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易学易懂、全面且权威的葡萄酒入门书!
精选世界百大葡萄酒——感受新旧葡萄酒世界的碰撞!
从开瓶醒酒到美酒美食搭配,初学者也可享受优雅酒事!
世界上最自然、最文明和最完美的东西莫过于葡萄酒,
它不只是单一的感官享受,更是一种愉悦与鉴赏。
——海明威
选酒、品酒、藏酒、美酒投资……
美酒带来的不止舌尖的愉悦,微醺的快乐,熟谙品酒之道,更可能带来切身的收益。
本书作者以极精练的介绍,揭开了葡萄酒那层神秘的薄纱,展示出一个精緻且奇妙的葡萄酒世界。不妨随作者一道,一起来体味这场与众不同的酒国之旅吧!
本书图文并茂,集权威性、阅读性、欣赏性于一体,是作者多年发酵酿造的“美酒”。
阅读本书,你可以:
掌握不亚于品酒师的葡萄酒常识
自信地挑选适合自己的葡萄酒
感受葡萄酒文化的真正魅力
享受与葡萄酒的每一次美丽邂逅
……
精选世界百大葡萄酒——感受新旧葡萄酒世界的碰撞!
从开瓶醒酒到美酒美食搭配,初学者也可享受优雅酒事!
世界上最自然、最文明和最完美的东西莫过于葡萄酒,
它不只是单一的感官享受,更是一种愉悦与鉴赏。
——海明威
选酒、品酒、藏酒、美酒投资……
美酒带来的不止舌尖的愉悦,微醺的快乐,熟谙品酒之道,更可能带来切身的收益。
本书作者以极精练的介绍,揭开了葡萄酒那层神秘的薄纱,展示出一个精緻且奇妙的葡萄酒世界。不妨随作者一道,一起来体味这场与众不同的酒国之旅吧!
本书图文并茂,集权威性、阅读性、欣赏性于一体,是作者多年发酵酿造的“美酒”。
阅读本书,你可以:
掌握不亚于品酒师的葡萄酒常识
自信地挑选适合自己的葡萄酒
感受葡萄酒文化的真正魅力
享受与葡萄酒的每一次美丽邂逅
……
作者简介
杨怡祥
台湾专治眩晕症的名医,曾留学美国、日本。受其舅父、着名投资家邱永汉的影响,对美食、绘画、美酒、瓷器收藏等都有涉猎,其鉴赏理论自成一家。
李基泰,着名品酒师,韩国国际品酒师协会理事。一生钟爱两件事:旅行和品酒,一直梦想週游世界,品饮全球极品葡萄酒。从欧洲到中东,再到非洲,他已走遍法国、德国、义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南非等十来个国家的数百家知名酒庄。一路上,他写下20万字“旅行心得”,推开了通往葡萄酒世界的神秘大门,引来数百万葡萄酒爱好者追捧。现在经营着一家红酒坊,享受着葡萄酒带给他的无尽乐趣。
台湾专治眩晕症的名医,曾留学美国、日本。受其舅父、着名投资家邱永汉的影响,对美食、绘画、美酒、瓷器收藏等都有涉猎,其鉴赏理论自成一家。
李基泰,着名品酒师,韩国国际品酒师协会理事。一生钟爱两件事:旅行和品酒,一直梦想週游世界,品饮全球极品葡萄酒。从欧洲到中东,再到非洲,他已走遍法国、德国、义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南非等十来个国家的数百家知名酒庄。一路上,他写下20万字“旅行心得”,推开了通往葡萄酒世界的神秘大门,引来数百万葡萄酒爱好者追捧。现在经营着一家红酒坊,享受着葡萄酒带给他的无尽乐趣。
图书目录
第一讲 不可不知的葡萄酒常识
01 第一次喝葡萄酒,喝什幺好呢
02 了解各个国家的葡萄酒
03 只有知道名字,才能挑选葡萄酒
04 一定要搞清楚酿造年份吗
05 决定葡萄酒味道的十八个葡萄品种
06 你要喝几等的葡萄酒
07 解读模模糊糊的葡萄酒标籤
第二讲 葡萄酒奥秘大公开
08 葡萄酒选购十大注意事项
09 商场?专卖店?——葡萄酒的购买场所
10 适合你的葡萄酒价格为多少
11 葡萄酒礼物,挑选得当人你好感翻倍
12 葡萄酒酒单全攻略
13 是软木塞的浪漫,还是螺旋盖的便捷
14 一定要买齐与葡萄酒种类相配的所有酒杯吗
15 葡萄酒检查——试酒
16 过酒与醒酒,为陈年葡萄酒注入新活力
17 闻香识酒——芳香与酒香
18 选择葡萄酒的三种方法:口味、喜好、余味
19 哪些料理适合搭配葡萄酒
20 必须遵守的葡萄酒礼节 vs可忽视的葡萄酒礼节
21 增进商机的葡萄酒礼节
22 葡萄酒应贮藏在哪儿
第三讲 领略全球极品葡萄酒
23 预防癌症的涩味——红葡萄酒
24 只用葡萄果肉酿製的爽口感觉——白葡萄酒
25 浪漫的粉色诱惑——淡红葡萄酒
26 用霉菌葡萄、冰冻葡萄酿製的酸甜味道——甜葡萄酒
27 葡萄酒遇见白兰地——强化葡萄酒
28 葡萄酒圣地的葡萄酒——法国葡萄酒
29 搭配法国葡萄酒的食物&推荐的法国葡萄酒
30 上千个品种的甜蜜香味——义大利葡萄酒
31 搭配义大利葡萄酒的食物&推荐的义大利葡萄酒
32 桶装葡萄酒的第一名——西班牙葡萄酒
33 搭配西班牙葡萄酒的食物&推荐的西班牙葡萄酒
34 白葡萄酒的天国——德国&奥地利葡萄酒
35 搭配德国葡萄酒的食物&推荐的德国葡萄酒
36 用科学方法一决高下——美国葡萄酒
37 搭配美国葡萄酒的食物&推荐的美国葡萄酒
38 低价和优质的新兴势力——智利&南美葡萄酒
39 搭配智利葡萄酒的食物&推荐的智利葡萄酒
40 非洲祖鲁人酿製的甜蜜感觉——南非葡萄酒
41 搭配南非葡萄酒的食物&推荐的南非葡萄酒
42 随意的澳大利亚葡萄酒——纯粹的纽西兰葡萄酒
43 搭配澳大利亚葡萄酒的食物&推荐的澳大利亚葡萄酒
第四讲 葡萄酒逸事
44 多亏了香槟的二氧化碳,才有了软木塞
45 007系列电影中詹姆斯邦德喜爱的香槟——首席法兰西香槟
“詹姆斯邦德葡萄酒”
46 拿破仑制胜的动力——香贝坦
47纪念温斯顿邱吉尔的香槟——温斯顿邱吉尔爵士香槟
48罗马军队是最早的葡萄酒传教士
49法国为什幺会成为葡萄酒宗主国
50中世纪的修道院是酿酒厂
51 《最后一课》的舞台阿尔萨斯——顶级葡萄酒产地
52犹太人之王——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葡萄酒爱恋
53掀起葡萄酒业界不动产热潮的“泰勒瓦”
54小虫子引发的葡萄酒大危机
55变为投资对象的膜拜酒葡萄酒
第一章 葡萄酒的发展史
五千年前的金字塔壁画已有记载/009
葡萄酒的西方史/010
《圣经》里有 521 次提到葡萄酒/011
葡萄酒的东方史:唐朝最盛并东传/015
第二章 不可不知的葡萄酒小常识
葡萄酒的定义与种类:Wine、Red wine 与Alcoholicdrinks/019
认识世界知名的葡萄酒产地/021
认识葡萄的品种/026
白葡萄酒的品种/031
酒中的单宁与酒石酸/035
第三章 怎样将葡萄变成美酒——酿製葡萄美酒是一门学问
葡萄树树龄 30 年以上者为最佳/041
最适合酿造的气候与雨量/043
气候、纬度与日照:决定口感浓淡与糖度/046
酿造技巧最关键/049
橡木桶也要讲究/053
第四章 包装器具也是一门学问——从外观认识葡萄酒
酒瓶:每种造型都有特殊用意/059
酒标:葡萄酒的“身份证”/061
酒杯:品酒的主要工具/064
软木塞/067
第五章 怎样品葡萄酒才不会被笑话是外行
了解葡萄酒的等级/073
什幺年份的才是葡萄美酒/076
开酒要有技巧/080
一定要醒酒吗/082
从品酒看品味/084
如何保存才能更香醇/090
美食要搭配美酒/094
第六章 副牌酒与香槟、薄酒莱
副牌酒 Second Wine/099
香槟酒/104
世界知名顶级香槟一览/107
薄酒莱/110
贵腐甜葡萄酒/113
冰酒/117
雪莉酒/120
波特酒/123
第七章 怎样以合理价格享受美酒?
