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据说由东汉医学家华佗创製。2011年6月10日,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亳州华佗五禽戏名列其中。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亳州五禽戏
- 性质:中国传统健身方法
- 组成: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
- 创製人:华佗
发展历程
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据说由东汉医学家华佗创製。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其健身效果被历代养生家称讚,据传华佗的徒弟吴普因长年习练此法而达到百岁高龄。1982年6月28日,中国卫生部、教育部和当时的国家体委发出通知,把五禽戏等中国传统健身法作为在医学类大学中推广的“保健体育课”的内容之一。2003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把重新编排后的五禽戏等健身法作为“健身气功”的内容向全国推广。2012年9月6日上午,在2012年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安徽大会暨中国(亳州)第四届华佗五禽戏养生健身节上,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向亳州市授予“中国五禽戏之乡”的称号,五禽戏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练法
习练戏种 | 模仿神态表现 | 5个基本动作 | 功能,作用 |
熊戏 | 如熊样浑厚沉稳,表现出撼运,抗靠 步行时之神态,笨重中寓轻灵 | 熊步势,撼运势, 抗靠势,推挤势 | 加强脾胃, 增强体力 |
鹤戏 | 仿其昂然挺拔,悠然自得,表现出亮翅, 轻翔,落雁,独立之神态 | 鹤步势,亮翅势,独立势, 落雁势,飞翔势 | 增强肺呼吸, 调运气血,疏通经络 |
虎戏 | 目光炯炯,摇头摆尾,扑按,转斗,表现出威猛神态,要刚劲有力,刚中有柔,刚柔并济 | 虎步势,出洞势,发威势,扑按势,搏斗势 | 填精益髓,强腰健肾 |
鹿戏 | 如鹿样心静体松,姿态舒展,表现其探身,仰脖,奔跑,回首之神态 | 鹿步势,挺身势,探身势,蹬跳势,回首势 | 舒展筋骨 |
猿戏 | 仿其敏捷好动,表现出纵山跳涧,攀树蹬枝,摘桃献果之神态 | 猿步势,窥望势,摘桃势,献果势,逃藏势 | 肢体灵活 |
传说
广陵郡的吴普,投华佗为师学医,得到了华佗的教诲,他不单医术高明,而且高寿百岁,耳不聋,眼不花,发不白、齿不落。他为什幺能活那幺高的年龄呢!这里有个传说:据说,吴普原来是个官宦之家的子弟,过着富裕的生活,是位肩不能担,手不能提的阔少爷。有一次华佗带着他出外採药,回到家就病倒了,华佗就去给他看病,到那儿一摸脉,六脉和平,一点病没有。华佗心中有底了。华佗说:“人要想身强体壮,减少疾病,延年益寿,最有效的办法是劳动锻鍊。吴普听了这番话,他心中暗想:噢,我说师父身体咋恁强壮,原来他有长寿的‘秘诀’,想到这里兴趣来了,忙问:“老师,能教给我吗?”华佗说:“当然可以,我教你的是五禽戏。这‘五禽戏’实际上就是五种动物的活动方式:一是虎,按虎的动作炼其四肢;二是鹿,按鹿的动作练其颈部;三是熊,按熊的动作炼其腰椎;四是猴,按猴的动作炼其关节;五是鸟,按鸟的动作飞炼其胸腔。按这五种动物的动作,每天练上几次,就感到周身轻鬆,腹内欲食 。如果有点不舒服,做上一番‘五禽戏’,把身体活动出汗,马上就会觉得好些。”华佗拿出一本《五禽戏法》交给吴普。又走到院内,伸曲跳跃,展合扑跌,做了一遍“五禽戏”。
吴普得到了华佗的传授,于是天天炼了起来,炼呀,炼呀,把身体炼得由弱变强活到年近百岁,他把此法又传给了许多人,凡学会了“五禽戏”的,都成了百岁老人。
由来
一次,华佗看到一个小孩抓着门闩来迴蕩着玩耍,便联想起“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道理,于是想到人的大多疾病都是由于气血不畅和瘀寒停滞而造成的,如果人体也像“户枢”那样经常活动,让气血畅通,就会增进健康,不易生病了。
于是,华佗有时间就专心致志地研究锻鍊身体的方法,参照当时古人锻鍊身体的“导引术”,不断琢磨改进,根据各种动物的动作,创造一套模仿虎、鹿、猿、熊、鸟五种动物的拳法。这套拳,模仿猛虎猛扑呼啸,模仿小鹿愉快飞奔,模仿猿猴左右跳跃,模仿黑熊慢步行走,以及模仿鸟儿展翅飞翔等动作,通过这一系列的运作,能清利头目,增强心肺功能,强壮腰肾,滑利关节,促进身体素质的增强,简便易学,故不论男女老幼均可选练,待体质逐渐增强后再练全套动作。五禽戏不仅具强身延年之功,还有祛疾除病之效。正如华佗所说:“体有不快,起作禽之戏,怡而汗出,……身体轻便而欲食。”近年来五禽戏作为康复医疗的一种手段,已广泛套用于中风后遗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脊髓不全性损伤等患者的辅助治疗。
分招介绍
虎戏
脚后跟靠拢成立正姿势,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一)左式
1.两腿屈膝下蹲,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虚步,脚掌点地、靠于右脚内踝处,同时两掌握拳提至腰两侧,拳心向上,眼看左前方。
2.左脚向左前方斜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重心坐于右腿,左脚掌虚步点地,同时两拳沿胸部上抬,拳心向后,抬至口前两拳相对翻转变掌向前按出,高与胸齐,掌心向前,两掌虎口相对,眼看左手。
(二)右式
1.左脚向前迈出半步,右脚随之跟至左脚内踝处,重心坐于左腿,右脚掌虚步点地,两腿屈膝,同时两掌变拳撤至腰两侧,拳心向上,眼看右前方。
2.与左式2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反覆左右虎扑,次数不限。
鹿戏
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一)左式
1.右腿屈膝,身体后坐,左腿前伸,左膝微屈,左脚虚踏;左手前伸,左臂微屈,左手掌心向右,右手置于左肘内侧,右手掌心向左。
