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应兼具两种功能,即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及提升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全书分“文选”和“套用文写作”两大部分。“文选”分修身、国运、情爱、自然等八个单元,希望学生通过学习,有美好、纯洁的高品位的人生追求,追求人生的艺术化。套用文写作部分则注意贴近生活和时代。本书可作为理工科本科院校的语文教材,也可供社会读者参考。
基本介绍
- 书名:高校公共课精品教材:大学语文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289页
- 开本:16
- 品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李建明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定价:38.00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语文是一种母语学习的过程,大学语文教育是民族母语教育的高级阶段,是大学生买现精神成人和母语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在中国小阶段经过长期的基本功训练,已经具备基本的语文知识与技能。因此,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必须着眼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和语文能力的提升,侧重于人文素质的养成。
无论什幺样的语文观,指导学生学习经典性的诗文,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出于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套用能力,李建明主编的《大学语文(高校公共课精品教材)》分“文选”和“套用文写作”两大部分。在编排“文选”时,我们决定以主题分章。“修身”章表现哲人对人格修养的思考、优良品德的讚美;“国运”章表现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天下苍生的关爱。
无论什幺样的语文观,指导学生学习经典性的诗文,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出于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套用能力,李建明主编的《大学语文(高校公共课精品教材)》分“文选”和“套用文写作”两大部分。在编排“文选”时,我们决定以主题分章。“修身”章表现哲人对人格修养的思考、优良品德的讚美;“国运”章表现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天下苍生的关爱。
作者简介
李建明,扬州大学古代文学博士毕业。2002年8月,调入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任教,主讲《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美学》等。2006年由江苏省教育厅评为副教授。曾任社科系系主任;现在任《江海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兼基础部党支部书记。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文选
第一章修身
《论语》十则
《孝经》选读
卜居/屈原
登山宝训/耶稣
我的世界观/(美)爱因斯坦
品质/(英)高尔斯华绥
第二章国运
採薇
哀江南赋序/庾信
秋兴八首/杜甫
扬州慢/姜夔
论“爱祖国”/(德)海涅
祖国/(俄)莱蒙托夫
青春颂/(波兰)密茨凯维支
第三章情爱
长恨歌/白居易
三遣悲怀/元稹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冯梦龙
偶然/徐志摩
别/吴奔星
错误/郑愁予
爱情是盲目的吗?/(黎巴嫩)努埃曼
绿蒂与维特/(德)歌德
红红的玫瑰/(英)彭斯
第四章哲思
胠箧(节选)/庄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珠和觅珠人/陈敬容
隐身衣/杨绛
绳子/(法)莫泊桑
第五章事业
项羽之死/司马迁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梅花岭记/全祖望
光荣的荆棘路/(丹麦)安徒生
军旗手底爱与死之歌/(奥地利)里尔克
第六章自然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蜀道难/李白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王禹偁
日暮的婚筵/郭沫若
鸭窠围的夜/沈从文
森林和草原/(俄)屠格涅夫
听泉/(日)东山魁夷
秋颂/(英)济慈
第七章风俗
迢迢牵牛星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女吊/鲁迅
乌篷船/周作人
橄榄油罈子/(意)皮兰德娄
第八章艺术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陈子昂
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苏轼
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冰心
“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朱光潜
济慈情书被拍卖有感/(英)王尔德
我与绘画的缘分/(英)邱吉尔
第二部分套用文写作
绪论
第一章日用类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条据
第三节书信
第四节启事、声明和海报
第五节致词
第二章公文类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通知与通报
第三节报告与请示
第四节函
第三章事务类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计画
第三节总结
第四节述职报告
第五节调查报告
第六节简报
第七节规章制度
第八节会议记录
第一章修身
《论语》十则
《孝经》选读
卜居/屈原
登山宝训/耶稣
我的世界观/(美)爱因斯坦
品质/(英)高尔斯华绥
第二章国运
採薇
哀江南赋序/庾信
秋兴八首/杜甫
扬州慢/姜夔
论“爱祖国”/(德)海涅
祖国/(俄)莱蒙托夫
青春颂/(波兰)密茨凯维支
第三章情爱
长恨歌/白居易
三遣悲怀/元稹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冯梦龙
偶然/徐志摩
别/吴奔星
错误/郑愁予
爱情是盲目的吗?/(黎巴嫩)努埃曼
绿蒂与维特/(德)歌德
红红的玫瑰/(英)彭斯
第四章哲思
胠箧(节选)/庄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珠和觅珠人/陈敬容
隐身衣/杨绛
绳子/(法)莫泊桑
第五章事业
项羽之死/司马迁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梅花岭记/全祖望
光荣的荆棘路/(丹麦)安徒生
军旗手底爱与死之歌/(奥地利)里尔克
第六章自然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蜀道难/李白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王禹偁
日暮的婚筵/郭沫若
鸭窠围的夜/沈从文
森林和草原/(俄)屠格涅夫
听泉/(日)东山魁夷
秋颂/(英)济慈
第七章风俗
迢迢牵牛星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女吊/鲁迅
乌篷船/周作人
橄榄油罈子/(意)皮兰德娄
第八章艺术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陈子昂
