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岭村位于皇后乡政府北偏东7公里处,因驻地得名,辖36个自然村,803户,2810口人,其中回族5户。地处山区,北与鲁山县交界,北高南低,耕地1557亩,林地12300亩,以农业为主,产小麦、玉米、红薯等。有小型二类水库1座,有效灌溉面积200亩。村设卫生室5个,兽医站1个,村办国小1所。焦枝铁路、郑南西线(S231)公路纵贯乡境。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分水岭村
- 地址:皇后乡政府北偏东7公里处
- 人口:2810
- 民族:汉族,回族
- 行政级别:村
- 地理环境:山地
- 行政区划:南召县皇后乡
- 邮政编码:474679
- 长途区号:0377
- 着名人物:嫦娥
- 风景名胜:铁牛庙
基本介绍
伏牛山第一观-------铁牛庙
南召,八百里伏牛山逶迤绵延,南召猿人自古就是中华人类共同祖先之一,自古至今,各种神话传说、人文古蹟比比皆是。
南召,八百里伏牛山逶迤绵延,南召猿人自古就是中华人类共同祖先之一,自古至今,各种神话传说、人文古蹟比比皆是。
在伏牛山南麓南召县皇后乡分水岭村很早就流传着一个关于嫦娥和一头大黑牛的神话故事:
嫦娥奔月神话起源地

话说上古时代,嫦娥养了一头大黑牛,有个神仙去赴王母的蟠桃宴,便把大黑牛骗到天宫,献给了王母娘娘。一日,嫦娥去天宫借牛耕地,王母娘娘赖着不还,大黑牛便偷偷回到月宫,王母娘娘知道后将其打入东海受苦。嫦娥疼爱大黑牛,就派癞蛤蟆精把大黑牛搭救出东海。王母娘娘闻听勃然大怒,又派天兵天将前往捉拿,大黑牛一路奔走,无处躲藏,“哞哞”直叫,情急之下一头钻进了一个地洞,大黑牛顺着地洞走了八百里也不见出口,只好越变越大,但天兵天将封住了山脉,大黑牛始终没能撑破地皮钻出来。从此,南阳平原隆起一座八百里伏牛山。
这大黑牛也变成了铁牛,它的角就露在了南召县东部。后人在此地建“铁牛庙”祭祀,并产生了“吃南阳,屙陕西”“旱天就挖铁牛角,挖了铁牛下满坡”的俗语。
西汉末年,王莽撵刘秀经过此地,铁牛显灵救了刘秀。
刘秀登基后感念铁牛的功德,遂又赦建铁牛庙。因地处三鸦古道要冲,铁牛庙灵验的故事越传越广,历朝历代便不断修葺,使之巍然成为“伏牛山第一观”。
《明嘉靖南阳府志》记载:“铁牛庙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其地有铁类牛头角”。清乾隆《南召县誌》亦有记载:“庙外有铁牛角,出土数寸,其下挖之愈粗,俗传头在河南,尾在陕西,中八百里,俱为伏牛山。
”
这大黑牛也变成了铁牛,它的角就露在了南召县东部。后人在此地建“铁牛庙”祭祀,并产生了“吃南阳,屙陕西”“旱天就挖铁牛角,挖了铁牛下满坡”的俗语。
西汉末年,王莽撵刘秀经过此地,铁牛显灵救了刘秀。
刘秀登基后感念铁牛的功德,遂又赦建铁牛庙。因地处三鸦古道要冲,铁牛庙灵验的故事越传越广,历朝历代便不断修葺,使之巍然成为“伏牛山第一观”。
《明嘉靖南阳府志》记载:“铁牛庙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其地有铁类牛头角”。清乾隆《南召县誌》亦有记载:“庙外有铁牛角,出土数寸,其下挖之愈粗,俗传头在河南,尾在陕西,中八百里,俱为伏牛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