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欞星门(湖北省丹江口市欞星门)

(2020-06-15 11:51:02) 百科综合
欞星门(湖北省丹江口市欞星门)

欞星门(湖北省丹江口市欞星门)

欞星门,中国传统古建筑名,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古代神话传说欞星为天上文星,以此命名意味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象徵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

欞星门,一座石牌坊学名叫“欞星门”,为六柱五楼五间沖天华表式,从建筑形式上看欞星门系石凿榫卯仿木结构的沖天牌楼,建筑艺术精湛,是明代所建石牌坊中的极品。整个牌坊由200多个大小石构件组成,人们仍是用起吊大石龟的办法一件件地拆卸下来,然后再装到平板拖车上用拖拉机拖走上船。搬迁队伍前后经历近一年的时间,终于将原定的830多件大小文物搬运到丹江口。搬迁过来的文物一开始临时放在水库大坝一侧的物资站,此后,丹江口工程副总指挥、襄阳专署专员夏克带领有关人员,準备为净乐宫将来复原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当走到离水库大坝不远的金岗山北坡时,夏克发现这儿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整个形状像一个簸箕更像一把交椅,大家一合计,便把这个地方确定下来。于是,大批的文物由工地工程机械团陆续搬到这里,1967年,大坝下闸蓄水,均州古城连同净乐宫随即全部沉没水底。按原定计画,净乐宫复原工程于1965年由丹江口工程局逐步展开。这年秋天,两个碑座基础工程完工,巨大的龟驮碑也準备复原落位。就在这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净乐宫复原工程被迫中断。此间,不少文物被当地百姓拉走当了建筑材料,甚至于砌了猪圈和厕所。1983年,均县改为丹江口市,在此后的岁月里,人们对净乐宫搬迁文物进行保护和复建的呼声日渐强烈,各级新闻媒体也对此给予了极大关注。从1987年开始,仍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的丹江口市在国家计委、湖北省文物部门的支持下,利用有限的拨款和自筹资金逐步开始了复建的多项基础工作。1987年1月5日,净乐宫两座巨大龟碑开始吊装复原,按照当年龟驮碑安装的标準,在省文物专家的指导下,买来了几百斤糯米和石灰,然后放在一起熬,用熬制的糯米石灰浆粘合碑体,採用双机合吊的办法,圆满完成了碑体安装。随后,市政府公布了净乐宫保护範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完成了一千多米的宫墙建设,而且把“文革 ”中散失的文物大都寻找回来,集中在宫墙内以利保护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