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穴铁牛矶由上下矶组成,分别位于荆江大堤709+810和709+500处。在湖北省江陵县郝穴镇的荆江大堤之上。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铁牛矶
- 地址:江陵县城关郝穴镇西北
- 位置:湖北省江陵县郝穴镇的荆江大堤
- 组成部分:上下矶
简介
郝穴铁牛矶位于江陵县城关郝穴镇西北(桩号709+400),因该堤段外平台上铸有一尊铁牛,后人称其为铁牛矶。以铁牛矶为界,上段河面由宽变窄,下段河面由窄变宽,形成铁牛矶卡口,河宽仅770米,为全荆江河段最狭窄处。因地处荆江大堤郝穴河湾凹岸,堤外无滩,主泓贴岸,迎流顶沖,形势十分险要,而成为荆江大堤重要险工险段。郝穴铁牛始建于清鹹丰九年(1859年),距今已有140余年历史。铁牛依江而立、昂首蹲踞,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和磨难,更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在新的世纪里,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江陵人民抗御洪魔、建设家园的象徵。
结构
郝穴铁牛矶由上下矶组成,分别位于荆江大堤709+810和709+500处,与龙二渊矶(710+370)、渡船矶(708+460)、郝穴矶(708+100)形成矶群。
铁牛矶兴建于清鹹丰二年(1852年),两矶上下游筑有条石驳岸,长540米。该矶阻水挑流作用异常强烈,汛期近岸流速达3~4米/秒,滩槽高差达50米。水流湍急,近岸有巨大的沖刷坑,0米等高线面积曾达19.8万平方米,河床最低高程-8.4米(卵石层顶高程4米)。在水流的巨大作用下,大量卵石(最大粒径0.1米左右)被冲起堆积在九华寺附近,流程近3000米。铁牛矶从50年代至80年代沖刷一直是剧烈的,最深点高程在-7.3至-8.5米之间,下切卵石层12米,深泓离岸距离随流量而变,表现为高水离岸,低水傍岸。该矶受水文年的影响,丰水年沖刷最甚,中枯水文年次之。
铁牛矶堤段是荆江大堤着名的险工险段,仅1950年至1975年龙二渊段就发生重点崩岸险情39次。为确保堤防安全,多年来对该河段进行了连续水下抛石加固,平均每米抛石多达630立方米,矶尖断面最大达818立方米,使堤防抗沖能力得到提高,稳定了河岸。
铁牛矶兴建于清鹹丰二年(1852年),两矶上下游筑有条石驳岸,长540米。该矶阻水挑流作用异常强烈,汛期近岸流速达3~4米/秒,滩槽高差达50米。水流湍急,近岸有巨大的沖刷坑,0米等高线面积曾达19.8万平方米,河床最低高程-8.4米(卵石层顶高程4米)。在水流的巨大作用下,大量卵石(最大粒径0.1米左右)被冲起堆积在九华寺附近,流程近3000米。铁牛矶从50年代至80年代沖刷一直是剧烈的,最深点高程在-7.3至-8.5米之间,下切卵石层12米,深泓离岸距离随流量而变,表现为高水离岸,低水傍岸。该矶受水文年的影响,丰水年沖刷最甚,中枯水文年次之。
