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鱼三味系杭州名菜之一,主要原料是桂鱼,口味是酸甜,工艺是炸。因以钱塘江大桂鱼分头尾、鱼卷、鱼丝等三味菜,配有火腿、香菇、荸荠、鸡蛋等,使人们一鱼品三味,故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桂鱼三味
- 主要原料:桂鱼
- 口味:酸甜
- 工艺:炸
菜品简介
桂鱼三味属于湘菜,主要原料是桂鱼,口味是酸甜。桂鱼又名鳜鱼、鳖花鱼、稣鱼、鲜花鱼、石桂鱼、花鲫鱼、鲈桂。菜品烹製工艺多种,味道各异。成菜大盘盛放,造型美观,色彩和谐悦目,犹如牙雕玉刻,给人以艺术美感。因以钱塘江大桂鱼分头尾、鱼卷、鱼丝等三味菜,配有火腿、香菇、荸荠、鸡蛋等,使人们一鱼品三味,故名。
桂鱼是世界上一种名贵淡水鱼类。身长扁圆,尖头,大嘴,大眼,体青果绿色带金属光泽,体侧有不规则的花黑斑点,小细鳞,尾鳍截形,背鳍前半部为硬棘且有毒素,后半部为软条。鳜鱼肉质细嫩丰满,肥厚鲜美,内部无胆,少刺而着称,故为鱼种之上品。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将桂鱼誉为“水豚”,意指其味鲜美如河豚。另有人将其比成天上的龙肉,说明鳜鱼的风味的确不凡。
鳜鱼与黄河鲤鱼、松花江四鳃鲈鱼、兴凯湖大白鱼齐名,同被誉为我国“四大淡水名鱼”。它肉多刺少,肉洁白细嫩,呈蒜瓣状,肉实而味鲜美,是淡水鱼中的上等食用鱼。

所需原料
主料:桂鱼750克。
辅料:韭黄100克、香菜50克、澱粉(玉米) 40克、鸡蛋100克。
调料:番茄酱50克、黄酒45克、大葱10克、姜10克、花椒粉1克、花椒1克、味素1克、盐4克、猪油(炼製)150克、香油10克。
菜品特色
桂鱼三味选料多样,製作精细,有红、黄、白三色和片、球、丝,形状各异,鲜艳美观,酸甜、焦香、香滑。
製作方法
番茄鱼片
将桂鱼(鳜鱼)肉(250克)去皮、刺,切成约长4厘米、宽3厘米、厚0.3厘米的薄片,用鸡蛋(1个)、黄酒(15克)、湿澱粉(15克)、精盐(1克)抓匀上浆;
炒锅放在旺火上,放入熟猪油,烧至七成热,将上浆的鱼片下锅炸熟,连油倒入漏勺内沥油;
炒锅放入熟猪油(25克),烧至六成热,依次下番茄酱、鱼片、精盐(0.5克),味素(0.5克),淋鸡清汤(50克),烧开,用湿澱粉(10克)勾芡,熘炒成红色,盛入大瓷盘三分之一的地方,再淋上芝麻油(2.5克);
焦炸鱼球
取带皮桂鱼肉,去刺洗净,在鱼肉一面每隔0.3厘米剞1个十字花刀,再切成长约3厘米、宽3厘米、厚1厘米的块,用拍松的葱、姜、黄酒(15克)、花椒、味素(0.5克)、精盐(1克)抓匀腌渍10分钟;
去掉葱、姜、花椒,在鱼块上均匀地撒上乾澱粉(15克),用手拌匀,使鱼块另一面也粘上乾澱粉;
炒锅放在中火上,放入熟猪油,烧至七成热,将鱼块下锅炸至金黄色球状(因剞刀遇热捲成球状),连油倒入漏勺内沥油,然后将鱼球盛入大瓷盆中三分之一的另一地方,淋入香油(5克),撒上花椒粉即成;
韭黄鱼丝
将桂鱼肉(250克),去皮、刺,切成长5厘米、宽0.3厘米的丝,用鸡蛋1个,湿澱粉(15克)、精盐(0.5克)黄酒(15克)抓匀;
韭黄洗净切成长3厘米的段;
炒锅内放入熟猪油,烧至五成热,将鱼丝下锅炸熟(防止粘连),倒入漏勺内沥油;
炒锅放在旺火上,放入熟猪油(25克),烧至六成热,先下韭黄煸炒,再放入精盐(0.5克),接着放入鱼丝合炒,淋鸡清汤(50克)烧开;
用湿澱粉(10克)勾芡,出锅盛入盘三分之一的又一方,淋香油(25克),取香菜放在瓷盘的中间即成。
製作技巧
1.为了叙述方便,上述製法实际操作时应一次改切,连续下锅;
2.澱粉共40克,分为乾澱粉15克和由25克乾澱粉调製成的湿澱粉50克;
3.备熟猪油500克,实耗约150克。
营养价值
鳜鱼含有蛋白质、脂肪、少量维生素、钙、钾、镁、硒等营养元素,肉质细嫩,极易消化,对儿童、老人及体弱、脾胃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来说,吃鳜鱼既能补虚,又不必担心消化困难;
吃鳜鱼有“痨虫”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利于肺结核病人的康复;鳜鱼肉的热量不高,而且富含抗氧化成分,对于贪恋美味、想美容又怕肥胖的女士是极佳的选择。
适用人群
桂鱼三味适宜体质衰弱,虚劳赢瘦,脾胃气虚,饮食不香,营养不良之人食用;老幼、妇女、脾胃虚弱者尤为适合;有哮喘、咯血的病人不宜食用;寒湿盛者不宜食用。
食物相剋
香菜:服用补药和中药白朮、丹皮时,不宜服用香菜,以免降低补药的疗效。
鸡蛋:与鹅肉同食损伤脾胃;与兔肉、柿子同食导致腹泻;同时不宜与甲鱼、鲤鱼、豆浆、茶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