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世外桃源
- 出处:《桃花源记》
- 发音:shì wài táo yuán
- 属性:成语
成语解释
【解释】: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成语典故
【故事】: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记载:一个渔夫只身划船进入一山洞,发现一座桃源,这里的居民男耕女织,大人小孩均参加劳动,没有赋税和徭役,人们的关係十分淳朴亲切,到处是一遍安乐祥和的气氛,与外面的世界隔绝
【出处】: 晋·陶潜《桃花源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
【举例造句】: 在这儿,在这世外桃源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嚣的声音。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
此词语已被编入2014年河北省中考考试说明中。
词语辨析
【近义词】:洞天福地
【反义词】:人间地狱
【歇后语】:陶渊明的理想
【灯谜】: 空中仙阁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理想世界
【英文】: the Land of Peach Blossoms
语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