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路由交换技术与套用

(2020-08-02 02:41:29) 百科综合
路由交换技术与套用

路由交换技术与套用

《路由交换技术与套用》是2009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

基本介绍

  • 书名:路由交换技术与套用
  • ISBN:7560623530, 9787560623535
  • 页数: 241页
  •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年12月1日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 尺寸:25.4 x 18.2 x 1.2 cm

内容简介

《路由交换技术与套用》主要内容简介:根据数据通信网路技术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套用和高职高专通信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作者开发了这本《路由交换技术与套用》和与之相配套的《路由交换技术实训教程》。本教材内容构架基于“项目+任务”,设计为6个项目(6篇,每篇对应一个项目)、33个任务(33章,每章对应一个任务),主要介绍数据通信网路基础、常见网路通信设备、区域网路交换技术、路由技术与套用、广域网设计和网路互连技术套用等。本教材突出高职高专职业技能教育的特点,引入企业工程师培训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实训环节可操作性强,可作为高职高专通信技术、网路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以及通信行业和企业的培训教材,也可供计算机网路管理员以及所有从事通信技术岗位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篇 数据通信网路基础
第1章 数据通信基础
1.1 数据通信的发展历史
1.2 数据通信的构成
1.3 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
1.4 数据通信方式的分类及特点
1.4.1 有线数据通信
1.4.2 无线数据通信
1.5 数据通信网路常用传输媒体的种类和特性
1.5.1 双绞线
1.5.2 同轴电缆
1.5.3 光纤
1.5.4 无线传输媒体
1.5.5 传输媒体的选择
1.6 数据通信的基本传输方式
1.7 数据通信基本概念中的常用术语
小结
习题一
第2章 网路基础
2.1 网路的定义
2.2 网路发展史
2.3 网路的分类
2.4 网路拓扑结构
2.5 常见的国际标準化组织
2.6 OSI参考模型
2.6.1 OSI模型概述
2.6.2 套用层
2.6.3 表示层
2.6.4 会话层
2.6.5 运输层
2.6.6 网路层
2.6.7 数据链路层
2.6.8 物理层
小结
习题二
第3章 TCP/IP协定与子网划分
3.1.TCP/IP协定族的起源
3.2 TC/IP与OSI参考模型比较
3.3 报文的封装与解封装
3.3.1 OSI的数据封装过程
3.3.2 TCP/IP的数据封装过程
3.4 TCP/IP协定族
3.5 套用层协定
3.6 传输层协定
3.6.1 传输层的功能
3.6.2 连线埠号
3.6.3.TCP传输控制协定
3.6.4 UDP用户报文协定
3.7 网路层协定
3.7.1 IP数据包格式
3.7.2 协定类型栏位
3.7.3 ICMP
3.7.4 ARP的工作机制
3.7.5 RARP的工作机制
3.8 IP位址简介
3.8.1 IP位址分类
3.8.2 保留的IP位址
3.8.3 可用主机地址数量计算
3.9 带子网划分的编址
3.9.1 子网掩码
3.9.2 地址计算示例
3.10 变长子网掩码(VLSM)
小结
习题三
第二篇 常见网路通信设备
第4章 常见网路接口与线缆
4.1 区域网路接口以及线缆
4.1.1 区域网路的概念
4.1.2 区域网路的分类
4.1.3 区域网路接口类型
4.1.4 域网线缆
4.2 广域网接口以及线缆
4.2.1 广域网的概念
4.2.2 常见广域网技术
4.2.3 广域网接口类型
4.2.4 广域网线缆
4.3 逻辑接口的概念和套用
4.3.1 迴环Loopback接口
4.3.2 子接口
小结
习题四
第5章 网路通信设备介绍
5.1 中继器
5.2 集线器
5.3 网桥
5.4 交换机
5.5 路由器
5.6 路由交换机
5.7 常用设备的对比
小结
习题五
第6章 交换机基本配置
6.1 配置方式
6.1.1 Console口连线配置
6.1.2 Telnet连线配置
6.2 命令模式
6.3 命令行使用
6.3.1 线上帮助
6.3.2 命令缩写
6.3.3 命令历史记录功能
小结
习题六
第7章 路由器基本配置
7.1 基本配置方式
7.1.1 串口连线配置
7.1.2 Telnet连线配置
7.2 命令模式
7.2.1 用户模式
7.2.2 特权模式
7.2.3 全局配置模式
7.2.4 接口配置模式
7.2.5 路由配置模式
7.2.6 诊断模式
7.3 线上帮助
7.4 命令历史记录功能
小结
习题七
第8章 交换机系统升级配置
8.1 档案系统管理
8.1.1 档案系统介绍
8.1.2 档案系统操作
8.2 FTP/TFTP配置
8.2.1 交换机作为FTP客户端
