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五龙河自然保护区是于保护区位于郧西县东北角,属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区域的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区繫结构複杂。主要保护对象以金丝猴、金钱豹、林麝、金雕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以珙桐、红豆杉、秦岭冷杉、连香树、水清树、鹅掌楸为代表的等珍稀濒危植物群落及生态系统。区内的生态系统有很强的典型性、稀有性、濒危性、代表性,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湖北五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 地理位置:郧西县东北角
-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 占地面积:15121公顷
- 开放时间:早9:00-晚5:00
- 景点级别:省级自然保护区
历史沿革
湖北五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其前身为十堰郧西五龙河自然保护区,2011年11月9日湖北省政府批准建立湖北五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湖北五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东径110°23′35″—110°35′05″,北纬33°03′02″—33°12′28″, 东与郧西县三官洞狩猎场交界,西与郧西县土门镇、安家乡相接,南与郧西县安家乡相邻,北与陕西省的山阳、商南两县毗邻,涉及三官洞天然林保护区的祖师殿、何家井、三官洞、马家坪等4个村,安家乡的五里河、卸甲坡、康家坪、田坑、元门等5个村和土门镇的吊桥村。
地质地貌
保护区地处秦岭南侧,位于秦巴山区东段,及汉江上游地段,自古生代末期以来,一直处于间歇性的上升阶段。保护区山地属秦岭同系东段余脉褶皱地带南坡,位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境内自震旦纪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目前以北西向构造体系为区内主要构造体系。整个地由北向南逐渐倾斜。长期的剥蚀和河谷的下切,逐渐形成了山峰高耸、层峦迭嶂、峡谷纵横的多层状山岳地貌景观,保护区境内山峰660余座。保护区最高点为后窝子后山顶(海拔1347米),保护区最低点为乾沟河沟心(海拔382米)。
土壤
由于保护区内地质等自然条件複杂,加上人为活动的长期影响,因而土壤类型多样,特性各异。根据中国土壤分类表和湖北省土壤普查分类表,按郧西县1982年郧西县土壤普查结果,五龙河自然保护区土壤共划分为四个土类、五个亚类、七个土属。
水文
五龙河自然保护区内有两条主要河流安家河和五里河,均为汉江支流天河的支流,属汉江水系。其中安家河发源于保护区缓冲区的瓜子岭,自北向南穿过保护区。安家河在城关镇佘家湾汇入天河,全长47.6公里,承雨面积167.7平方公里。
龙鬚银白

区域面积
保护区国土总面积15121公顷,其中:核心区4278公顷(主要内三官洞林区),缓冲区6405公顷,实验区4438公顷。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湖北五龙河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种类丰富,有维管束植物1467种,隶属于181科701属,其中蕨类植物72种,隶属于28科45属;种子植物1395种,隶属于153科656属。其中种子植物包含有裸子植物21种(其中银杏、水杉、柳杉、日本柳杉和雪松等5种为栽培种),隶属于6科16属;被子植物1374种,隶属于143科640属。
1、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的标準,湖北五龙河自然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1种,占湖北省总数47种的25.5%。其中I级有红豆杉(Taxus chinensis)1种,Ⅱ级有巴山榧树(Torreya fargesii)、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楠木(Phoebe zhennan)、野大豆(Glycine sqja)、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喜树(Camptottheca acuminata)、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崖白菜(Triaenophora rupestris)、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共10种。
野花灿烂

2、国家珍贵树种
根据《国家珍贵树种名录(第一批)》(林护字[1992]56号文)的标準,湖北五龙河自然保护区由国家珍贵树种6种,占湖北省总数28种的25%。其中一级珍贵树种有银杏(古树)、香果树共2种;二级珍贵树种有楠木、杜仲(Eucommia ulmoides)、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椴树(Tilia tuan)等4种。
3、国家珍稀濒危植物
国家珍稀濒危植物是指列入国家环保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编辑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科学出版社,1987)的种类。湖北五龙河自然保护区共17种,占湖北省总数62种的29%;其中国家2级有山白树(Sinowilsonia henryi)、杜仲、香果树、核桃(Juglans regia)、独花兰(Changgienia sinenses)5种;3级有楠木、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a)、黄连(Coptis chinensis)、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紫茎(Stewartia sinensis)、华榛(Corylus chinensis)、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金钱槭(Dipteronia sinensis)、白辛树(Pterostyrax psilophyllus)、天麻(Gastrodia elata)、紫斑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var.papaveracea)、猬实(Kolkwitzia amabilis)12种。
动物资源
五龙河自然保护区内有陆生脊椎动物268种,隶属26目,89科。其中兽类41种,鸟类149种,爬行动物34种,两栖动物27种。
1、兽类
五龙河自然保护区内有兽类7目18科41种。东洋界种34种,占总数的58.62%;古北界种14种,占总数的24.14%;广布种10种,占总数的17.24%。表明五龙河自然保护区的兽类以东洋界种类占优势。在41种兽类中,有国家Ⅰ级保护兽类2种,:豹和林麝。国家Ⅱ级保护兽类9vfrt种。
2、鸟类
五龙河自然保护区内有鸟类149种,隶属于134目47科。区繫上以东洋界占优势,共74种,占总数的49.50%,其次为古北界种的,为58种,占总数的38.92%。最少的为广布种,为17种,占总数的11.52%。在121种鸟类中,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种:金雕;国家Ⅱ级保护鸟类有33种。
3、两栖爬行类
五龙河自然保护区有爬行动物3目9科34种。其中,游蛇科的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56.25%,其次淡水龟科,占12.50%,列第三的是石龙子科,占9.38%,蜥蜴科、眼镜蛇科各2种,占6.25%,其他3科各1种,各占3.13%。其区系成为以东洋界成分占优势,广布种次之,而古北界种仅1种,占3.13%。保护区有两栖动物2目9科27种。其中,蛙科的种类最多。有国家重点Ⅱ级保护动物2种:大鲵、虎纹蛙。
4、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五龙河自然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7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豹(Panthera pardus)、林麝(Maschus berezovskii)、金雕(Aquila chrysaetos)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44种。
保护对象
保护区保护对象: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国家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稀有古树和典型的自然景观。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价值地位
湖北五龙河自然保护区地处湖北省西北部边陲,并与陕、豫二省交汇,地理位置特殊,加之也是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中段——丹江口水库的水源涵养区,且临近湖北丹江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使该保护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多样性非常丰富,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管理体系
建立保护区管理局—管理站—保护点的三级保护管理体系,设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建设3个管理站、10个保护点,设立森林公安派出所,合理布局保护区检查站,负责制止非法採伐、狩猎、开垦等工作,维护区内生态安全,使保护管理工作有法可循形成全方位、强有力的保护管理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