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河镇为一地名,在我国四川省、吉林省以及海南省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东河镇
- 所属地区:中国西南
- 电话区号:0839
- 邮政区码:628200
- 地理位置:四川省川东北地区
- 面积:129.8平方公里
- 人口:72828人
- 着名景点:中国红军城
- 机场:广元盘龙机场
- 火车站:旺苍火车站
- 车牌代码:川H
- 居民小组:48个
- 现任党委书记:曹加伦
- 现任镇长:谭明民
基本概况
东河镇位于旺苍县中部,旺苍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县能源、交通
、通讯枢纽,是城乡经济结合部,是商品物质集散地。全镇幅员面积129.8平方公里,辖行政村22个村民小组146个。社区居委会10个居民小组48个,总人口72828人。
庙樑上 | 孙家坝 | 马家渡 | 南山坡 |
五峰村 | 梁家湾 | 曹家沟 | |
历史沿革
古老而年轻的东河镇是四川旺苍县驻地镇,物华开宝,人杰地灵。20世纪30年代初,这里是川北颇的胜名的“红军城”。新中国成立后,城区建为城关公社(后改为洪江镇),城郊建为东风区(后改为五峰区)。1992年撤区并乡时由原洪江镇、五峰区所辖百丈、五峰、南阳等乡合併为东河镇。
自然地理
以县城为中心,辖内中间地势宽阔平坦,南北两侧为梯次浅丘。自东向西的黄洋河在这里汇入源远流长的东河,贯穿全境,向西流去,象一条白色的彩练相衔在青山绿野之间,把全镇划分为“三沟四坝一片梁”。
旺苍县城—东河镇城区远眺

基础设施
广(元)乐(坝)铁路、省道S202线和广(元)巴(中)高速公路横贯镇境,100%的村95%的社已通公路,开通了四个村的客运线路。供电站所多处,城乡电力充足,100%的街道和90%的村社电网已全面改造;供水网路完善,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能充分保证。电信、邮政处所多设备好,行动电话多种网路业务已开通,90%的城镇居民和40%的村社农户已安装程控电话。县城街道美洁,有近2000米的滨河路河边休闲带和中心广场,红军城开发一期工程正在施工,马家渡行政中心西移正紧锣密鼓进行,商贸市场繁荣,有农贸综合批零市场4个,占地近200余亩。乡村环境优美,有南阳万亩果草畜立体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名胜景点多处,有小二型水库9座,山坪塘180口,微水池580口,渠堰21公里,总蓄水量180余万方,可控灌面达95%以上。整个辖区内能源充足,交通便利,通讯良好,信息灵通,商贸服务发达,餐饮住宿方便。
经济发展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辖区内第一、二、三产业得到协调发展,现已形成农林多经、畜牧水产、交通运输、煤焦矿产、建筑建材、修理铸造、轻纺化工、加工服务、饮食饮料、商贸供销、文化娱乐、医疗保键、科技信息、影视音响、美印装饰等20余类系统产业500多种产品,近100种产品畅销省、市、县市场。
东河镇“东河”风光

镇境现有全国各地200多家投资者在此经商办实体,使私营企业达到200多家,个体工商户达到10000余户,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镇域经济结构已初步形成。二00二年底,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6亿元,镇属企业总产值达到3.2亿元,镇属工业产值达到1.2亿元,国地两税入库达到1100万元,财政收入达到12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500元。
社会经济实力早于九三年就跻身于“四川省200强”乡镇,排名第127位。九二年以来连续10年分别被省、市、县表彰为“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发展乡镇企业功勋单位”、“发展非公有制先进单位”、“引进项目先进单位”等等,九八年以来连续5年被市政府命名为“财政收入百强乡镇”、“1000万元以上财政收入乡镇”等等。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 71763 |
男 | 36856 |
女 | 34907 |
家庭户户数 | 19196 |
家庭户总人口(总) | 59998 |
家庭户男 | 30010 |
家庭户女 | 29988 |
0-14岁(总) | 13730 |
0-14岁男 | 6983 |
0-14岁女 | 6747 |
15-64岁(总) | 54790 |
15-64岁男 | 28208 |
15-64岁女 | 26582 |
65岁及以上(总) | 3243 |
65岁及以上男 | 1665 |
65岁及以上女 | 1578 |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 66048 |
社会文教
全镇现有各类学校32所,“普九”经验收合格,科技培训推广已形成网路;有医疗卫生院、所40余家,农村“初保”经验收达标,县城已建成省级卫生城;镇文化站被命名为特级文化站,省级“文化先进镇”;有20多家单位分别被验收为省、市、县文明单位,四新、鱼鳞等7个村被市、县表彰为小康建设先进村。
资源优势
境内煤炭、白云石、方解石、石英砂、石灰石等矿产储量丰富,煤焦、建材、造纸、玻具生产兴旺。全镇耕地面积1.4万余亩,宜林面积30多万亩,植被覆盖率达25%以上;拥有河流溪沟20多条,建有塘库280余口,可控灌面达90%;镇域日照充分,气候温和,适宜多种动植物繁衍生长,除粮油生产外还建有蔬菜、水果、蚕桑、药材、橄榄油生产基地各3000亩以上,菜、果、肉、禽、蛋等销量占县城市场1/4以上。境内图书馆、体育场、影剧院、音乐厅、游乐场、旅游社等文化娱乐场所齐全,松林山、南峰寺、农家乐等多处旅游景点和休闲场所游客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