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9-07-17 08:12:38) 百科综合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是我校成立最早的院系之一,下设自动化系、电子工程系、通信与信息系、光电信息系、基础部和实验室。学院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教师46人;正教授4人;副高职称22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40%。在校全日制学生约1600多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 隶属: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主要专业: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
  • 在校生人数:1600多人

教研成果

学院有“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等本科专业,以及“电气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套用电子技术”等专科专业。其中“套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上海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重点建设专业。近年来学院教师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出版教材几十部,其中《实用模拟电子技术》被评为教育部新世纪网路课程建设工程“优秀”项目,多位教师分别获全国优秀教师“宝钢奖”、上海市优秀教师“育才奖”等荣誉称号。2007年11月以来,学院承担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测控自动化”项目的建设,目前已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论文160多篇,承担一批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累计科研经费400多万元,建立学科研究室多个。学院与国际、国内的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係。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学院建有先进、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近几年学院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学院积极组织和辅导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慧型汽车竞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中国智慧型机器人大赛、全国电脑鼠走迷宫大赛等赛事中屡获大奖。

科研动态

重点学科介绍

“测控自动化”作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第五期)建设项目(五年建设期),于2007年申报,2007年年底得到上海市教委批准。作为新升本的院校,在学科建设上如何创建特色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目标,我们的建设思路是依託现代製造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力争在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寻求突破点。结合绿色能源开发与利用、智慧型检测与故障诊断、工业自动化控制工程等上海的新兴支柱产业,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努力在新兴产业方向上形成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同时学科对现有研究方向进一步凝练,形成了风力发电理论及套用研究、工业自动化套用技术研究、光电感测与测控技术研究三个方向,同时加强与企业紧密合作,在承担高水平科研项目上取得长足进步。

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重点学科建设相关档案,学科制订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对学科成员实行动态管理,通过重点岗位聘任、人才引进以及青年教师培养等措施,形成了一支由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负责人、学科骨干组成的结构合理、高效精干的学科梯队。学科建设以来先后引进、晋升教授二名,引进博士五名,六名讲师晋升为副教授,还聘请了国内外知名大学教授作为兼职教授,从而形成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较合理的学科梯队。学科现有3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博士1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4人。
建立学科带头人统领学科、研究方向负责人负责研究方向建设的学科发展机制。在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方面,由学科带头人主抓、学科骨干成员共同参与制订。学科研究内容方面,由研究方向负责人带领学科成员开展项目的研究与合作,并确定重点研究内容及欲取得的突破领域。为扩大学科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影响,建立相互交流的机制。根据学校学术交流有关档案,鼓励学科成员与国内外学者进行交流与合作;每一位受学科资助进行学术交流的成员,均要在学科成员中作一次主题报告,介绍参加活动的主要内容,扩大学科成员的受益面,逐步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促进学科发展。

研究基地建设

利用对学院整体重新布局的机会,学院于2007和2008年筹集近480万元对实验室进行了全面改造和装修,先后组建或改建了《模拟电子技术实验》、《PLC实验》、《自动化综合实验室》、《高频与通讯技术控制实验室》、《运动控制实验室》、《光电技术实验室》、《过程控制实验室》,极大改善了这些学科的实验条件。与此同时,两年来利用教委和学校配套的学科专项建设经费投入到学科基地建设的经费达到520万元,重点建设风力发电实验室和研究室,已初步建成学科3个研究方向的研究平台。1)风电技术研究平台:建有大型风力发电机电气控制系统实验平台、电动机组的控制与拖动平台以及dSPACE硬体仿真平台,可完成风力发电相关的电力电子、电力拖动的实验,也可通过dSPACE完成控制算法的研究。
2)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研究平台:配备各种测量和控制研究设备,开展智慧型控制理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套用、仿人智慧型控制在非线性、大滞后对象中的套用、高精度测试技术与套用、移动机器人技术与套用等方面研究,同时为开展产学研合作研究创造条件。
3)光电感测与测控技术研究平台:建有红外成像研究系统、机器视觉系统、图像处理系统、雷射气体分析系统等科研平台,开展光电信息技术、检测技术与故障诊断套用方面研究,具备了承担相关科研项目的能力。
在建设好校内实验基地的同时,学科还注重校外基地的建设,如与奥地利贝加莱工业自动化公司、美国NI公司、北京亚控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与众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研究。

科学研究工作

通过两年建设,学科研究综合实力得到加强,发表高水平论文、承接重要课题的能力显着提高。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学科共承接市教委及以上级别纵向项目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横向课题20余项,纵、横向科研经费300万元,共发表科技论文8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以上刊物发表的约占60%,还有16篇论文被SCI、EI和ISTP收录,申请各类专利52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在2008、2009中国工业博览会上,学科共有5件研发项目参展,其中刘正国教授研发的“高精度自动称粉装置”、杨冠群教授研发的“基于ISM短距无线通讯的接力式电子公交站牌系统”分获2009中国工业博览会高校展区优秀展品二、三等奖。

学术合作交流

1)2008年12月,邀请加拿大威尔逊大学吴斌教授与学科成员进行风电技术学术交流;2)2009年3月,风电技术研究方向一行8人赴中节能张北风电场学习交流;
3)2009年4月,赴加拿大对风电研究与实验室建设进行国际合作交流;
4)2009年6月,召开2009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风电技术国际研讨会;
5)2009年7月,赴德国对风电研究、实验室建设、风电培训进行考察交流;
6)学科资助学科成员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如:IEEE WCSE2009、IEEE ISCID、IEEE CINC 2009 、IEEE MASS 2009、PACIIA 2008、WCSE2009、Proceedings of the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Science 等会议,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学科成员的研究水平。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