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语言符号学(王铭玉主编书籍)

(2020-02-08 07:53:35) 百科综合
语言符号学(王铭玉主编书籍)

语言符号学(王铭玉主编书籍)

《语言符号学》是201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铭玉。

基本介绍

  • 书名:语言符号学
  • 作者:王铭玉
  • ISBN:978-7-301-26185-9
  • 页数:563
  • 定价:¥82.00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1-04
  • 装帧:平装

书籍信息

书号:
26185
ISBN:
978-7-301-26185-9
作者:
王铭玉
版次:
1
开本:
16开
装订:
字数:
600 千字 页数:556
定价:
¥82.00
浏览次数:
64
出版日期:
2015-11-04

章节目录

序 新一版前言 原版前言
上编
第一章语言符号概说
第一节人与符号
1. 人是符号的动物 2. 人是符号的高级动物
第二节符号
1. 符号概念 2. 符号类型 3. 符号过程及符号场
第三节语言与符号
1. 语言的本质和定义 2. 语言的分类 3. 语言是个符号系统 4. 语言是特殊的符号系统
第二章语言符号学概说
第一节语言学
1.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2. 语言学的学科分类
第二节符号学
1. 符号学思想传统概述 2. 符号学的确立 3. 符号学的学科划分 4. 符号学研究的分支 5. 符号学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语言符号学
第三章语言符号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索绪尔的理论思想
1. 索绪尔生平 2. 《普通语言学教程》版本学研究 3. 索绪尔语言学的主要思想渊源
4. 索绪尔的语言观 5. 索绪尔的方法论 6. 索绪尔的符号学思想 7. 索绪尔的影响
第二节皮尔斯的理论思想
1. 皮尔斯符号学思想 2. 皮尔斯符号学思想的语言学阐释
第三节莫里斯的理论思想
1. 符号的概念 2. 符号和语言 3. 指表模式 4. 论域的各种类型 5. 符号学的分支和套用
第四节巴特的理论思想
1. 《写作的零度》 2. 《符号学原理》 3. 《S/Z》
第五节艾柯的理论思想
1. 符号学分类 2. 代码理论 3. 符号生产理论
第六节雅各布森的理论思想
1. 对隐喻和转喻的符号学分析 2. 语言的六面功能模式
第七节巴赫金的理论思想
1. 巴赫金的符号学思想 2. 巴赫金的语言学思想 3. 审美观照的模式和人文科学方法论
第八节洛特曼的理论思想
1. 洛特曼及莫斯科塔尔图学派 2. 洛特曼的符号学思想
中编
第四章语言符号的二元对立
第一节语言在言语活动事实中的地位
第二节语言和言语的特徵
1. 语言的特徵 2. 言语的特徵 3. 语言和言语的相互联繫
第三节语言和言语的二元对立
第五章语言符号的层次
第一节广义层次观
第二节狭义层次观
1. 本体论层次观 2. 方法论层次观 3. 认识论层次观
第三节语言符号的基本层次
1. 语构关係 2. 语义关係 3. 语用关係
第四节语言符号的过渡层次
1. 形态音位层次 2. 构词层次 3. 成语层次 4. 短语层次
第五节韩礼德的层次思想
1. 语言的层次性 2. 层次之间的"体现"的关係 3. 多重代码系统 4. 层次的扩展
第六章语言符号的意义
第一节关于语言符号意义的各种观点
1. 方法论意义观 2. 本体论意义观 3. 认识论意义观
第二节语言符号意义的层级观
1. "语言符号意义层级观"构图 2. "语言符号意义层级观"阐释
第七章语言符号的指称
第一节意义和指称
1. 两种观点的对立 2. 历史发展的缘由 3. 意义与指称的关係
第二节指称的特性以及层级类型
1. 词语的指称特性 2. 指称关係的层级 3. 指称关係的类型
第八章语言符号的关係
第一节组合关係
1. 定义 2. 组合关係的特点
第二节聚合关係
1. 定义 2. 聚合关係的特点
第三节两种关係的对立与联繫
第四节聚合关係和组合关係的套用
1. 聚合关係的套用 2. 组合关係的套用
第五节聚合关係和组合关係的制约因素
1. 聚合关係的制约因素 2. 组合关係的制约因素
第九章语言符号的时态
第一节共时态和历时态的关係
1. 索绪尔的观点 2. 辨证的观点
第二节语言符号的共时研究
1. 共时态的重要性 2. 语言符号的泛时规律
第三节语言符号的历时研究
1. 演变是语言符号的普遍特徵 2. 语言发展的原因
第四节语言符号发展的规律
1. 语言符号发展的普遍规律 2. 语言符号规律的特殊性
第五节语言符号的矛盾性变异
1. 同化与异化 2. 添加与脱落 3. 溶合与分化
第十章语言符号的功能
第一节功能概说
1. 功能主义的历史渊源 2. 符号的功能观 3. 对语言符号功能的再认识
