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口岸(国家指定对外往来的门户)

(2020-07-16 19:43:34) 百科综合
口岸(国家指定对外往来的门户)

口岸(国家指定对外往来的门户)

口岸原意指由国家指定的对外通商的沿海港口。现在口岸已不仅是经济贸易往来(即通商)的商埠,还是包括政治、外交、科技、文化、旅游和移民等方面的往来港口。随着陆、空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外贸易的货物、进出境人员及其行李物品,邮件包裹等,通过铁路和航空直达一国腹地。在开展国际联运、国际航空邮包邮件交换业务以及其他有外贸、边贸的地方,国家也设定了口岸。口岸是由国家指定对外往来的门户,是国际货物运输的枢纽。它是一种特殊的国际物流结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口岸
  • 外文名:Port
  • 语义:堤岸&港口
  • 用途:国际货物运输枢纽

词语解释

◎ 口岸 kǒu àn
(1) [port]∶对外通商的港口,也泛指两国边境设立的过境或贸易的地点
通商口岸
(2). [embankment]∶堤岸。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邻省水涨,洪泽湖倒灌,上段口岸冲决,我可有什幺法子呢?”
(3).港口。
【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台湾口岸故巨,其西则 淡水 ,山石林立,不可泊舟,惟东南有水潆折而下,可通舟楫。”
【示例】:梁啓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于是提倡为锁港闭关之说,以通商为大变,以开口岸为大蠹。”《人民文学》1982年第10期:“香港,这个国际化的口岸,若论它的经济繁荣,其实也是近一二十年当中发展起来的。”

概念与性质

口岸是国家指定的对外来往的门户,是国际货物运输的枢纽。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一种特殊的国际物流节点。许多企业都在口岸设有口岸仓库或物流中心。口岸物流是国际物流的组成部分。
口岸原意是指由国家制定的对外通商的沿海港口。但现在,口岸已不仅仅是经济贸易往来(即通商)的商埠,还是政治、外交、科技、文化旅游和移民等方面的外来港口,同时口岸也已不仅仅只设在沿岸的港口。随着陆、空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外贸易的货物、进出境人员及其行李物品、邮件包裹等,可以通过铁路、公路或航空直达一国腹地。因此,在开展国际联运、国际航空、国际邮包邮件交换服务以及其他有外贸、边贸活动的地方,国家也设定了口岸。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向型经济由沿海逐步向沿边、沿江和内地辐射,使得口岸也由沿海逐渐向边境、内河和内地发展。现在,除了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之外,口岸还包括国际航线上的飞机场,山脉国境线上对外开放的山口,国际铁路、国际公路上对外开放的火车站、汽车站,国际河流和内河上对外开放的水运港口。
因此,口岸由国家制定对外经贸、政治、外交、科技、文化旅游和移民等来往,并供往来人员、货物和交通工具出入国(边)境的港口、机场、车站和通道。简单地说,口岸是指定对外来往的门户。

性质

口岸是一个主权国家根据自己的政策需要和具体的地理条件而设定的,是一个国家对外交往的门户。在和平时期,口岸是国内外人员交往、对外贸易货物和交通工具出入境的场所,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渠道。每个主权国家在口岸上都设定有检查检验机关。这些检查检验机关既要为外贸货物和交通工具的出入和国内外人员的交往提供服务、提供方便,又要为国家严格把关,维持口岸的正常工作秩序,制止非法出入境,缉毒缉私,防止传染病传入传出,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的安全。在爆发国际战争的非法时期,有的口岸将奉命关闭,转为保卫祖国的前沿阵地。

