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司令府又称王氏土司衙署,叶枝王氏土司衙署。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枝镇,占地面积50余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融汇汉、藏、白族建筑风格,整个建筑分南北两套二进大院坐东向西,四周有围墙,四角有碉楼,建筑主次分明,自成院落又相互连通,门窗格扇做工精巧,雕镂细密,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是座典型的中原地主庄园。
1998年,叶枝王氏土司衙署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三江司令府
- 地理位置: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枝镇
- 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
- 开放时间:早9;00晚5:00
- 景点级别:省级
- 门票价格:免费
古建筑现状
昔日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繁华的院套院、院中院建筑群,只能留给旅人去想像了。曾经威震三江併流区的三江司令府也早已衰败不堪。辉煌的光环早已经褪去。衙署的大门常年紧闭,西厢房也被改成了一个小卖部,一家人生活其中。偌大的土木结构庭院长满了青苔,若不是被人介绍,根本不知道哪里曾经是客栈,哪里是仓库,哪里是马店,哪里又是兵员的住所。

300多年间,它的名字一变再变,从三江土司府到三江土司衙署,再到三江司令府。唯一不变的,是它位于三江併流的核心地带。
维修保护
因为年久失修,土司衙署已经衰败不堪,2012年,当地已经重新燃起了对土司衙署的关注热情,一部分修缮工作正在进行。门窗换成了新的,墙壁重新粉刷一新。但即便如此,现在的规模也不足原先的1/3。为了探究土司衙署的原貌,挖掘尘封的历史,记者走进了曾辉煌300多年的三江土司衙署,只为揭开这里厚重的历史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历史
300多年的岁月里,叶枝境内曾经存在过王氏、李氏、祈氏、禾氏等几个地位显赫一时的大家族,而这些显赫的家族中首推王氏土司衙署最有名气。王氏土司为纳西族,其祖辈受丽江木氏土司府所委任,受大官军节制,并与和氏家族有姻亲关係,后被清廷分封为“北路土司”。至此,名声大振而成为维西三江境内土司之冠。1938年,王氏土司第九代传人王家禄正式承袭世职,并被省政府先后委任为“江防大队长”、“江边总司令”、“三江副司令”等职,因功绩显着被当时的云南省主席龙云赠以匾额一块。那时,王氏土司多次捐资修建寺庙,王氏也因此以其强大的实力成为滇西北诸路土司中势力较强的一个。

土司传人曾支援远征军
据叶枝镇杨副镇长介绍,1943年夏秋之交,日本侵略者56师团数十万人的军队从缅甸相继进入云南,云南省主席龙云号召全民行动起来,云南全境掀起了抗日热潮,作为一方守土有责的王氏土司也积极加入其中。
当时,叶枝王氏土司第九代传人王家禄组织百余人武装翻山越岭,从怒江南坎进入缅甸参与营救远征军。当时王氏土司遇到了55军一支工兵营,準备为兵败野人山的远征军在澜沧江白济汛永春河吉岔村架桥,王氏土司自告奋勇担任嚮导,带路前往勘探架桥修路。
从福贡怒江边利沙底翻云岭山脉到澜沧江要经过一段长达300米的悬崖,为了开闢前进道路,工兵连队用栗树木搭上石灰岩用火烧,在300米的石灰岩壁上终于修建了一条简易小路,后又到吉岔架设一座简易浮桥。为了彻底解决远征军将士粮食短缺的问题,这支部队还在澜沧江里打捞了不少江鱼。此后,工兵营的一大批官兵就在维西等地上门做了女婿。如今的维西白济汛乡吉岔村,当地一些年龄在9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一些曾参加过当时的战斗,还可以清晰地讲述那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