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老年低温症

(2020-05-31 02:40:54) 百科综合

老年低温症

老年低温症是指人体深部温度(直肠、食管、鼓室)低于35℃的状态。出现低温原因有产热障碍引起,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也有散热过快所致,如过久暴露于低温环境等。老年人可因营养热量不足、体温调节功能差、保温不够、疾病等均可出现体温不升。

病因

1.外源因素
意外性低温症的病因有外因、内因之分,最主要是外源性因素,即暴露于寒冷环境或淹溺于冷水之中。此外,热量供给不足,以及颳风和气候潮湿也可分别通过对流和蒸发增加体热丢失。
2.内在因素
内因对老年低温症患者极为重要,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原因,即体温调节的生理功能障碍和伴随的各种基础疾病及降低热能产生的药物是老年人意外性低温症的重要病因。
(1)生理性原因 人体温度能够保持恆定,是通过生理调节使体内热量的产生和发散保持平衡。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机体一方面通过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使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皮肤血管收缩,以保存体热;另一方面促使肌肉寒战(即发反应),促进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功能(迟发反应),以增加热量产生。在老年人,上述自主性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表现为皮肤对寒冷的血管收缩反应减退,甚至无反应,并出现异常的外周血流型(静息时外周血流量减少,可<5ml/100ml手部组织/min,而正常人则不减少)。皮肤温度鉴别能力亦减退,例如,年轻人手指能辨别的温差<1℃,而老年人手指只能辨别>2℃的温差,有的甚至温差在5℃以上尚不能觉察。这种体温调节的生理性障碍是导致老年人容易发生意外性低温症的原因。
(2)病理性原因 老年人虽可因处于寒冷环境和体温调节的生理性障碍引起原发性意外性低温症,但更多见的则是病理性原因即继发性低温症,许多重要的基础疾病可以继发低温症。

临床表现

无论是原发性或继发性低温症,身体所有系统和器官均可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但临床表现常是非特异性的。
1.外貌
由于面部出现苍白和发绀的混合表现,患者面色灰白,有时呈特异粉红色而疑为一氧化碳中毒。皮肤发凉。面部虚肿、讲话迟钝和声音嘶哑可误诊为黏液性水肿。当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上述症状消失。
2.中枢神经系统
轻度低温症时出现寒战,中枢神经系统呈现共济失调、痴呆、发音障碍或缓慢,幻觉改变等,常被误认为是“衰老”所致。体温<32℃时,寒战消失,反射迟钝代以肌张力增强,并出现谵妄和昏睡。体温<25℃时,病人呈昏迷,反射消失,两侧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应微弱。
3.呼吸系统
开始因呼吸中枢抑制不明显,症状很少。随着体温下降,呼吸变缓变浅,通气呈现不足。肺底出现的啰音不完全是由于感染,有可能是有肺水肿。由于精神错乱、咳嗽反射减弱以及寒冷对支气管肺脏的刺激,致使分泌增加,痰液排除困难,可导致吸入性肺炎、肺水肿、继发性感染和肺不张,后者可闻及捻发音。低温症时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使组织水平的氧释放减少,出现无氧代谢增加和呼吸换气减少,从而导致严重呼吸性酸中毒,终致呼吸衰竭。
4. 心血管系统
常见心排血量减少、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心房颤动。如果出现心动过速应想到低血糖性低温症。心电图常呈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并可出现室内传导延迟,亦可出现各种形式的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自主节律。更为常见的心电图改变是细小规则的基线摆动,这是由觉察不出颤抖的肌张力增加所形成。体温<32℃时,1/3患者可在QRS波终末与ST段联结处出现特徵性的曲折——“J”波,于左心前导联上尤其明显,呈正性波。而右侧则呈负性,虽无预后意义,但它仅在低温症时出现。体温<28℃可出现室颤,最终可致心脏停搏。
5.泌尿系统
低温症患者由于缺血加上寒冷对肾脏的直接损害,可发生少尿和急性肾小管坏死。早期由于肾小管活动减退,也可出现“寒冷性多尿”,导致低血容量和肾前性氮质血症。
6.消化系统
常出现急性胰腺炎和腮腺炎,前者往往缺少体徵,仅有血清澱粉酶升高,如用力压迫上腹部,患者出现畏缩者应疑及本病。胃肠道功能常发生障碍,蠕动减弱,出现麻痹性肠梗阻和消化道出血,腹气胀和肠鸣音减弱。肝功能受损时血液pH值下降,肝脏解毒能力低下。
7.血液系统
血浓缩,血液黏性增加,血小板减少,并可发生DIC。
8.内分泌系统
由于胰岛素释放减少和效应减退,使葡萄糖利用减少,可出现高血糖症。肾上腺皮质受损可误诊为艾迪生病,但当体温回升后症状消失。甲状腺和垂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害。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体温过低的多数实验室数据是非特异的检查,包括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糖、血清澱粉酶、血尿素氮、血清穀草转氨酶、a-J羟酸脱氢酶(HBD)和肌酸磷酸激酶(CPK)、肾功能以及动脉血气分析等,如发现血小板减少,血尿素氮、血清澱粉酶和上述其他酶类水平增高应想到本病。此外套用放免法测定血清三碘甲状腺氨酸(T3)、甲状腺素(T4)以及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可以诊断为原发性黏液水肿所致低温症。本病血清T3、T4水平下降而TSH升高,非黏液性水肿所致的低温症则尚不能达到这一程度。
2.其他辅助检查
心电图常呈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并可出现室内传导延迟。
3.相关检查
T3、T4促甲状腺刺激激素、尿素、澱粉酶、纤维蛋白原、肌酸激酶、血小板、血气分析。

