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系统可靠性与可用性分析方法

(2020-07-05 08:40:23) 百科综合
系统可靠性与可用性分析方法

系统可靠性与可用性分析方法

《系统可靠性与可用性分析方法》是2007年国防工业出版社(图书发行部)(新时代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金星、洪延姬。

基本介绍

  • 书名:系统可靠性与可用性分析方法
  • 作者:金星、洪延姬
  • ISBN:9787118048827
  • 页数:224
  • 定价:26.00元
  •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图书发行部)(新时代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7-2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工程套用背景突出的大量精选例题,介绍了单输入/多输出系统、多输出/单输入系统、考虑节点可靠度系统、重複单元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用性分析方法,并且对不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与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分析的马尔可夫模型方法与单元可用度相互独立的近似方法进行了分析。

目录

第一章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和指标
1.1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1.1.1寿命剖面与任务剖面
1.1.2可靠性定义
1.1.3不可修复系统和可修复系统
1.2基本可靠性指标
1.2.1可靠度和不可靠度
1.2.2故障机率密度函式
1.2.3故障率
1.2.4可靠度、不可靠度、故障机率密度和故障率之间关係
1.2.5平均寿命
1.2.6基本修复
1.3常用分布函式
1.3.1指数分布
1.3.2常态分配
1.3.3对数常态分配
1.3.4威布尔分布
1.3.5常用分布函式的图形特点
1.4套用举例
第二章 典型不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2.1典型不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模型
2.1.1串联模型
2.1.2并联模型
2.1.3n中取后模型(k/n模型)
2.1.4旁联模型
2.2可靠性建模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2.2.1共因故障
2.2.2相关故障
2.2.3多种故障模式的影响
2.3套用举例
第三章 一般不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3.1系统的网路图与可靠性框图
3.2网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假设
3.3网路系统的最小路集和最小割集
3.3.1路集和最小路集
3.3.2割集和最小割集
3.3.3网路系统状态同最小路集和最小割集之间的关係
3.4最小路集与最小割集之间的相互转换
3.4.1集合的运算法则
3.4.2最小路集与最小割集之间的相互转换
3.5求网路系统最小路集的联络矩阵方法
3.5.1联络矩阵
3.5.2联络矩阵的乘方规则
3.6求大型网路系统最小路集的节点遍曆法
3.6.1节点遍曆法的基本思想
3.6.2大型网路系统最小路集的计算机算法(节点遍曆法)
3.7採用最小路集计算网路系统的可靠度
3.8网路系统可靠度计算的直接不交化算法
3.8.1採用最小路集不交化计算系统可靠度
3.8.2採用最小割集不交化计算系统可靠度
3.9提高网路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3.9.1网路系统的可靠度计算
3.9.2网路系统可靠度的敏感性分析
3.10套用举例
第四章 故障树分析方法
4.1故障树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
4.1.1事件
4.1.2部件
4.1.3故障的分类
4.1.4故障树常用事件符号
4.1.5故障树中常用逻辑门符号
4.2故障树的数学描述
4.2.1故障树的结构函式
4.2.2单调关联繫统的故障树
4.3故障树的规範化、简化
4。3.1故障树的规範化
4.3.2故障树的简化
4.4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4.4.1割集和最小割集
4.4.2路集和最小路集
4.4.3最小割集计算方法
4.4.4最小路集计算方法
4.4.5故障树的最小割集、最小路集与结构函式
4.5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4.5.1採用最小割集求顶事件发生的机率(不可靠度)
4.5.2採用最小路集求顶事件不发生的机率(可靠度)
4.5.3底事件重要度计算
4.5.4故障树与可靠性框图
4.6套用举例
第五章 维修性的基本概念和指标与单元可用度
5.1维修性的基本概念
5.1.1维修与维修性
5.1.2使用过程中产品的不同经历
5.2维修性指标
5.2.1维修度函式
5.2.2维修机率密度函式
5.2.3维修率函式
5.3维修性模型中常用的分布函式
5.3.1常态分配
5.3.2对数常态分配
5.3.3指数分布
5.4“正常一故障一正常一故障”过程中指标
5.4.1有条件故障强度
5.4.2无条件故障强度
5.4.3平均故障次数
5.4.4有条件修复强度
5.4.5无条件修复强度
5.4.6平均修複次数
5.4.7可用度和不可用度
5.5单元的可用度计算方法
5.5.1可修复单元的故障频率、修复频率和可用度计算模型
5.5.2可修复单元的故障频率、修复频率、可用度计算的拉普拉斯变换方法
5.5.3可修复单元的故障频率、修复频率、可用度计算的微分方程组方法
5.5.4寿命和维修时间任意分布单元的故障频率、修复频率、可用度变化规律
5.6套用举例
第六章 典型可修复系统可用性分析方法
6.1马尔可夫模型的基本假设
6.2可修复单元的可用度
6.2.1单元的可用度分析
6.2.2求稳态可用度的简易方法
6.3可修复串联繫统的可用度
6.3.12个单元串联繫统的可用度
6.3.2n个单元串联繫统的可用度
6.4可修复并联繫统的可用度
6.4.1相同分布单元并联繫统的可用度
6.4.2不同分布单元并联繫统的可用度
6.5可修复k/n系统的可用度
6.5.1相同分布单元2/3系统的可用度
6.5.2相同分布单元k/n系统的可用度
6.6可修复旁联繫统的可用度
6.7套用举例
第七章 一般可修复系统可用性分析方法
7.1一般可修复系统可用性分析的马尔可夫模型
7.1.1系统状态转移微分方程组
7.1.2系统可用度、不可用度
7.1.3系统可靠度
7.1.4系统的平均首次故障前时间
7.1.5系统的稳态指标
7.1.6套用举例
7.2系统可能状态和状态转移机率矩阵分析方法
7.2.1寻找系统可能状态的方、法
7.2.2寻找单元可能状态的方法
7.2.3通过系统状态转移图求系统状态转移机率矩阵
7.2.4通过单元状态转移机率求系统状态转移机率矩阵
7.2.5套用举例
7.3单元可用度相互独立条件下计算系统可用度的近似方法
7.3.1可修复单元不可用度和可用度计算
7.3.2可修复系统不可用度和可用度近似计算
7.3.3可用度的敏感性分析
7.3.4可修复系统故障频率和平均可用时间(MUT)计算
7.3.5套用举例
7.4寻找系统可能状态的计算机算法
7.4.1算法步骤
7.4.2套用举例
参考文献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