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威,当代古文名家,字逸驎,号山泽故人,1985年生,安徽砀山人,中国矿业大学毕业。作品涉及序、赋、论、记、传、墓志铭等多种古代文体,出版有个人古文作品集《绍熙古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北风赋
- 文学体裁:赋
- 创作年代:当代
- 作者:杨威
概述
《北风赋》是当代古文名家杨威的作品。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北风赋
文学体裁:赋
创作年代:当代
作者:杨威
作品原文
蓐收辞序,既开萧条之色「1」;玄冥登候,复启隆烈之节「2」。卉木翠销,委碧芳于林麓「3」;芙蕖茎折,歇红艳乎清流「4」。履乎东篱之圃,黄菊无存「5」;陟彼越王之山,白兰凋尽「6」。升二楚之千峰,转三秦之百嶂「7」。睹众植之徂落,独松柏之犹苍「8」。于时斗柄北指,沙雁南旋「9」。虫豸遁形于重壤,鳞介匿影乎九渊「10」。急景遄征,天地否闭「11」。聚阴气于幽都,振朔风于紫塞「12」。
若其鼓怒飘疾,雷奔电逝「13」。拔木毁舍,飞沙扬砾「14」。既飒飒以摇天,亦肃肃而撼地「15」。卷采旄兮折桂旗,掀孔盖兮转画轮「16」。摧崑仑之巉崖,覆华岳之危岑「17」。雕甍被之以飘瓦,溟鹏触之而铩羽「18」。鸟兽哀号于巢窟,行人嗟怨乎川涂「19」。栗烈觱发,刺骨侵肌「20」。甚铓刃之割砭,逾凌阴之凝闭「21」。须鬓冻而生冰,绨袍冷而似水「22」。瀛海浪息,穷谷泉缩「23」。凝严霜于四野,结壮冰于九河「24」。于是命青女,戒滕六「25」。元阴徐起,彤云渐布「26」。舞玉妃于梁孝之园,飞瑶席于蓟门之山「27」。纵凛气之冽厉,肆固阴之冱严「28」。袭貂衣而犹薄,披狐裘而不暖「29」。罴褥九叠,不禁悽怆之感「30」;笼炉频添,难消五夜之寒「31」。携手同归,诗起喈凉之怨「32」;十里北行,白赋破耳之篇「33」。灵景无光,冷月惨澹「34」。殒金乌于日车,毙瑶蟾于桂殿「35」。
若乃瀚海猎猎,耸惊沙以搅空「36」;金河稜稜,肆寒威而彻胸「37」。鹘啾啾以凄唳,马萧萧而悲鸣「38」。将军引弦,角弓僵而难控「39」;战士披甲,铁衣冷而弗胜「40」。更深鼓作,弥增征戍之苦「41」;风高月寒,暗动乡关之忧「42」。别有穷滞之子,坎廪之士「43」。厕迹衡门之宇,充肠藜藿之食「44」。褐衣不完,衾裯靡周「45」。虽怀经世之才,慨遭蹇薄之久「46」。瓮牖骚屑,卧感清漏之长「47」;冻馁交迫,更添霜侵之伤「48」。
作品注释
【注释】
【1】 蓐收:ru第四声,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秋神,左耳有蛇,乘两条龙。是为白帝少昊的辅佐神,有人说蓐收为白帝之子。司秋。李白《古风》:“蓐收肃金气,西陆弦海月。”萧条:凋零,冷落。向秀《思旧赋》:“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
【2】 玄冥:古代传说中的北方之神。司冬。徐昂发《雁门关》:“玄冥操斗柄,制此天北戒。”隆烈:谓寒冷。《汉书·扬雄传上》:“于是玄冬季月,天地隆烈。”颜师古注:“北方色黑,故曰玄冬。隆烈者,阴气盛。”
【3】 卉木:草木。《诗·小雅·出车》:“春日迟迟,卉木萋萋。”销:通“消”。消散,消失。《庄子·则阳》:“其声销,其志无穷。”委:通“萎”。衰败。谢朓《暂使下都赠西府同僚》:“时菊委严霜。”碧芳:指绿叶。白居易《秋题牡丹丛》:“碧芳今亦销。”林麓:犹山林。张衡《西京赋》:“林麓之饶,于何不有。”
【4】 芙蕖:莲的别名。王安石《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池塘三四月,菱蔓芙蕖馥。”歇:引申为枯萎。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红艳:借指荷花。清流:清澈的水流。苏轼《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书》:“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
【5】 东篱:陶潜《饮酒》中有“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圃:指菊圃。黄菊:黄色的菊花。刘长卿《感怀》:“秋风落叶正堪悲,黄菊残花欲待谁。”
