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记忆丧失性贝毒

(2020-03-05 04:42:47) 百科综合
记忆丧失性贝毒

记忆丧失性贝毒

记忆丧失性贝毒,又称健忘性贝毒。中毒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并伴有严重的头痛、记忆丧失、意识混乱、昏迷等症状。这种贝类中毒由多系型尖刺菱形藻中的有毒成分是软骨藻酸形成的。该物质的靶器官是海马、下丘脑、前脑,其中毒机制与兴奋性胺基酸受体和突触传导有关。

中文名称记忆丧失性贝毒
英文名称amnesic shellfish poison;ASP
定  义贝类大量摄食伪菱形藻而在体内积累的有毒软骨藻酸。食后可引起暂时性记忆丧失,以至死亡。
套用学科海洋科技(一级学科),海洋技术(二级学科),海洋生物技术(三级学科)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记忆丧失性贝毒
  • 外文名:Amnesic Shellfish Poisoning,ASP
  • 有毒成分:软骨藻酸
  • 症状:腹痛、呕吐、腹泻、失忆
  • 别名:健忘性贝毒
  • 靶器官:海马、下丘脑、前脑

概述

又称健忘性贝类中毒。1987年11月在加拿大大西洋沿岸发生一桩奇特的中毒事件,造成100多人中毒,3人死亡。中毒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并伴有严重的头痛、记忆丧失、意识混乱、昏迷等症状。其中12人病癒后记忆丧失长达18个月之久。这种贝类中毒又称为健忘性贝类中毒,是因为食用紫贻贝(Mytilus edulis)引起的。紫贻贝又是由于摄食了形成赤潮的多系型尖刺菱形藻而被毒化,这种硅藻中的有毒成分是软骨藻酸。这个化合物是日本人最早从红藻树枝软骨藻(Chondria armata)作为驱虫成分提取分离的。它是中枢神经传递谷氨酸的协同剂,属此类物质的还有从海人草中提取海人草酸,中毒者因摄食量过多而死亡。经解剖发现神经细胞破坏主要集中在脑的海马部位,下丘脑及前脑的一部分也被破坏。

中毒机制

软骨藻酸是一种非蛋白胺基酸,是由多系型尖刺菱形藻产生的一种强烈的神经毒性物质。软骨藻酸可以干扰哺乳动物及人的神经信号传递。软骨藻酸可以与谷氨酸神经递质的受体相结合,它的结合效率比谷氨酸高得多。这种结合过程使神经细胞产生错误指令,误认为谷氨酸浓度过剩,而将其排除出去,直到所有的谷氨酸都被消耗完,以致使神经细胞死亡。它的一种结构类似物,海人草酸也是从红藻如Digenea simplexPalmeria plamataCentrocetos clvulatum中发现的,但是,它对神经受体的结合力没有软骨藻酸高。
软骨藻酸可以毒化双壳贝及其它甲壳类动物。它的毒作用机制与兴奋性胺基酸受体和突触传导有关。软骨藻酸属于一种兴奋性胺基酸类似物,与L-谷氨酸和L-精氨酸竞争地与兴奋性胺基酸受体结合,且其亲合力更强,使Na+通道开放,导致Na+内流及膜的去极化。另外被软骨藻酸激活的受体打开的通道可对Ca2+高度通透,导致致死性细胞Ca2+内流。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