中俄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平台;国际学术交流平台;精英人才培养平台;中俄青年人文交流平台;高端联合科研平台;校企科技产业平台

发展历程

2011年2月21日,教育部袁贵仁部长签批同意成立哈尔滨工业大学中俄人才交流和科研合作基地。
2011年3月9日,“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立大会在深圳举行,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等15所中方高校和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乌拉尔联邦大学、萨马拉国立航空航天大学等15所俄方高校的代表参加了成立大会。
2013年6月25日,中俄工科大学联盟ASRTU29SUMMIT年会暨首届青岛蓝色硅谷中俄科技创新论坛在青岛召开。阿斯图联盟的29所高校校长齐聚高峰论坛,共同签署《青岛宣言》,阿斯图总部宣布落户青岛蓝色硅谷即墨。
2016年1月24日,“首届阿斯图小卫星任务专家工作研讨会”在西北工业大学召开。
2016年5月24日至27日,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和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共同主办的2016鳌山欧亚科技论坛暨阿斯图第三届年会在青岛举行。会议发布了《鳌山欧亚科技论坛宣言》,宣告“鳌山欧亚科技论坛”正式成立。
2016年8月13日,由中国宇航学会、中俄工科大学联盟(阿斯图)、哈尔滨工业大学、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共同主办的2016中俄大学生小卫星创新设计大赛在哈尔滨举行。
2016年11月14日至27日,由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主办,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莫斯科国立钢铁合金学院、莫斯科航空学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承办的“2016阿斯图相聚莫斯科”系列活动在莫斯科举行。
由中俄双方大学生设计研发的首颗微型卫星,有望在2020年升空。

组织架构

联盟最高领导机构是联盟成员大会。联盟成员大会由联盟发起单位每两年至少召开一次,联盟常设主席单位为联盟发起单位,中方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俄方为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常设秘书处设在联盟发起单位,负责联盟日常工作运行。联盟每届轮值主席由联盟成员院校选举产生,每届任期2年(中俄双方方各由一名校长出任)。
类别中方俄方时间
联盟常设主席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
---
联盟常设主席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周玉
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校长 亚历山大罗夫 А.А
---
联盟首届轮值主席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
2011年—2013年
联盟首届轮值主席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周玉
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校长 亚历山大罗夫 А.А
联盟第二届轮值主席单位
同济大学
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大学
2013年—2015年
联盟第二届轮值主席
同济大学校长 裴钢
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校长 瓦西里耶夫 В.Н.
联盟第三届轮值主席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
莫斯科航空学院
2015年—2017年
联盟第三届轮值主席
西北工业大学校长 汪劲松
莫斯科航空学院校长 科克沙罗夫 B.А.
联盟第四届轮值主席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
乌拉尔联邦大学
2017年—2019年
联盟第四届轮值主席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 王迎军
乌拉尔联邦大学校长 维克多‧高科沙罗夫

组成单位

联盟成员单位

类别院校
中方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浙江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东南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同济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澳门大学
山东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俄方
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
萨马拉国立航空航天大学
阿穆尔国立大学
远东联邦大学
伊热夫斯克国立技术大学
莫斯科汽车公路大学
莫斯科航空航天大学
莫斯科国立无线电技术、电子和自动化学院
莫斯科动力学院
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
莫斯科国立钢铁合金学院
彼尔姆国立科研理工大学
俄罗斯国立石油天然气大学
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
圣彼得堡国立电子工程大学
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大学
俄罗斯东北联邦大学
西伯利亚联邦大学
太平洋国立大学
托木斯克理工大学
乌拉尔联邦大学
南乌拉尔国立大学
喀山国家研究型技术大学
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国立大学)
国家研究型莫斯科国立建筑大学
国立核能研究大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
圣彼得堡亚历山大一世国立交通大学
资料来源:

联盟观察员单位

类别院校
中方
长春理工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太原理工大学
俄方
阿穆尔共青城国立技术大学
顿河国立技术大学
西伯利亚国立航空航天大学
别尔哥罗德舒霍夫国立技术大学
格罗兹尼国立石油技术大学
资料来源:

入盟机制

概况

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新成员入盟机制:
1. 有关高校递交入盟申请。
2. 经联盟大会(或联盟工作例会)同意成为联盟观察员院校,并参加联盟相关活动。
3. 观察员院校在联盟每2年一届年会上提交正式加入联盟陈述报告。
4. 经联盟成员院校表决通过,由观察员院校晋级成为联盟正式成员院校。
5. 联盟成员院校不积极参与联盟活动,经联盟成员大会表决,可以降级为观察员院校或退出联盟。
6. 若申请院校满足候选高校评价标準,可由联盟中俄双方常设秘书处审议提名,将其直接吸纳为联盟正式成员。此标準由联盟中俄双方常设秘书处共同确定、联盟大会决议通过。

俄方

俄方加盟单位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
1) 俄罗斯联邦制大学
2) 俄罗斯国家研究型大学
3) 俄罗斯“5-100”计画成员校
4) “2013-2020年教育发展”竞赛优胜者

中方

中方加盟单位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
1)中国985院校
2)主流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QS、USNews、TIMES)综合类前300位
3)主流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QS、USNews、TIMES)工科类前50位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