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67网路联队的前身是1993年在德克萨斯州拉克兰德空军基地成立的第67信息战联队,2006年7月5日改编为第67网路联队,成为美军惟一的专业网路战部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美国第67网路联队
- 前身:第67信息战联队
- 改编时间:2006年7月5日
- 性质:美军惟一的专业网路战部队。
概述
美国第67网路联队的前身是1993年在德克萨斯州拉克兰德空军基地成立的第67信息战联队,2006年7月5日改编为第67网路联队,成为美军惟一的专业网路战部队。美国空军的高官曾经夸口说,第67网路战联队是空军“最大的一个作战单位”,因为该联队的人员和装备遍及“除南极洲之外的其他大陆”。
实力
这倒不夸张,据《美国空军》杂誌透露,第67网路联队由5个情报大队,美军信息作战室35个情报中队及分队,总计8000名官兵组成。该联队的驻地分布全球100个地点,负责为“空军、五角大楼乃至白宫的领导人”提供决策依据。具体任务包括:执行电子战、信息战、网路安全、应急作战、特种战、缉毒等任务。
美军信息作战室

下属核心作战单位
第67网路战联队下属核心作战单位包括:
驻德克萨斯州拉克兰德空军基地的第67网路战大队。该大队负责为国家决策层提供多种来源的情报、电子战和通讯保密,同时还为美国空军特种战司令部提供专门情报。
驻马里兰州乔治·米德堡的第694情报大队。该大队负责实施电子战、保密与信息战,还负责为国家安全局执行任务时提供人员和后勤支援。
驻德国拉姆斯泰恩空军基地的第26信息战大队。该大队负责为欧洲战区的美军作战部队提供信息战平台,同时还兼顾非洲和中东地区的信息战任务,北约的信息战任务由该大队担负。
驻德克萨斯州拉克兰德空军基地的第690信息战大队也是第67网路战联队的骨干。
驻德克萨斯州拉克兰德空军基地的第67网路战大队。该大队负责为国家决策层提供多种来源的情报、电子战和通讯保密,同时还为美国空军特种战司令部提供专门情报。
驻马里兰州乔治·米德堡的第694情报大队。该大队负责实施电子战、保密与信息战,还负责为国家安全局执行任务时提供人员和后勤支援。
驻德国拉姆斯泰恩空军基地的第26信息战大队。该大队负责为欧洲战区的美军作战部队提供信息战平台,同时还兼顾非洲和中东地区的信息战任务,北约的信息战任务由该大队担负。
驻德克萨斯州拉克兰德空军基地的第690信息战大队也是第67网路战联队的骨干。
简介
网路司令部正式成立后,上述各部统一划归罗伯特·J·埃德尔中将指挥。韦尼在解释网路司令部成立的意义时称:“我们之所以成立一个与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空中作战司令部平级的大司令部,因为它将成为美国总统、各大战区司令部和美国人民保卫商业、航空、太空和网路空间安全的重要作战部队。”
2007年11月,美国海军学院电脑系统因遭黑客攻击而瘫痪,最终迫使该学院切断网际网路服务数周之久。美军称,本次黑客入侵的目的是窃取美海军演习的秘密资料。有关方面认为,这所学院电脑系统没有安装最新防护软体,因此被黑客偷袭得手。这仅仅是美国政府电脑系统遭到黑客攻击的“冰山一角”。
白宫和五角大楼认为,全球有100多个国家都在积极开展“信息战”研究。受到网路自身技术限制,这条个信息的聚宝盆本身就“漏洞重重”,人们很难发现黑客下落。从2005年8月开始,美国国防部专门成立了代号为“暴雨”的反黑客行动小组。一些美军官员宣称,如不採取有效措施,美国可能遭遇“网路911袭击”。
在鼓譟“网路黑客威胁”的同时,美国自己则组建了三支全新的部队——战略“黑客”部队、第67网路战大队和网路媒体战部队。其中,最新成立的网路媒体战部队成员既是电脑高手又是出色“记者”。他们全天候24小时监控网际网路,以便及时纠正错误信息,帮助美军对付“不準确信息”并积极引导利己报导的传播。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军经常到“黑客市场” 招兵买马。在其2007年总额约4400亿美元的军费预算中,投入到网路媒体战的经费就达250亿美元,比当年製造核子弹的曼哈顿工程的花费还要多。美军更意识到,在未来战场上,网路将成为战争和舆论宣传的发展方向,其胜负对战争结局有着至关重要影响。
