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感染性精神病,是指在急性感染性疾病过程中伴发的精神障碍,这主要与病变损害脑组织中的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有关.临床引起精神症状的感染性疾病有严重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肺炎、脑炎、脑膜炎,传染性疾病由于病原菌毒素导致高热和营养障碍可引起高级神经活动紊乱症状.
前提
疾病名称(英文) infectious psychosis
拚音 GANRANXINGJINGSHENBING
西医病名定义 感染性精神病属躯体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是由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所致的急、慢性感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也就是指感染原侵入脑外躯体其他系统引起的精神障碍,是躯体疾病的一部分症状,不包括感染病原直接侵入脑组织引起的各种脑炎、脑膜炎所致的精神障碍。
病因
西医病因
感染性精神障碍的发病机理尚未阐明,一般认为精神障碍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 1.病因各种急、慢性感染即是引起这类精神障碍的原因,而病原体的性质及毒素的强度、作用速度、时间、数量十分重要,在各种感染中以细菌、病毒、病原体引起者多见,可见于肺炎、流行感冒、伤寒、痢疾、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恶性疟疾或其他感染的过程中。感染过程及其毒素引起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异常,可致脑组织暂时性水肿,出血、缺氧,营养及维生素缺乏,有毒代谢产物的蓄积等,均可使脑组织功能的失调引起精神障碍。 2.机体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同样的感染有的患者则产生精神症状,有的则不产生,这与个体差异如机体的免疫机能水平、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一般健康状况有关。年龄在疾病过程中决定其精神障碍的类别,儿童多好意识障碍,老人则易产生抑郁焦虑状态。
中医病因
导致本病的外因主要与感受六淫之邪或疫疠之气侵入人体有关。但机体正气不足,起居不慎,寒温失调等,则是造成发病内在因素。 发病时,多有明显季节性,或气候异常。起病较急,病邪多从皮毛,口鼻而入,发病早期往往出现恶寒、发热、咽痛、咳嗽、全身酸楚、疼痛表证阶段。继而高热,口渴、大汗,随着邪气不断深入出现神誌异常的表现,且有逐渐加重的倾向。常出现烦闷、发狂、神昏、谵语、厥逆等。在《伤寒论》及《温病条辨》中论述很详细。如“伤寒吐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脯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着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发则不识人”——有意识障碍;“独事见鬼状”——有幻觉、妄想;“惕而不安”——有焦虑情绪;“循衣摸床”一一有行为紊乱。这些症状表明热入营血。病虽有在气,在血分不同,但总以邪正相争为其病机。邪气盛,正气虚,传变迅速,变化较多,为本病特点。病的早期以邪实为主,肺卫之邪即可自下顺传中焦阳阴气分,进而深入下焦肝肾或由气分内陷血分;也可不经气分而逆传心包,陷入营血。病程中还可因正不胜邪而出现“内闭外脱”的危急变化。
疗法
1、饮食调理:这种精神病的治疗方法以解郁化痰、顺气开窍为主,狂证则以泻肝清火、涤痰镇心为要。有关该病的饮食调节方,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最适合缓解自己病情的食物来进行调节。
2、心理治疗:对于精神病的治疗,心理治疗很重要,对于患者的病情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专家指出,心理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患者的意愿,採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干预,以减少复发,减少社会应激,增进社会及职业功能。
3、药物治疗:就目前而言,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一种精神病的治疗方法。一般情况下,主要分为急性和慢性治疗期。根据不同时期,药物治疗所用的药物类型、剂量、服用次数等各不相同,同时遵医嘱进行治疗,才能得到最佳的精神病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