【6】 陟:升,登。《诗·周南·卷耳》:“陟彼高冈,我马玄黄。”越王:指越王勾践。曾树兰于兰渚山。明万曆年间《绍兴府志》载:“兰渚山,有草焉,长叶白花。花有国馨,其名曰兰,勾践所树。”白兰:兰的一种。
【7】 二楚:指春秋战国时楚国之地。《隋书·南蛮传论》:“自秦并二楚,汉平百越,地穷丹徼,景极日南,水陆可居,鹹为郡县。”三秦:泛指当时关中之地。秦亡以后,项羽三分关中,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8】 徂落:凋谢,衰落。陈子昂《感遇》:“徂落方自此,感叹何时平。”
【9】 斗柄:北斗柄。指北斗的第五至第七星,即玉衡、开阳、摇光。《鹖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沙雁:即雁。常栖息于江湖沙渚中,故称。谢朓《高松赋》:“星回穷纪,沙雁相飞。”旋:归,还。李白《寄东鲁二稚子》:“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10】 虫豸:小虫的通称。杜荀鹤《和友人见题山居水阁》:“和君诗句吟声大,虫豸闻之谓蛰雷。”遁形:谓隐藏形体。郭璞《江赋》:“岷精垂曜于东井,阳侯遁形乎大波。”重壤:谓地下。嵇康《琴赋》:“披重壤以诞载兮,参辰极而高骧。”鳞介:泛指有鳞和介甲的水生动物。蔡邕《郭有道碑序》:“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匿影:谓隐藏行迹。《邓析子·无厚篇》:“为君者,藏形匿影,群下无私,掩目塞耳,万民恐震。”九渊:深渊。唐甄《潜书·抑尊》:“虽有善烛者,不得照于九渊。”
【11】 急景:急驰的日光。曹邺《金井怨》:“西风吹急景,美人照金井。”遄征:急行。蔡琰《悲愤诗》:“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否闭:闭塞不通。李群玉《将之京国赠薛员外》:“亨通与否闭,物理相沉浮。”
【12】 阴气:寒气。阮籍《咏怀》:“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幽都:北方之地。《汉书·扬雄传下》:“夫天兵四临,幽都先加。”朔风:北风,寒风。曹植《朔方》:“仰彼朔风,用怀魏都。”紫塞:北方边塞。长城。鲍照《芜城赋》:“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
【13】 鼓怒:形容事物鼓荡激动,气势很盛。岑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赤亭多飘风,鼓怒不可当。”飘疾:疾速。刘向《九叹·忧苦》:“愿寄言于三鸟兮,去飘疾而不可得。”雷奔:如雷之奔行。形容速度之快。左思《蜀都赋》:“流汉汤汤,惊浪雷奔。”电逝:闪电似地行进。曹植《七启》:“飞轩电逝,兽随轮转。”
【14】 拔木:谓拔起树木。毁舍:谓摧毁屋舍。飞沙扬砾:形容风势很猛。《宋书·五行志五》:“暴风迅起,从丑上来,须臾转从子上来,飞沙扬砾。”
【15】 飒飒:象风声。《楚辞·九歌·山鬼》:“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摇天:形容声势极大。肃肃:象风声。孙枝蔚《乌夜啼》:“北风肃肃雁不至,残灯欲灭还复燃。”撼地:形容声势极大。
【16】 采旄:指用旄牛尾装饰的彩旗。《楚辞·远游》:“建雄虹之采旄兮。”桂旗:以桂木为桿的旗。《楚辞·九歌·山鬼》:“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孔盖:以孔雀羽毛装饰的车盖。《楚辞·九歌·少司命》:“孔盖兮翠旌。”画轮:指彩饰的车轮。郑嵎《津阳门》:“画轮宝轴从天来,云中笑语声融怡。”
【17】 巉崖:高耸险峻的山崖。《西游记》:“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巉崖苔藓生。”华岳:华山。危岑:高峻的山峰。王勃《九成宫东台山池赋》:“尔其危岑漏景,曲渚留寒。”
【18】 雕甍:雕镂文采的殿亭屋脊。虞世南《怨歌行》:“紫殿秋风冷,雕甍白日沉。”溟鹏:指大鹏。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翰飞逐溟鹏。”铩羽:谓摧落羽毛。柳宗元《简吴武陵》:“铩羽集枯乾,低昂互鸣悲。”
【19】 哀号:悲啼。杜甫《前苦寒行》:“楚江巫峡冰入怀,虎豹哀号又堪记。”巢窟:鸟兽栖身之处。嗟怨:嗟叹悲怨。《东观汉记·明帝纪》:“百姓嗟怨。”川涂:道路。
