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04年6月,自成立以来坚持以人为本,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赤峰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创办时间:2004年6月
- 院长:刘燕
- 党总支书记:杨冀林
办学条件
专业设定
至2015年,共有以下专业: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现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服务外包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高智慧型移动开发方向)四个本科专业(方向)和计算机网路技术专科专业
师资力量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4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7人,高级实验师1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平均年在校生人数500人左右。
精品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5年评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012年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计算机套用技术”学科为赤峰学院重点扶持学科。
硬体设施
至2015年,建有“数字模拟”、 “单片机控制”、“计算机组成原理”、“接口技术”、 “嵌入式技术”、“硬体技术”、“物联网技术”“TCP/IP协定分析”、“组网工程”、 “综合布线” 、“作业系统”等专业实验室及9个计算机机房,共有800余台高配置计算机,承担专业课及全校公共课上机实验。
合作办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服务外包方向)
本专业与安博教育集团合作办学,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硬体、软体的基本理论与计算机套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套用、软体系统设计开发与维护的套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 信息与计算科学(高智慧型移动开发方向)
本专业与青软实训合作办学,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套用和移动设备的开发实践能力,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得到科学研究及计算机、移动设备软体设计开发的训练,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信息产业、金融等经济部门以及科研教育部门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体、移动设备软体设计开发、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套用型、複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 东北师範大学委託培养
2009年9月,赤峰学院与东北师範大学签定了学生委託培养合作办学协定,每年选拔优秀学生到东北师範大学进行为期一年半的委託培养,迄今为止总计有25名学生到外校学习。已有9名毕业生考取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北师範大学、辽宁师範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师範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 达内科技集团校企合作
2011年赤峰学院与达内科技集团签署了校企合作协定书,双方採取3+1(本科)的“学分置换”合作形式,培训内容为JAVA+3G+物联网课程体系,实训时间为本科第七学期开始,根据培训内容及赤峰学院培养计画的课程设定及学时、学分的具体情况进行学分置换,由达内集团推荐学生就业。已有三届学生完成培训并已全部对口就业,就业单位如华为、中科软、神州数码等国内知名IT企业。
科研成果
自2005年以来,学院依託学科建设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共二十项,其中: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二项,内蒙古教育厅科研项目五项;赤峰市及赤峰学院科研项目五项;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会教改项目二项;赤峰学院教改项目六项。获得项目资助资金总计28.2万元。学院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五百篇,其中在国家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篇, SCI收录2篇,EI收录8篇。编写出版教材13部,专着4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获校级科研奖励21项。
学科建设
- 自治区级精品课
《计算机组成原理》(2006年)
《数据结构》(2009年)
- 校级精品课
《C语言程式设计》(2008年)
《资料库原理》(2011年)
《计算机套用基础(一)》(2012年)
《软体工程》(2012年)
- 校级优秀课
《计算机网路概论》(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