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清华大学化学类教材:基础物理化学

(2020-06-02 13:03:50) 百科综合
清华大学化学类教材:基础物理化学

清华大学化学类教材:基础物理化学

《清华大学化学类教材:基础物理化学》是2011年9月1日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文涛。

基本介绍

  • 书名:清华大学化学类教材:基础物理化学
  • 作者:朱文涛
  • ISBN: 9787302266402
  • 定价:43.00元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年9月1日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朱文涛编着的绪论,气体,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统计热力学基础及熵的统计意义,溶液热力学,相平衡,化学平衡。下册包括第8章至第12章,内容有: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平衡,套用电化学,表面化学与胶体的基本知识,化学动力学基础。
每册末均有附录,各章安排了丰富的例题和习题,并附有参考答案。
本书为《基础物理化学(上册)》。《基础物理化学(上册)》可用做高等学校化学、化工、生物、材料等专业的教材,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并供相关科技人员参考。

图书目录

绪论
第1章 气体
第2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3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4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及熵的统计意义
第5章 溶液热力学
第6章 相平衡
第7章 化学平衡
习题参考答案
附录A 本书中一些量的名称和符号
附录B 基本常数
附录C 298.15K时一些物质的标準热力学函式
附录D 298.15K时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燃烧焓
附录E 101325Pa时一些物质的摩尔热容
附录F 一些物质的自由能函式及298K时的热焓函式
附录G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

内容简介

本书为清华大学教材。全书侧重于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介绍。分为上下两册,共12章。上册包括第1章至第7章,内容有: 绪论,气体,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统计热力学基础及熵的统计意义,溶液热力学,相平衡,化学平衡。下册包括
第8章至第12章,内容有: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平衡,套用电化学,表面化学与胶体的基本知识,化学动力学基础。
每册末均有附录,各章安排了丰富的例题和习题,并附有参考答案。
本书可用做高等学校化学、化工、生物、材料等专业的教材,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并供相关科技人员参考。

前言

本书是在1995年编着的《物理化学》(上、下册)基础上改写而成的。《物理化学》已出版多年,经8次重印,受到读者欢迎。近些年来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许多改革,《物理化学》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部分读者和出版单位都希望作者将该书进行一些修改,于是特编写本书,以期本书能在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考虑到教材使用的连续性,本书保持了《物理化学》的内容结构和框架,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因此,本书实际上是《物理化学》的再版。就其知识内容而言,本书主要介绍物理化学的最基本知识,故将书名定为《基础物理化学》(上、下册)。
物理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化学类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理性思维和科研素养的培养训练尤其重要。由于理论性较强,难于自学,许多学生往往把它看作最难的一门化学课,甚至称之为“老虎课”。作者在清华大学从事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多年,深知该课程中哪些基础知识对化学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同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所在。努力为本科生打好坚实的物理化学基础,是作者多年组织教学内容的宗旨。因此,为学生编写一套突出基础知识且便于自学的物理化学教材是作者多年的夙愿,本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编写的,也是作者编写本书的初衷。
本书是在总结多年来本科物理化学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编写的,适用于以物理化学为主干课程的化学、化工等各类专业。本书除绪论外,共分气体、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统计热力学基础及熵的统计意义、溶液热力学、相平衡、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平衡、套用电化学、表面化学与胶体的基本知识、化学动力学基础等12章。本书对内容的难点力争给出详尽的解释,以期降低读者的学习难度。
书中标注*的章节分为两类: 一类的内容难度较小,一般可以通过学生自学达到基本要求; 另一类的内容则超出教学要求,是为学有余力或对本学科极有兴趣的部分学生準备的。总之,以*标出的章节教师可根据学时情况和学生的具体条件进行较灵活的安排,或安排学生自学,或以讲座形式讲授。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因材施教都是有帮助的。
书中的量和公式,一律採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及SI单位制。为了利于读者掌握基本内容,书中的基本公式均加阴影标出。对于这些公式,建议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以便能够熟练地套用。考虑到查阅手册上标準数据的方便,书中的标準压力一律採用101325Pa的规定。
本书的出版得到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鼎力支持,编者在此深致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当之处甚至错误,热切希望读者多提意见,以利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朱文涛
2011年6月于清华园