铁牛矶堤段是荆江大堤着名的险工险段,仅1950年至1975年龙二渊段就发生重点崩岸险情39次。为确保堤防安全,多年来对该河段进行了连续水下抛石加固,平均每米抛石多达630立方米,矶尖断面最大达818立方米,使堤防抗沖能力得到提高,稳定了河岸。
国家防总经常视察荆江大堤铁牛矶险段,了解防汛信息。
景观
滔滔江水依旧、镇江铁牛安在。如今,经过综合整治后,铁牛矶一带,铁牛傲立,俯视着脚下奔流不息的长江,大堤两边,绿树成荫,高标準的护岸牢牢锁住了桀骜不逊的大江,岸边,游人如炽,或席地而坐、或凭栏远眺,成为江陵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铁牛矶,正以它全新面貌,向世界展示江陵人民的风采。
历史
清朝铁牛
镇江铁牛的历史要上溯到清代,据《荆州万城堤志》载:清乾隆五十三年十一月,上谕:“向来沿河险要之区,多有铸造铁牛安镇水滨者。盖因蛟龙畏铁,又牛属土,土能制水,是以铸铁肖形,用示镇制。”注1十二月,湖广总督毕沅奉旨铸造镇水铁牛九具,分别置于万城、中方城、上渔埠头、李家埠、中独阳、杨林矶、御路口、黑窑厂、观音矶等九处险要堤段。至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和鹹丰九年(1859年),又各铸铁牛一具与李家埠和郝穴堤上。现毕沅所铸铁牛已不存在,唯道光和鹹丰年间所铸铁牛尚存,即今天的李埠铁牛和郝穴铁牛。
郝穴铁牛,因所处地段原为镇安寺湾,故又名镇安寺铁牛,为荆州知府唐际盛所铸。其形状为独角兽形,前立后蹲,高踞堤岸,俯视长江,身长3米,高1.8米,宽0.9米,尾右盘长1米,外实内空,重约2吨。牛背有铭文126字,其中篆、隶文各63字,现抄录篆体铭文如下:
“维鹹丰九年夏,荆州太守唐际盛修堤成,铸角端镇水于郝穴,而系以铭曰:‘嶙嶙峋峋,与德贞纯,吐秘孕宝,守捍江滨,骇浪不作,怪族胥驯。翳!千秋万世兮,福我下民。’” 其意思为:在清朝鹹丰九年的夏天,荆州太守唐际盛修好堤后,铸了独角兽,用以镇制洪水,放在郝穴堤上,并在牛身上铸刻铭文说道:“铁牛昂首蹲踞,有如耸立的奇石,她的品德忠贞纯洁,勤于职守,吞吐着神秘的灵气,孕育着瑰丽的宝藏,捍卫在险要的江边。惊涛骇浪从此不再兴起,各种水怪都被驯服不敢兴风作浪。噫!不管千秋万代,它都要为我治下的百姓造福无穷!”
郝穴铁牛(镇安寺铁牛)
郝穴铁牛,因所处地段原为镇安寺湾,故又名镇安寺铁牛,为荆州知府唐际盛所铸。其形状为独角兽形,前立后蹲,高踞堤岸,俯视长江,身长3米,高1.8米,宽0.9米,尾右盘长1米,外实内空,重约2吨。牛背有铭文126字,其中篆、隶文各63字,现抄录篆体铭文如下:
“维鹹丰九年夏,荆州太守唐际盛修堤成,铸角端镇水于郝穴,而系以铭曰:‘嶙嶙峋峋,与德贞纯,吐秘孕宝,守捍江滨,骇浪不作,怪族胥驯。翳!千秋万世兮,福我下民。’” 其意思为:在清朝鹹丰九年的夏天,荆州太守唐际盛修好堤后,铸了独角兽,用以镇制洪水,放在郝穴堤上,并在牛身上铸刻铭文说道:“铁牛昂首蹲踞,有如耸立的奇石,她的品德忠贞纯洁,勤于职守,吞吐着神秘的灵气,孕育着瑰丽的宝藏,捍卫在险要的江边。惊涛骇浪从此不再兴起,各种水怪都被驯服不敢兴风作浪。噫!不管千秋万代,它都要为我治下的百姓造福无穷!”

