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沉寂到创新:中国社会福利构建》是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彭华民、周晓虹。
基本介绍
- 书名:从沉寂到创新:中国社会福利构建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页数:385页
- 开本:16
-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彭华民、周晓虹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16106992, 9787516106990
内容简介
《从沉寂到创新:中国社会福利构建》是紫金社会学论丛之一,收录有关中国社会福利的研究论文22篇,内容包括:社会福利理论与方法,中国社会福利的发展与创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与实务拓展,弱势群体的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入,贫穷问题的理论多元化与反贫穷制度安排。
图书目录
第一篇社会福利前沿:理论与方法
福利三角:一个社会政策的分析範式
新马克思主义论福利国家内在矛盾与重组
福利多元主义:福利提供从国家到多元部门的转型
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理论与政策的反思
论福利国家研究中的比较研究方法
第二篇中国社会福利:发展与创新
论需要为本的中国社会福利转型的目标定位
论中国组合式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
中国社会福利发展阶段与特徵:一个制度主义分析
从沉寂到创新:中国社会福利30年学术轨迹审视
论争与发展:2007—2010年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研究
台湾身心障碍者社会福利制度:社会需要与制度构建
第三篇社会工作:本土化与实务拓展
需要为本的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模式研究
论志愿服务过程中的社会工作督导模式
服务学习:青年志愿服务与大学教育整合模式研究
社会工作引导志愿服务的发展
第四篇弱势群体: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入
社会排斥概念与理论範式解析
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一个欧盟社会政策的分析路径
游走城市边缘:农民工在制度三角中的排斥与融入
排斥与需要:分行业低收入农民工城市住房研究
城市流动儿童:三个层面的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入
第五篇贫穷问题:理论多元化与反贫穷制度安排
贫穷的含义:从绝对走向多元的新诠释
贫穷的多维:结构、文化与发展的理论视角
转型中的城市新贫穷社群与就业:一个社会排斥的制度分析
后记美美与共又十年
福利三角:一个社会政策的分析範式
新马克思主义论福利国家内在矛盾与重组
福利多元主义:福利提供从国家到多元部门的转型
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理论与政策的反思
论福利国家研究中的比较研究方法
第二篇中国社会福利:发展与创新
论需要为本的中国社会福利转型的目标定位
论中国组合式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
中国社会福利发展阶段与特徵:一个制度主义分析
从沉寂到创新:中国社会福利30年学术轨迹审视
论争与发展:2007—2010年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研究
台湾身心障碍者社会福利制度:社会需要与制度构建
第三篇社会工作:本土化与实务拓展
需要为本的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模式研究
论志愿服务过程中的社会工作督导模式
服务学习:青年志愿服务与大学教育整合模式研究
社会工作引导志愿服务的发展
第四篇弱势群体: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入
社会排斥概念与理论範式解析
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一个欧盟社会政策的分析路径
游走城市边缘:农民工在制度三角中的排斥与融入
排斥与需要:分行业低收入农民工城市住房研究
城市流动儿童:三个层面的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入
第五篇贫穷问题:理论多元化与反贫穷制度安排
贫穷的含义:从绝对走向多元的新诠释
贫穷的多维:结构、文化与发展的理论视角
转型中的城市新贫穷社群与就业:一个社会排斥的制度分析
后记美美与共又十年
作者简介
彭华民,教授,博导。经济学学士(川大)、法学(社会学)硕士(南开)和社会福利博士(港中大)。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中日社会福利中心主任、MSW教育中心主任,兼中国社会福利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常务理事、ResearchFellow of Lincoln Institute of Land Policy,Reviewer of Society for Social Work andResearch,Reviewer of International Journalof Social Welfare等职。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马工程教材首席专家。独着主编专着教材10本,发表中英论文80余篇,主编丛书五套。主持国家社科、欧盟、联合国儿基会等多个项目。获教育部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两次获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专着奖、三次获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