2007年11月,美国海军学院电脑系统因遭黑客攻击而瘫痪,最终迫使该学院切断网际网路服务数周之久。美军称,本次黑客入侵的目的是窃取美海军演习的秘密资料。有关方面认为,这所学院电脑系统没有安装最新防护软体,因此被黑客偷袭得手。这仅仅是美国政府电脑系统遭到黑客攻击的“冰山一角”。
白宫和五角大楼认为,全球有100多个国家都在积极开展“信息战”研究。受到网路自身技术限制,这条个信息的聚宝盆本身就“漏洞重重”,人们很难发现黑客下落。从2005年8月开始,美国国防部专门成立了代号为“暴雨”的反黑客行动小组。一些美军官员宣称,如不採取有效措施,美国可能遭遇“网路911袭击”。
在鼓譟“网路黑客威胁”的同时,美国自己则组建了三支全新的部队——战略“黑客”部队、第67网路战大队和网路媒体战部队。其中,最新成立的网路媒体战部队成员既是电脑高手又是出色“记者”。他们全天候24小时监控网际网路,以便及时纠正错误信息,帮助美军对付“不準确信息”并积极引导利己报导的传播。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军经常到“黑客市场” 招兵买马。在其2007年总额约4400亿美元的军费预算中,投入到网路媒体战的经费就达250亿美元,比当年製造核子弹的曼哈顿工程的花费还要多。美军更意识到,在未来战场上,网路将成为战争和舆论宣传的发展方向,其胜负对战争结局有着至关重要影响。
美国称自己面临严重“黑客威胁”
《今日美国报》报导,黑客们攻击美方机构电脑系统的主要方法是首先传送伪造的“内部”电子邮件信息资料充当诱饵,然后以此为突破口寻找机会冒充合法用户去侵入存放着保密信息资料的美国资料库。此外,病毒和蠕虫也是黑客们常用的攻击手段。一些研究机构宣称,上述事件表明,美国的电脑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调查人员称,当黑客们入侵了美国政府和军方的电脑系统后,往往还要採取“顺藤摸瓜”的方式,进入其它同这个电脑系统相连的民间机构和组织的网路。因此,美国政府和私营机构需要共同採取措施来遏制黑客们的攻击行动。美方强调,来自黑客门的网路袭击“威胁很大”。
在安装了全新的防护软体后,美国负责管理的全球网际网路的骨干系统(DNS域名解析服务机构)在 今年2月初经受了黑客袭击的考验。所谓的DNS就是完成网站名称与实际IP位址互相转化的服务。当时,黑客们利用不同电脑加大信息流量,企图瘫痪DNS根伺服器。美方称,这些袭击者主要来自亚太地区。
在这次为期将近8个小时的网上袭击中,13台“DNS根伺服器”中共有6台受到黑客攻击。不过,只有两台尚未安装防护软体的伺服器明受到明显影响。这些“DNS根伺服器”由遍及全球100多个地点的伺服器系统联合组成。据介绍,只有在普通网际网路运营商无法解析域名时,才会访问最高级的“DNS根伺服器”。
如果黑客们攻陷了“DNS根伺服器”,那幺人们将无法访问任何网站,也不能传送电子邮件。万幸的事,一般来说,这种关键的伺服器都被设製成“悄悄工作方式”,因此攻击活动比较罕见,也不太容易得手。
调查人员称,当黑客们入侵了美国政府和军方的电脑系统后,往往还要採取“顺藤摸瓜”的方式,进入其它同这个电脑系统相连的民间机构和组织的网路。因此,美国政府和私营机构需要共同採取措施来遏制黑客们的攻击行动。美方强调,来自黑客门的网路袭击“威胁很大”。
在安装了全新的防护软体后,美国负责管理的全球网际网路的骨干系统(DNS域名解析服务机构)在 今年2月初经受了黑客袭击的考验。所谓的DNS就是完成网站名称与实际IP位址互相转化的服务。当时,黑客们利用不同电脑加大信息流量,企图瘫痪DNS根伺服器。美方称,这些袭击者主要来自亚太地区。
在这次为期将近8个小时的网上袭击中,13台“DNS根伺服器”中共有6台受到黑客攻击。不过,只有两台尚未安装防护软体的伺服器明受到明显影响。这些“DNS根伺服器”由遍及全球100多个地点的伺服器系统联合组成。据介绍,只有在普通网际网路运营商无法解析域名时,才会访问最高级的“DNS根伺服器”。
如果黑客们攻陷了“DNS根伺服器”,那幺人们将无法访问任何网站,也不能传送电子邮件。万幸的事,一般来说,这种关键的伺服器都被设製成“悄悄工作方式”,因此攻击活动比较罕见,也不太容易得手。
