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论批评是一种把审美文本的语言状况置于中心地位的批评方式。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西方美学发生的“语言论转向”(linguistic turn),似一股巨大的潮流带给美学领地以强烈的震惊”。对“语言”的重新发现促成了现代语言观,美学理论为之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语言符号作为审美代码在分析文本时得到突出重视,语言以压倒性的身份占据了批评的首席。受此影响,中国当代美学也出现了语言论形态。它从艺术理论和批评中破土而出,进而在美学批评界发起了强大攻势,形成颇具影响力的语言论批评方式。
语言论批评的特点有:
第一,对于语言的重视是毋庸置疑的。语言作为审美代码,在这里已不再是依附于内容的形式,而是具有生成文本意义和反映文本内部结构的功能。
第二,它突出了审美文本的中心地位。“作品”的意义是作家赋予的,是稳定而唯一的,然而“文本”则是读者发现的,意义是未完成的,因而也是多重的,对于文本的突出必然带来阅读与批评的开放性。
第三,强调用语言模型来分析文本。语言论美学包含了多重理论形态和分析模式,可以概括为词义分析模式(俄国形式主义和新批评)、结构语言模式(结构主义)、心理分析模式(精神分析学派)、存在一阐释模式(存在主义、阐释学和读者反应批评)、解构模式(解构主义)历史一文本模式(新历史主义)及寓言一历史模式(西方马克思主义)等。这些语言模型不仅反映出语言论美学的众多分支和庞大体系,也使语言论批评拥有了多种理论“武器”。
总之,语言论批评把关注点始终留在审美文本内部,重视对语言和结构的分析挖掘,相信审美文本的各要素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希望运用语言学模型来揭示审美文本的深层的逻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