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暴(shā bào) 风挟带大量尘沙、乾土而使空气混浊、天色昏黄的现象,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常见于我国北方的春季。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沙暴
- 外文名:Sandstorm
- 别称:沙尘暴或尘暴
- 现象:空气混浊、天色昏黄
- 能见度:小于1千米
- 长发地区:中国西北
概述
沙暴(sand storm)也称沙尘暴或尘暴。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变得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出现时,黄沙滚滚,昏天晴日。冬春季在沙漠地区午后和长期缺雨的乾鬆土地上常见。中国西北内陆不少地区每年沙暴日数达30天以上,东南地区罕见。
形成原因
滥牧
沙区草场牲畜超载率为50%—120%,有些地方甚至高达300%。超载放牧使草场大面积退化、沙化。内蒙古草原牧草平均高度由70年代的70厘米下降到目前的25厘米,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变成了“老鼠跑过现脊樑”。
滥伐
滥伐林木使大量最宝贵的荒漠植被遭到破坏。青海柴达木盆地原有固沙植被3000多万亩,到80年代中期因滥伐造成植被破坏,使1/3以上的土地沙化。内蒙古吉兰泰镇70年代以来因当地居民滥砍滥伐,使盐湖西北105万亩天然林减少到30万亩左右。由于失去植被保护,我国最大的湖盐生产基地———吉兰泰盐场,已有一半以上被流沙埋没。
滥采
沙区滥采中药材、搂髮菜以及无序採矿工程建设的问题十分突出,使大量植被破坏,直接导致土地沙化。1994年甘肃省沙区因挖乾草破坏草场100万亩以上。据内蒙古自治区介绍,每年仅进入阿拉善盟搂髮菜的农牧民就达10万余人,全区近几年因搂髮菜破坏草原面积达1.95亿亩,其中6000多万亩已经沙化。陕西省榆林地区煤田开发一项,就使30万亩土地沙化。
滥用水资源
部分40.1%。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1993年5月,发生在西北地区的特大沙暴,造成4省区72个县旗116人死亡或失蹤,264人受伤,12万牲畜受损,505万亩农作物受灾,仅甘肃、新疆两省区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近4亿元。 ———加剧了整个生态环境的恶化。
一是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每年输入黄河的16亿吨泥沙完全来自西部地区;二是沙暴越来越频繁,近一二十年内,北方地区沙尘暴和扬沙天气的发生逐年增多,涉及的範围越来越广,造成的损失越来越重;三是增加了大气尘埃和有害物质,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降低了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1998年4月中旬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大範围沙尘暴,不仅使北京下了一场泥雨,同时还危害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土地沙化的历史和今年以来的沙暴告诉我们:土地沙化造成的危害,既有突发性,又有持续发展、持续危害的渐变性、长期性。土地沙化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成为最重要的环境问题,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我们从美好的愿望出发,用勤劳的双手,毁林开荒,毁草开荒,围湖造田,造成的却是这样一个严酷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