美欲通过网路制高点战胜对手
美军战略司令部下属的信息战特种部队,正在谋求随时向敌方网路(如电网或电话网)发动不见血的网路攻击的能力,其最终目的是组建世界上最强大的“黑客部队”。这支部队当前主要任务包括:试验各种现有网路武器的效果;制定美国使用网路武器的详细条例;培训出一支过硬的网路攻击队伍。
一旦爆发战争,美军的“官方黑客”将承担渗透、监控、摧毁敌网路系统以及窃取情报的任务。知情人士称,美军黑客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的网路技术,能够轻鬆渗入敌国军事和民用信息网路系统,并可给系统注入病毒或予以摧毁。五角大楼希望,有朝一日能用电脑代替炸弹,对敌人发动更快速、更少流血的远程袭击。
美媒体披露,2004年夏天布希总统签署了一份秘密档案,同意对敌方计算机网路发动“黑客式毁灭性”袭击。根据五角大楼的构想,一旦展开黑客攻击,美军通过在电脑终端前轻鬆敲打键盘,就实现让敌国雷达系统失灵、电力供应彻底中断和军民通信联络全部紊乱,让对方无法调兵,不能发射飞弹,只有被动挨打。
美军还在积极研究“虚拟现实”战术,其目的就是力争不动一兵一枪,创造出虚假信息来动摇敌人的斗志。比如在战争进行过程中,用虚拟现实和计算机成像技术制出和散布敌国最高统帅的影像,并让他发表不利于战争继续进行的言论,藉此扰乱军心。一旦美军与伊朗交战,就可能通过类似战术来迷惑对手。
另外,美国头号敌人“基地”组织也瞄上了网际网路。该组织阴谋袭击英国乃至欧洲最大的网路数据中心,以彻底瘫痪英国的网际网路与金融业。在上述袭击阴谋曝光后,英国成立国家公共设施保护中心,其任务就是保护诸如电信、网路、石油、天然气及核电站等公共设施免受恐怖攻击。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追随者纷纷通过伊斯兰网站对“基地”组织领导人拉登宣誓效忠,并以此庆祝拉登50岁生日。一般来说,“基地”组织对网路的套用主要集中在传播极端主义思想、发布最高首脑“指示”和招募新兵等初级领域。
一旦爆发战争,美军的“官方黑客”将承担渗透、监控、摧毁敌网路系统以及窃取情报的任务。知情人士称,美军黑客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的网路技术,能够轻鬆渗入敌国军事和民用信息网路系统,并可给系统注入病毒或予以摧毁。五角大楼希望,有朝一日能用电脑代替炸弹,对敌人发动更快速、更少流血的远程袭击。
美媒体披露,2004年夏天布希总统签署了一份秘密档案,同意对敌方计算机网路发动“黑客式毁灭性”袭击。根据五角大楼的构想,一旦展开黑客攻击,美军通过在电脑终端前轻鬆敲打键盘,就实现让敌国雷达系统失灵、电力供应彻底中断和军民通信联络全部紊乱,让对方无法调兵,不能发射飞弹,只有被动挨打。
美军还在积极研究“虚拟现实”战术,其目的就是力争不动一兵一枪,创造出虚假信息来动摇敌人的斗志。比如在战争进行过程中,用虚拟现实和计算机成像技术制出和散布敌国最高统帅的影像,并让他发表不利于战争继续进行的言论,藉此扰乱军心。一旦美军与伊朗交战,就可能通过类似战术来迷惑对手。
另外,美国头号敌人“基地”组织也瞄上了网际网路。该组织阴谋袭击英国乃至欧洲最大的网路数据中心,以彻底瘫痪英国的网际网路与金融业。在上述袭击阴谋曝光后,英国成立国家公共设施保护中心,其任务就是保护诸如电信、网路、石油、天然气及核电站等公共设施免受恐怖攻击。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追随者纷纷通过伊斯兰网站对“基地”组织领导人拉登宣誓效忠,并以此庆祝拉登50岁生日。一般来说,“基地”组织对网路的套用主要集中在传播极端主义思想、发布最高首脑“指示”和招募新兵等初级领域。
网路司令部
美国空军2008年5月18日发布讯息说,美国空军部长麦可·温当天宣布成立一个临时网路战司令部,以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网际网路战争。由于此网路司令部公开宣称其核心任务是保证本国网路安全和袭击他国核心网路,因此也被外界称为“黑客”司令部。