分类与功能

口岸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常用的分类方法有:
1、按批准开放的许可权划分。按照批准可将口岸分为一类口岸和二类口岸。
一类口岸是指国务院批准开放的口岸(包括中央管理的口岸和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的部分口岸)。
二类口岸是指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开放并管理的口岸。
2、按出入境的的交通运输方式划分。按照出入境的国境的交通方式划分,可将口岸分为港口口岸、陆地口岸和航空口岸。
港口口岸是国家在江河湖海沿岸开设的供货物和人员进出国境及船舶往来挂靠的通道。
陆地口岸是国家在陆地上开设的供货物和人员进出国境及陆上交通工具停站的通道。
航空口岸是国家在开闢有国际航线的机场上开设的供货物和人员进出国境及航空器起降的通道。
此外,在实际工作中,还经常使用边境口岸、沿海口岸、特区口岸、重点口岸、新开口岸和老口岸的提法。这些分类虽然尚未规範化,但它们在制定口岸发展规划及各项口岸管理政策方面,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口岸的功能
(1)口岸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徵。口岸权包括口岸开放权、口岸关闭权、口岸管理权。其中口岸管理权包括通行许可权、口岸行政权、关税自主权、检查权、检验检疫权等。
(2)口岸是一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对外开放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资源保护、制止国际犯罪、维护世界和平等领域的广泛合作和交流,这种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海岸得以实现。
(3)口岸是国际货物的枢纽。口岸是国际来往的门户,是对外贸易货物、进出境人员、行李物品、邮件包裹进出的地点。

发展与状况

现代意义上的口岸虽然仍延续古代边境“关卡”的职能,但主要作用是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交往,促进世界和平。世界上早期的国际贸易主要依靠海上运输。随着早期海运的发展,地中海沿岸率先出现了一些对外贸易港口。约于公元前2700年,腓尼基人就在地中海东岸兴建了西顿港和提尔港(在今黎巴嫩)。此后,在非洲北岸建有着名的迦太基港(在今突尼西亚)。古希腊时代在摩尼契亚半岛西侧兴建了比雷克斯港。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2年在埃及北岸兴建了亚历山大港。罗马时代在台伯河口兴建了奥斯蒂亚港(在今义大利)。
中国在汉代建立了广州港,同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各国通商。后来相继建立了杭州港、温州港、泉州港和登州港等对外贸易港口。到唐代,兴建了明州港(今宁波港)和扬州港。由明州港可直通日本;扬州港处于大运河和长江的交汇点,为当时水陆交通枢纽。宋元时期,又建立了福州港、厦门港和上海港等对外贸易港口。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各国的口岸史上,海港口岸都是先于航空口岸和陆路口岸之前产生的。随着英国的第一条铁路于1825年建成并正式通车和1918年6月8日伦敦—巴黎航空定期国际邮政运输的开通,世界各国陆续在国际航空、国际陆路联运、边境贸易地设定空运口岸和陆运口岸。
2012年,世界上有港口水运口岸2000多个,空运和陆运口岸1500多个。这些口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各国客货运输和世界经济大循环的发展。
上海口岸运行情况
2012年,上海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额达到10577.9亿美元,同比下降0.7%,占全国进出口货物总值(38667.6亿美元)的27.4%。
2012年,上海口岸货物吞吐量达到36086.6万吨,同比增长5.9%。其中,水运口岸货运量为35825万吨,同比增长6.1%。上海水运口岸货物吞吐量占上海港货物吞吐量(73559万吨)的48.7%;水运口岸货柜吞吐量占上海港货柜吞吐量(3253万标箱)的86.6%。
深圳口岸运行情况
2012年,经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2.19亿人次,日均59.9万人次,同比增长5.6%;出入境车辆1577.8万辆次,日均4.3万辆次,同比减少0.5%。深圳海港口岸货柜吞吐量2294.1万标準箱,同比增长1.64%;进出口货物17732.84万吨,同比增长1.44%。海港客运口岸出入境旅客250.78万人次,同比增长11.83%;深圳机场出入境旅客136.51万人次,同比增长2.5%,国际空运货物17.9万吨,同比减少1.2%。经二线各检查站进入特区人员5.8亿人次,进入特区车辆1.9亿辆次。
2012年,深圳外贸进出口4667.9亿美元,增长12.8%,继2007年后再度成为全国外贸进出口规模最大城市;其中出口2713.7亿美元,增长10.6%,实现大中城市出口“二十连冠”。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