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万胜,经济学博士,编审,1967年生,陕西富平人。现为《陕西师範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副主编,陕西师範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陕西师範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制度经济学和媒介经济学研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蒋万胜
- 出生日期:1967年
- 职业:《陕西师範大学学报》副主编
- 代表作品:《简论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思想》
简介
1985—1989年在陕西师範大学政治教育系学习,获哲学学士学位。1991—199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2004—2007年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制度经济学、媒介经济学研究,先后在《学术月刊》、《巨观经济管理》、《华东师範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宁夏社会科学》、《陕西师範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出版发行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篇,独立出版《中国市场经济秩序型构的非正式制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一书,参与学术专着多部。主持陕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科技强省战略在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及其实现”研究,参与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生态环境重建研究》子课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重建模式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能源基地生态环境价值补偿研究——基于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分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数字出版的学术期刊论文评价模式研究”、“陕西报刊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编辑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陕西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管理研究”、西安市课题"西安市工业反哺农业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
科研情况
专着:
1. 《编辑社会论》,载《编辑学新论》(合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6月。
2. 《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互动模式的实现途径》,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重建模式研究》(合着),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58-187页。
3.《中国市场经济秩序型构的非正式制度分析》(独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4. 参编撰写《中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价值补偿》,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论文:
1.《简论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思想》,《陕西师範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增刊。
2.《论西部大开发中西安市经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第二作者),《陕西师範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3.《论社会因素对编辑活动的影响》(独立),《陕西师範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123-128页.《中国图书年鉴2004》(柳斌杰主编)索引,第180页;《中国编辑出版文献题录选辑》(《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委会)索引,第49页。
4. 《略论社会发展中的公平和效率问题》(独立),《理论导刊》2004年第4期。
5. 《论西部生态经济模式的建立》(独立),《陕西师範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6. 《可持续发展与西部农民境遇的改善》(独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7. 《试析网际网路对制度变迁的影响》(独立),《陕西师範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8.《重视非正式制度 建设和谐发展社会》(独立),《陕西日报》2005年4月27日第5版。
9.《略谈学术论文电子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独立),《理论导刊》2005年第7期。
10.《经济转型、市场秩序与非正式制度安排》(第二作者),《学术月刊》2006年第9期。
11.《从<制度、意识形态和经济绩效>看诺思的非正式制度思想》(独立),《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12.《浅说制度经济学及其在我国的适用》(独立),《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5月12日第5版;《资料信息》2006年第6期第4-5页《论坛荟萃》进行了观点摘录。
13.《非正式制度对市场秩序经济作用的二重解读》(独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14.《秩序、规则与预期》(独立),《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15.《网路媒介与传统媒介之间的竞争关係及其影响》(第一作者),黄先蓉,罗紫初:《数字时代出版产业发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85-192页.
16. 《文化传承与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完善》(独立),《商业时代》2008年第3期。
17. 《论生态文明观的提出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独立),《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18.《秩序概念的经济哲学分析》(独立),《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19. 《我国社会科学管理体制对学术期刊发展的双重影响》,《出版发行研究》2009年第4期:57-59页,人大报刊複印资料《出版业》2009年第12期全文转载。
20. 《论中国市场经济秩序型构中的非正式制度创新》(独立),《陕西师範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1期转载。
21.《事件视角下的报纸功能》(独立),《商洛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22.《论非正式制度与大众媒介之间的互动关係》(第一作者),《东南传播》2010年第11期。
23.《论中国农村社会秩序型构的四个特点》(独立),《思想战线》2010年第6期。
24. 《<资本论>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第一作者),载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
25.《建国以来我国农民环保观念的变迁及其影响》(第一作者),《华南师範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26.《论非正式制度对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一作者),《宁夏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27. 《农村反贫困中的信任建设》(第一作者),《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28.《网路舆论形成中的非理性表达问题探析》(第一作者),《东南传播》2011年第6期。
29.《我国农村扶贫投入制度的变迁及其启示》(第一作者),《新疆农垦经济》2011年第7期。
30.《网路媒体的传播特点及其影响》(第二作者),《新闻世界》2011年第8期。
31.《社会谣言折射出的经济问题探析——以2011年中国民众抢购食盐为例》(第一作者),《时代报告》(2011年8月下)。
32. 《我国农民工收入状况及其成因》(第一作者),载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
33. 《网际网路对政府与公民互动方式的影响》(第一作者),《东南传播》2012年第7期。
34. 《<资本论>中的农地产权思想及其启示》(第一作者),载《<资本论>研究》(第8卷)陕西师範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2年版,第117-122页。
35. 《个人观念、集体观念与制度变迁》(第一作者),《华东师範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36. 《钓鱼岛事件中的群体非理性行为透视》(第一作者),《东南传播》2013年第3期。
37.《网路舆论中的双重表达及其博弈》(第一作者),《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38.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介面临的角色困境及化解》(第一作者),《今传媒》2013年第12期。
39. 《意识形态对制度变迁效率的影响分析——基于博弈论视角》(第一作者),《陕西师範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40. 《新型城镇化:解决农民工城乡流动的重要途径》(第一作者),《巨观经济管理》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