正式成立网路战準备顺利,9月18日,美国空军部长麦可·温宣布,美国空军临时网路司令部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正式成立。
空军部长温是2007年11月2日首度向外界透露空军打算成立网路司令部的讯息的,因此,网路司令部的正式成立意味着美军网路战的準备进展顺利。
空军网路司令部是在空军第67网路战联队和第8航空队部队的基础上成立的。据《美国空军》杂誌透露,第67网路战联队由5个情报大队、35个情报中队及分队组成,总计8000名官兵。该联队的驻地分布全球100个地点,负责为“空军、五角大楼乃至白宫的领导人”提供决策依据。具体任务包括:执行电子战、信息战、网路安全、应急作战、特种战、缉毒等任务。
两大职
正式成立网路战準备顺利,9月18日,美国空军部长麦可·温宣布,美国空军临时网路司令部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正式成立。
空军部长温是2007年11月2日首度向外界透露空军打算成立网路司令部的讯息的,因此,网路司令部的正式成立意味着美军网路战的準备进展顺利。
空军网路司令部是在空军第67网路战联队和第8航空队部队的基础上成立的。据《美国空军》杂誌透露,第67网路战联队由5个情报大队、35个情报中队及分队组成,总计8000名官兵。该联队的驻地分布全球100个地点,负责为“空军、五角大楼乃至白宫的领导人”提供决策依据。具体任务包括:执行电子战、信息战、网路安全、应急作战、特种战、缉毒等任务。
两大职
保护自己进攻他国
对于新成立的网路司令部的职能,美国空军部长温说起来毫不避讳,那就是在网路虚拟空间执行“攻”与“防”的任务。
所谓“防”是指保证美国通信与电脑网路在未来的冲突中免遭网路袭击。温表示:“我们面临的最新威胁就是如何确保网路空间的安全。新司令部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保证我们国家的电子和信息网路不会遭到敌方的攻击。”
所谓“攻”是指“网攻”。美军网路司令部将最终研发网路攻击能力,以对敌方通信网路发动攻击。由于“网攻”的性质与黑客眼下发动网路攻击的手段颇为相似,所以美国媒体和部分业界人士将网路司令部称为“黑客”司令部。
所谓“防”是指保证美国通信与电脑网路在未来的冲突中免遭网路袭击。温表示:“我们面临的最新威胁就是如何确保网路空间的安全。新司令部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保证我们国家的电子和信息网路不会遭到敌方的攻击。”
所谓“攻”是指“网攻”。美军网路司令部将最终研发网路攻击能力,以对敌方通信网路发动攻击。由于“网攻”的性质与黑客眼下发动网路攻击的手段颇为相似,所以美国媒体和部分业界人士将网路司令部称为“黑客”司令部。
“黑客部队”破坏性极大
“黑客”司令部的最终目标就是打造世界上最强大的“黑客部队”。这支“黑客部队”一旦遇到战争爆发,他们就能渗透、监控、摧毁敌方网路系统以及窃取情报的任务。
有知情者称,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与实践,美军的黑客已经完全掌握当今最先进的网路技术,能够轻鬆渗入敌国军事和民用信息网路,并可给系统注入病毒或予以摧毁。
根据五角大楼的构想,一旦展开黑客攻击,美军通过在电脑终端就实现让敌国雷达系统失灵、电力供应彻底中断和军民通信联络全部紊乱,让对方无法调兵,不能发射飞弹,只有被动挨打。
近年来,随着作战环境的变化和军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美国正积极打造一支能够满足新军事战略需要的全新空军,实现空军的信息化转型。在伊拉克战争的"斩首行动"和"震慑行动"中,美空军的信息作战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初步显示了其信息化空军建设的成果。
有知情者称,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与实践,美军的黑客已经完全掌握当今最先进的网路技术,能够轻鬆渗入敌国军事和民用信息网路,并可给系统注入病毒或予以摧毁。
根据五角大楼的构想,一旦展开黑客攻击,美军通过在电脑终端就实现让敌国雷达系统失灵、电力供应彻底中断和军民通信联络全部紊乱,让对方无法调兵,不能发射飞弹,只有被动挨打。