法国三大产区的名酒:波尔多、勃艮第与罗纳河谷/127
什幺样的价钱才算合理/130
影响定价策略的因素/130
2012 年世界最贵酒单前 50 名及价格/133
不同需要、不同阶段的选酒策略/136
依自己的能力与需要决定选酒策略/138
第八章 趣谈红酒投资与品味
顶级名酒如黄金/143
如何投资红酒/143
第九章 20 世纪梦幻美酒
知名葡萄酒杂誌的品牌推荐/155
行家心目中的17 款美酒/156
附录一 专家推荐的稀世珍酿:世界百大葡萄酒/179
附录二 《醒酒家(Decanter)》杂誌推荐:一生必喝的百款葡萄美酒/185
参考文献/191
本书推荐/192
01 第一次喝葡萄酒,喝什幺好呢
02 了解各个国家的葡萄酒
03 只有知道名字,才能挑选葡萄酒
04 一定要搞清楚酿造年份吗
05 决定葡萄酒味道的十八个葡萄品种
06 你要喝几等的葡萄酒
07 解读模模糊糊的葡萄酒标籤
第二讲 葡萄酒奥秘大公开
08 葡萄酒选购十大注意事项
09 商场?专卖店?——葡萄酒的购买场所
10 适合你的葡萄酒价格为多少
11 葡萄酒礼物,挑选得当人你好感翻倍
12 葡萄酒酒单全攻略
13 是软木塞的浪漫,还是螺旋盖的便捷
14 一定要买齐与葡萄酒种类相配的所有酒杯吗
15 葡萄酒检查——试酒
16 过酒与醒酒,为陈年葡萄酒注入新活力
17 闻香识酒——芳香与酒香
18 选择葡萄酒的三种方法:口味、喜好、余味
19 哪些料理适合搭配葡萄酒
20 必须遵守的葡萄酒礼节 vs可忽视的葡萄酒礼节
21 增进商机的葡萄酒礼节
22 葡萄酒应贮藏在哪儿
第三讲 领略全球极品葡萄酒
23 预防癌症的涩味——红葡萄酒
24 只用葡萄果肉酿製的爽口感觉——白葡萄酒
25 浪漫的粉色诱惑——淡红葡萄酒
26 用霉菌葡萄、冰冻葡萄酿製的酸甜味道——甜葡萄酒
27 葡萄酒遇见白兰地——强化葡萄酒
28 葡萄酒圣地的葡萄酒——法国葡萄酒
29 搭配法国葡萄酒的食物&推荐的法国葡萄酒
30 上千个品种的甜蜜香味——义大利葡萄酒
31 搭配义大利葡萄酒的食物&推荐的义大利葡萄酒
32 桶装葡萄酒的第一名——西班牙葡萄酒
33 搭配西班牙葡萄酒的食物&推荐的西班牙葡萄酒
34 白葡萄酒的天国——德国&奥地利葡萄酒
35 搭配德国葡萄酒的食物&推荐的德国葡萄酒
36 用科学方法一决高下——美国葡萄酒
37 搭配美国葡萄酒的食物&推荐的美国葡萄酒
38 低价和优质的新兴势力——智利&南美葡萄酒
39 搭配智利葡萄酒的食物&推荐的智利葡萄酒
40 非洲祖鲁人酿製的甜蜜感觉——南非葡萄酒
41 搭配南非葡萄酒的食物&推荐的南非葡萄酒
42 随意的澳大利亚葡萄酒——纯粹的纽西兰葡萄酒
43 搭配澳大利亚葡萄酒的食物&推荐的澳大利亚葡萄酒
第四讲 葡萄酒逸事
44 多亏了香槟的二氧化碳,才有了软木塞
45 007系列电影中詹姆斯邦德喜爱的香槟——首席法兰西香槟
“詹姆斯邦德葡萄酒”
46 拿破仑制胜的动力——香贝坦
47纪念温斯顿邱吉尔的香槟——温斯顿邱吉尔爵士香槟
48罗马军队是最早的葡萄酒传教士
49法国为什幺会成为葡萄酒宗主国
50中世纪的修道院是酿酒厂
51 《最后一课》的舞台阿尔萨斯——顶级葡萄酒产地
52犹太人之王——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葡萄酒爱恋
53掀起葡萄酒业界不动产热潮的“泰勒瓦”
54小虫子引发的葡萄酒大危机
55变为投资对象的膜拜酒葡萄酒
第一章 葡萄酒的发展史
五千年前的金字塔壁画已有记载/009
葡萄酒的西方史/010
《圣经》里有 521 次提到葡萄酒/011
葡萄酒的东方史:唐朝最盛并东传/015
第二章 不可不知的葡萄酒小常识
葡萄酒的定义与种类:Wine、Red wine 与Alcoholicdrinks/019
认识世界知名的葡萄酒产地/021
认识葡萄的品种/026
白葡萄酒的品种/031
酒中的单宁与酒石酸/035
第三章 怎样将葡萄变成美酒——酿製葡萄美酒是一门学问
葡萄树树龄 30 年以上者为最佳/041
最适合酿造的气候与雨量/043
气候、纬度与日照:决定口感浓淡与糖度/046
酿造技巧最关键/049
橡木桶也要讲究/053
第四章 包装器具也是一门学问——从外观认识葡萄酒
酒瓶:每种造型都有特殊用意/059
酒标:葡萄酒的“身份证”/061
酒杯:品酒的主要工具/064
软木塞/067
第五章 怎样品葡萄酒才不会被笑话是外行
了解葡萄酒的等级/073
什幺年份的才是葡萄美酒/076
开酒要有技巧/080
一定要醒酒吗/082
从品酒看品味/084
如何保存才能更香醇/090
美食要搭配美酒/094
第六章 副牌酒与香槟、薄酒莱
副牌酒 Second Wine/099
香槟酒/104
世界知名顶级香槟一览/107
薄酒莱/110
贵腐甜葡萄酒/113
冰酒/117
雪莉酒/120
波特酒/123
第七章 怎样以合理价格享受美酒?