铁牛旁原立有石碑一块,为清光绪乙未年冬(1895年)郝穴矶(荆江大堤708+100处)发生崩挫险情,荆州知府舒惠率民众抢险,拆堤上房屋,抛石护脚,修石矶长173米,高5米。上铺块石坦坡,高6米,下游做条石驳岸17米,又于上首新建石矶,长13米,高8米,控制住险情,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知府余肇康为纪念该抢险工程所立。该碑原立在郝穴客运码头候船室附近,为保护文物的完整性,河道管理部门于1978年将此碑迁至铁牛矶,并适当加以修缮,建立基座,现立于铁牛与蘑菇亭之间,注3碑上刻有《万城堤上新垲工程记》一文,碑文如下:
“荆州万城堤至郝穴,临江壁立,称最险。太守舒君惠,伐石(秋瓦)(注:秋字下面加瓦字)为坦坡,使水着之无力。法至善也。
光绪乙未冬舒君以卓荐入□□(注:原碑文缺)观,余奉檄权守是邦,开办岁修,冬工覆勘至此,尚无恙。不旬月,忽传其地上新垲,堤段矬裂,深至二丈许,长至四十余丈。一时居民相传说,甚恐。
余闻之,仓卒复往视,信然。审其故,则由对江沙洲日壅益高,逼江洪北趋益近;轮艘往来,浪掣波翻水,脚为所震撼。自下而上,先矬后裂,势岌岌可危。
先是环堤,皆保台。保台者,累石为之。大数人围,深入地丈数尺,高出地亦丈数尺,市民建以载屋,重不知其几许,而沙土松,不能胜,溜刷于外,抬压于土,遂以至此。堤上造屋,向有明禁,乃一律拆去。先抛乱石,饱护堤根,穷裂堤丈八九尺至尽处。杂和石灰沙泥,如俗所谓三合土筑之,坚结如铁,锥孔灌水不渗。然后从堤底斜叠石级三层,层五尺,长五十二丈。又于其上,循舒君旧式,铺石为坦坡,高一丈八尺。就中又隔别,修石梯六处,使行旅上下。于尾又斧石为条,作石剥(注:石左剥右,一个字)岸五丈,护保台之,未拆者。凡此,仅可保目前之险,而江洪之北趋如故也。
则又于其首之,在镇江寺者,适有淤沙突出江唇,遂因之建石矶一座,高二丈三尺,长七丈,俾挑大溜南行,以冀洄流,蓄沙成洲于矶之下湾。使堤脚逐渐得所依护,不致复有矬裂患。工既成,居民无不额手相庆!余复虑,他日或又建屋其上,则更于堤面濒江隙地,缭以石栏。
大书高碑者三,分段树立禁之。有犯者,则治于官法。是后也,不出于舒君九年之内,而出于不肖数月之间。由幸出于霜清安澜之后,得以从容营造,在险不惊。未必非天之增益所不能?又使吾民相安亦无事?不然,殆矣!
余既数数临视,工员亦相戒敷衍,如曹主簿本元、李经历章鳄、易巡检翰鼎,尤为勤实。张大使德溥、孔巡检照熙、邓典史联镖,亦始终其事,例德备书。
时光绪二十有二年夏五月。
赐进士出身、湖北补用道,特用府署、荆州府知府、长沙余肇康识并书。”
铁牛矶石碑
“荆州万城堤至郝穴,临江壁立,称最险。太守舒君惠,伐石(秋瓦)(注:秋字下面加瓦字)为坦坡,使水着之无力。法至善也。
光绪乙未冬舒君以卓荐入□□(注:原碑文缺)观,余奉檄权守是邦,开办岁修,冬工覆勘至此,尚无恙。不旬月,忽传其地上新垲,堤段矬裂,深至二丈许,长至四十余丈。一时居民相传说,甚恐。
余闻之,仓卒复往视,信然。审其故,则由对江沙洲日壅益高,逼江洪北趋益近;轮艘往来,浪掣波翻水,脚为所震撼。自下而上,先矬后裂,势岌岌可危。
先是环堤,皆保台。保台者,累石为之。大数人围,深入地丈数尺,高出地亦丈数尺,市民建以载屋,重不知其几许,而沙土松,不能胜,溜刷于外,抬压于土,遂以至此。堤上造屋,向有明禁,乃一律拆去。先抛乱石,饱护堤根,穷裂堤丈八九尺至尽处。杂和石灰沙泥,如俗所谓三合土筑之,坚结如铁,锥孔灌水不渗。然后从堤底斜叠石级三层,层五尺,长五十二丈。又于其上,循舒君旧式,铺石为坦坡,高一丈八尺。就中又隔别,修石梯六处,使行旅上下。于尾又斧石为条,作石剥(注:石左剥右,一个字)岸五丈,护保台之,未拆者。凡此,仅可保目前之险,而江洪之北趋如故也。
则又于其首之,在镇江寺者,适有淤沙突出江唇,遂因之建石矶一座,高二丈三尺,长七丈,俾挑大溜南行,以冀洄流,蓄沙成洲于矶之下湾。使堤脚逐渐得所依护,不致复有矬裂患。工既成,居民无不额手相庆!余复虑,他日或又建屋其上,则更于堤面濒江隙地,缭以石栏。
大书高碑者三,分段树立禁之。有犯者,则治于官法。是后也,不出于舒君九年之内,而出于不肖数月之间。由幸出于霜清安澜之后,得以从容营造,在险不惊。未必非天之增益所不能?又使吾民相安亦无事?不然,殆矣!