近年来,随着作战环境的变化和军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美国正积极打造一支能够满足新军事战略需要的全新空军,实现空军的信息化转型。在伊拉克战争的"斩首行动"和"震慑行动"中,美空军的信息作战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初步显示了其信息化空军建设的成果。
建设三支信息化部队
提高"六大核心能力",重点建设三支信息化部队
在美空军最近提出的《全球作战--21世纪空军构想》和近年来的各《国防报告》中,一个全新概念--"核心能力"颇为引人注目。美军认为,"核心能力"是指导美空军信息化建设的理论框架,是2025年前把美空军建成一支能全球到达、全球作战、快速灵活的空中力量的指针。它要求空军具备六种能力:拥有航空航天优势,即能对在空中和太空运动的一切物体实施有效的控制,能确保联合部队在陆地、海洋、空中、太空四维空间实施"主导机动";拥有信息优势,具备胜敌一筹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信息进攻能力和信息防护能力;全球快速机动能力,能迅速抵达世界任何地点,"对美国利益的任何挑战做出快速反应";全球攻击能力,能对全球範围内任何地点的目标实施快速远程打击;精确作战能力,能利用先进技术,对目标实施精确的侦察与定位,对杀伤破坏力实施精确的投放,对部队实施精确的支援,对打击效果实施精确的判定;灵活的作战支援能力,能对作战部队灵活地提供有效的作战保障和后勤支援。
为提高"六大核心能力",美空军正重点建设三支信息化部队:
一是信息化"航空航天远征队"。美空军已组建10支"航空航天远征部队",其中8支来自空中作战司令部,2支来自战区空军司令部。l支"航空航天远征部队"通常拥有l-1.5万人,装备有包括B-52H、B-2A轰炸机、空中指挥所飞机、空中预警指挥机、E-8雷达侦察机和RC-135电子侦察机在内的175架高性能作战飞机。该部队反应速度极快,能在20-70小时内完成一切準备,并遂行战斗任务;能近实时地掌握战区空中和地面的各种情报信息,特别是目标信息,拥有全面信息优势;可準确确定目标位置,有强大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二是信息化"全球打击特遣部队"。"全球打击特遣部队"是"航空航天远征部队"结构中的一支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的快速反应部队。在其编成内,主要有指挥控制分队,情报、侦察与监视分队,隐形轰炸机部队,以及2-4个多用途隐形战斗机中队。目前,为"全球打击特遣部队"提供信息保障的有EP-3、U-2、"联合铆钉"电子侦察机、机载预警与控制系统、第二代"军事星"系统、天基信息系统和陆基感测器等。将来为其提供信息支援的信息系统,是一种集机载预警与控制系统、"军事星"、"联合铆钉" 和机载战场指挥控制中心飞机的功能于一身的通用宽体飞机。这种飞机还可与天基卫星和无人机进行"飞行器级对话",为指挥官快速决策提供实时信息。
三是信息战航空队。美空军计画组建一支专门负责实施信息战的航空队--第8航空队。为此,第67信息战联队和第7情报联队,已于2001年划归第8航空队;装备RC-135的第55联队、装备U-2的第9侦察联队、装备E-8的第93空中控制联队、装备E-3的第552空中控制联队、装备EC-130H通信干扰平台和机载指挥控制中心的第41和42电子战联队,也已于2002年10月划入第8航空队;而装备"捕食者"无人机的第11侦察联队,将于2003年10月列入第8航空队建制。
