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应龙亭

(2020-07-19 04:15:58) 百科综合

应龙亭

应龙亭 ,黑瓦盖顶,南北都有门。屡修,最后一次修建,是在清朝乾隆辛丑冬月,推算应该为1772年。凉亭南门外,立有石幢。为 《应龙桥碑记》,由此可见,从前这里是有桥的,可是早已坍塌。《徐霞客游记》里记载的应龙桥可能就在亭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应龙亭
  • 地点:湖南永州宁远下灌村东江对岸
  • 距离河边:一百多米
  • 特点:南北开门,有碑,双狮雕刻05年失

简介

原夫山川*而水土斯平,道路通而津梁多阻,只因过涉常忧灭顶之凶言,念近灾更深**之痛,若巨川作有舟楫,何用不臧,倘涉水,其无津涯则罔攸济,而况一朝失足便葬鱼腹之中,瞬息沉渊*,莫傍鹦洲而上,虽非溺由己溺,实恨援无人援,如灌溪里许,桥名应龙,水出东涧上,既通乎两广,下达于三湘,客商所经,络绎不绝,当日长虹排岸,鹹欣鹰齿横来,此时断桥卧波,徒见鸭头,涨处常惊儒子,入井莫念征人,济川窃忆卅年前,河道如常,曾经走马廿载,后江心顿改,未见续貂,隔一水兮盈盈,望千尺而渺渺,临河莫渡,终赊一苇之杭,刊济无由,曷胜穷途之哭,何处前呼舟子,几时进问邛须,岂若鹧鸪徒怨湘江太阔,同精卫漫嗟海水难填。只凭砌石多墩,乃为久远之计,必俟捐金千数,足备修复之需,但愿寸楮裁来,将拟沿门托钵,余赀好丐,定看取物探囊,由是卓而指捐,惠贻仁人之粟,欣然鲜橐,珍入处士之钱,从此一条碧玉,期万古似常新,两岸翠屏,异千秋而罔圮,纵然寒威溧烈,无须就浅就深,甚至洪水沸腾,不必为后为揭,功成告竣,各勒真珉,是为序。
应龙亭全貌应龙亭全貌

起源

邑增生李鼎臣撰并书 同治八年(1870)岁次己巳腊月上浣之吉日立凉亭东墙上,还有石狮一对,经路人摩挲,已光可鉴人。
凉亭里的碑很多,修亭记有四块。其一 亭之始建于辛丑,名碑刻就,因金赀不敷,延缓一载,功未告竣,我等不忍,鲜终复募善士捐赀落成,将碑更刻,芳名流传百世,若有私曲,付之真真,暨新人旧亭,砖无付,建新亭此记。 结缘操持化主 业儒李元茴 生员李梦魁 生员李北山 乡老李应滨 善士成名元 善士刘开杨 琢碑毁铭 天地不容 石亭云绕傍溪流,风景山河一望幽,憩息游人抒啸傲,千年歌颂姓名留。 业儒李元茴题 应龙亭建耸溪边,鱼跃鸢飞契妙然。名利场中无限数,熙熙攘攘戴尧天。 庠生李梦魁梅亭氏题 应龙亭竖潇江傍,秀接疑山让第乡。坐有南风薰解愠,同钦虞舜颂君王。 庠生李北山东江氏题 皇清乾隆四十七年(1783)天壬寅岁孟冬吉旦
其二 应龙亭碑记 事有创製一时而垂之千百世者。武阳得山溪之胜,汾亭传中子之游,便行人舒啸傲,诚胜概也。余*境内之由江旧有应龙亭,路通两粤,控九疑,盼萧韶,清江绕其侧,但垣基待圮,卑隘堪虞,游人宦达憩息其间,不无不足之憾。有善士等倡首,遍募得百余金,*易以石石坚,以磐下阔,址基上重陶(瓦),较旧制而高大之,猗欤盛哉。爽垲宏敞之模,焕然一新矣,是举也。故有不容辞其责者,兹亭落成,高广能容,实实(枚枚),欺风傲雪,任过客之遨游,赋山光,题江濑,听鸣嘤上下,斯聚斯歌,不将与武阳汾亭诸名胜争光于不朽哉?功竣勒石因为之记其盛云。
其三 重修碑亭记 应龙桥,往来不绝之要津也。前岁众善人捐金数伯,修整完善,奈洪涛不时沖没石墩,两岸复倾,若不及时续修,将前功尽弃。行人不且,具望洋兴叹乎,所愿同志复开金囊,续成盛举,则功垂以远传不朽矣,是为记。大清嘉庆一十八年(1814)
其四 新砌大路碑记 从来福善祸谣之说,自古昭然。好善者君子之心,而望报者世俗之见。盖人生斯世,苟力所能为,何妨善与人同,而乐取于人,以为善哉。如我处应龙亭,上远临武营路,一条两粤通衢,每遇春雨淋漓,往来载道,不无泞泥之苦,生斯地者,靡不目击心伤。因兹集我同人各处捐资,共勷盛举,功成告峻,用泐贞珉,以垂不朽,而福善祸谣之说,非余等之所敢望也.。 琼林李秀撰 嘉庆二十年三月立(1816)
宁远冷水梅翠八角亭,红军长征经过时,朱德总司令还题诗一首。中央红军各部于11月17—25日经过宁远,击溃国民党中央军围堵,前往道县过湘江。朱德过梅翠八角亭,写有《咏八角亭》诗。<部分根据 1、《零陵志》2、《宁远古凉亭》 3、长征abc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