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物理化学(第二版)(2018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2020-03-11 21:45:40) 百科综合

物理化学(第二版)(2018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基本介绍

  • 书名:物理化学(第二版)
  • 作者:何杰 主编 邵国泉、刘瑾、邓崇海、李林刚 副主编
  • ISBN:978-7-122-32704-8
  • 类别:自然科学
  • 页数:415页
  • 定价:¥49.8元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年9月
  • 装帧:平
  • 开本:16K 787×1092 1/16
  • 版次:2版1次

内容简介

《物理化学》(第二版)是按照工科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多所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11章:气体的性质、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统计热力学基础、化学反应动力学、电化学、表面现象、胶体分散系统等。
《物理化学》(第二版)可作为工科类各专业以及理科套用化学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化学、化工等专业的人员参考。

图书前言

物理化学研究化学系统行为最为一般的巨观、介观、微观规律与理论,是现代化学的核心内容和理论基础,也是化学与化工等专业本科生一门重要的核心与主干基础课程。物理化学课程不仅在于它的基础性、普适性,同时还在于它诠释了基础理论中的方法论和自然科学的哲学性,在各类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自2011年出版以来,使用的学校和专业不断增加,受到了学生和同行的好评,2015年获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教材类)一等奖。本次修订再版基于广大师生和同行专家对第一版的建议,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图书目录