在美空军最近提出的《全球作战--21世纪空军构想》和近年来的各《国防报告》中,一个全新概念--"核心能力"颇为引人注目。美军认为,"核心能力"是指导美空军信息化建设的理论框架,是2025年前把美空军建成一支能全球到达、全球作战、快速灵活的空中力量的指针。它要求空军具备六种能力:拥有航空航天优势,即能对在空中和太空运动的一切物体实施有效的控制,能确保联合部队在陆地、海洋、空中、太空四维空间实施"主导机动";拥有信息优势,具备胜敌一筹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信息进攻能力和信息防护能力;全球快速机动能力,能迅速抵达世界任何地点,"对美国利益的任何挑战做出快速反应";全球攻击能力,能对全球範围内任何地点的目标实施快速远程打击;精确作战能力,能利用先进技术,对目标实施精确的侦察与定位,对杀伤破坏力实施精确的投放,对部队实施精确的支援,对打击效果实施精确的判定;灵活的作战支援能力,能对作战部队灵活地提供有效的作战保障和后勤支援。
为提高"六大核心能力",美空军正重点建设三支信息化部队:
一是信息化"航空航天远征队"。美空军已组建10支"航空航天远征部队",其中8支来自空中作战司令部,2支来自战区空军司令部。l支"航空航天远征部队"通常拥有l-1.5万人,装备有包括B-52H、B-2A轰炸机、空中指挥所飞机、空中预警指挥机、E-8雷达侦察机和RC-135电子侦察机在内的175架高性能作战飞机。该部队反应速度极快,能在20-70小时内完成一切準备,并遂行战斗任务;能近实时地掌握战区空中和地面的各种情报信息,特别是目标信息,拥有全面信息优势;可準确确定目标位置,有强大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二是信息化"全球打击特遣部队"。"全球打击特遣部队"是"航空航天远征部队"结构中的一支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的快速反应部队。在其编成内,主要有指挥控制分队,情报、侦察与监视分队,隐形轰炸机部队,以及2-4个多用途隐形战斗机中队。目前,为"全球打击特遣部队"提供信息保障的有EP-3、U-2、"联合铆钉"电子侦察机、机载预警与控制系统、第二代"军事星"系统、天基信息系统和陆基感测器等。将来为其提供信息支援的信息系统,是一种集机载预警与控制系统、"军事星"、"联合铆钉" 和机载战场指挥控制中心飞机的功能于一身的通用宽体飞机。这种飞机还可与天基卫星和无人机进行"飞行器级对话",为指挥官快速决策提供实时信息。
三是信息战航空队。美空军计画组建一支专门负责实施信息战的航空队--第8航空队。为此,第67信息战联队和第7情报联队,已于2001年划归第8航空队;装备RC-135的第55联队、装备U-2的第9侦察联队、装备E-8的第93空中控制联队、装备E-3的第552空中控制联队、装备EC-130H通信干扰平台和机载指挥控制中心的第41和42电子战联队,也已于2002年10月划入第8航空队;而装备"捕食者"无人机的第11侦察联队,将于2003年10月列入第8航空队建制。
网路中心战
推行"一流空军、一流网路"战略,积极发展网路中心战
2001年7月,美空军部在给国会的报告中指出:"我们正在实施一项战略,来制定各种标準、政策和开发各种信息技术,以实现‘一流空军,一流网路‘的目标。"美空军提出"一流空军,一流网路"战略的目的是,牵动空军的信息化、网路化建设,提高网路中心战能力。
美空军认为,网路中心战就是综合利用空中、太空和信息领域的专门技术,来实现在联网之前达不到的信息优势,用信息能力支持整个航空航天领域的作战行动。为了获取网路中心战中的信息优势,美空军将重点加强信息网路系统的三种能力:
一是空间态势感知能力。空间态势感知既是有效信息作战的结果,是持续地信息收集和分析的结果,又反作用于信息作战,作用于其他信息战功能的计画和执行过程,使指挥官理解部队将面临的作战环境。最近,美空军提出了一个空间态势感知新概念,即单集成空中图像。单集成空中图像给指挥官及其部队提供了近实时的信息,内容包括己方的位置和部署、所有敌军的位置和潜在的非战斗空中交通情况。对敌方的感知来源于各种各样的感测器,这些感测器包括空基雷达(如E-3机载预警与控制系统及海军的E-2"鹰眼")和海基、陆基、舰载感测器(如宙斯盾舰载雷达和陆基防空雷达)。另外,监视和侦察系统(如"联合铆钉")和战斗机上的雷达对单集成空中图像的形成也起到关键作用。对己方的态势和位置的感知主要是通过使用战术数据链(如Link-16)产生的。此外,战术数据链还提供主要的信息分发与共享机制,以在需要单集成空中图像的各部队间分发和共享空间态势信息。
