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口岸物流与航运发展研究中心的相关研究工作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三峡工程可行论证工作。2002年,重庆交通大学承担了《重庆市水运结构调整》、《重庆货柜发展战略》(以水运为主)等一系列航运与口岸通关课题的研究工作,研究并编制了《重庆航运中心发展规划》。基于重庆航运中心发展与建设需要,对分散于校内不同部门的人员进行调整、整合,正式组建了“重庆航运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更名为“重庆口岸物流与航运发展研究中心”。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重庆口岸物流与航运发展研究中心
- 外文名:Chongqing port logistics and shipping research center
成立
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经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口岸办、重庆市交通委员会、重庆民生轮船有限公司协商,联合成立"重庆口岸物流与航运发展研究中心"。中心现设于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副主任王济光教授担任首任中心主任,重庆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梁雄耀任副主任,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卢晓钟任名誉主任。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许茂增教授任中心常务副主任,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黄有方教授担任研究中心首任学术委员会主席。
中心研究介绍
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8人,校内外兼职人员13人,其中教授14人,博士18人(含在读近期即将毕业博士),队伍结构合理。中心有独立的工作场所和图书资料室,有资源丰富的新建实验室,其中包括“货柜多式联运实验室”、“口岸物流模拟实验室”及“物流中心与立体仓库仿真实验室”。
成立以来的成果
中心自成立以来,依託重庆市重点学科(被评为优秀)——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及工商管理学科(一级硕士点)等学科,先后承担了《三峡工程明渠导流及通航研究与运行实践》、《澜沧江国际边境河流航运开发研究》、《提高三峡——葛洲坝两坝间河段通航能力研究》、《重庆市港口最佳化配置与整合方案研究》、《我市港口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适应性研究》、《重庆航运中心发展规划》、《重庆市水运“十一五”发展规划》、《重庆市水运“十二五”发展规划》、《重庆国际贸易大通道评价与提升战略》、《重庆市大通关和大通道系统建设研究》、《重庆市“十一五”口岸发展规划》、《重庆市十二五口岸发展规划》、《重庆港口可持续发展研究》、《西部物流地区物流带动现代服务业的效应及动力机制》(10XJA790009)、企业委託项目《企业基于保税区的物流运作模式》、《保税区的物流运作绩效评价》等50多项项目的研究工作,研究解决了诸如三峡工程建设期间地通航问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向各级证政府和企业提供谘询报40多项,推动了重庆航运中心建设、重庆航运交易所的建立及航运指数发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中国物流学会奖13项,发表SCI、EI、ISTP、CSSCI收录文章120余篇,编辑出版系列《重庆航运发展报告》,担任《交通版21世纪物流系列教材》编委会主任出版系列教材,其他教材专着20余部,其中英文专着2部,培养硕士研究生150余人,累计培训航运管理人才5000多人次。已成功承办“中国科协年会:内陆国际贸易大通道专题论坛”和“中国科协年会: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专题论坛”。长期研究专题研究形成了创新研究团队,研究能能力逐步提高,影响日益开阔大。已成为长江上游口岸物流与航运研究及人才培训培养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