法国三大产区的名酒:波尔多、勃艮第与罗纳河谷/127
什幺样的价钱才算合理/130
影响定价策略的因素/130
2012 年世界最贵酒单前 50 名及价格/133
不同需要、不同阶段的选酒策略/136
依自己的能力与需要决定选酒策略/138
第八章 趣谈红酒投资与品味
顶级名酒如黄金/143
如何投资红酒/143
第九章 20 世纪梦幻美酒
知名葡萄酒杂誌的品牌推荐/155
行家心目中的17 款美酒/156
附录一 专家推荐的稀世珍酿:世界百大葡萄酒/179
附录二 《醒酒家(Decanter)》杂誌推荐:一生必喝的百款葡萄美酒/185
参考文献/191
本书推荐/192
文摘
第一章 葡萄酒的发展史
葡萄酒起源于何时,一直是众说纷纭,没有绝对準确的说法。其实人类在学会将採摘的果实储存、屯集起来时,有意无意间就学会了如何酿製果酒,而最“原始”的葡萄酒极有可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明的。
五千年前的金字塔壁画已有记载
葡萄酒是葡萄中糖分经由天然酵母菌发酵的产物,我们偶尔吃到过熟的果实,会觉得有一股酒味,此即“酒化”效果,完全不需人为,相信史前人类也知之甚详,因此要推测葡萄酒的酿造年代无疑历史久远。史前人类在居住的洞穴中,把吃剩的水果放入容器,层层垒高,下层的果子不免流出汁液,而空气中无处不在的野生酵母自然会将果汁发酵成果酒。相信自有人类以来,就有葡萄酒的蹤迹。不但人类,连猿猴都颇好此物。清朝彭孙贻在《粤西偶记》中记载:“粤西平乐等府山中,猿猴极多,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窠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相传古代有一位波斯国王,平日爱吃葡萄,并将大量葡萄保藏在一个大陶罐里,标上“有毒”的字样,防人偷吃。有次国王的妃子因不得宠,想要自尽,因此擅自饮用了标明“有毒”的陶罐内的饮料。没想到这种“毒药”滋味不错,非但没有致命,反而令人兴奋异常。国王知道后,取出来饮用,竟也十分欣赏,从此颁布命令,专门收藏民间成熟的葡萄,紧压在容器内进行发酵,成为大量酿造葡萄酒的滥觞。
葡萄酒的西方史
说到葡萄酒,一般人就会想到那是“洋人的玩意儿”。事实上,据记载,西方酿造、饮用葡萄酒的历史确实比东方早多了。这可能与葡萄最早产于地中海地区,之后才西传至欧洲,更晚才向东传到亚洲的史实有关。人类喝葡萄酒的历史相传已经有六千年了,但最早有“迹”可寻的记载是已出土的金字塔壁画,大约绘製于五千年前,其中就描绘了当时的居民採摘葡萄、酿造葡萄酒的过程,一般认为,葡萄酒最早出现在伊朗、伊拉克一带。
此后又过了两千年,才有关于葡萄酒的文字记载。据考证,《荷马史诗》大约写于三千年前,其中有一章描述了一个与葡萄酒有关的故事:奥德赛误入独眼巨人的洞穴,面临死亡的威胁,情急之下,他发动手下四处採集野葡萄,用脚踩出葡萄汁并酿成葡萄酒,让独眼巨人饮下,并趁巨人烂醉时弄瞎其仅剩的眼珠,才得以逃出险境。由此可见,当时该书的作者已经知道如何酿造葡萄酒,而且知道饮用葡萄酒后的反应。
《圣经》里有 521 次提到葡萄酒
葡萄酒最早出现在中东的证据,莫过于数千万人阅读的《圣经》,其中《创世纪》第9章中就有记载:诺亚建造完成方舟后,带领众人逃过世纪洪荒,当时方舟内的“生活必需品”或“谋生工具”还包括几段挑选好的葡萄藤,而且诺亚一下船就开始种植葡萄,并发展为广大的葡萄园。整本《圣经》中竟有521次提到葡萄酒(只有《旧约全书》中的《约拿书》没有葡萄或葡萄酒的记载),包括耶稣行使的第一个神迹:在迦南村参加犹太人婚礼时,将水变成葡萄酒(叫人打来六桶井水,但倒出来的竟是香醇的葡萄酒)。又如《马太福音》第26章,耶稣在最后的晚餐时把葡萄酒递给门徒,并说:“你们都喝了吧!因为这是我的血,印证上帝跟人立约的血,为了使许多人的罪能得到赦免而流的血。我告诉你们,我绝不再喝这酒,直到我与你们在我父亲的国度里喝到新酒的那一天。”从此,颜色鲜红如血的红葡萄酒便成为耶稣圣血的象徵。所有的基督教圣经故事都发生在中东,所以推测红酒起源于中东地区应不为过;而且受推崇的是由红葡萄酿造而成的红酒,不是绿葡萄酿造的白葡萄酒。
据推测酿酒技术也早在五千年前就经由商路从伊朗往西传到希腊,往南传到埃及,往东传到新疆。之后随着罗马帝国的版图不断扩张,葡萄的栽种与酿造技术也由希腊传到了欧洲、中东与北非等地区。15世纪以后,随着殖民运动,葡萄酒的栽植与酿造技术相继传到了美洲、澳大利亚、纽西兰及南非等地。在西传过程中,有几个代表性的事件影响到了“葡萄酒文化”的发展,不可不提。
(1)酿酒技术由伊朗传到希腊以后,葡萄酒在当地大受欢迎,不仅成为一种时尚,甚至被誉为文明的象徵。当时,希腊的男人们在正餐结束后,通常都会再喝点葡萄酒,天南地北畅谈一番,称为 Symposium,意思是“会饮”;后来,英文也加以沿用,但引申为学术会议(Symposium)。公元前 5 世纪,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甚至说:“地中海沿岸的居民从学会种植橄榄和葡萄那一天起,才开始走向文明。”
(2)当时在地中海沿岸活动的希腊人及腓尼基商人,发觉在其故乡(希腊)种葡萄、酿酒虽然很好,但酿好的酒要用陶土瓮封装,再千里迢迢运到地中海附近贩卖,相当不方便,还不如直接教当地的高卢(法国)人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气候温暖、雨量适中),种植葡萄并酿酒。从此,葡萄及葡萄酒风靡整个欧洲。高卢(法国)人没有想到的是,因其所产的葡萄酒在罗马大受欢迎,罗马皇帝图密善(Domitian)为了保护当地的果农与酿酒业,竟下令拔除高卢一半的葡萄树,可以说是“怀璧其罪”的无妄之灾。
(3)酿酒技术从希腊传入罗马后,葡萄酒很快席捲了义大利半岛,不仅如此,还随着罗马帝国势力的不断扩张而传遍欧洲。据估计,葡萄树在公元1世纪时已遍布罗纳河谷,2世纪普及全勃艮第和波尔多地区;3世纪时到达罗亚尔河谷,到了4世纪,整个香槟区和摩泽尔河谷都散发着葡萄酒的芬芳。公元9世纪时,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大帝还斥资在法国勃艮第开了一家顶级酒庄,也开启了法国酿造世界级名酒之先河。罗马帝国灭亡后,高卢酒农至今还延续着其传统的酿酒法。