绪论1
0.1物理化学研究的内容1
0.2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1
0.3物理化学的发展2
0.4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3
第1章气体的性质5
1.1理想气体5
1.1.1理想气体模型5
1.1.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6
1.1.3摩尔气体常数8
1.2理想气体混合物9
1.2.1混合物组成表示法9
1.2.2理想气体混合物的状态方程10
1.2.3道尔顿分压定律10
1.2.4阿马伽分体积定律11
1.3真实气体12
1.3.1真实气体对理想气体的偏离12
1.3.2气体的液化13
1.3.3真实气体状态方程15
1.4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19
1.4.1压缩因子19
1.4.2对应状态原理与普遍化压缩因子图20
本章小结22
思考题23
习题23
第2章热力学第一定律25
2.1热力学概论25
2.1.1热力学的研究对象25
2.1.2热力学的研究方法26
2.2热力学基本概念26
2.2.1系统与环境26
2.2.2状态与状态函式27
2.2.3热力学平衡态28
2.2.4过程与途径28
2.3热力学第一定律29
2.3.1热和功29
2.3.2热力学能30
2.3.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文字表述30
2.3.4封闭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31
2.4可逆过程32
2.4.1功与过程32
2.4.2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34
2.5恆容热、恆压热及焓36
2.5.1恆容热QV36
2.5.2恆压热Qp与焓36
2.6热容37
2.7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套用39
2.7.1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39
2.7.2理想气体Cp,m与CV,m的关係41
2.7.3理想气体的绝热可逆过程42
2.8热力学第一定律对实际气体的套用45
2.8.1焦耳-汤姆逊实验45
2.8.2节流膨胀过程的热力学特徵46
2.8.3焦耳-汤姆逊係数及其套用46
2.8.4焦耳-汤姆逊转化曲线47
2.8.5实际气体恆温过程中的ΔH和ΔU的计算48
2.9相变焓49
2.9.1相与相变49
2.9.2相变焓及可逆相变过程ΔU、ΔH、W和Q的计算50
2.9.3相变焓与温度的关係51
2.9.4非平衡相变(非平衡压力或非平衡温度下)52
2.10化学反应热53
2.10.1化学反应进度53
2.10.2摩尔反应热54
2.10.3物质的标準态及标準摩尔反应焓55
2.10.4标準摩尔反应焓的计算56
2.10.5反应热的测量61
2.10.6标準摩尔反应焓与温度的关係63
2.10.7非等温反应过程热的计算65
本章小结66
思考题68
习题69
第3章热力学第二定律73
3.1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徵73
3.1.1自发过程73
3.1.2自发过程的实质74
3.2热力学第二定律74
3.3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75
3.3.1热机效率75
3.3.2卡诺循环75
3.3.3卡诺热机效率76
3.3.4卡诺定理及推论77
3.4熵的概念、克劳修斯不等式和熵增原理78
3.4.1熵的导出78
3.4.2克劳修斯不等式80
3.4.3熵增原理、熵判据81
3.5熵变的计算与套用82
3.5.1环境的熵变82
3.5.2单纯p、V、T变化过程熵变的计算82
3.5.3相变化过程的熵变的计算87
3.6熵的物理意义和规定熵89
3.6.1熵的物理意义89
3.6.2热力学第三定律89
3.6.3摩尔规定熵和标準摩尔熵90
3.6.4化学变化过程熵变的计算91
3.7亥姆霍兹函式与吉布斯函式92
3.7.1亥姆霍兹函式92
3.7.2吉布斯函式93
3.7.3ΔA及ΔG的计算94
3.8热力学基本方程97
3.8.1热力学基本方程97
3.8.2麦克斯韦关係式99
3.8.3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101
本章小结102
思考题103
习题104
第4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107
4.1偏摩尔量107
4.1.1偏摩尔量的定义107
4.1.2偏摩尔量的集合公式108
4.1.3吉布斯-杜亥姆(Gibbs-Duhem)方程109
4.1.4不同偏摩尔量之间的关係110
4.1.5偏摩尔量的实验测定110
4.2化学势112
4.2.1化学势及其物理意义112
4.2.2多组分均相系统的热力学基本公式113
4.2.3化学势与温度和压力的关係114
4.3气体物质的化学势115
4.3.1理想气体的化学势115
4.3.2实际气体物质的化学势116
4.4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118
4.4.1拉乌尔定律118
4.4.2亨利定律118
4.4.3拉乌尔定律和享利定律的比较119
4.5理想液态混合物及各组分的化学势120
4.5.1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定义120
4.5.2理想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势120
4.5.3理想液态混合物的通性121
4.6理想稀溶液及各组分的化学势123
4.6.1理想稀溶液的定义123
4.6.2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123
4.6.3理想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套用124
4.7实际溶液及各组分的化学势128
4.7.1实际溶液对理想模型的偏差128
4.7.2非理想液态混合物及化学势129
4.7.3非理想稀溶液及化学势130
*4.7.4活度因子的测定与计算131
本章小结132
思考题134
习题134
第5章化学平衡137
5.1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和化学反应亲和势137
5.2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等温方程式138
5.2.1气相反应的平衡常数——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138
5.2.2溶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139
5.2.3气相反应的经验平衡常数141
5.3标準摩尔生成吉布斯函式与平衡常数的计算141
5.3.1标準状态下的反应吉布斯函式141
5.3.2标準摩尔生成Gibbs函式142
5.3.3标準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计量方程式的关係143
5.4复相化学平衡144
5.5化学反应平衡系统的计算147
5.5.1平衡常数的套用147
5.5.2平衡混合物组成计算147
5.6各种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48
5.6.1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反应的等压方程148
5.6.2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51
5.6.3惰性组分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53
5.6.4物料配比对平衡组成的影响154
*5.7同时平衡、反应耦合、近似计算155
5.7.1同时平衡155
5.7.2反应耦合156
5.7.3近似计算156
本章小结156
思考题158
习题158
第6章相平衡161
6.1相律161
6.1.1相律的基本概念161
6.1.2吉布斯相律的推导162
6.1.3吉布斯相律的局限性与套用163
6.2单组分系统的相图163
6.2.1单组分系统的相律及其相图特徵163
6.2.2克拉贝龙方程和克拉贝龙-克劳修斯方程164
6.2.3典型的单组分系统相图166
6.2.4单组分系统相变的特徵与类型168
6.3二组分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169