第二节社会因素和形式主义
1. 语言符号功能与社会因素的相互关係 2. 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
第三节功能研究的理论方法
1. 三条规律 2. 四项原则
第四节韩礼德的系统功能学说
1. 语言功能的关係 2. 韩礼德的功能思想 3. 系统功能语法的特点
第五节俄语学者对功能语言学的研究与贡献
1. 结构功能主义 2. 语义功能主义 3. 语用功能主义 4. 认知功能主义 5. 元语言功能主义
第十一章 语言符号的主体观
第一节语构主体
第二节语义主体
1. 语义主体是一个实体 2. 语义主体和述体之间存在着相互协调关係
3. 语义主体与语构主体的区别 4. 语义主体範畴与不同的句子结构相联繫时的一般性辨认特徵
5. 语义主体的类别
第三节语用主体
1. 心理主体--实义切分中与主位相关的语用主体
2. 信源主体--传递信息的语用主体
3. 内在主体--说话人主体
第十二章 语言符号的双喻观
第一节隐喻和换喻的共同特徵
1. 等值 2. 置换 3. 转移 4. 错置
第二节隐喻和换喻的区别特徵
1. "类似性"和"邻近性"的区别 2. "垂直的"和"平面的"区别
3. "同位"和"异位"的区别 4. "描述功能"和"指称功能"的区别
5. "明喻紧缩"和"话语紧缩"的区别
第三节隐喻和换喻的具体体现
1. 隐喻的体现 2. 换喻的体现
第十三章语言符号的可逆性
第一节可逆性的语言符号学分析
1. 语义层次分析 2. 语法层次分析 3. 逻辑层次分析
第二节可逆关係的性质特徵
1. 同指性 2. 逆向性 3. 自由性和对称性 4. 辞典解释的独立性
5. 换位题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 非同容性 7. 双边性 8. 连锁性 9. 同类性
第三节可逆句偶的功能分类
1. 表示递进性定性、定位对立意义的句偶 2. 表示非递进性互补对立意义的句偶
第十四章语言符号的象似性
第一节象似性概念
1. 术语的来源 2. 术语的理解及翻译 3. 术语的定义
第二节象似性的哲学基础
1. 传统哲学 2. 认知哲学 3. 体验哲学
第三节象似性研究概况
1. 象似性研究的历史分期 2. 象似性研究呈现的特点
第四节象似性的分类及在语言中的体现
1. 影象象似性 2. 拟象象似性 3. 喻象象似性
第五节象似性与语音意义
1. 元音的语音意义 2. 辅音的语音意义
第六节汉语语言文化的象似性
第七节对语言符号象似性问题研究的展望
第十五章语言符号的标记性
第一节语言符号标记性的界说与判别
1. 语言系统内部领域 2. 语言系统外部领域
第二节标记理论的思想渊源
1. 特鲁别茨科伊的思想 2. 雅各布森的思想 3. 乔姆斯基和哈勒的思想
第三节标记现象的本质特徵
1. 普遍性 2. 非离散性 3. 不对称性 4. 语境制约性
第四节标记模式的认知、心理、文化和语用机制
1. 突显和频率 2. 认知突显和文化突显 3. 经济原则与象似原则 4. 心理表征
第五节标记理论在当代语言符号学领域中的研究及其套用
1. 语法学 2. 语义学 3. 语用学 4. 社会语言学 5. 篇章语言学
6. 语言类型学 7. 心理语言学 8. 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
下编
第十六章符号学的研究状况
第一节美国
1. 皮尔斯 2. 莫里斯 3. 雅各布森 4. 西比奥克
第二节法国
1. 结构论符号学 2. 巴黎符号学学派 3. 法国符号学研究的特点
第三节俄罗斯
1. 19世纪后半期的俄罗斯符号学研究 2. 20世纪初至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符号学研究
3. 十月革命后至20世纪中期的苏联符号学研究 4. 现当代过渡时期 5. 莫斯科塔尔图符号学派
第十七章中国符号学研究20年
一、 中国符号学研究的三个阶段
1. 1980-1986年--起步阶段 2. 1987-1993年--平稳发展阶段 3. 1994-2002年--全面展开阶段
二、 中国符号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及成果
1. 符号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方向 2. 语言符号学的研究方向
3. 符号学套用研究的方向 4. 文化艺术符号学及文学符号学的研究方向
三、 中国的符号学研究展望
语言符号学文献索引 术语索引 人名索引 原版之跋 新一版代跋

作者简介

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俄罗斯普希金奖章获得者、黑龙江省“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天津市特聘教授,我国着名语言学者,兼任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