二是空间信息传输能力。顺畅、高效的空间信息传输是获取信息优势的关键。美空军《全球作战--21世纪空军构想》提出,未来的空间信息传输应达到的能力指标是,10分钟内建成可靠、完备的作战网路,10-60秒内接通战术系统信道和网路;3分钟内完成多域资料库的查询和检索,每小时通报2000个目标的变化信息;在1分钟内能传送重要态势、特定目标和威胁变化的信息,在10秒内可为2000个作战单元用户提供作战信息。为此,美空军重点建立安全可靠、规模可大可小的全球信息栅格,它能提供全球拨号接入、web方式浏览和数据业务,并使任何空军信息化部队都可使用该网;强化空军主要司令部对信息的管理控制,在这些司令部内建立网路运作与保密中心;提高作战信息系统的"迴转能力",实现飞行航路上的12个新增基地通信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把空军作战与鉴定中心、空军安全中心和其他有关机构的高速网纳入空军内联网中;将通信网路直接接入航空航天部队武器系统。
2001年7月,美空军部在给国会的报告中指出:"我们正在实施一项战略,来制定各种标準、政策和开发各种信息技术,以实现‘一流空军,一流网路‘的目标。"美空军提出"一流空军,一流网路"战略的目的是,牵动空军的信息化、网路化建设,提高网路中心战能力。
美空军认为,网路中心战就是综合利用空中、太空和信息领域的专门技术,来实现在联网之前达不到的信息优势,用信息能力支持整个航空航天领域的作战行动。为了获取网路中心战中的信息优势,美空军将重点加强信息网路系统的三种能力:
一是空间态势感知能力。空间态势感知既是有效信息作战的结果,是持续地信息收集和分析的结果,又反作用于信息作战,作用于其他信息战功能的计画和执行过程,使指挥官理解部队将面临的作战环境。最近,美空军提出了一个空间态势感知新概念,即单集成空中图像。单集成空中图像给指挥官及其部队提供了近实时的信息,内容包括己方的位置和部署、所有敌军的位置和潜在的非战斗空中交通情况。对敌方的感知来源于各种各样的感测器,这些感测器包括空基雷达(如E-3机载预警与控制系统及海军的E-2"鹰眼")和海基、陆基、舰载感测器(如宙斯盾舰载雷达和陆基防空雷达)。另外,监视和侦察系统(如"联合铆钉")和战斗机上的雷达对单集成空中图像的形成也起到关键作用。对己方的态势和位置的感知主要是通过使用战术数据链(如Link-16)产生的。此外,战术数据链还提供主要的信息分发与共享机制,以在需要单集成空中图像的各部队间分发和共享空间态势信息。
二是空间信息传输能力。顺畅、高效的空间信息传输是获取信息优势的关键。美空军《全球作战--21世纪空军构想》提出,未来的空间信息传输应达到的能力指标是,10分钟内建成可靠、完备的作战网路,10-60秒内接通战术系统信道和网路;3分钟内完成多域资料库的查询和检索,每小时通报2000个目标的变化信息;在1分钟内能传送重要态势、特定目标和威胁变化的信息,在10秒内可为2000个作战单元用户提供作战信息。为此,美空军重点建立安全可靠、规模可大可小的全球信息栅格,它能提供全球拨号接入、web方式浏览和数据业务,并使任何空军信息化部队都可使用该网;强化空军主要司令部对信息的管理控制,在这些司令部内建立网路运作与保密中心;提高作战信息系统的"迴转能力",实现飞行航路上的12个新增基地通信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把空军作战与鉴定中心、空军安全中心和其他有关机构的高速网纳入空军内联网中;将通信网路直接接入航空航天部队武器系统。
三是空间信息处理能力。空间信息处理包括空间信息的存储、检索、辨认、输出等。美空军为提高空间信息处理能力,改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全球作战支援系统和战区作战管理核心繫统的互操作性;升级国防文电系统,加强信息特殊处理能力;合併空中电子邮件伺服器,使web伺服器、功能伺服器、存储区域网路实现联网;提高信息处理业务透明度,加强互操作性和自助式服务套用。
设立首席信息官
设立首席信息官,实现信息系统採办体制的转型
