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2020-05-17 21:48:38) 百科综合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一个汉语成语,指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用这种夸张之词形容主人公对友人的殷切思念,实是情至之语。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 出处:《诗·王风·采葛》
  • 近义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日三秋
  • 释义:形容主人公对友人的殷切思念

基本资料

【出处】《诗·王风·采葛》
【原作】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今译】我俩一天不见面,好象隔着三年那样长久。

赏析

《采葛》写主人公对友人的思念。这两句是用比喻方法构成的夸张句。“三秋”,这是指三个季度。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用这种夸张之词形容他对友人的殷切思念,实是情至之语。同时本体“一日”,喻体“三秋”,高下相形,对比鲜明,也有力地增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本诗运用了回复的章法,就更加强了这情思的感染力。成语“一日三秋”即源出此诗。

近义语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日三秋
此词中的"三"表示"多"的意思,古代还有很多"三"表示"多"的意思的成语
如 "三番两次" "三思而行"

典故

唐代经学家孔颖达注疏说:“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葛”是藤科类植物,根可食入药,茎有纤维,茎叶均作牧草。“萧、艾”都是香味的蒿类植物。孔颖达认为,这是周桓王时,政事不和,朝臣多为谗人所谄,所以人们都十分惧怕谗言,一日不见君王,生怕又去听信谗言。实际上这是描写君子对友人的思念。一天不见,就好像过了三天!一天不见,又好像过了三秋九月!一天不见,又好像过了三年。“三秋”指三个季度,即九个月。《采葛》中的“三秋”是指九个月。后来“三秋”,泛指三年,形容漫长岁月。南朝·梁·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说:“路迩人遐,音尘寂绝,一日三秋,不足为喻。”唐·李白《江夏行》中有“只言期一载,谁为历三秋!”

拓展

过一天就像过三年一样。形容对同性的热切思恋,似乎专用于恋情。三秋,三个秋天。也有人说是三个秋季的,欠妥;如依原出处,则是。
典出《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劳动者口头创作的旨在表现和歌颂彼此伟大、纯真之友谊的民歌”(《诗经鉴赏辞典》,任自斌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
同性之间的友谊也是可以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般深刻的,可歌可泣的,对于这一《诗经》名篇的解读不一定要限制于男女之情中。
至于“三月”、“三秋”、“三岁”的逐层递进,只是思恋之情逐层深化之需要。把“不见”的“一日”夸张为“三月”、“三秋”或“三岁”,都是一个意思:你不在我身边,时光过得很慢很慢。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