诊断

需有高度警惕性才能及时做出低温症的诊断,因为体温过低常被误诊,医护人员警惕的是寻找和排除发热,而疏忽寻找和排除体温过低。意外性低温症的诊断包括病史、临床症状、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老年低温症患者常因独居在病史中常有夜间下床猝倒暴露于寒冷环境之中。

治疗

1.添加保暖衣物
寒冬季节,即使是在家中,也有可能感到寒冷,尤其是气温骤降的深夜,因此随时适时添加衣物是很重要的。
在衣物的选择方面,以舒适、轻便、透气度佳、保暖性高的质料为优,并且要合身,太过松垮或是紧绷的衣物,都会让保暖机能降低。除了身体之外,也别忘了头、颈、手、脚部位的保暖。有些人会在家中使用电暖炉来保持室内温度,这确实是御寒的好方法,但应该确保室内的空气流通,并且远离易燃物品,以避免发生火警或是灼伤的危险。至于患有糖尿病及脊髓问题的患者,因为本身对于热能知觉较不敏锐,所以最好不要使用如暖暖包、电热毯等贴身暖物,以免造成烫伤而不自觉。
2.减少热量流失
穿着湿冷的衣物,或是长时间浸泡在水里,会让身体的热能迅速流失,因此即使是在运动过后,身体会产生大量的热能,但如果穿着被汗水浸湿衣服,也有可能会造成失温现象。此外,游泳前一定要做好暖身运动才下水,游泳过后也要立即擦乾身体,换上乾爽保暖的衣物,以免身体中的热能急速被消耗殆尽。酒精饮品虽然会让人感觉温暖,但其实会使血管急速扩张,加快热量的发散,因此造成体温下降,所以千万别相信在寒冬中饮酒可以驱寒暖身的错误说法。
3.提高体内製造能量的机能
除了靠外在的力量来保暖之外,提高自体体温才是最积极的方法,例如保持运动习惯,能够加强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机能;维持营养均衡,身体才有足够的能量来提供所需的热能,尤其是维他命E、C含量丰富的食物,如青背鱼、黄绿色蔬菜、豆类、柑橘、花椰菜,青椒、薯类等应多多摄取;高热量易吸收的食物,也能迅速帮身体加温,不过还是要避免高油脂、高胆固醇,以免过了一个寒冬,不但体重增加,健康风险也跟着增高了。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