6.3.1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系统气-液平衡相图169
6.3.2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的套用171
6.3.3槓桿规则及其套用171
6.3.4二组分非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172
6.4部分互溶和完全不互溶双液系统相图175
6.4.1部分互溶双液系统相图175
6.4.2完全不互溶双液系统相图177
6.5二组分固-液平衡系统相图178
6.5.1相图与步冷曲线的绘製178
6.5.2固相完全互溶系统相图181
6.5.3固相部分互溶系统相图182
6.5.4固相完全不溶系统相图183
6.5.5生成化合物系统相图183
6.5.6二组分系统T-x相图的共同特徵185
6.6三组分系统相图185
6.6.1三角坐标表示法185
6.6.2部分互溶三液系统相图186
6.6.3部分互溶三液系统相图的套用187
6.6.4盐水三组分系统的固-液相图187
本章小结188
思考题189
习题190
第7章统计热力学基础196
7.1概述196
7.1.1统计热力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196
7.1.2统计热力学研究方法197
7.1.3统计热力学方法的特点197
7.1.4统计系统的分类197
7.1.5统计热力学的基本假设198
7.1.6最概然分布与平衡分布198
7.2玻尔兹曼分布律与粒子配分函式201
7.2.1玻尔兹曼分布律201
7.2.2粒子配分函式q203
7.2.3粒子配分函式的计算204
7.3配分函式和热力学性质的关係208
7.4统计热力学套用——气体211
7.4.1单原子气体211
7.4.2双原子及线型多原子气体212
7.5统计热力学套用——理想气体反应的平衡常数213
7.5.1化学平衡体系的公共能量标度213
7.5.2平衡常数的配分函式表达式214
7.5.3标準摩尔Gibbs函式和标準
摩尔焓函式217
本章小结219
思考题220
习题221
第8章化学反应动力学223
8.1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224
8.1.1反应速率224
8.1.2反应速率的测定225
8.1.3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226
8.1.4质量作用定律227
8.1.5反应级数和速率係数227
8.2具有简单级数反应的特点228
8.2.1零级反应229
8.2.2一级反应229
8.2.3二级反应231
*8.2.4n级反应234
8.2.5反应级数的测定和速率方程的确立235
8.3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39
8.3.1范特霍夫近似规律239
8.3.2阿伦尼乌斯公式239
8.3.3活化能241
8.4几种典型的複杂反应243
8.4.1对峙反应243
8.4.2平行反应245
8.4.3连串反应246
8.4.4複杂反应速率方程的近似处理方法248
8.4.5链反应251
8.5反应速率理论简介254
8.5.1碰撞理论254
8.5.2过渡态理论259
8.5.3单分子反应理论264
*8.5.4反应速率理论的发展——分子反应动态学简介266
8.6溶液中的反应动力学简介268
8.7催化反应动力学271
8.7.1催化与催化作用271
8.7.2均相催化反应274
8.7.3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277
8.8光化学反应279
8.8.1光化学基本定律280
8.8.2量子产率280
8.8.3光化学反应动力学281
*8.8.4光化学反应平衡282
8.8.5光敏反应和化学发光283
本章小结284
思考题286
习题286
第9章电化学293
9.1电解质溶液导论294
9.1.1电解质溶液导电机理及法拉第定律294
9.1.2离子的电迁移与迁移数296
9.1.3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298
9.1.4电解质溶液的活度303
9.1.5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简介305
9.2可逆电池的构成及其电动势测定307
9.3可逆电池的热力学311
9.3.1Nernst方程311
9.3.2电池反应有关热力学量的关係312
9.3.3电极电势和液体接界电势314
9.3.4电动势测定的套用318
9.4原电池的设计与套用320
9.4.1氧化还原反应320
9.4.2扩散过程——浓差电池321
9.4.3中和反应与沉澱反应322
9.4.4化学电源322
9.5电极过程326
9.6电解的实际套用330
9.6.1金属的析出330
9.6.2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防腐332
本章小结334
思考题335
习题336
第10章表面现象340
10.1界面及界面特性341
10.1.1表面与界面341
10.1.2比表面积341
10.2表面吉布斯函式与表面张力342
10.2.1表面功、表面吉布斯函式及表面张力342
10.2.2表面热力学基本方程344
10.2.3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係344
10.3润湿现象345
10.3.1润湿角与杨氏方程346
10.3.2铺展346
10.4弯曲液面的表面现象347
10.4.1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347
10.4.2附加压力的大小——Yang-Laplace方程347
10.4.3毛细管现象348
10.4.4弯曲液面下附加压力的套用349
10.5弯液面上的蒸气压349
10.5.1开尔文方程349
10.5.2弯液面上蒸气压的套用——亚稳状态和新相的生成350
10.6溶液的表面吸附351
10.6.1溶液的表面吸附现象351
10.6.2表面吸附量352
10.6.3Gibbs吸附公式352
10.7表面活性剂及其作用354
10.7.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354
10.7.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354
10.7.3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体相与表面层的分布357
10.7.4表面活性剂的实际套用360
10.7.5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及展望360
10.8固体表面的吸附361
10.8.1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361
10.8.2经验吸附等温式362
10.8.3Langmuir吸附等温式364
10.8.4多分子层吸附等温式366
本章小结367
思考题368
习题369
第11章胶体分散系统371
11.1概述371
11.1.1分散系统及其分类371
11.1.2胶体分散系统的製备与净化373
11.2溶胶的动力和光学性质375
11.2.1溶胶的动力性质375
11.2.2溶胶的光学性质377
11.3溶胶的电学性质378
11.3.1胶体粒子的表面电荷379
11.3.2双电层理论与胶团结构379
11.3.3溶胶的电动现象382
11.4憎液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384
11.5大分子溶液388
11.5.1大分子化合物及其溶液388
11.5.2唐南平衡390
11.6凝胶393
11.6.1凝胶393
11.6.2凝胶的分类393
11.6.3凝胶的製备394
11.6.4凝胶的性质394
11.6.5凝胶的套用395
11.7乳状液和微乳液396
11.7.1乳状液396
11.7.2微乳液398
11.8其他粗分散系统399
11.8.1泡沫399
11.8.2悬浮液401
11.8.3气溶胶401
本章小结402
思考题403
习题403
附录405
附录1SI单位及常用基本常数405
附录2能量单位间的换算406
附录3物质B的Sm和ΔfGm在不同标準状态之间的换算因数406
附录4元素的原子量表407
附录5某些物质的临界参数408
附录6某些气体的范德华常数409
附录7某些气体的摩尔定压热容与温度的关係(Cp,m=a+bT+cT2)409
附录8某些物质的标準摩尔生成焓、标準摩尔生成吉布斯函式、标準摩尔熵及摩尔定压热容(p=100kPa,25℃)410
附录9某些有机化合物标準摩尔燃烧焓(p=100kPa,25℃)412
参考文献413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