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种松志

(2020-04-28 14:28:06) 百科综合
种松志

种松志

种松志,1955年10月生,河南省项城市人,全国检察业务专家。1978年11月毕业于开封师範学院,历任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周口分院书记员、助检员、检察员、刑检处副处长、起诉处处长、副检察长、焦作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洛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1997年7月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07年1月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种松志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河南省项城市
  • 出生日期:1955年10月
  • 职业:高级检察官
  • 毕业院校:中国政法大学
  • 信仰:共产主义
  • 主要成就:焦作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洛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 代表作品:《论现代公诉制度的构建》,《检警关係论》

个人荣誉

种松志同志自1980年参加检察工作以来,长年从事刑事检察工作,曾办理数百起重特大刑事案件,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自1993年任周口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以来,结合自己长期从事检察工作的实践,特别是致力于理论创新和机制创新,在公诉制度改革、检警关係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检察实务界和理论界的高度评价,荣立二等功四次,三等功三次,并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优秀政法工作者”。
种松志同志长期致力于法学理论和检察改革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现行检察体制进行了深入地观察和思考,获得了许多对司法实践的理性和感性认识,并在理论和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如1993年提出实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构想,并在周口检察系统率先实行“主诉检察官”制度,为高检院推行的“主诉检察官”制度提供了实践参考,并进一步深化主诉检察官制度改革,提出“职业公诉人“制度,在理论创新和实践运作方面均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针对公安机关办案质量不高的现状,提出了“检察指导侦查”的构想,并在周口市和焦作市检察机关、公安机关贯彻施行,取得了巨大的司法效益。此外,在主管反贪工作期间,针对自侦案件立案多、诉讼慢、判决少的不良状况,首创了“三三制”办案机制,有效地提高了自侦案件的起诉率和有罪判决率,在全国检察系统引起了广泛关注。
科研奖项
《论现代公诉制度的构建》获2003年第三届全国检察机关精神文明建设“金鼎奖”文章类一等奖;《论律师见证制度》2003年3月获全国检察调研成果二等奖;《论现代公诉制度的构建》获中国法学会第五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调研成果论文类三等奖;《轻微犯罪刑事政策的具体套用》获2004年全国检察机关优秀专题调研成果三等奖;《检警关係论》获河南法学成果一等奖;《论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一文获2001年河南省法学会调研成果二等奖;《三三制机制研究》获得2001年河南省检察调研成果特别奖;《检察指导侦查的探索与实践》获河南省检察机关2002年度优秀调研成果特别奖。
洛阳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洛阳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学术观点

他致力于中国刑事审前程式研究,认为刑事审前程式是诉讼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存在对于限制公权,保障私权,提高诉讼效率,实现程式公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提出了建立司法审查、讯问时律师在场、录音、录像、检察官自由裁量等十余项具体制度设计;
他致力于现代公诉制度研究,提出了包括职业公诉人、公诉指导侦查、律师见证、庭前证据展示、改革证据移送方式、暂缓起诉、辩诉交易、量刑建议等具体制度在内的现代公诉制度构想;
他致力于检警关係研究,认为刑事诉讼就像一座大厦,其根基在于侦查,案件能否成功诉讼,关键在侦查的质量。因此应当重塑我国检警关係,建立检察指导侦查制度,提高诉讼效率,确保案件质量;
他致力于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研究,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监督性、司法性和独立性,这为正确认识我国检察权属性,科学把握检察工作规律提供了理论支撑;
他致力于检察工作机制研究,针对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立案多、诉讼慢、判决少的不良状况,首创了“三三制”办案机制,有效地提高了自侦案件的起诉率和有罪判决率,在全国检察系统引起了广泛关注。

学术成果

着作
1、《检警关係论》(专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中国刑事审前程式构建》(专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检察制度原理》(主编之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现代公诉制度研究》(主编之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域外检察制度研究》(主编之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主编之一),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论文
1、《论现代公诉制度的构建》,发表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2、《赋予检察机关刑事案件侦查指导权初探》,发表于《人民检察》1999年第12期;
3、《三三制机制研究》,发表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4、《借鉴保释制度完善取保侯审制度的构想》,发表于最高检察院《刑事法理与案例评析》2003年第2期;
5、《论起诉裁量权》,发表于《中国检察论坛》2005年第5期;
6、《借鉴保释制度完善取保侯审》,发表于《中国检察论坛》2004年第1期;
7、《暂缓起诉制度及其我国的构建》(合着,第一作者),发表于《中国检察论坛》2005年第2期;
8、《轻微犯罪刑事政策的具体套用》(合着,第一作者),发表于最高检察院《刑事法理与案例评析》2004年第3期;
9、《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的保护》,2000年中澳首届国际研讨会交流论文。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