【20】 栗烈:凛冽。形容严寒。范成大《思佛亭晓望》:“栗烈刚风颳病眸,登临何啻缓千忧。”觱发:谓寒冷。邵长蘅《沛县官舍留别杨简庵表兄》:“北风觱发短后衣,萧条中野行人稀。”刺骨:深入骨髓。形容极冷。戴复古《饮中》:“布衣不换锦官袍,刺骨清寒气自豪。”侵肌:侵入肌肤。形容极其寒冷。
【21】 铓刃:锋尖,刃口。割砭:犹割刺。凌阴:即冰窖。《诗·豳风·七月》:“二之日凿冰沖沖,三之日纳于凌阴。”毛传:“凌阴,冰室也。”凝闭:谓极寒。庾信《谢赵王赉丝布启》:“去冬凝闭,今春严劲。”
【22】 须鬓:鬍鬚和鬓髮。厉鹗《过嘉兴》:“只除须鬓改,何处不依然。”绨袍:厚缯製成之袍。陆游《冬晴》:“岁暮常年雪正豪,今年暄暖减绨袍。”
【23】 瀛海:大海。王充《论衡·谈天》:“九州之外,更有瀛海。”穷谷:深谷,幽谷。陆机《苦寒行》:“俯入穷谷底,仰陟高山盘。”
【24】 严霜:凛冽的霜,浓霜。《楚辞·九辩》:“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四野:四方的原野。《汉书·息夫躬传》:“四野风起。”壮冰:坚实的冰。庾信《拟咏怀》:“壮冰初开地,盲风正折胶。”九河:泛指黄河。何景明《送李公从地官》:“乡路春行傍九河,帝京晴望五云多。”
【25】 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训》:“青女乃出,以降霜雪。”高诱注:“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戒:命令。滕六:传说中雪神名。范成大《正月六日风雪大作》:“滕六无端巽二痴。”
【26】 元阴:冬天阴霾之气。姚鼐《感冬》:“元阴蔽朝日。”彤云:指下雪前密布的浓云。宋之问《奉和春日玩雪应制》:“北阙彤云掩曙霞。”
【27】 玉妃:指雪花。韩愈《辛卯年雪》:“白霓先启涂,从以万玉妃。”梁孝之园:指兔园。也称梁园。汉梁孝王刘武所筑。为游赏与延宾之所。梁孝,指梁孝王刘武。瑶席:席的美称。喻雪花。李白《北风行》中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之句。蓟门之山:指燕山。蓟门,古地名。在北京城西德胜门外西北隅。
【28】 凛气:寒气。梅尧臣《中伏日永叔遗冰》:“凛气侵人肌。”冽厉:寒冷而猛烈。归有光《壬戌纪行》:“风极冽厉。”固阴:凝结的寒气。何景明《进舟赋》:“念固阴之初升兮,抚岁华之渐微。”冱严:谓严寒。张居正《谢赐貂鼠疏》:“虽值冱严之候,尚勤讲习之功。”
【29】 貂衣:用貂皮製的衣服。张景松《弄潮儿歌》:“貂衣骏马珊瑚鞭。”狐裘:用狐皮製的外衣。《诗·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30】 罴褥:罴皮褥子。钱谦益《病榻消寒杂咏》:“长安九九消寒夜,罴褥丹衣叠几层。”悽怆:寒冷,严寒。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袭狐裘之暖者,不忧至寒之悽怆。”
【31】 笼炉:取暖用的火炉。《南史·梁南平王伟传》:“立游客省,寒暑得宜,冬有笼炉,夏设饮扇,每与宾客游其中。”五夜:即五更。陆倕《新刻漏铭》:“六日不辨,五夜不分。”李善注引卫宏《汉旧仪》:“昼夜漏起,省中用火,中黄门持五夜。五夜者,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也。”王建《和元郎中从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玩月》:“仰头五夜风中立,从未圆时直到圆。”
【32】 携手同归:《诗·邶风·北风》中有“惠而好我,携手同归”之句。诗:《诗经》的简称。喈凉:《诗·邶风·北风》中有“北风其凉”、“北风其喈”之句。
【33】 十里北行:白居易曾作《早朝贺雪寄陈山人》,中有“十里向北行,寒风吹破耳”之句。白:指白居易。
【34】 灵景:指太阳。《宋史·乐志七》:“灵景舒光,飞龙旋轨。”冷月:指月亮。《红楼梦》:“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惨澹:谓光线暗淡。
【35】 金乌: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日车:指神话中太阳所乘的六龙驾的车。李尤《九曲歌》:“年岁晚暮时已斜,安得力士翻日车?”瑶蟾:指传说中月宫中的蟾蜍。黄滔《寄罗郎中隐》:“瑶蟾若使知人事,仙桂应遭蠹却根。”桂殿:指月宫。萨都剌《和马伯庸除南台中丞以诗赠别》:“桂殿且留修月斧。”