2.两臂在身前同时逆时针方向旋转,左手绕环较右手大些,同时要注意腰胯、尾骶部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久而久之,过渡到以腰胯、尾骶部的旋转带动两臂的旋转。
(二)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唯方向左右相反,绕环旋转方向亦有顺逆不同。
熊戏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先右腿屈膝,身体微向右转,同时右肩向前下晃动、右臂亦随之下沉,左肩则向外舒展,左臂微屈上提。然后左腿屈膝,其余动作与上左右相反。如此反覆晃动,次数不限。
猿戏
脚跟靠拢成立正姿势,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一)左式
1.两腿屈膝,左脚向前轻灵迈出,同时左手沿胸前至口平处向前如取物样探出,将达终点时,手掌撮拢成钩手,手腕自然下垂。
2.右脚向前轻灵迈出,左脚随至右脚内踝处,脚掌虚步点地,同时右手沿胸前至口平处时向前如取物样探出,将达终点时,手掌撮拢成钩手,左手同时收至左肋下。
3.左脚向后退步,右脚随之退至左脚内踝处,脚掌虚步点地,同时左手沿胸前至口平处向前如取物样探出,最终成为钩手,右手同时收回至右肋下。
(二)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唯左右相反。
鸟戏
两脚平行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一)左式
1.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脚尖虚点地,同时两臂慢慢从身前抬起,掌心向上,与肩平时两臂向左右侧方举起,随之深吸气。
2.右脚前进与左脚相併,两臂自侧方下落,掌心向下,同时下蹲,两臂在膝下相交,掌心向上,随之深呼气。
(二)右式同左式,唯左右相反。
养生功效
上士修之,全真延命;中士修之,无诸灾咎;下士修之,免身枉横;愚者轻之,早殒性命。
老君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设,犹宫室也,肢体之位,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腠理 ⑥之间,犹四衢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能治其身,亦如明君能理国焉。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爱其气,所以全其身。民弊则国亡,气竭即身谢。是故至人上士,当施医于未病之前,不追于既败之后。故知,生难保而易丧,气难清而易浊。若能审机权,可以安社稷,制嗜欲,何以保性命。
且夫善摄生者,要当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驻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捐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嫉。去此六者,则修生之道无不成耳。若此六者不除,盖未见其益。虽心希妙理,口念真经,咀嚼英华,呼吸景象,不能补其短促,盖捐于其本而妄求其末,深可诫哉 !所以保其真者,当须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事、少机。夫多思即神伤,多念即心劳,多笑即脏腑上翻,多言即气海虚脱,多喜即膀胱纳客风,多怒即腠理奔浮,多乐即心神邪荡,多愁即发须焦枯,多好即志气倾覆,多恶即精爽奔腾,多事即筋脉乾急,多机即智慧沉迷。斯乃伐人之生,甚于斤斧,蚀人之性,猛于豺狼。
无久坐、久行、久视、久听。不得强食,不饥而食即脾劳;不得强饮,不渴而饮则胃涨。体欲常劳,食慾半饱,劳勿过极,饱勿过半。冬即朝莫空心,夏即夜勿饱食。早起勿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心内澄则真神守其位,气内定则邪物去其身。身行欺诈即神悲,行争竞则神沮。轻侮于人当减算数,杀害于物必当中天。行一善即魂神悦,行一恶则魄神欢。常以宽泰自居,恬寞自守,即形神安静;生箓必书其名,死籍必削其咎。养生之理,尽在于斯矣。
传承与发展
早在2003年,亳州就要求全市武术馆校把五禽戏作为必修课程,同时开展五禽戏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五进”活动,不断加强五禽戏场馆设施建设,多方培养五禽戏科研人才,设立多处五禽戏教学点,举办各种五禽戏培训班,举行五禽戏比赛,开展五禽戏有奖徵文活动,製作五禽戏宣传画册等。近几年,亳州市华佗健身文化俱乐部、亳州市传统五禽戏俱乐部、五禽戏研究会等民间组织也应运而生。目前,该市共有五禽戏练习点70多个,五禽戏演练指导员近百人,爱好者、习练者近10万人。
为了使五禽戏系统化、规範化和普及化,当代五禽戏名师董文焕、刘时荣等人通过挖掘蒐集各种五禽戏流派的着述,吸收创新,先后编辑出版了《华佗五禽戏》和《古本新探华佗五禽戏》,编创了《五禽观剑》等,培养了一批五禽戏嫡传弟子。随着五禽戏传承人、练习者的逐步增多,该市对五禽戏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一些民间组织、学术团体从五禽戏的养生保健、中医治疗、运动健身等方面积极探索,促进了五禽戏的传承和研究,出现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针对不同人群的五禽戏。 近年来,亳州市着力挖掘“华佗五禽戏”的文化价值,把文化内涵转化为旅游产品和服务,打造亳州文化旅游品牌。 2013年当选省人大代表的五禽戏传承人任淑美,在当年召开的省两会上提出了关于《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议案,旨在将五禽戏这一文化资源从文化遗产转变为文化资本,紧紧围绕“文化”做文章,研究开发旅游文化商品,提供特色旅游服务,使这种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的文化资源产生良好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