目录

第8章电解质溶液
*8.1电化学系统
8.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与Faraday定律
8.2.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
8.2.2物质的量的基本单元
8.2.3Faraday电解定律
8.3离子的电迁移
8.3.1离子的电迁移率
8.3.2离子的迁移数
8.3.3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8.4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
8.4.1电导与电导率
8.4.2摩尔电导率
8.4.3摩尔电导率的测定
8.4.4摩尔电导率的决定因素
8.5单个离子对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贡献
8.5.1导电能力的加和性
8.5.2无限稀薄条件下离子的摩尔电导率
8.6电导法的套用
*8.6.1水质的检验
8.6.2弱电解质电离常数的测定
8.6.3难溶盐溶度积的测定
*8.6.4电导滴定
8.7强电解质溶液的活度和活度係数
8.7.1电解质的化学势
8.7.2离子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係数
8.7.3离子平均活度係数的计算
*8.8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规定热力学性质
8.8.1规定及其推论
8.8.2水溶液中离子的热力学性质
*8.9带电粒子在相间的传质方向和限度
8.9.1电化学势
8.9.2带电粒子在相间传质方向和限度的判据
习题
第9章电化学平衡
9.1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
9.2可逆电池及可逆电极的一般知识
9.2.1电池的习惯表示方法
9.2.2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9.2.3可逆电池的条件
9.2.4可逆电极的分类
9.3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量与计算
9.3.1电动势的测量
9.3.2电动势的符号
9.3.3电动势与电池中各物质状态的关係——Nernst公式
*9.3.4Nernst公式的理论推导
9.4可逆电极电势
9.4.1标準氢电极
9.4.2任意电极的电极电势
9.4.3由电极电势计算可逆电池的电动势
9.4.4甘汞电极
9.5浓差电池及液接电势
9.5.1浓差电池
9.5.2液接电势的产生与计算
9.5.3盐桥的作用
9.6根据反应设计电池
9.7电动势法的套用
9.7.1求取化学反应的Gibbs函式变和平衡常数
9.7.2测定化学反应的熵变
9.7.3测定化学反应的焓变
9.7.4电解质溶液中平均活度係数的测定
9.7.5标準电动势及标準电极电势的测定
9.7.6pH的测定
*9.7.7电势滴定
*9.7.8电势-pH图及其套用
*9.8膜平衡
9.8.1膜平衡与膜电势
9.8.2膜电势的计算
*9.9离子选择性电极和电化学感测器
习题
第10章套用电化学
10.1电极的极化与超电势的产生
10.1.1电极的极化
10.1.2超电势
10.2不可逆情况下的电池和电解池
10.2.1几个常用名词
10.2.2不可逆情况下电池的端电压和电解池的外加电压
10.3电解池中的电极反应
10.4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0.4.1电化学腐蚀
10.4.2防腐蚀方法
10.5化学电源
10.5.1原电池
10.5.2蓄电池
10.5.3燃料电池
习题
第11章表面化学与胶体的基本知识
11.1基本概念
11.1.1表面功和表面能
11.1.2表面张力
11.1.3影响表面张力的主要因素
11.1.4巨大表面系统的热力学不稳定性
11.2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Young-Laplace方程
11.3Young-Laplace方程的套用
11.3.1弯曲表面下液体的蒸气压——Kelvin方程
*11.3.2固体颗粒大小对于溶解度的影响
*11.3.3固体熔点与颗粒半径的关係
*11.3.4亚稳相平衡
11.4固-液界面
11.4.1液体对固体的润湿作用
11.4.2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铺展
*11.4.3毛细现象及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
11.5溶液表面
11.5.1溶液的表面张力与表面吸附现象
11.5.2Gibbs吸附方程
11.6表面活性剂
11.6.1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
11.6.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11.6.3表面活性剂的套用举例
11.7固体表面
11.7.1固体表面对气体的吸附现象
11.7.2Langmuir吸附理论
11.7.3BET吸附理论
*11.7.4Freundlich公式
11.7.5吸附热力学
11.7.6吸附的本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11.8胶体及其基本特徵
11.8.1分散系统的分类
11.8.2胶体的基本特徵
11.9胶体的性质
11.9.1胶体的光学性质
11.9.2胶体的动力性质
11.9.3胶体的电性质
11.9.4胶体的稳定性质
*11.10胶体的製备与净化
11.10.1胶体的製备
11.10.2胶体的净化
*11.11乳状液
11.11.1乳状液的类型与形成
11.11.2乳状液的稳定
11.11.3乳状液的变型与破坏
习题
第12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12.1基本概念
12.1.1化学反应速率
12.1.2元反应及反应分子数
12.1.3简单眼应和複合反应
12.2物质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2.2.1速率方程
12.2.2元反应的速率方程——质量作用定律
12.2.3反应级数与速率係数
12.3具有简单级数的化学反应
12.3.1一级反应
12.3.2二级反应
12.3.3三级反应和零级反应
12.4反应级数的测定
12.4.1几点说明
12.4.2r=kcnA型反应级数的测定
12.4.3r=kcαAcβB…型反应级数的测定
12.5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2.5.1经验规则
12.5.2Arrhenius公式
12.6活化能及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2.6.1元反应的活化能
12.6.2微观可逆性原理及其推论
12.6.3複合反应的活化能
12.6.4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2.6.5Arrhenius公式的修正
12.6.6活化能的求取
*12.7元反应速率理论
12.7.1碰撞理论
12.7.2势能面和反应坐标简介
12.7.3过渡状态理论
12.7.4两个速率理论与Arrhenius公式的比较
12.8反应机理
12.8.1对峙反应
12.8.2平行反应
12.8.3连续反应
12.8.4链反应
12.8.5稳态假设与平衡假设
*12.8.6反应机理的推测
*12.8.7微观反应动力学简介
*12.9非理想反应与快速反应
12.9.1非理想元反应的速率方程
12.9.2快速反应的测定方法
12.10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2.10.1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12.10.2催化机理
12.10.3催化剂的一般性质
*12.11均相催化反应和酶催化反应
12.11.1均相催化反应
12.11.2酶催化反应
12.12复相催化反应
12.12.1催化剂的活性与中毒
*12.12.2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的概念
12.12.3气-固复相催化反应的一般步骤
*12.12.4催化作用与吸附的关係
12.13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2.13.1溶剂与反应物分子无特殊作用
12.13.2溶剂与反应物分子有特殊作用
*12.14光化学反应
12.14.1光化学基本定律
12.14.2光化学反应的特点
12.14.3光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12.14.4光化学平衡
12.14.5雷射化学简介
习题
习题参考答案
附录
附录A本书中一些量的名称和符号
附录B本书中一些量的单位符号
附录C本书中所用的单位词头符号
附录D298.15K时水溶液中某些物质的标準热力学数据
附录E298.15K时一些电极的标準电极电势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