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与实践

(2020-05-08 01:54:19) 百科综合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与实践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与实践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与实践》是2019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基本介绍

  • 书名: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与实践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年04月
  • 页数:188 页
  • 定价:49 元
  • 开本:32 开
  • 装帧:16开
  • ISBN:9787121351990

内容简介

阐述了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分析方法以及机率论和数理统计一些概念和性质,基于国际普遍使用的GUM法,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数学模型建立方法、输入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合成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扩展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结果表示方法,同时介绍了不确定度在量值比对中的套用。本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介绍各个知识点时举出相应内容的例子做说明,最后给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套用的十几个完整案例。 本书具有系统性、严谨性、通俗性、实用性,可供从事检测、检验、分析、校準和检定的人员使用,也可供从事科研、生产和教学等有关人员使用。

图书目录

第1章 测量不确定度 (1) 1.1 使用测量不确定度的意义 (1) 1.2 测量不确定度的发展 (2) 1.2.1 测量不确定度的提出和发展 (2) 1.2.2 我国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规範 (3) 1.3 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 (4) 1.4 测量不确定度的表示方式 (5) 1.4.1 标準不确定度 (5) 1.4.2 扩展不确定度 (5) 1.5 测量不确定度与误差的关係 (7) 1.5.1 测量误差的定义 (7) 1.5.2 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的联繫 (8) 1.5.3 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的区别 (9) 1.6 测量不确定度的套用 (10)第2章 机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知识 (11) 2.1 随机事件机率 (11) 2.1.1 随机事件 (11) 2.1.2 随机事件的机率 (11) 2.2 随机变数及其分布 (12) 2.2.1 随机变数 (12) 2.2.2 随机变数的分布 (12) 2.3 随机变数特徵数 (13) 2.3.1 随机变数的数学期望 (13) 2.3.2 随机变数的方差与标準差 (14) 2.3.3 协方差和相关係数 (14) 2.3.4 方差的性质 (15) 2.4 常见的几种典型分布 (15) 2.4.1 常态分配 (15) 2.4.2 均匀分布 (17) 2.4.3 三角分布 (18) 2.4.4 反正弦分布 (18) 2.4.5 梯形分布 (18) 2.5 随机样本 (19) 2.5 统计特徵 (20) 2.5.1 样本均值 (20) 2.5.2 样本方差和实验标準差 (20) 2.5.3 样本中位数 (20) 2.5.4 四分位数和四分位距 (21) 2.5.5 众数和极差 (21) 2.5.6 样本协方差和样本相关係数 (21) 2.5.7 中心极限定理 (22) 2.5.8 t分布 (22)第3章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24) 3.1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概述 (24) 3.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步骤 (25)第4章 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27) 4.1 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概述 (27) 4.2 测量人员的影响 (27) 4.3 测量设备的影响 (28) 4.4 被测对象的影响 (30) 4.5 测量方法的影响 (30) 4.6 测量环境的影响 (32) 4.7 确定测量不确定度来源的注意事项 (32)第5章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数学模型 (34) 5.1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数学模型概述 (34) 5.2 建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数学模型 (34) 5.3 关于建立数学模型的说明 (38) 5.4 一元线性回归 (39) 5.4.1 最小二乘直线 (40) 5.4.2 最小二乘直线的残差与适用範围 (45) 5.4.3 可化为一元线性回归的曲线回归 (47) 5.5 因果图分析法 (48)第6章 输入量标準不确定度评定 (51) 6.1 测量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51) 6.1.1 贝塞尔法 (51) 6.1.2 合成样本标準差 (54) 6.1.3 极差法 (55) 6.1.4 最大残差法 (56) 6.1.5 最大误差法 (56) 6.1.6 一元线性回归的标準不确定度评定 (57) 6.1.7 预评定重複性 (60) 6.2 测量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 (60) 6.2.1 不确定度B类评定的信息来源 (61) 6.2.2 不确定度B类评定的常见情况 (61) 6.3 机率分布估计和包含因子选取 (65) 6.3.1 若干典型机率分布估计 (65) 6.3.2 机率分布包含因子计算 (68) 6.3.3 包含因子确定原则 (70) 6.4 A类评定和B类评定的套用说明 (70)第7章 合成标準不确定度评定 (72) 7.1 输入量不相关的合成标準不确定度评定 (72) 7.1.1 线性数学模型合成标準不确定度评定 (72) 7.1.2 一般数学模型合成标準不确定度评定 (73) 7.1.3 幂相乘形式的数学模型合成标準不确定度评定 (74) 7.2 输入量相关的合成标準不确定度评定 (74) 7.3 灵敏係数与不确定度分量 (75) 7.3.1 灵敏係数的概念 (75) 7.3.2 灵敏係数的获取 (76) 7.3.3 不确定度分量 (77) 7.4 相关係数与相关性处理 (78) 7.4.1 协方差 (78) 7.4.2 相关係数 (79) 7.4.3 相关係数简化估计 (80) 7.4.4 避免处理相关性的方法 (80) 7.5 自由度 (83) 7.5.1 自由度的意义 (83) 7.5.2 标準不确定度A类评定的自由度 (84) 7.5.3 标準不确定度B类评定的自由度 (85) 7.5.4 合成标準不确定度的有效自由度 (86)第8章 扩展不确定度评定 (88) 8.1 扩展不确定度的含义 (88) 8.2 扩展不确定度U评定 (88) 8.3 扩展不确定度Up评定 (89) 8.3.1 被测量机率分布判定 (89) 8.3.2 被测量不同机率分布下包含因子的选择 (90) 8.4 评定扩展不确定度的注意事项 (91)第9章 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和表示 (94) 9.1 测量结果表示内容 (94) 9.2 使用合成标準不确定度的测量结果报告形式 (94) 9.3 使用扩展不确定度的测量结果报告形式 (95) 9.4 使用相对不确定度的测量结果报告形式 (96) 9.5 测量不确定度有效位数 (96) 9.5.1 测量不确定度的有效位数要求 (96) 9.5.2 测量不确定度的位数修约 (97) 9.6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97)第10章 测量不确定度在量值比对中的套用 (98) 10.1 量值比对的一般统计分析 (98) 10.2 有约定值的量值比对统计分析 (99) 10.3 未有约定值的量值比对统计分析 (100) 10.3.1 实验室内比对 (100) 10.3.2 两个实验室间比对 (100) 10.3.3 多个实验室间比对 (100) 10.3.4 能力验证的检测比对方案 (102) 10.4 测量仪器期间核查的统计分析 (103)第11章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案例 (105)案例A 测量精密电阻器阻值 (105)案例B 校準标称值为10 kg的砝码 (108)案例C 校準同轴步进衰减器30 dB档(增量衰减) (110)案例D PCB铜箔厚度切片测量 (114)案例E 测量电气器具泄漏电流 (117)案例F 校準50 mm端度量块 (119)案例G 同时测量电阻和阻抗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123)案例H 标定氢氧化钠溶液 (125)案例I 麵包中的有机磷农药测定 (132)案例J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陶瓷中溶出的镉 (140)案例K 木料中螺纹钉子的拉出力测量 (147)案例L 无线电设备峰值功率测量 (149)案例M 铝带材抗拉强度检测(单试样) (153)案例N 铝带材抗拉强度检测(批试样) (156)案例O 锡铅焊条实验室间比对 (159)案例P 数字多用表电阻示值期间核查 (160)附录1 基本术语和定义 (162)附录2 t分布临界值tp(v)表 (166)附录3 基本初等函式的导数公式和求导法则 (167)参考文献 (168)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