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讲授策略

(2020-02-04 02:14:54) 百科综合

讲授策略

讲授是最古老、最传统的教学行为,也是一种广泛使用于各种学科的教学行为。课堂讲授是教师运用言语和非言语向学生传播知识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对教师来说,有效讲授是其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讲授最大的缺点是可能压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常被描述为不必要的、单调的、浪费时间的。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发挥讲授的最大优势,减少并避免缺点。也就是说要恰当运用讲授,採用有效的讲授策略。

常用策略

(1)组织条理性讲授。讲授的组织条理性对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有组织的知识技能至关重要。组织条理性讲授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系统、有组织、有条理的方式讲授教学内容。
(2)清晰明了讲授。清晰明了讲授是指教师的课堂讲授十分清楚而不含糊其辞,使学生清楚感知教学目标,清楚掌握教学内容。
(3)科学讲授。科学讲授是指讲授方法的科学性,表现为遵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4)生动和热情讲授。生动讲授是指教师在讲授时能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样的非言语表达以及饱满的热情使讲授生动有趣,充满吸引力。热情讲授是指教师在讲授时能通过语言、情感、动作等显示出自己对学科、对教学、对学生的热爱和热情,使讲授充满感染力。

概述

一、为什幺讲?
面对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中积累的浩瀚文明成果,在有限的学校教育时间内,不可能“课课、事事”让学生亲历过程,发现体验。讲授法是我国在班级授课制下的一种快捷高效传承人类文明的方法,其他教学方式是不可替代的。有的教师把讲授法等同于“满堂灌”、“填鸭式”,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法要在继承的前提下转变和创新,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因为讲授未必就是“灌输”,因为灌输式教学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心向,仅仅把学生当作一个容器,将所有的东西全部塞进去。如果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心理发展规律和内容的逻辑顺序,把新旧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繫,採取旁徵博引、深入浅出、拓展思维的讲授法,学生的情感被调动、大脑被激活、潜能被开发。那幺,这样的讲授就不是灌输,而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
二、讲什幺?
第一、教师要讲教学的重点和问题的关键
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结论和规律等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和关键之处,是讲授不可忽视的,例如化学上的质量守恆定律,通过实验探究可以总结归纳出质量守恆定律,这个“探究过程”教师都比较重视,对于“定律内容”这个结果,教师不能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怎样理解教师要讲,一要讲定律中的关键字句,如“参加反应的”、“质量总和”;二要讲定律的研究史和认识世界的唯物辩证法。教师如果不讲,学生就会不得而知,或理解浅显。我认为,在教学中讲授和引导、过程和结果、学会和会学不可顾此失彼。
第二、要讲学生易发生错误和产生困惑之处
例如,政治课上一位老师让学生说一句自己的座右铭。一生答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教师追问:你是怎样理解的?生说:“只有学习特别能吃苦,才能成为名利、地位在人之上的人,让人羡慕的人”,其他同学此时都表示认同。面对学生的準个人主义得价值观和荣辱观,作为教师能置若罔闻,任其发展吗?如果教育培养的都是一些自私自利的小人,将来谁还来维护国家、民族和集体的利益?团队精神还到哪里去寻找呢?诺贝尔奖获得者、着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告诫我们说:“当老师,知而不言是一种罪”。这位教师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教育资源,发挥“错误”的警示作用,矫正说:只有学习特别能吃苦的人,将来才能成为学识、德才、贡献、价值在人之上的人。这个例子就是教师针对学生认识上的错误,受到社会上功利思潮所产生困惑的讲解,看似简短的一句话,却彰显教育智慧。
第三、要讲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对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宜在课堂上大讲特讲;对于学生不能拓展、难以深入、遇到障碍和产生困难之处,教师就要“雪中送炭”,帮扶一把,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通过精讲点拨,对学生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之功效。
三、谁来讲?
过去,课堂是教师垄断的场所,现在,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思想权和话语权,让学生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否则,教师就会把学生奴役成依附于人、仰人鼻息的人。
每个学科都有学生可以讲授的内容,比如,国小数学“角的大小”,教师可让学生讲讲:在足球评说中经常听到“下底传球”的战术是怎幺回事?最好让学生上讲台在黑板上边画示意图边讲解;理化生课上,可让学生上台边讲边演示简便易行的实验和学生创新改进的实验;语文课上,可让学生讲讲课文的主旨和对某段文字个性化的理解等等。
事实证明:学生讲一遍胜过听教师讲多遍。学生能讲清楚的一定让学生讲,反之教师再讲。当然,教师不能盲目地让学生充当“小先生”讲授,学生要有选择、内容要有选择、时机要有选择。
四、怎幺讲?
1、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独特的见解
例如,国中生物教材上有一个开放性问题:为什幺许多国家都禁止複製人?回答这个问题:有的教师仅从生物生殖进化角度来分析,有的教师仅从社会伦理角度来解释,从而将问题局限在某个领域,而不能从更广阔的视角,如学科知识、科技、人文、社会知识来综合分析,为什幺呢?教师缺乏广博的知识,因此不能融会贯通。目前,中国小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现代社会中的科技新成就、新知识和新问题,如基因、环境、资源、食品、宇航、军事、旅游、财政、税收、储蓄、债券、股票、信用卡、支票、WTO等,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巨大挑战,教师在占有知识方面的绝对优势和领先地位受到了严重冲击。教师如果自己不懂,就无法向学生讲授清楚;面对课堂上学生的质疑,也就无法应对。因此,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独特的见解,否则,教师难以驾驭课堂。
2、教师讲授的语言要做到“三精”
“三精”即精确、精炼和精彩,“三精”的讲授语言,均源于精心。教师要精心地去琢磨,精心地去设计,精心地去表达。一般文科教师的讲授语言往往啰嗦重複,逻辑性不强,理科教师则单调贫乏,缺少感染力等。
3、教师要善于将生成性的知识作为讲授的内容
教师要有一颗敏锐的眼睛和敏感的心境,善于发现、捕捉和利用来自学生有价值的信息,适时地转化为讲授的内容,使课堂成为教学相长、富有魅力的地方。例如,一次公开课上,教师出了一道套用题:一个车间要装配288台洗衣机,工人们每小时装配36台,经过5个小时,还剩多少台没装?一般的解法是:288-5×36=108台,一学生在黑板上列的算式为:288÷36,下边的同学窃窃私语,笑话她这幺简单的题都不会做,该生的小脸涨的通红。此时教师机智地评价说:“这道题她没有做错,只是没有做完”,接着又补充讲授了第二种解法:36×(288÷36-5)=108台,并让学生对以上两种方法进行对比。教师凭着自己的细心观察,用心分析,巧妙的把错误引向了正确,同时,也培植呵护了学生极易受伤害的自尊心,真是一举多得。
4、教师要处理好讲授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关係
美国着名创造家托兰斯曾经提出“内容不完全讲授法”,即教师不应该毫无保留地、完全彻底地给学生讲清一切,而应该把某些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合作,亲历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从中获取的感悟和体验是教师讲授难以给予的。
讲授时教师要注意:一是时间不能过长,内容不能过多,节奏不能过快。如果出现了超限效应,教师的讲授就是无效讲授;二是该讲的一定要讲,不能频繁地、肤浅地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三是不该讲的不要讲,有句话说得好:“你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会送你一个惊喜”。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