(4)西多会修士提升了葡萄酒的质量,并将其推广至世界各地。1112年,年轻狂热的西多会修士伯纳德·杜方,因不满本笃会的戒律鬆弛而自立门户。他建立新戒律,严格限制修道院的人数不得超过48人,避免过度扩张;一旦一家修道院的修士满60人,其中12人就得离开,另建新点。由于追随者众多,短短三年间就在勃艮第一带增开了四家修道院。西多会修士的贡献除了开拓据点之外,就是提升葡萄酒的质量,并推广至世界各地。由于自古以来《圣经》与基督教信徒都将红葡萄酒当作“耶稣的圣血”,因此葡萄酒是参与弥撒时不可或缺的。西多会修士平日除了修行之外,还要在葡萄园工作,并且自己酿酒。他们不仅对宗教狂热,还属于完美主义者,为了酿出更美好的葡萄酒,不断地利用修枝、嫁接等技巧培育优良品种,甚至用舌头亲尝土壤,以判断其成分,再挑选最适合者。其努力与成效深获肯定,因此许多教会都愿意捐出土地以供他们开闢葡萄园。14世纪,可以说法国南部的多数葡萄园都属于西多会所有,葡萄酒也随着传教士的足迹被推广到世界各地。
(5)软木塞发明之后,葡萄酒的价值被推上了高峰。一般认为软木塞发明于1650年前后,软木塞有利于葡萄酒的储存,还能增加风味,进而提升葡萄酒的价值。此外,还有几个阶段亦具推波助澜之势。1780年法国大革命之后,西多会全面退出酿酒业,其所属的约 10117 公顷(25000英亩)葡萄园也一併转售,使得葡萄的种植与酿造在民间大为兴盛。其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 年),“酒标不实”一度影响人们对法国葡萄酒的评价,直到20世纪30年代,法国政府经过大力整顿,推行法定产区管制(A.O.C.)后才有所改善,这也使得品酒者重拾信心。
如今,葡萄酒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饮品,不仅是吃正式或高档西餐时的必备饮品,最近几年更因号称能防治心血管疾病而备受人们的青睐,犹如东方人的“养生酒”,广受欢迎。几乎世界各地都有人栽种葡萄,但用于酿酒的葡萄栽种地区增加得不多,其正式产区可大致分为新世界和旧世界两大阵营:旧世界即原本就种植酿酒用的葡萄的国家,包括法国、德国、义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新世界(新加入者)则有美国、澳大利亚、纽西兰、南非、智利、阿根廷等。一般而言,旧世界更着重于传统酿造工艺,强调葡萄本身的气味与口感(较厚重);新世界则以现代酿酒技术为主,重视葡萄酒的香醇,标榜其果香更加浓郁。
葡萄酒的东方史:唐朝最盛并东传
东方世界开始酿造、饮用葡萄酒的时间晚于西方,目前发现的最早记载为2100多年前,即汉武帝建元年间,张骞出使西域(新疆)之后顺便带回当地的特产葡萄,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汉代所称的“西域”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中亚地区,当时已知西域的大宛国盛产葡萄(那时叫蒲桃),当地所酿的葡萄酒在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已经很有名气,《史记》和《汉书》中还记载:大宛国的富人善酿葡萄酒,其所藏动辄万余石(1石约合104 升),耐久藏,即使存放几十年也不会腐败,可见当时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和规模都已十分可观。据史料记载,汉朝时陕西扶风人孟佗(字伯良)家中富有,想要花钱买官,结果以一斛葡萄酒贿赂宦官张让,当上了凉州刺史。可见当时葡萄酒的价值比现金高。后来,苏轼有诗“将军百战竟不侯,伯良一斛得凉州”,意思是说百战沙场的将军竟不如孟伯良的一斛美酒,就是在讽刺权贵争相珍藏葡萄酒、以饮美酒为时尚的社会风气。
此种风气一直延续到唐朝。唐太宗平定了盛产葡萄的“高昌国”(现吐鲁番盆地)之后,葡萄酒即源源不绝地输入长安,当时很多有名诗人的作品中都有吟咏葡萄酒之句,例如李白在《少年行》曾云:“笑入胡姬酒肆中”,“胡姬”指西域来的碧眼“酒女”,足见当时的有钱人流行在胡人经营的酒家饮酒作乐,而其所饮的即是高昌运来的葡萄酒;唐朝王瀚《凉州词》中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名句,传诵千古,至今不绝,显然,汉唐时,人们已有饮用葡萄酒的习惯。
后来传教士马可·波罗在其着作《马可·波罗游记》中也提到:“山西太原府有许多好葡萄园,酿造很多葡萄酒,贩卖到各地去。”由此可见,最迟在元代已经可以在市场上买到酿好的葡萄酒了。
时至今日,我国境内的酿酒葡萄主要来自新疆,其栽种面积与产量均位于世界前几名。至于其他东方国家及地区的葡萄酒酿造与饮用史应该都晚于中国,如日本可能就是唐朝时才接触、引进的,其他国家则更晚。如今,由于西风东渐、信息流通快速,各式各样的葡萄酒凭藉宣传优势,以时尚及有益健康(预防心血管疾病)为广告诉求,近几年来席捲酒类市场。人们不仅在吃西餐时,就连中餐、喜宴与日常聚会也以喝红酒为时尚,其盛况不亚于唐代的“笑入胡姬酒肆中”。
03只有知道名字,才能挑选葡萄酒
揭开葡萄酒名字中隐藏的含义
挑选葡萄酒时,我们都难以读懂标籤上写的葡萄酒名字。葡萄酒名字由生产国家的词语拼凑而成,所以对初学者来说,读懂它有一定的困难。下面就给大家解释一下经常出现在葡萄酒名字中的基本辞彙的意思,后文会有更详细的关于葡萄酒标籤的内容。
经常出现的“酒庄”是什幺意思
在法国,特别是波尔多地区生产的葡萄酒名字里,很常见的一个词是酒庄(chateau)。酒庄是过去贵族或望族拥有的城堡(castle),来源于法语,现在也指葡萄园,即自己酿製葡萄酒然后销售的葡萄园,即酿酒厂(winery)。法国生产的高级葡萄酒的名字中常用酒庄这个词,这说明葡萄园的声誉很高。有声誉的酒庄酿出的葡萄酒,味道和香味都很好。
罗曼尼康帝是什幺意思
罗曼尼康帝(RomaneeConti)是一个酒庄的名字,以在法国勃艮第地区生产高级葡萄酒而着称。这个地区和波尔多不同,不用“酒庄”这个词,但使用具有同样意思的“葡萄园”(Domaine)。一般来讲,葡萄园或村庄的名字会标在葡萄酒标籤上。以拿破仑最钟情的葡萄酒而闻名的香贝坦(Chambertin),也是法国一个葡萄园的名字。
陈酿,高级陈酿
智利或新兴国家的葡萄酒中,很多标籤上都写着陈酿(Reserve)或高级陈酿(GrandReserve)。这是“根据成熟度来划分的等级体系”中的两个。陈酿的意思是在橡树桶中酿製到某个程度製成的葡萄酒。相比陈酿,高级陈酿的成熟时间更久,酿製成的葡萄酒品质更好。
喜欢甜味的话,不要选“极乾”
起泡葡萄酒标籤中常出现的词是极乾(brut)。这是按照起泡葡萄酒的糖分分类时使用的词,即“没有甜味,很乾”的意思。如果喜欢甜味的葡萄酒,一定要迴避叫“极乾”的起泡葡萄酒。
着名的葡萄酒名字
