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併和收购》(影印本)既可作为併购业务专家学者进行专业课题研究的参考书籍,又可作为法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公司企业管理人员、法学院、经济学院学生以及其他所有对企业併购感兴趣的各界人士的实用型参考书。
基本介绍
- 书名:兼併和收购
- 页数:299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5-11
基本信息
作者: 戴尔·奥斯特勒
定价: 20.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美国法精要·影印本
ISBN: 9787503659065
内容简介
《兼併和收购》(影印本)既可作为併购业务专家学者进行专业课题研究的参考书籍,又可作为法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公司企业管理人员、法学院、经济学院学生以及其他所有对企业併购感兴趣的各界人士的实用型参考书。同时,这《兼併和收购》(影印本)又为广大读者开启了一扇了解美国併购法律业务的交流之窗,也为中美两国的併购做作业人员提供了一个友好交流的桥樑和纽带,实为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相信它定能成为您常备案头的良师益友!
内容提要
本书共有8篇文章。《併购大师的经验之谈:参与研讨会的CEO如何实施成功的併购策略》内容涉及公司收购与自身成长之间的权衡,併购形式的最新发展以及公司併购的成功之道等方面。《善意併购的艺术》讨论了成功的併购者是如何实施併购策略的。《你是否为一项併购付出得太多?》进一步分析了公司併购的价格和时机问题。《股票还是现金:併购中买卖双方的利益交换》为併购双方董事会进行交易方式的决策过程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同时也提供了SVAR和SPAR两种分析工具,帮助併购双方对股东股份置换时的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这项併购可以挽救吗?》通过一个虚拟的併购案例和市场人士为当事人所做的个案分析,指出整合两家不同经营风格与企业文化的公司所应作出的种种努力。同样,《谁留下,谁离开?》也採用了虚拟案例的方式向我们揭示了公司合併时解决人事问题的途径,其中的“选秀会”策略值得很好体味。《使交易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通用电气财务公司如何发挥併购的效益》则通过对通用电气财务公司併购历程的考察总结了发挥併购整合价值的四条宝贵经验。此外,公司发展的“财富之轮”开创者模型更被奉为併购实践的经典模式。最后,《整合管理者:特殊时期的特殊领导者》通过五个併购实例指出了整合管理者在公司整合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并且告诉我们胜任这一特殊工作所应具备的素质,即迅速适应各种複杂环境,灵活藉助外部专家的谘询能力,消除公司之间文化与感知上的差别。
本书的出版在引入了国外成熟完善的併购理念的同时,也必将拓展我们的併购思路,推动国内併购活动的蓬勃发展。国内公司的管理与决策人士将从中领会公司併购的领导艺术,而由此生髮出的生活智慧对一般读者也是裨益良多。
丹尼斯·凯利(DennisCarey)斯潘塞·斯图尔特公司(SpencerStuart)副总裁,美国高级人才服务公司(U.S.BoardServicesPractice)常务董事。凯利先生专门研究美国主要公司对董事长以及执行长的聘用问题。同时他还是公司高科技业务的成员之一,沃顿商学院董事会的共同创办人,几家上市公司的主管,美国仲裁协会的仲裁人之一以及《董事和董事会》的编辑顾问。凯利先生就公司治理、执行长继任以及企业战略等问题在《麦肯锡季刊》、《董事和董事会》、《挑战:经济事件》、《华尔街日报》以及《纽约时报》杂誌上发表了很多文章,其着作《继任的执行官》2000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美国线上与时代华纳公司的合併标誌着最近5年来两种最为重要的商业趋势的融合。首先是网际网路的兴起,其次就是併购活动的再次振兴。目前,併购活动再次高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网际网路惊人的投资。并且,现在所有的迹象还在表明这种趋势只会继续增强。基于这种背景,一个由业界资深人士组成的研讨小组对併购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他们曾在亚利桑那的斯科茨代尔(Seottsdale)聚会,资助者就是这一成立于1999年,由对併购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感兴趣的CEO们组成的研併购丈师的经验之谈:参与研讨会的CEO如何实施成功的併购策略讨小组。与会者来自像Teligent这样的网际网路新兴企业,巴罗达(Baroda)这样的风险投资公司,荚林(MerrillLynch)和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这样的金融机构,以及好事达保险公司(A11state),蒂科国际公司(TycoInternational),史克必成公司(SmithKlineBee-cham),罗姆-哈斯公司(RohmandHaas),VF,皇冠瓶盖封蜡公司(CrownCork&Seal),休斯空间通信(HughesSpaceandCommunications)等公司。与会者进行了热烈与坦诚的交流,会议对如下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为何大多数的併购行动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进行而是陷入了失败?如何提高併购成功的可能性?如何规划这一过程中的细节?在企业併购与自我发展之间如何权衡?怎样看待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为何每个人都想进入兼併后企业的董事会?诸如此类的问答将在下面一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