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大论战》是1998年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杜力夫。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法学大论战
- 作者:杜力夫
- ISBN:780092735
- 定价:30.0
-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法学大论战
图书编号:1337185
作者:杜力夫等编
出版日期:1998-09-01
版次:1
开本:大32开
内容简介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住房主与法制建设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重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法学界思想极为活跃,法学刊物、论着泉涌。本书围绕一些热点问题,把那些已经公开发表的论文、着作中的不同观点集中起来放到一本书里。它可以方便法学工作者研究时的查考,也可以作为一部参考资料,特别是教学参考资料,以便学生通过对比,分辨是非。观点不同并非坏事,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它启动着人们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是推进法学发展的动力。至于孰是孰非,真理在于何方,这要由人民来评断,由实践来做最后的结论。为了减少重複,集中论要,剪辑时作了分类编排。为了防止断章取义,对论文儘量按照原来段落辑录,而对部分专着则採取摘录方法以免篇幅拉得过长。如果有想了解论着全貌的,在书后附有主要论着索引,可以查阅。
目录
前言
一法学发展前程的是是非非
1迎接新世纪的到来,法学的理论导向何方?
郑强报导1995年全国法理学研讨会的几种设计
李林综述1995年法理学年会的三个共识
张光博指出,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法学走向繁荣的惟一正确道路
2法学现代化的论争
张文显认为法学现代化既包括法学理论的现代化,也包括研究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
周永坤谈中国法学将实现五个转换
陈桢认为,令人惊讶的观点:法学现代化“不是我们的前程”
郑明非、崔燕发问,陈桢坚持的“法学现代化”是什幺前程?
张光博反对“法学现代化”的论点
晓南综述法不界关于不能西方国家的法学标準来衡量中国法学是否实现了现代化
3法学多元化孰是孰非
郑强介绍多元法学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总体特徵观点
黎国智、田成有提倡三种文化的综合创新与在合唱
陈弘毅主张中西法律传统与马克思主义法学融会贯通
甄士明指出:“法学多元化”是政治多元化的先导,不可轻信
洪泽湖反对法理学多元化,提出一元多维和多维归一的思想方法
4法学何以国际化
张文显谈世纪之交的中国法学发展趋势之一的“国际化趋势”
钟建华说,应由儘可能体现中国特色的立法观念转向儘可能向国际标準选拔的立法观念
甄士明说,法学“国际化”是没有道理的
洪泽湖主张对历史上的和外国的法学都要进行阶级分析
张光博反对“古化”和“洋化”,主张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5马克思列宁主义法学在世界法学中居于什幺地位?
郭道晖说:中国法理学界有关法与法治的若干理论观点,法治发达的国家的学者看来, 也许只被视显常识性问题
张文显说:应力争在世界法学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努力成为在世界法学中平等对话的主体
张光博说:当代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法学是科学的法学,是资产阶级法不所无法比拟的
6法学如何从幼稚走向成熟?
江平认为:法学禁区仍然不少,不摆脱注释法学,就不能有成熟的法学
张光博认为,注释法学与理论法学都有幼稚和成熟的问题
……
二法制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论争
三权利本位创新乎,复旧乎?
四现代法的精神何所指?
五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论述的重新审视
六法律移植的种种论点
七公法私法各说各的理
八依法治国一的说法难统一
九契约社会、市民社会之再世,政治市场、思想市场的提出
十法与经济的关係有变吗?
十一有关法与政治的各种论点
十二海外拾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