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孽,汉语辞彙。
拼音:yāo niè
释义:1.指物类反常的现象,古人以为是不祥之兆。
2.指妖魔鬼怪之类。
3.比喻邪恶的事或人。
4.比喻女色,也比喻男色。
5.犹祸害,危害。
6.变态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妖孽
- 外文名:2B
- 类型:词语
- 解释:物类变态的现象
- 出现:《礼记·中庸》
拼音
yāo niè
引证详解
1.指物类反常的现象,古人以为是不祥之兆。
①《礼记·中庸》:“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②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禨祥·死麟》:“ 河南 光山县 有一麟,亦牛所孕,其产时,光怪照耀,比邻皆谓火发来救,愚民不识,詈为妖孽,共击死。”
①《礼记·中庸》:“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②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禨祥·死麟》:“ 河南 光山县 有一麟,亦牛所孕,其产时,光怪照耀,比邻皆谓火发来救,愚民不识,詈为妖孽,共击死。”
2.指妖魔鬼怪之类。
①《西游记》第六七回:“若果降了妖孽,浄了地方,我等每家送你两亩良田。”
②《抗日歌谣·大冶鄂城山区民歌》:“贪官污吏象妖孽,乡保豪绅相勾结。”
①《西游记》第六七回:“若果降了妖孽,浄了地方,我等每家送你两亩良田。”
②《抗日歌谣·大冶鄂城山区民歌》:“贪官污吏象妖孽,乡保豪绅相勾结。”
3.比喻邪恶的事或人。
①《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西颢》:“奸伪不萌,妖孽伏息。”
②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给事中蔡金台奏摺附片》:“所可虑者,独在此谣传不实,真信不通,人心摇动,则妖孽潜滋。”
③叶紫 《星》第五章:“今年就是清扫妖孽的年辰呀!”
④唐 赵元一 《序》:“睹此妖孽,摇动中原,莫不痛心疾首。”
①《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西颢》:“奸伪不萌,妖孽伏息。”
②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给事中蔡金台奏摺附片》:“所可虑者,独在此谣传不实,真信不通,人心摇动,则妖孽潜滋。”
③叶紫 《星》第五章:“今年就是清扫妖孽的年辰呀!”
④唐 赵元一 《序》:“睹此妖孽,摇动中原,莫不痛心疾首。”
4.比喻女色。
唐 元稹 《莺莺传》:“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
唐 元稹 《莺莺传》:“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
5.犹祸害,危害。
《国语·吴语》:“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而处以念恶,出则罪吾众,挠乱百度,以妖孽 吴国。”
《国语·吴语》:“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而处以念恶,出则罪吾众,挠乱百度,以妖孽 吴国。”
衍生义
- 新生词。
网路中,对他人的暱称(非贬义)。如:“你这个妖孽” 比喻某人长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绝世美人。包含着又羡慕又讚叹的感情。 - 网路语。
由于大神“烽火戏诸侯”写了本《陈二狗的妖孽人生》,故其冬粉又称作“妖孽”。另;烽火戏诸侯的作品的贴吧中,妖孽作为会员名称 - 同人小说名。
一代马甲左阡陌倾情着作,腾讯读书首发。又,温情仙侠小说。 - 高金伟的同名小说《妖孽》。
90后最有创意的新体裁作品,风格天真烂漫,描述了一种颠沛流离的青春,直视死亡的励志,刻骨铭心的言情。其妖孽释义,妖是不择手段,孽是胆大妄为。 - 妖孽。现今社会常用“妖孽”一词指某些方面超越常人的人。
属于褒义词,并非形容一个人过于奇怪,而是用这个词来形容这个人在某方面的超乎寻常的过人之处。例如:这个人长得真妖孽啊(形容长得好看)。
词义
妖:国家出现草木之怪
孽:国家出现禽兽之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