记不住葡萄酒名字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生僻的外语混合在一起,不是专家的话,很难记住。但是像“酒庄小矮人”这种发音容易、又和特定人物相关的,或是在媒体里反覆出现的葡萄酒,就相对容易记住了。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比较着名的葡萄酒。
蒙特斯阿尔法M
蒙特斯是1988年在智利建立的新兴酿酒厂,虽然历史很短,但是通过将“阿尔法M”等优质葡萄酒销往全世界,推动了智利葡萄酒的大众化。在这里酿製的蒙特斯阿尔法M(MontesAlpha
M),得名于创始人之一的默里(Murray)。这种酒是波尔多调配葡萄酒,也是代表智利的优质葡萄酒,被选为2005年韩国釜山APEC(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首脑会谈时的宴会酒,由此可见其优质性。它也受到了韩国企业会长们的普遍欢迎。
蒙特斯的葡萄酒为韩国葡萄酒文化的大众化做出了很大贡献,在韩国进口的所有葡萄酒中,高居单一品牌的第一名,占有绝对优势。
第一号作品
对美国纳帕优质葡萄酒(NapaPremiumWine)起着先驱作用的葡萄酒“第一号作品(OpusOne)”是法国的木桐罗斯柴尔德酒庄和美国纳帕葡萄酒产业的巨匠罗伯特蒙大维(RobertMondavi)酒庄合资,一起创建的着名品牌。听说过欧洲和美国的两大巨匠相遇的故事吗?他们在美国纳帕谷的奥克维尔(Oakville)地区建立了名为“第一号作品”的酿酒厂,按照波尔多调配方法,酿製葡萄酒。1979年酿製的第一批酒就受到了瞩目。
意思为“作品”的opus和英语的one结合,形成“第一号作品”。它是为了庆祝法国和美国的巨匠第一次联手而取的名字。标籤上还印有蒙大维和罗斯柴尔德男爵的亲笔签名。
在1981年的纳帕谷拍卖会上,每瓶酒都以20400美元的高价被拍走,可以称之为当代葡萄酒业界最大的新闻。当然,它到现在也是代表美国纳帕谷的最优质葡萄酒。
阿马维瓦
阿马维瓦(Almaviva)是智利最大酿酒厂之一孔雀酒厂(VinaConchayToro)和法国木桐罗斯柴尔德酒庄合资酿製的葡萄酒。他们在智利米埔的上蓬特(PuenteAlto)地区建立了名为“阿马维瓦”的酿酒厂,以赤霞珠品种为材料,用波尔多调配方法酿製最高级的葡萄酒。这样酿製而成的阿马维瓦提高了智利葡萄酒在世界上的排名,也成了智利优质葡萄酒的先驱。阿马维瓦起源于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阿马维瓦伯爵。其标籤上印有象徵“王”和“宇宙”的智利古代花纹。阿马维瓦诞生至今,一直是智利最高级的葡萄酒之一。
23预防癌症的涩味——红葡萄酒
对单宁的误解和单宁的真相
红葡萄酒会有涩味是因为含有单宁成分,红颜色是因为有花青素。但是,你知道发出涩味的单宁对我们身体有抗氧化作用吗?你知道花青素能抗衰老、预防心脏病、促进消化吗?适量的葡萄酒有着激活人体、维持健康、预防各种疾病的良好功效。
被后人尊称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学者希波克拉底说过:“适量的葡萄酒能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哲学之父”柏拉图说过:“葡萄酒是老年人的药方。”所以很久以前,葡萄酒就不仅仅是单纯的嗜好品,而是一种良好的健康食品了。
被后人尊称为“微生物之父”的巴斯德也研究过葡萄酒的功效。他发现葡萄酒是通过酵母进行发酵的,并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单宁酸。“葡萄酒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饮料”这句名言也是他说的。
法国人喜欢吃黄油、芝士、肉类等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但是据统计,包括心脏病在内的成人发病率,法国人却远远低于美国人。这种现象被称作“法国矛盾(FrenchParadox)”。研究结果表明,这是因为法国人每天都喝一定量的葡萄酒。葡萄酒中含有有助于健康的功臣——多酚(Polyphenol)。多酚是包含在咖啡、绿茶、水果等中的大量抗氧化物质,是为保护植物而形成的物质,能够中和昆虫分泌的毒性,可以说是植物的天然免疫物质。散发酸涩味道的单宁酸以及葡萄皮中含有的散发葡萄酒红色的花青素等,正是典型的多酚成分。
多酚不仅对植物有益,对人体也有着促进抗氧化的作用。导致老化的罪魁祸首是带有剧毒的恶性分子——活性氧,多酚不仅可以抑制活性氧的活动,还可以降低人体内的胆固醇,起到预防动脉化和高血压的作用。除此之外,它还能防止血管的老化,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即所谓的老年痴呆症),抵抗癌症,以及促进消化。
特别是红葡萄酒中的单宁散发出的涩味,不仅使葡萄酒味道好,还可以当药用。所以在吃肉的时候,搭配饮用红葡萄酒,酒中的单宁可以分解肉的蛋白质和脂肪,促进消化,降低胆固醇。这就是“法国矛盾”的秘密。但是也不可以过量饮用葡萄酒!每天喝1~2杯葡萄酒是最合适的。
先从涩味不浓的葡萄酒开始
白葡萄酒是用葡萄的果肉酿製的,但红葡萄酒不同,是用葡萄的皮、籽、果肉酿製的。葡萄皮和籽中含有大量的单宁成分,所以红葡萄酒的涩味很浓。社会与科学议题,更是成了现代人饮食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伙伴。曾经被认为是专属于欧洲人的葡萄酒,现在不仅被美国人,还开始被亚洲人认同,成为特殊饮品。
即使葡萄酒对身体有很大好处,但是在文化上,不熟悉葡萄酒的亚洲人还是会觉得红葡萄酒的涩味过重,很多人在喝了一口含有大量单宁的红葡萄酒后,表情立刻像“咬了生柿子”一样。如果是葡萄酒初学者,还是从含有少量单宁、甜度高的葡萄酒开始尝试吧。
一般来说,红葡萄酒使用的葡萄品种是固定的,但有时也会使用白葡萄品种来酿製红葡萄酒。酿製红葡萄酒时,一般都会选择皮厚与含有大量单宁的、可以长期酿製的赤霞珠,或是有着细腻干练味道的墨尔乐,或是有着辣味的华丽的西拉等红葡萄酒专用品种。
但是,单宁并不只是存在于葡萄皮和籽中,酿製葡萄酒时,橡树桶也会融化出单宁。皮和籽中融化出的单宁和橡树桶融化出的单宁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长久地保存葡萄酒,也可以对人体起到抗氧化作用。
当然,不是所有红葡萄酒都很涩。赤霞珠、墨尔乐、西拉等品种,因为皮厚,所以颜色重、涩味浓。但是随着葡萄酒酿造方式的不同和地区差异,涩味或颜色也会变弱。比如酿造黑比诺或薄酒莱新酒的佳美品种,皮就很薄,所以酿製出的红葡萄酒涩味就没那幺浓。不太习惯涩味的朋友或第一次接触葡萄酒的初学者喝这种会比较好。