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苏轼
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冰心
“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朱光潜
济慈情书被拍卖有感/(英)王尔德
我与绘画的缘分/(英)邱吉尔
第二部分套用文写作
绪论
第一章日用类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条据
第三节书信
第四节启事、声明和海报
第五节致词
第二章公文类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通知与通报
第三节报告与请示
第四节函
第三章事务类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计画
第三节总结
第四节述职报告
第五节调查报告
第六节简报
第七节规章制度
第八节会议记录
文摘
着作权页:
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第一,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注。比如陶渊明的《饮酒》诗本来是“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人把“见”字误印为“望”字,原文的自然与物相遇相得的神情便完全丧失。这种艺术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做“人格”。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与,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全人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下狱不肯脱逃,临刑时还叮咛嘱咐还邻人一只鸡的债,是苏格拉底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否则他便失其为苏格拉底。这种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做一幅图画去惊讚,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其次,“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情趣本来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我有我的个性,物也有物的个性,这种个性又随时地变迁而生长发展。每人在某一时会所见到的景物,和每种景物在某一时会所引起的情趣,都有它的特殊性,断不容与另一人在另一时会所见到的景物,和另一景物在另一时会所引起的情趣完全相同。毫釐之差,微妙所在。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入嫌恶。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乾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幺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情趣,便现出怎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俗语说得好:“唯大英雄能本色。”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遮盖本色。朱晦庵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鑒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就因为没有源头活水。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乾枯。“伪君子”则于这种“俗人”的资格之上,又加上“沐猴而冠”的伎俩。他们的特点不仅见于道德上的虚伪,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叫人起不美之感。谁知道风流名士的架子之中掩藏了几多行尸走肉?无论是“俗人”或是“伪君子”,他们都是生活中的“苟且者”,都缺乏艺术家在创造时所应有的良心。像柏格森所说的,他们都是“生命的机械化”,只能作喜剧中的角色。生活落到喜剧里去的人大半都是不艺术的。
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第一,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注。比如陶渊明的《饮酒》诗本来是“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人把“见”字误印为“望”字,原文的自然与物相遇相得的神情便完全丧失。这种艺术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做“人格”。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与,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全人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下狱不肯脱逃,临刑时还叮咛嘱咐还邻人一只鸡的债,是苏格拉底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否则他便失其为苏格拉底。这种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做一幅图画去惊讚,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其次,“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情趣本来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我有我的个性,物也有物的个性,这种个性又随时地变迁而生长发展。每人在某一时会所见到的景物,和每种景物在某一时会所引起的情趣,都有它的特殊性,断不容与另一人在另一时会所见到的景物,和另一景物在另一时会所引起的情趣完全相同。毫釐之差,微妙所在。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入嫌恶。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乾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幺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情趣,便现出怎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俗语说得好:“唯大英雄能本色。”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遮盖本色。朱晦庵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鑒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就因为没有源头活水。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乾枯。“伪君子”则于这种“俗人”的资格之上,又加上“沐猴而冠”的伎俩。他们的特点不仅见于道德上的虚伪,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叫人起不美之感。谁知道风流名士的架子之中掩藏了几多行尸走肉?无论是“俗人”或是“伪君子”,他们都是生活中的“苟且者”,都缺乏艺术家在创造时所应有的良心。像柏格森所说的,他们都是“生命的机械化”,只能作喜剧中的角色。生活落到喜剧里去的人大半都是不艺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