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题名
外文题名
Empiric study on the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related to accounting problem
论文作者
张秀梅着
导师
孟焰指导
学科专业
会计学
学位级别
博士论文
学位授予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
学位授予时间
2006
关键字
上市公司 财务管理 会计分析
馆藏号
F279.24
馆藏目录
2009\F279.24\61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相关会计问题的实证研究
- 外文名:Empiric study on the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related to accounting problem
- 馆藏目录:2009\F279.24\61
- 馆藏号:F279.24
中文摘要
关联交易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关联交易的披露和监管是证券监管部门的难题之一。关联交易既具有效率性又具有机会主义性,对其既不能完全禁止又不能完全放任。我国股权分置严重、公司治理较差,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现象更为普遍,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和关联方利益转移程度更为严重,关联交易的监管也更加艰巨。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实证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尚缺少系统的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及其会计问题进行多方位的实证研究,可以为关联交易的披露和监管提供数据支持和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从事这一研究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挑战性,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本论文主要对我...>> 详细
其他信息
关联交易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关联交易的披露和监管是证券监管部门的难题之一。关联交易既具有效率性又具有机会主义性,对其既不能完全禁止又不能完全放任。我国股权分置严重、公司治理较差,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现象更为普遍,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和关联方利益转移程度更为严重,关联交易的监管也更加艰巨。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实证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尚缺少系统的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及其会计问题进行多方位的实证研究,可以为关联交易的披露和监管提供数据支持和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从事这一研究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挑战性,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本论文主要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及相关会计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主要採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状况、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关联交易利益转移及利益转移的具体方式——关联资产置换和关联方资金占用进行多方位的实证研究,为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和相关会计问题的规範提供政策建议和数据支持。本论文共包括八章。 第一章“绪论”,阐明选题的理论、实践意义和研究动机,说明论文的结构安排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实证研究文献综述”,介绍国内外关联交易实证研究的文献。 第三章“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状况的实证研究。,从关联交易的覆盖率和频率、交易的类型、关联方性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和不同财务状况的角度来实证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总体状况。实证发现:关联交易的覆盖率和频率较大,关联交易存在明显的交易类型、关联方性质、行业、地区和财务状况差异。从交易类型看,股权和资产买卖类关联交易占有较大的比重;从关联方性质看,上市公司主要与母公司或控股股东、同一母公司或同一控股股东发生关联交易;从行业看,製造业、综合类、信息技术业、电力煤气水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关联交易程度较严重,金融保险业、传播与文化业、农林牧渔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採掘业关联交易较轻;从地区看,华东、中南和华北地区关联交易较严重,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关联交易较轻;从财务状况看,扭亏公司和ST公司关联交易较严重,IPO公司和配股公司关联交易较轻。政策建议为:实行关联交易的差别监管制度;採用合理的监管思路,在尊重效率的前提下,实现关联交易的公平。 第四章“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实证关联交易的第一个相关会计问题——关联交易信息披露。本章实证了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特殊财务状况及全部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程度。实证发现: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程度存在一定的行业、地区、财务状况和年度差异;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程度整体较差;上市公司的关联方类型中,控制方、被控制方、共同被控制方和其他关联方的披露比例较高,共同控制方的披露比例相对较低;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方式中,担保和抵押、租赁、销售商品、购买商品、接受劳务项目的披露比例较高,其他关联交易项目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关联方资金占用多体现在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上;上市公司多通过“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占用关联方资金。