虽然单宁对身体有好处,但也不要仅因为这点就强迫自己去喝味道太涩的葡萄酒。单宁成分过多,会破坏葡萄酒味道的平衡,作为药、酒、嗜好品,都是失败之作。
……
葡萄酒起源于何时,一直是众说纷纭,没有绝对準确的说法。其实人类在学会将採摘的果实储存、屯集起来时,有意无意间就学会了如何酿製果酒,而最“原始”的葡萄酒极有可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明的。
五千年前的金字塔壁画已有记载
葡萄酒是葡萄中糖分经由天然酵母菌发酵的产物,我们偶尔吃到过熟的果实,会觉得有一股酒味,此即“酒化”效果,完全不需人为,相信史前人类也知之甚详,因此要推测葡萄酒的酿造年代无疑历史久远。史前人类在居住的洞穴中,把吃剩的水果放入容器,层层垒高,下层的果子不免流出汁液,而空气中无处不在的野生酵母自然会将果汁发酵成果酒。相信自有人类以来,就有葡萄酒的蹤迹。不但人类,连猿猴都颇好此物。清朝彭孙贻在《粤西偶记》中记载:“粤西平乐等府山中,猿猴极多,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窠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相传古代有一位波斯国王,平日爱吃葡萄,并将大量葡萄保藏在一个大陶罐里,标上“有毒”的字样,防人偷吃。有次国王的妃子因不得宠,想要自尽,因此擅自饮用了标明“有毒”的陶罐内的饮料。没想到这种“毒药”滋味不错,非但没有致命,反而令人兴奋异常。国王知道后,取出来饮用,竟也十分欣赏,从此颁布命令,专门收藏民间成熟的葡萄,紧压在容器内进行发酵,成为大量酿造葡萄酒的滥觞。
葡萄酒的西方史
说到葡萄酒,一般人就会想到那是“洋人的玩意儿”。事实上,据记载,西方酿造、饮用葡萄酒的历史确实比东方早多了。这可能与葡萄最早产于地中海地区,之后才西传至欧洲,更晚才向东传到亚洲的史实有关。人类喝葡萄酒的历史相传已经有六千年了,但最早有“迹”可寻的记载是已出土的金字塔壁画,大约绘製于五千年前,其中就描绘了当时的居民採摘葡萄、酿造葡萄酒的过程,一般认为,葡萄酒最早出现在伊朗、伊拉克一带。
此后又过了两千年,才有关于葡萄酒的文字记载。据考证,《荷马史诗》大约写于三千年前,其中有一章描述了一个与葡萄酒有关的故事:奥德赛误入独眼巨人的洞穴,面临死亡的威胁,情急之下,他发动手下四处採集野葡萄,用脚踩出葡萄汁并酿成葡萄酒,让独眼巨人饮下,并趁巨人烂醉时弄瞎其仅剩的眼珠,才得以逃出险境。由此可见,当时该书的作者已经知道如何酿造葡萄酒,而且知道饮用葡萄酒后的反应。
《圣经》里有 521 次提到葡萄酒
葡萄酒最早出现在中东的证据,莫过于数千万人阅读的《圣经》,其中《创世纪》第9章中就有记载:诺亚建造完成方舟后,带领众人逃过世纪洪荒,当时方舟内的“生活必需品”或“谋生工具”还包括几段挑选好的葡萄藤,而且诺亚一下船就开始种植葡萄,并发展为广大的葡萄园。整本《圣经》中竟有521次提到葡萄酒(只有《旧约全书》中的《约拿书》没有葡萄或葡萄酒的记载),包括耶稣行使的第一个神迹:在迦南村参加犹太人婚礼时,将水变成葡萄酒(叫人打来六桶井水,但倒出来的竟是香醇的葡萄酒)。又如《马太福音》第26章,耶稣在最后的晚餐时把葡萄酒递给门徒,并说:“你们都喝了吧!因为这是我的血,印证上帝跟人立约的血,为了使许多人的罪能得到赦免而流的血。我告诉你们,我绝不再喝这酒,直到我与你们在我父亲的国度里喝到新酒的那一天。”从此,颜色鲜红如血的红葡萄酒便成为耶稣圣血的象徵。所有的基督教圣经故事都发生在中东,所以推测红酒起源于中东地区应不为过;而且受推崇的是由红葡萄酿造而成的红酒,不是绿葡萄酿造的白葡萄酒。
据推测酿酒技术也早在五千年前就经由商路从伊朗往西传到希腊,往南传到埃及,往东传到新疆。之后随着罗马帝国的版图不断扩张,葡萄的栽种与酿造技术也由希腊传到了欧洲、中东与北非等地区。15世纪以后,随着殖民运动,葡萄酒的栽植与酿造技术相继传到了美洲、澳大利亚、纽西兰及南非等地。在西传过程中,有几个代表性的事件影响到了“葡萄酒文化”的发展,不可不提。
(1)酿酒技术由伊朗传到希腊以后,葡萄酒在当地大受欢迎,不仅成为一种时尚,甚至被誉为文明的象徵。当时,希腊的男人们在正餐结束后,通常都会再喝点葡萄酒,天南地北畅谈一番,称为 Symposium,意思是“会饮”;后来,英文也加以沿用,但引申为学术会议(Symposium)。公元前 5 世纪,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甚至说:“地中海沿岸的居民从学会种植橄榄和葡萄那一天起,才开始走向文明。”
(2)当时在地中海沿岸活动的希腊人及腓尼基商人,发觉在其故乡(希腊)种葡萄、酿酒虽然很好,但酿好的酒要用陶土瓮封装,再千里迢迢运到地中海附近贩卖,相当不方便,还不如直接教当地的高卢(法国)人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气候温暖、雨量适中),种植葡萄并酿酒。从此,葡萄及葡萄酒风靡整个欧洲。高卢(法国)人没有想到的是,因其所产的葡萄酒在罗马大受欢迎,罗马皇帝图密善(Domitian)为了保护当地的果农与酿酒业,竟下令拔除高卢一半的葡萄树,可以说是“怀璧其罪”的无妄之灾。
(3)酿酒技术从希腊传入罗马后,葡萄酒很快席捲了义大利半岛,不仅如此,还随着罗马帝国势力的不断扩张而传遍欧洲。据估计,葡萄树在公元1世纪时已遍布罗纳河谷,2世纪普及全勃艮第和波尔多地区;3世纪时到达罗亚尔河谷,到了4世纪,整个香槟区和摩泽尔河谷都散发着葡萄酒的芬芳。公元9世纪时,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大帝还斥资在法国勃艮第开了一家顶级酒庄,也开启了法国酿造世界级名酒之先河。罗马帝国灭亡后,高卢酒农至今还延续着其传统的酿酒法。
(4)西多会修士提升了葡萄酒的质量,并将其推广至世界各地。1112年,年轻狂热的西多会修士伯纳德·杜方,因不满本笃会的戒律鬆弛而自立门户。他建立新戒律,严格限制修道院的人数不得超过48人,避免过度扩张;一旦一家修道院的修士满60人,其中12人就得离开,另建新点。由于追随者众多,短短三年间就在勃艮第一带增开了四家修道院。西多会修士的贡献除了开拓据点之外,就是提升葡萄酒的质量,并推广至世界各地。由于自古以来《圣经》与基督教信徒都将红葡萄酒当作“耶稣的圣血”,因此葡萄酒是参与弥撒时不可或缺的。西多会修士平日除了修行之外,还要在葡萄园工作,并且自己酿酒。他们不仅对宗教狂热,还属于完美主义者,为了酿出更美好的葡萄酒,不断地利用修枝、嫁接等技巧培育优良品种,甚至用舌头亲尝土壤,以判断其成分,再挑选最适合者。其努力与成效深获肯定,因此许多教会都愿意捐出土地以供他们开闢葡萄园。14世纪,可以说法国南部的多数葡萄园都属于西多会所有,葡萄酒也随着传教士的足迹被推广到世界各地。
