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饮马长城窟行(曹丕诗作)

(2018-02-01 18:54:34) 百科综合
饮马长城窟行(曹丕诗作)

饮马长城窟行(曹丕诗作)

在一次伐吴阅兵之时,盛大场面激起了曹丕的豪情壮志,让他充满了无比的自信,萌生了一种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渴望。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饮马长城窟行
  • 创作年代:三国魏
  • 作品出处:《乐府诗集》
  • 文学体裁:乐府歌行
  • 作者:曹丕

作品全文

浮舟横大江,讨彼犯荆虏。
武将齐贯甲,征人伐金鼓。
长戟十万队,幽冀百石弩。
发机若雷电,一发连四五。

注解

浮舟:漂在水上的船。行船。
讨:讨伐。
彼:那。
犯:袭击。侵犯。
荆虏:荆州的敌虏。
贯甲:穿上衣甲;擐甲。洞穿衣甲。
征人:征伐之人,远征之兵士。
伐:敲。击。
金鼓:鸣金和战鼓。
长戟:古兵器名,长柄的戟。
幽冀:幽州和冀州。
百石dàn:一百石。石,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百石弩,千斤重的弩机。诸葛亮发明製造的是十石弩。
发机:拨动弩弓的发矢机。
若:如同。
一发连四五:一次击发可射四五枝巨箭。

作品赏析

浮舟横大江,讨彼犯荆虏——划着船横渡大江,去讨伐侵犯荆州的敌人。犯荆虏:侵犯荆州的敌人,指孙权。虏,敌人。
武将齐贯,征人伐金鼓——武将们穿戴整齐,手里拿着箭。出征的战士们敲击着钲和鼓。贯:穿戴。(pī):一作甲。箭,箭头较薄而阔,箭桿较长。伐:敲击。金:指军中作信号用的乐器钲。
长戟十万队,幽冀百石弩——十万战士手里拿着长戟,幽州和冀州的士兵佩带着威力达百石的弓箭。戟:古代兵器名。合戈、矛为一体,略似戈,兼有戈之横击、 矛之直刺两种作用,杀伤力比戈、矛为强。幽:幽州,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冀:冀州,今陕西和山西间黄河以东,河南和山西间黄河以北,山东西北和河北东南 部地区。石百弩:威力有百石之强的弓箭。石,量词。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
发机若雷电,一发连四五——发机射出石头像雷电那样迅速,一下子就射出四五颗石头。发机:古代武器名,用以发射石块。电:一作迅。
诗歌借乐府旧题写伐吴之事。通过写战争声势之浩大、队伍之齐整、武器之精强,将伐吴将士们强烈的自信心和为国献身的决心刻画得淋漓尽致。全诗慷慨激越,悲壮昂扬,令人振奋。

作者简介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1](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2]。
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
曹丕在位期间,採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 (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曹丕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着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葬于首阳陵。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