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範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始建于1954年。1954年成立上海师範专科学校地理科;1956年成立上海第二师範学院地理系;1958年缩减为上海师範学院地理科;1962年又改为地理系;1963年撤销地理系;1978年 原地理系教师成立上海师範学院环境保护研究室;1984年恢复成立上海师範大学地理系;1997年地理系、生物系、化学系合併成立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1998年地理系独立设城市与旅游学院,原环境保护研究室改设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03年上海师範大学城市与旅游学院与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合併成立上海师範大学旅游学院;2007年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併入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2013年成立上海师範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2018年地理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城市发展研究院合併成立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上海师範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
- 创办时间:1954年
- 类型:理工
- 主管部门:上海师範大学
- 本科专业:4个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含一级学科覆盖)6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 -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含一级学科覆盖)2个 - 院系设定:自然资源与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地理学系、地球大数据科学系、城市科学与区域规划系、城市发展研究院
学院历史
1954年,成立上海师範专科学校地理科。
学院历史

1956年,成立上海第二师範学院地理系。
1958年,缩减为上海师範学院地理科。
1962年,又改为地理系。
1963年,撤销地理系。
1978年,原地理系教师成立上海师範学院环境保护研究室。
1984年,恢复成立上海师範大学地理系。
1997年,地理系、生物系、化学系合併成立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1998年,地理系独立设城市与旅游学院,原环境保护研究室改设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003年,上海师範大学城市与旅游学院与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合併成立上海师範大学旅游学院。
2007年,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併入上海师範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2013年,成立上海师範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
2018年,地理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城市发展研究院合併成立环境与地理学科学学院。
2018年,在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学科建设专家谘询会上,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定。
2019年,学院与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定。
:
院系设定
自然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环境工程系
地理学系
地球大数据科学系
城市科学与区域规划系
城市发展研究院
参考资料:
学科专业
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
上海市重点学科:环境科学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地理学与城市环境
校级重点学科:人文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套用、自然地理学、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课程与教学论(地理教育研究方向)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硕士
本科专业:环境工程、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科学
参考资料:
学院使命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努力践行生态文明建设,聚焦国家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积极面向“资源环境学科群”国际研究前沿,以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的人地关係耦合及可持续发展为特色;规划和凝练学科发展目标和建设方向,加强环境与地理两个一级学科的关联发展,大力发展地球大数据科学、城市科学与区域规划、自然资源与环境科学等新兴学科领域;加强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学科发展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和上海建设生态之城的需求,把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资源环境类学院。
学院领导
名誉院长:程国栋院士
党委书记:徐丰
院长:高峻教授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兼):何佳
副院长王承云教授、李贵生教授、副院长林文鹏教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