(5)软木塞发明之后,葡萄酒的价值被推上了高峰。一般认为软木塞发明于1650年前后,软木塞有利于葡萄酒的储存,还能增加风味,进而提升葡萄酒的价值。此外,还有几个阶段亦具推波助澜之势。1780年法国大革命之后,西多会全面退出酿酒业,其所属的约 10117 公顷(25000英亩)葡萄园也一併转售,使得葡萄的种植与酿造在民间大为兴盛。其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 年),“酒标不实”一度影响人们对法国葡萄酒的评价,直到20世纪30年代,法国政府经过大力整顿,推行法定产区管制(A.O.C.)后才有所改善,这也使得品酒者重拾信心。
如今,葡萄酒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饮品,不仅是吃正式或高档西餐时的必备饮品,最近几年更因号称能防治心血管疾病而备受人们的青睐,犹如东方人的“养生酒”,广受欢迎。几乎世界各地都有人栽种葡萄,但用于酿酒的葡萄栽种地区增加得不多,其正式产区可大致分为新世界和旧世界两大阵营:旧世界即原本就种植酿酒用的葡萄的国家,包括法国、德国、义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新世界(新加入者)则有美国、澳大利亚、纽西兰、南非、智利、阿根廷等。一般而言,旧世界更着重于传统酿造工艺,强调葡萄本身的气味与口感(较厚重);新世界则以现代酿酒技术为主,重视葡萄酒的香醇,标榜其果香更加浓郁。
葡萄酒的东方史:唐朝最盛并东传
东方世界开始酿造、饮用葡萄酒的时间晚于西方,目前发现的最早记载为2100多年前,即汉武帝建元年间,张骞出使西域(新疆)之后顺便带回当地的特产葡萄,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汉代所称的“西域”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中亚地区,当时已知西域的大宛国盛产葡萄(那时叫蒲桃),当地所酿的葡萄酒在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已经很有名气,《史记》和《汉书》中还记载:大宛国的富人善酿葡萄酒,其所藏动辄万余石(1石约合104 升),耐久藏,即使存放几十年也不会腐败,可见当时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和规模都已十分可观。据史料记载,汉朝时陕西扶风人孟佗(字伯良)家中富有,想要花钱买官,结果以一斛葡萄酒贿赂宦官张让,当上了凉州刺史。可见当时葡萄酒的价值比现金高。后来,苏轼有诗“将军百战竟不侯,伯良一斛得凉州”,意思是说百战沙场的将军竟不如孟伯良的一斛美酒,就是在讽刺权贵争相珍藏葡萄酒、以饮美酒为时尚的社会风气。
此种风气一直延续到唐朝。唐太宗平定了盛产葡萄的“高昌国”(现吐鲁番盆地)之后,葡萄酒即源源不绝地输入长安,当时很多有名诗人的作品中都有吟咏葡萄酒之句,例如李白在《少年行》曾云:“笑入胡姬酒肆中”,“胡姬”指西域来的碧眼“酒女”,足见当时的有钱人流行在胡人经营的酒家饮酒作乐,而其所饮的即是高昌运来的葡萄酒;唐朝王瀚《凉州词》中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名句,传诵千古,至今不绝,显然,汉唐时,人们已有饮用葡萄酒的习惯。
后来传教士马可·波罗在其着作《马可·波罗游记》中也提到:“山西太原府有许多好葡萄园,酿造很多葡萄酒,贩卖到各地去。”由此可见,最迟在元代已经可以在市场上买到酿好的葡萄酒了。
时至今日,我国境内的酿酒葡萄主要来自新疆,其栽种面积与产量均位于世界前几名。至于其他东方国家及地区的葡萄酒酿造与饮用史应该都晚于中国,如日本可能就是唐朝时才接触、引进的,其他国家则更晚。如今,由于西风东渐、信息流通快速,各式各样的葡萄酒凭藉宣传优势,以时尚及有益健康(预防心血管疾病)为广告诉求,近几年来席捲酒类市场。人们不仅在吃西餐时,就连中餐、喜宴与日常聚会也以喝红酒为时尚,其盛况不亚于唐代的“笑入胡姬酒肆中”。
03只有知道名字,才能挑选葡萄酒
揭开葡萄酒名字中隐藏的含义
挑选葡萄酒时,我们都难以读懂标籤上写的葡萄酒名字。葡萄酒名字由生产国家的词语拼凑而成,所以对初学者来说,读懂它有一定的困难。下面就给大家解释一下经常出现在葡萄酒名字中的基本辞彙的意思,后文会有更详细的关于葡萄酒标籤的内容。
经常出现的“酒庄”是什幺意思
在法国,特别是波尔多地区生产的葡萄酒名字里,很常见的一个词是酒庄(chateau)。酒庄是过去贵族或望族拥有的城堡(castle),来源于法语,现在也指葡萄园,即自己酿製葡萄酒然后销售的葡萄园,即酿酒厂(winery)。法国生产的高级葡萄酒的名字中常用酒庄这个词,这说明葡萄园的声誉很高。有声誉的酒庄酿出的葡萄酒,味道和香味都很好。
罗曼尼康帝是什幺意思
罗曼尼康帝(RomaneeConti)是一个酒庄的名字,以在法国勃艮第地区生产高级葡萄酒而着称。这个地区和波尔多不同,不用“酒庄”这个词,但使用具有同样意思的“葡萄园”(Domaine)。一般来讲,葡萄园或村庄的名字会标在葡萄酒标籤上。以拿破仑最钟情的葡萄酒而闻名的香贝坦(Chambertin),也是法国一个葡萄园的名字。
陈酿,高级陈酿
智利或新兴国家的葡萄酒中,很多标籤上都写着陈酿(Reserve)或高级陈酿(GrandReserve)。这是“根据成熟度来划分的等级体系”中的两个。陈酿的意思是在橡树桶中酿製到某个程度製成的葡萄酒。相比陈酿,高级陈酿的成熟时间更久,酿製成的葡萄酒品质更好。
喜欢甜味的话,不要选“极乾”
起泡葡萄酒标籤中常出现的词是极乾(brut)。这是按照起泡葡萄酒的糖分分类时使用的词,即“没有甜味,很乾”的意思。如果喜欢甜味的葡萄酒,一定要迴避叫“极乾”的起泡葡萄酒。
着名的葡萄酒名字
记不住葡萄酒名字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生僻的外语混合在一起,不是专家的话,很难记住。但是像“酒庄小矮人”这种发音容易、又和特定人物相关的,或是在媒体里反覆出现的葡萄酒,就相对容易记住了。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比较着名的葡萄酒。
蒙特斯阿尔法M
