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秦汉战鼓

(2020-06-28 12:43:22) 百科综合
秦汉战鼓

秦汉战鼓

秦汉战鼓是流传于陕西省鹹阳市的鼓乐。传说是秦始皇掌旗官传下此鼓,古人作战,战鼓助威。相传秦汉战鼓保留在了中国民间,就是汉阳陵脚下的陕西省鹹阳市渭城区正阳镇掌旗寨村民们逢年过节一直打着的这种鼓调。秦汉战鼓增添了节日气氛,也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嚮往和追求。该鼓阵容少则三五十人,多则数百人,着古代将士服,主鼓后有“秦”字大旗,旁有数面副鼓助敲,百面铙锣紧随鼓调起伏。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秦汉战鼓
  • 分类:地方民间鼓乐
  • 地区:陕西省鹹阳市
  • 遗产类别:民间音乐

三部曲

第一部,出征曲,也叫慢三火,威武雄壮。
第二部,交战曲,也叫紧三火,还叫鸭子拌嘴,紧凑激烈,排山倒海。
第三部:凯旋曲,也叫不紧不慢再三火,奔放欢快。

艺术特色

秦汉战鼓具有历史性、完整性、综合性、审美性:
1、历史性。起源于秦汉时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2、完整性。由出征、交战、凯旋三部曲组成,每部曲前有流水调。
3、综合性。锣鼓声中,夹杂锁吶、马铃声。舞龙、耍狮子配合锣鼓。
4、审美性。再现秦汉雄风,使人得到壮烈之美,精神振奋。

主要价值

1、传承两千多年的鼓曲,非常珍贵。
2、把渭城区、泾阳县、西安市高陵县、未央区的民间文化带动起来。
3、在杨凌农博会,第三届世界武术散打赛文武盛会产生重要影响,是出色的陕西锣鼓。

相关器具

鼓、铙、锣、锁吶、马铃、刀、枪、门旗、古装。
门旗门旗

历史渊源

张西寨,古代叫掌旗寨。有人在军中掌旗,告老还乡,将战鼓调传给村民,代代相传。据说秦始皇横扫六国,刘邦征战打天下,用此鼓调。

分布区域

渭城区位于关中中部,南临渭水,北有五陵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农业发达。原上有秦文王陵、汉阳陵、长陵等11座帝王陵,陵冢成群,神气飘蕩。渭城区在古代是秦朝的都城,现有秦遗址。西汉为京畿之地。
辖区科研教学单位众多,二0二研究所、鹹阳师範学院、陕西省中医学院等。交通发达,连线欧亚大陆的陇海铁路横贯东西。距市中心10公里,鹹阳国际机场座落在此,是全国第四大机场,承担着3条国际航线和18条国内干线的客货运输任务。
张西寨位于汉阳陵南,渭水北岸,在古秦都附近。
作为一种古老的地方民间音乐。秦汉战鼓起源于秦汉时期。相传,因秦皇扫六合,统一中国;汉高祖刘邦东征西战,建立大汉基业都用过此鼓调,故而得名。秦汉战鼓流传承至今,大约有两千年的时间。
该鼓阵容少则三五十人,多则数百人,着古代将士服,主鼓后有“秦”字大旗,旁有数面副鼓助敲,百面铙锣紧随鼓调起伏。该鼓调通过“出征、交战、凯旋”三部曲调及八卦阵,三星镇、五星镇、七星阵等阵法和指挥作战的“追星棰、揽月棰、沖天棰、撼地棰”等棰法,完整再现了中国秦朝战乐的恢弘气势,对研究中国秦代军事文化有重要作用。
秦汉战鼓年代较远,流传甚广,广大民众喜欢者甚多。但近几年却面临诸多问题。参加秦汉战鼓表演传承的民众在册登记的一千多人中,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最大的达到78岁。另一方面,由于是民间文艺,秦汉战鼓的传承经费全靠成员自掏腰包。大家集资买鼓,製作服装。人员的青黄不接及杯水车薪的经费致使秦汉战鼓的传承出现危机,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