8.2.2 交换机作为TFTP客户端
8.3 档案备份与恢复
8.4 软体版本升级
8.4.1 系统异常时的版本升级
8.4.2 系统正常时的版本升级
8.5 系统参数设定
8.6 系统信息查看
小结
习题八
第9章 路由器系统升级配置
9.1 档案系统管理
9.1.1 档案系统介绍
9.1.2 档案系统管理
9.2 FTP/TFTP配置
9.2.1 FTP配置
9.2.2 TFTP配置
9.3 数据备份与恢复
9.4.软体版本升级
9.4.1 系统异常时的版本升级
9.4.2 系统正常时的版本升级
9.5 系统参数设定
9.6 系统信息查看
9.7 系统复位
小结
习题九
第三篇 区域网路交换技术
第10章 乙太网交换技术
10.1 乙太网发展历史及现状
10.2 乙太网相关标準
10.3 乙太网帧结构
10.4 MAC地址
10.5 传统乙太网的基本概念
10.6 透明桥的工作原理
10.7 透明桥的功能
10.8 广播、组播和目的MAC地址未知帧的转发
10.9 转发/过滤流程
10.10 传统乙太网与交换式乙太网的比较
10.11 三层交换机的配置
10.11.1 三层交换机配置基础
10.11.2 三层交换机线上帮助和命令缩写
小结
习题十
第11章 生成树协定(STP)技术
11.1 STP的产生
11.1.1 广播风暴
11.1.2 数据帧的重複複製
11.1.3 MAC地址漂移
11.2 生成树协定(STP)的基本原理
11.2.1 生成树协定STP的运作过程
11.2.2 STP的连线埠状态
11.2.3 STP的计时器(Timer)
11.3 快速生成树协定(RSTP)简介
11.3.1 连线埠角色
11.3.2 快速收敛
11.4 多生成树协定(MSTP)简介
小结
习题十一
第12章 STP数据配置
12.1 配置STP
12.2 STP配置实例
12.2.1 实例
12.2.2 实例二
12.3 STP的维护与诊断
小结
习题十二
第13章 虚拟区域网路(vLAN)技术
13.1 VLAN概述
13.2 VLAN的结构与特点
13.3 VLAN成员划分的方式
13.3.1 基于连线埠的VLAN
13.3.2 基于MAC地址的VLAN
13.3.3 基于协定的VLAN
12.3.4 基于子网的VLAN
13.3.5 基于组播的VLAN
13.3.6 基于策略的VLAN
13.4 VLAN的运作
13.5 预设VLAN
13.6 链路类型
13.7 IEEE802.1Q
13.8 配置静态VLAN
13.9 VLAN的两种设计方式
13.9.1 端一端VLAN
13.9.2 本地化VLAN
小结
习题十三
第14章 三层交换机的VLAN配置
14.1 VLAN的基本配置
14.2 VLAN配置实例
小结
习题十四
第15章 VLAN技术套用
15.1 链路聚合技术与配置
15.1.1 链路聚合的负载分配机制
15.1.2 链路聚合的优点
15.1.3 802.1 Q和链路聚合
15.1.4 链路聚合配置实例
15.1.5 SmartGroup的负载均衡配置
15.2 PVLAN原理与配置
15.3 Qi0Q原理与配置
15.4 SuperVI,AN原理与配置
小结
习题十五
第四篇 路由技术与套用
第16章 路由器基础
16.1 路由器的定义
16.2 路由器的作用
16.3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16.4 同一网路内部的通信
16.5 不同网路之间的通信
16.6 路由过程示例
16.7 VLAN间通信的路由选择
16.7.1 普通路由
16.7.2 单臂路由
16.7.3 三层交换机(路由交换机)
小结
习题十六
第17章 路由技术基础
17.1 路由的概念
17.2 路由表
17.3 路由的优先权
17.4 浮动静态路由与路由备份
17.5 最长匹配原则
17.6 路由协定原理
17.6.1 直连路由
17.6.2 静态路由及配置
17.6.3 预设路由
17.6.4 动态路由协定
17.6.5 动态路由协定的分类
17.7 距离矢量路由协定
17.7.1 概述
17.7.2 距离矢量路由协定的功能
小结
习题十七
第18章 动态路由RIP技术
18.1 RIP协定概述
18.2 RIP协定的实现
18.3 RIP协定的报文格式与协定处理
18.3.1 RIPV1的报文格式
18.3.2 RIPV2的报文格式
18.3.3 协定处理
18.4 RIP的度量值metric
18.5 RIP路由器路由表的建立、更新与收敛
18.5.1 RIP路由器路由表的建立
18.5.2 RIP路由器路由表的更新
18.5.3 RIP路由器路由表的收敛
18.6 RIP协定的特点
小结
习题十八
第19章 RIP数据配置
19.1 RIP的基本配置
19.2 RIP的增强配置
19.3 RIP的维护与诊断
小结
习题十九
第20章 动态路由OSPF技术
20.1 OSPF(协定)原理
……
第五篇 广域网设计
第21章 OSPF数据配置
第22章 HDLC在广域网中的套用
第23章 HDLC协定的数据配置
第24章 帧中继(FR)在广域网中的套用
第25章 FR数据配置
第26章 PPP协定在广域网中的套用
第27章 PPP协定的数据配置
第六篇 网路互连技术套用
第28章 访问控制列表(ACL)
第29章 访问控制ACL配置
第30章 动态网路地址分配(DHCP)
第31章 动态主机分配DHCP配置
第32章 NAT技术实现私网与外网的通信
第33章 网路地址转换NAT配置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