蒙特斯是1988年在智利建立的新兴酿酒厂,虽然历史很短,但是通过将“阿尔法M”等优质葡萄酒销往全世界,推动了智利葡萄酒的大众化。在这里酿製的蒙特斯阿尔法M(MontesAlpha
M),得名于创始人之一的默里(Murray)。这种酒是波尔多调配葡萄酒,也是代表智利的优质葡萄酒,被选为2005年韩国釜山APEC(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首脑会谈时的宴会酒,由此可见其优质性。它也受到了韩国企业会长们的普遍欢迎。
蒙特斯的葡萄酒为韩国葡萄酒文化的大众化做出了很大贡献,在韩国进口的所有葡萄酒中,高居单一品牌的第一名,占有绝对优势。
第一号作品
对美国纳帕优质葡萄酒(NapaPremiumWine)起着先驱作用的葡萄酒“第一号作品(OpusOne)”是法国的木桐罗斯柴尔德酒庄和美国纳帕葡萄酒产业的巨匠罗伯特蒙大维(RobertMondavi)酒庄合资,一起创建的着名品牌。听说过欧洲和美国的两大巨匠相遇的故事吗?他们在美国纳帕谷的奥克维尔(Oakville)地区建立了名为“第一号作品”的酿酒厂,按照波尔多调配方法,酿製葡萄酒。1979年酿製的第一批酒就受到了瞩目。
意思为“作品”的opus和英语的one结合,形成“第一号作品”。它是为了庆祝法国和美国的巨匠第一次联手而取的名字。标籤上还印有蒙大维和罗斯柴尔德男爵的亲笔签名。
在1981年的纳帕谷拍卖会上,每瓶酒都以20400美元的高价被拍走,可以称之为当代葡萄酒业界最大的新闻。当然,它到现在也是代表美国纳帕谷的最优质葡萄酒。
阿马维瓦
阿马维瓦(Almaviva)是智利最大酿酒厂之一孔雀酒厂(VinaConchayToro)和法国木桐罗斯柴尔德酒庄合资酿製的葡萄酒。他们在智利米埔的上蓬特(PuenteAlto)地区建立了名为“阿马维瓦”的酿酒厂,以赤霞珠品种为材料,用波尔多调配方法酿製最高级的葡萄酒。这样酿製而成的阿马维瓦提高了智利葡萄酒在世界上的排名,也成了智利优质葡萄酒的先驱。阿马维瓦起源于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阿马维瓦伯爵。其标籤上印有象徵“王”和“宇宙”的智利古代花纹。阿马维瓦诞生至今,一直是智利最高级的葡萄酒之一。
23预防癌症的涩味——红葡萄酒
对单宁的误解和单宁的真相
红葡萄酒会有涩味是因为含有单宁成分,红颜色是因为有花青素。但是,你知道发出涩味的单宁对我们身体有抗氧化作用吗?你知道花青素能抗衰老、预防心脏病、促进消化吗?适量的葡萄酒有着激活人体、维持健康、预防各种疾病的良好功效。
被后人尊称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学者希波克拉底说过:“适量的葡萄酒能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哲学之父”柏拉图说过:“葡萄酒是老年人的药方。”所以很久以前,葡萄酒就不仅仅是单纯的嗜好品,而是一种良好的健康食品了。
被后人尊称为“微生物之父”的巴斯德也研究过葡萄酒的功效。他发现葡萄酒是通过酵母进行发酵的,并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单宁酸。“葡萄酒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饮料”这句名言也是他说的。
法国人喜欢吃黄油、芝士、肉类等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但是据统计,包括心脏病在内的成人发病率,法国人却远远低于美国人。这种现象被称作“法国矛盾(FrenchParadox)”。研究结果表明,这是因为法国人每天都喝一定量的葡萄酒。葡萄酒中含有有助于健康的功臣——多酚(Polyphenol)。多酚是包含在咖啡、绿茶、水果等中的大量抗氧化物质,是为保护植物而形成的物质,能够中和昆虫分泌的毒性,可以说是植物的天然免疫物质。散发酸涩味道的单宁酸以及葡萄皮中含有的散发葡萄酒红色的花青素等,正是典型的多酚成分。
多酚不仅对植物有益,对人体也有着促进抗氧化的作用。导致老化的罪魁祸首是带有剧毒的恶性分子——活性氧,多酚不仅可以抑制活性氧的活动,还可以降低人体内的胆固醇,起到预防动脉化和高血压的作用。除此之外,它还能防止血管的老化,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即所谓的老年痴呆症),抵抗癌症,以及促进消化。
特别是红葡萄酒中的单宁散发出的涩味,不仅使葡萄酒味道好,还可以当药用。所以在吃肉的时候,搭配饮用红葡萄酒,酒中的单宁可以分解肉的蛋白质和脂肪,促进消化,降低胆固醇。这就是“法国矛盾”的秘密。但是也不可以过量饮用葡萄酒!每天喝1~2杯葡萄酒是最合适的。
先从涩味不浓的葡萄酒开始
白葡萄酒是用葡萄的果肉酿製的,但红葡萄酒不同,是用葡萄的皮、籽、果肉酿製的。葡萄皮和籽中含有大量的单宁成分,所以红葡萄酒的涩味很浓。社会与科学议题,更是成了现代人饮食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伙伴。曾经被认为是专属于欧洲人的葡萄酒,现在不仅被美国人,还开始被亚洲人认同,成为特殊饮品。
即使葡萄酒对身体有很大好处,但是在文化上,不熟悉葡萄酒的亚洲人还是会觉得红葡萄酒的涩味过重,很多人在喝了一口含有大量单宁的红葡萄酒后,表情立刻像“咬了生柿子”一样。如果是葡萄酒初学者,还是从含有少量单宁、甜度高的葡萄酒开始尝试吧。
一般来说,红葡萄酒使用的葡萄品种是固定的,但有时也会使用白葡萄品种来酿製红葡萄酒。酿製红葡萄酒时,一般都会选择皮厚与含有大量单宁的、可以长期酿製的赤霞珠,或是有着细腻干练味道的墨尔乐,或是有着辣味的华丽的西拉等红葡萄酒专用品种。
但是,单宁并不只是存在于葡萄皮和籽中,酿製葡萄酒时,橡树桶也会融化出单宁。皮和籽中融化出的单宁和橡树桶融化出的单宁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长久地保存葡萄酒,也可以对人体起到抗氧化作用。
当然,不是所有红葡萄酒都很涩。赤霞珠、墨尔乐、西拉等品种,因为皮厚,所以颜色重、涩味浓。但是随着葡萄酒酿造方式的不同和地区差异,涩味或颜色也会变弱。比如酿造黑比诺或薄酒莱新酒的佳美品种,皮就很薄,所以酿製出的红葡萄酒涩味就没那幺浓。不太习惯涩味的朋友或第一次接触葡萄酒的初学者喝这种会比较好。
虽然单宁对身体有好处,但也不要仅因为这点就强迫自己去喝味道太涩的葡萄酒。单宁成分过多,会破坏葡萄酒味道的平衡,作为药、酒、嗜好品,都是失败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