政策建议为:完善关联方披露準则;完善重大关联交易披露规定;对关联方关係和交易实行表格披露;明确关联交易的法律责任,加大关联交易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第五章“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实证关联交易的第二个相关会计问题——关联交易盈余管理。本章实证了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盈余管理方式和关联交易盈余管理披露的股价效应。实证发现:上市公司较多採用向关联方提供担保、关联资产重组、关联商品採购或接受劳务、关联商品销售或提供劳务等方式进行关联交易盈余管理,较少採用委託或受託经营、从关联方收取或支付资金占用费、承担或转嫁费用、採购或销售资产等方式进行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关联交易盈余管理披露不具有显着的负的股价效应。政策建议为:确定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监管的重点领域;建立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财务识别体系;针对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新趋势採用相应的规範方法;完善《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对于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盈余管理行为应果断地出具非标準无保留审计意见。 第六章“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利益转移的实证研究”,实证关联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关联交易利益转移。本章首先实证关联交易利益转移的特徵,其次实证关联方转移利益与盈余管理和股权集中度的关係,然后实证关联交易利益转移的两种常用方式——关联资产置换和关联方资金占用。本章实证领域包括:关联交易利益转移的特徵;关联方转移利益与盈余管理和股权集中度的关係;关联资产置换是否关联交易利益转移的方式;关联资产置换的股价效应;关联方是否占用上市公司配股资金;关联方资金占用与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关係。实证发现:ST公司、不配股的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较去年增加但净利润较去年减少的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容易和控股股东发生关联交易利益转移;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关联方转移的利益越多;股权集中度与关联方转移利益的关係较为複杂;资产规模越大,关联方转移的利益越多;关联资产置换是关联交易利益转移的方式,关联方主要通过关联资产置换向上市公司输送利益;市场对关联资产置换公告基本存在正的积极反映;不存在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配股资金的现象;四种类型的公司更容易发生关联方资金占用的现象,他们分别是自由现金流量年末余额较小的公司、年度内负债增加额较大的公司、年末资产负债率较低的公司和资产规模较大的公司。政策建议为:重点监管特殊财务状况和发生异常变动的公司;重点监管非经常性损益;禁止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在控股股东单位担任主要职务;适当降低大股东持股比例,确定合适的股权制衡度;限制金字塔多层持股和交叉多重持股,降低控股股东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差异程度;在股权分置改革时实行国有股缩股而不是只向流通股股东送股;引入累退投票制度和控股股东的债权劣后受偿制度,规定股东大会决议的最低股权数等,建立保护中小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制度体系;重点监管资产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重点监管进行关联资产置换的处于特殊财务状况的上市公司;完善关联资产置换会计处理和定期披露的规定;完善退市、配股和增发的条件,适当降低配股的必备条件标準;增加上市公司年报第一部分——“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里的披露指标;在对关联方资金占用进行专项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应同时审计上述增设指标;严禁关联方侵占上市公司资金。 第七章“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相关会计问题的政策性建议综述”,对本论文各章所提出的政策性建议进行概括性综述,以集中、系统地反映所有的政策性建议。 第八章“研究的结论、局限及未来的研究方向”,首先对本论文各章得出的研究结论进行概括性综述,以集中、系统地反映所有的研究结论;然后指出论文存在的局限;最后指出了本领域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论文在下列方面进行了尝试性、探索性创新: 1.首次设计了上市公司关联方关係及其交易的披露表格,提出了完善重大关联交易披露规定的崭新思路,为关联方关係及其交易信息披露的规範提出了创新性的政策性建议。 2.首次提出了“关联方更容易占用四种类型上市公司的资金,因此应在年报第一部分——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里增加披露若干指标”的创新观点。增加披露的指标包括:自由现金流量的年末余额、负债的年度变动额和资产负债率。 3.首次提出了“关联方并没有占用上市公司配股资金,因此应适当降低配股必备条件标準——净资产收益率最近三年加权平均不低于6%”的创新观点。 4.首次提出了“关联方利益转移程度与股权集中度存在複杂的关係,在监管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利益转移时,应降低控股股东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差异程度,限制上市公司的金字塔多层持股和交叉多重持股,而不是一味降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创新观点。 5.对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及相关会计问题首次进行了多方位的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拓宽了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相关会计问题的实证研究领域。 6.在进行实证研究时,首次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和特殊财务状况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状况和信息披露问题同时进行了细分研究,克服了行业、地区和特殊财务状况的影响,因此实证结论更具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