【36】 瀚海:泛指沙漠。猎猎:象风声。鲍照《上浔阳还都道中作》:“鳞鳞夕云起,猎猎晚风遒。”惊沙:指狂风吹动的沙砾。丘逢甲《春感次许蕴伯大令韵》:“惊沙卷塞朝呼鹘,吹浪空江夜有豚。”
【37】 金河:河名。现名大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古为北方交通要道,也常在这一带用兵。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稜稜:严寒貌。王昌龄《大梁途中作》:“郊原欲下雪,天地稜稜寒。”寒威:谓严寒的威力。方乾《岁晚言事寄乡中亲友》:“寒威半入龙蛇窟,暖气全归草树根。”彻胸:谓深透入胸。
【38】 啾啾:形容悽厉惨烈的叫声。《楚辞·九歌·山鬼》:“猿啾啾兮狖夜鸣。”凄唳:谓凄切地鸣叫。萧萧:形容马叫声。《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悲鸣:谓凄凉地嘶鸣。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山下常有白马群行,悲鸣则河决,驰走则山崩。”
【39】 引弦:谓拉弓。角弓:以兽角为饰的硬弓。费锡璜《少年行》:“臂上角弓强,腰间剑似霜。”
【40】 披甲:穿上铠甲。《北史·张定和传》:“定和不披甲,挺身登山,中流矢而毙。”铁衣:古代用铁片製成的战衣。曹寅《闻恢复长沙誌喜》:“铁衣包白骨。”
【41】 更深:夜深。杜甫《火》:“更深气如缕。”鼓作:谓鼓声响起、兴起。征戍:谓远行屯守边疆。颜延之《还至梁城作》:“眇默轨路长,憔悴征戍勤。”
【42】 风高:风大。杜甫《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秋晚岳增翠,风高湖涌波。”月寒:谓月色寒凉。乡关:犹故乡。孙万寿《早发扬州还望乡邑》:“乡关不再见,怅望穷此晨。”
【43】 穷滞:困顿。葛洪《抱朴子·名实》:“英逸穷滞,饕餮得志。”坎廪:语出《楚辞·九辩》:“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通释》:“坎,洼下也。廪,积高也。高下不平貌。”后以“坎廪”谓困顿不得志,屡经坎坷。
【44】 厕迹:置身。王若虚《赵州齐参谋新修悟真庵记》:“虽不足与闻玄理,厕迹羽流,而杖履往来,陪君为方外之友,庶无愧焉。”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充肠:犹充饥。《淮南子·齐俗训》:“含菽饮水以充肠。”藜藿:泛指粗劣的饭菜。曹植《七启》:“予甘藜藿,未暇此食也。”刘良注:“藜藿,贱菜,布衣之所食。”
【45】 褐衣不完:连粗布衣服也穿不周全。形容生活困苦。《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衾裯靡周:指被褥床帐等卧具不周全。谓贫穷。
【46】 经世:谓治理国事。葛洪《抱朴子·审举》:“故披《洪範》而知箕子有经世之器,览《九术》而见范生怀治国之略。”蹇薄:谓命运不顺利。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十一》:“余运命蹇薄。”
【47】 瓮牖:谓用破瓮制的窗户。骚屑:象风声。刘向《九叹·思古》:“风骚屑以摇木兮。”清漏:清晰的滴漏声。古代以漏壶滴漏计时。杨慎《斋房春夕》:“隐隐闻清漏,迢迢出建章。”
【48】 冻馁:谓寒冷与饥饿。贾谊《修政语下》:“则民无冻馁矣。”交迫:谓多方面同时逼迫。刘大櫆《金氏节母传》:“饥饿寒冻,交迫其体。”霜侵:谓白髮逐渐增多。夏完淳《寒泛赋》:“短髮霜侵。”
作者简介
杨威,当代古文名家,字逸驎,号山泽故人,1985年生,安徽砀山人,中国矿业大学毕业。作品涉及序、赋、论、记、传、墓志铭等多种古代文体,出版有个人古文作品集《绍熙古泽》。2011年,作品《松江赋》在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东方网联合举办的《松江赋》全国徵文比赛中,从来自22个省、市、自治区的159篇作品中胜出,荣获最高奖;同年,作品《长治赋》在长治市委宣传部、长治市文联联合举办的《长治赋》全国徵文比赛中,从来自15个省、市、自治区的60篇作品中胜出,荣获最高奖。杨威以“绍前修之遗轨”为创作宗旨,以“振百代之坠绪”为毕生追求,为文“崇骈俪之灵裁,重词句之雕析,章法谨严,辞藻赡丽,袭屈马之余风,播八代之流韵”,被誉为“一时之健笔,复古之表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