余既数数临视,工员亦相戒敷衍,如曹主簿本元、李经历章鳄、易巡检翰鼎,尤为勤实。张大使德溥、孔巡检照熙、邓典史联镖,亦始终其事,例德备书。
时光绪二十有二年夏五月。
赐进士出身、湖北补用道,特用府署、荆州府知府、长沙余肇康识并书。”

“镇水兽”并未减轻荆江两岸人民的灾难,就在铁牛建起后,荆江大堤又分别于1875、1907、1931、1935年四次发生溃口,民间流传:“荆州不怕刀兵动,只怕南柯一梦中”;“荆江水啊长又长,提起荆江泪汪汪,三年两次发大水,拖儿带女去逃荒!”这是广大劳动人民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同时也反映了历史上荆江洪水肆虐,人民深受水患之苦。到建国前夕,铁牛已是锈迹斑斑、破败不堪,附近大堤堤身杂草丛生,隐患十分严重,险情不断发生,形势岌岌可危。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荆江大堤治理工作,大力修筑堤防,治理荆江,变水患为水利,使得荆江两岸人民得以平安。1958年2月27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冒着风雪视察荆江大堤,曾伫足铁牛,他老人家手扶这尊铁牛,盛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并谈笑风生的讲述“铁牛镇水”的典故和治理荆江的宏图。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荆江大堤治理工作,大力修筑堤防,治理荆江,变水患为水利,使得荆江两岸人民得以平安。1958年2月27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冒着风雪视察荆江大堤,曾伫足铁牛,他老人家手扶这尊铁牛,盛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并谈笑风生的讲述“铁牛镇水”的典故和治理荆江的宏图。
98历险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位于长江北岸的荆江大堤,以其地位的重要性(保护着江汉平原1.8万平方公里面积,1100万亩耕地、800多万人口),成为防汛抗灾的主战场,特别是铁牛所在的荆江大堤江陵段,因其直接挡水段面长(长36.695公里,占荆个荆江大堤直接挡水堤段的52%)、滩岸狭窄,更成为防汛的重点。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铁牛不仅见证了江陵儿女众志成城、奋勇向前、抗击洪魔的壮志,更亲历了一次军民团结、共御洪水的惊心动魄的战斗。
8月6日,长江设防已进入第37天,长时间的浸泡,大堤早已不堪重负,而水位还在不断上涨,上午1时,长江沙市站突破了1954年的最高水位,达44.68米。晚21时,放假回家休息的湖北农学院学生廖小光向区长江防汛指挥部报告,铁牛矶平台发现沖坑险情!
区防指指挥长李刚,副指挥长郭昌文、熊子荣,高级工程师张致和带领工程技术人员迅速赶往铁牛矶,与白马寺镇突击队员一道在江水仔细探摸和用竹篙丈量,发现铁牛基座与凉亭之间有一条长10米、宽8米、深0.8米的沖坑,凉亭与滩唇之间也有一条长8米、宽2米、深0.6米的沖坑,另外凉亭三面均被淘空,仅剩下下游一边由于回流积有淤泥。铁牛基座的左前角亦被冲垮。形势万分危急!
面对严重的险情,区防指立即组织力量火速赶往现场。晚22时抢险开始,洪水中,白马寺镇委书记徐方延、镇长马义国率抢险民工120余人及时投入战斗,同时奉命驻守我区的解放军某部(济南军区第20集团军60步兵师)50多名官兵在部队首长带领下也赶来增援。7日凌晨1时30分,险情得到控制。
由于夜晚光线太暗,加之水流湍急,在临江面凉亭与滩唇间只有袋装卵石护底,控制险情恶化,平台沖坑并未完全填平。1998年8月7日12时10分,抢险突击队与部队官兵继续投入战斗,填平沖坑,并对凉亭基础进行加固,下午13点30分,这场军地携手、保卫铁牛的战斗胜利结束。这次除险共耗用卵石70吨、编织袋3500多条。
8月6日,长江设防已进入第37天,长时间的浸泡,大堤早已不堪重负,而水位还在不断上涨,上午1时,长江沙市站突破了1954年的最高水位,达44.68米。晚21时,放假回家休息的湖北农学院学生廖小光向区长江防汛指挥部报告,铁牛矶平台发现沖坑险情!