最近,美军为加强空军信息建设设立了首席信息官职位。首席信息官是空军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主管"空军信息技术投资一体化的规划、预算、计画和管理"。在首席信息官之下,有三级管理与执行机构,即负责制定政策和监督政策执行的"首席信息官管理委员会"、协助首席信息官处理日常工作的"首席信息官执行委员会"和具体负责空军一体化联网的"空军组织结构一体化理事会"。为了加强首席信息官的职权,最近空军部决定採纳"首席信息官管理委员会"提出的两条建议:一是设立"首席信息官高级顾问论坛";二是让首席信息官负责"空军一体化框架"的设计和信息系统产品採办政策的制定。设计"空军一体化框架"的目的是,利用现有民用信息技术产品建设空军一体化全球作战支援系统。
在首席信息官的指导下,美空军正在推进信息系统採办体制转型。美军认为,过去空军採办的信息系统产品往往只重视单机的性能和本军种内的兼容性,这明显不符合全维网路中心战的要求。今后空军採办的信息系统产品都必须与其他军种的指挥控制系统能互连互通,具有互操作性。为此,美空军已重点拟定信息网路系统一体化主体计画、体系结构、统一标準与规程和资源再分配方案。
最近,美军为加强空军信息建设设立了首席信息官职位。首席信息官是空军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主管"空军信息技术投资一体化的规划、预算、计画和管理"。在首席信息官之下,有三级管理与执行机构,即负责制定政策和监督政策执行的"首席信息官管理委员会"、协助首席信息官处理日常工作的"首席信息官执行委员会"和具体负责空军一体化联网的"空军组织结构一体化理事会"。为了加强首席信息官的职权,最近空军部决定採纳"首席信息官管理委员会"提出的两条建议:一是设立"首席信息官高级顾问论坛";二是让首席信息官负责"空军一体化框架"的设计和信息系统产品採办政策的制定。设计"空军一体化框架"的目的是,利用现有民用信息技术产品建设空军一体化全球作战支援系统。
在首席信息官的指导下,美空军正在推进信息系统採办体制转型。美军认为,过去空军採办的信息系统产品往往只重视单机的性能和本军种内的兼容性,这明显不符合全维网路中心战的要求。今后空军採办的信息系统产品都必须与其他军种的指挥控制系统能互连互通,具有互操作性。为此,美空军已重点拟定信息网路系统一体化主体计画、体系结构、统一标準与规程和资源再分配方案。
向作战能力的转化
加强演习和实验,实现作战理论向作战能力的转化
美国2001年《四年防务审查报告》指出,空军进行试验与演习的目的是,"迅速检验和论证可加强空军核心作战能力与联合作战能力的创新性观念"。正是因为作战演示与试验是连线新"作战概念"与军事技术的桥樑,是新作战理论转化为实际作战能力的中心环节,美空军才十分重视作战试验与演习。
近年来,空军已进行了2次大规模作战试验:
第一次是1999年8月的"联合远征部队试验-99",演练的主要科目是航空航天远征部队向前沿战区实施紧急部署;第二次是2000年9月的"联合远征部队试验-00",重点研究了航空航天远征部队如何提供灵活的战斗支援。
美国2001年《四年防务审查报告》指出,空军进行试验与演习的目的是,"迅速检验和论证可加强空军核心作战能力与联合作战能力的创新性观念"。正是因为作战演示与试验是连线新"作战概念"与军事技术的桥樑,是新作战理论转化为实际作战能力的中心环节,美空军才十分重视作战试验与演习。
近年来,空军已进行了2次大规模作战试验:
第一次是1999年8月的"联合远征部队试验-99",演练的主要科目是航空航天远征部队向前沿战区实施紧急部署;第二次是2000年9月的"联合远征部队试验-00",重点研究了航空航天远征部队如何提供灵活的战斗支援。
空军进行的模拟作战演习分为两个系列,即偶数年实施的"全球作战"系列和奇数年进行的"航空航天未来能力"系列。前者旨在演示未来10-15年新型航空航天部队的作战能力,后者旨在探索未来20-25年航天部队的组织结构和作战样式。另外,美国空军还建立了6个作战试验室,即空军远征部队作战试验室、指挥控制作战试验室、部队防护作战试验室、信息作战试验室、空间作战实验室和无人驾驶空中飞行器作战实验室,以加快作战理论论证向作战能力转化的速度。在最近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空军还利用实战检验了网路中心战等作战理论,并使之在提高作战能力中得到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