区防指指挥长李刚,副指挥长郭昌文、熊子荣,高级工程师张致和带领工程技术人员迅速赶往铁牛矶,与白马寺镇突击队员一道在江水仔细探摸和用竹篙丈量,发现铁牛基座与凉亭之间有一条长10米、宽8米、深0.8米的沖坑,凉亭与滩唇之间也有一条长8米、宽2米、深0.6米的沖坑,另外凉亭三面均被淘空,仅剩下下游一边由于回流积有淤泥。铁牛基座的左前角亦被冲垮。形势万分危急!
面对严重的险情,区防指立即组织力量火速赶往现场。晚22时抢险开始,洪水中,白马寺镇委书记徐方延、镇长马义国率抢险民工120余人及时投入战斗,同时奉命驻守我区的解放军某部(济南军区第20集团军60步兵师)50多名官兵在部队首长带领下也赶来增援。7日凌晨1时30分,险情得到控制。
由于夜晚光线太暗,加之水流湍急,在临江面凉亭与滩唇间只有袋装卵石护底,控制险情恶化,平台沖坑并未完全填平。1998年8月7日12时10分,抢险突击队与部队官兵继续投入战斗,填平沖坑,并对凉亭基础进行加固,下午13点30分,这场军地携手、保卫铁牛的战斗胜利结束。这次除险共耗用卵石70吨、编织袋3500多条。
综合整治
汛后,国家投巨资对长江堤防进行大规模的整治,铁牛矶综合整治工程也相应上马。该工程由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湖北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中心监理,业主方为荆江大堤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通过招标,由荆州市水利水电建设总公司中标,负责此项工程施工。工程总投资1008万元,共分两个标段,即二标段:707+800~710+000;三标段:709+000~710+000,全长2.2公里,施工内容为:堤身外坡砼护坡、滩面砼硬化、滩肩浆砌石挡土墙、一级砼护坡和二级乾砌石护坡、乾砌石脚槽和枯水平台散抛石。由于受长江洪水的影响,该工程分两期进行施工,即1999年汛前完成滩面以上硬化和堤身防渗工程,汛后完成滩面以下全部工程任务。该工程于1999年4月28日开工,至2000年6月30日全面完工,总计完成乾砌石14525立方米、砼11579立方米、削坡土方128000立方米。通过实施综合整治工程,彻底根治了险情,保持了滩岸稳定,提高了边坡、滩面的抗沖能力。同时,铁牛也修缮一新,并依据98最高洪水位,将铁牛抬高7公寸,重新修建基座、平台,使铁牛今后不再受洪水淹没之苦。
此外,还对铁牛矶堤段实施了标準示範堤段建设,在堤顶设定了照明路灯、路面设定交通隔离墩、铺设了花砖人行道,在外滩边缘设定了1800米长的铸铁栏桿,对周边环境进行了绿化和美化,使之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为纪念,98那场令人难忘的抗洪斗争,江陵县政府于2000年铁牛矶护岸综合整治工程竣工后在铁牛旁树立了“98抗洪纪念碑”,上刻有原江陵县县长李刚同志撰写的《郝穴铁牛矶综合整治工程记》,碑文如下:
“铁牛矶位于长江上荆江郝穴河湾凹岸顶端激流中刷处。由于南岸淤长,断面变窄,铁牛矶一带江面仅宽740米,当上游洪峰泻下,深泓急流,紧贴逼岸,形成这一带滩窄坡陡、河床刷深的局面。其河床最深点曾出现-8.4米。堤内,则是历史上溃口形成的龙二渊和郝穴渊。汛期高水位时江水高于堤内地面约12米,一堤壁立抵挡悬河激流险峻的形势,形成了当地人民以堤为命的心理态势。220年前,前人即修筑矶头改变江水流向,减轻堤身压力,公元1859年,荆州知府唐际盛于外滩镇安寺建镇水铁牛,希望铁牛能“守捍江滨”,并实现百姓“福我下民”的美好愿望。建国后,党和政府为修筑荆江大堤,投入了大量物力,工程规模之大,为举世所公认,由于郝穴堤段的安危关係到江汉平原乃至武汉三镇人民财产的安全,1958年周恩来总理等亲临铁牛矶视察,1998年抗洪最紧张时刻,江泽民、朱槠基、李瑞环、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铁牛矶,指导抗洪,夺取了98抗洪的伟大胜利。然而,由于水文变化及以往护岸工程的老化,这一段堤身已存在不少隐患,一些段面且在出险,为确保荆江大堤安全和江汉平原千百万人民的福祉,国家再次安排专款对铁牛矶一带进行综合整治。整治工程包括:堤身外坡砼护坡、滩肩浆砌石挡土墙及砼底板、一级砼护坡、二级乾砌石护坡、脚槽乾砌石和枯水平台散抛石。工程量:乾砌石14525立方米、现浇砼11579立方米、削坡土128000立方米。总投资1008.54万元。工程于1999年4月28日开工,中间经过1999年大汛,于2000年6月底竣工。
铁牛矶堤段综合整治,稳定了滩岸,提高了大堤的抗洪能力,而且美化了环境,为江陵增添了一新的人文景观,其历史价值,将为后世所验证。”
此外,还对铁牛矶堤段实施了标準示範堤段建设,在堤顶设定了照明路灯、路面设定交通隔离墩、铺设了花砖人行道,在外滩边缘设定了1800米长的铸铁栏桿,对周边环境进行了绿化和美化,使之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为纪念,98那场令人难忘的抗洪斗争,江陵县政府于2000年铁牛矶护岸综合整治工程竣工后在铁牛旁树立了“98抗洪纪念碑”,上刻有原江陵县县长李刚同志撰写的《郝穴铁牛矶综合整治工程记》,碑文如下:
“铁牛矶位于长江上荆江郝穴河湾凹岸顶端激流中刷处。由于南岸淤长,断面变窄,铁牛矶一带江面仅宽740米,当上游洪峰泻下,深泓急流,紧贴逼岸,形成这一带滩窄坡陡、河床刷深的局面。其河床最深点曾出现-8.4米。堤内,则是历史上溃口形成的龙二渊和郝穴渊。汛期高水位时江水高于堤内地面约12米,一堤壁立抵挡悬河激流险峻的形势,形成了当地人民以堤为命的心理态势。220年前,前人即修筑矶头改变江水流向,减轻堤身压力,公元1859年,荆州知府唐际盛于外滩镇安寺建镇水铁牛,希望铁牛能“守捍江滨”,并实现百姓“福我下民”的美好愿望。建国后,党和政府为修筑荆江大堤,投入了大量物力,工程规模之大,为举世所公认,由于郝穴堤段的安危关係到江汉平原乃至武汉三镇人民财产的安全,1958年周恩来总理等亲临铁牛矶视察,1998年抗洪最紧张时刻,江泽民、朱槠基、李瑞环、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铁牛矶,指导抗洪,夺取了98抗洪的伟大胜利。然而,由于水文变化及以往护岸工程的老化,这一段堤身已存在不少隐患,一些段面且在出险,为确保荆江大堤安全和江汉平原千百万人民的福祉,国家再次安排专款对铁牛矶一带进行综合整治。整治工程包括:堤身外坡砼护坡、滩肩浆砌石挡土墙及砼底板、一级砼护坡、二级乾砌石护坡、脚槽乾砌石和枯水平台散抛石。工程量:乾砌石14525立方米、现浇砼11579立方米、削坡土128000立方米。总投资1008.54万元。工程于1999年4月28日开工,中间经过1999年大汛,于2000年6月底竣工。
铁牛矶堤段综合整治,稳定了滩岸,提高了大堤的抗洪能力,而且美化了环境,为江陵增添了一新的人文景观,其历史价值,将为后世所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