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神秘的西夏

(2020-07-03 03:57:34) 百科综合
神秘的西夏

神秘的西夏

大型史诗纪录片《神秘的西夏》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确定的宁夏重大文化项目,也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年度重大选题之一,由北京上造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具体承制,着名导演金铁木担任本片的总导演。

西夏(1038-1227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由党项人在西北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的封建王朝。公元1038年,元昊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建国,国名大夏,大夏在西夏文,意译为大白高国,宋朝称为夏国,《宋史》中有《夏国传》,因为在中国西部,故又被称为西夏。西夏国统治地区很广,“东临黄河,西至玉门,南接萧关,北抵大漠”。包括今宁夏、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等地区。公元1227年,西夏被蒙古所灭,西夏有十个皇帝,西夏王朝总共189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神秘的西夏
  • 国家/地区:中国
  • 类型:纪录片
  • 导演:金铁木
  • 製作公司:北京上造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 首播时间:2015年3月23日
  • 播出频道: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
  • 线上播放平台:CNTV
  • 每集长度:50分钟
  • 播出状态:已播出
  • 出品人:胡占凡,蔡国英
  • 总监製:马宇桢
  • 监製:金越
  • 史学顾问:史金波,李範文,陈育宁,杜建录
  • 总撰稿:唐荣尧
  • 总导演:金铁木
  • 导演:戴修扬,杨宝成,杨乘虎,王礼
  • 摄影指导:张勇
  • 作曲:张镒麟
  • 解说:谢猛 
  • 演员:徐宁 赵鹏 马铁成等

节目形式

历史题材电视纪录片
神秘的西夏

分集简介

《神秘的西夏》共有10集,每集50分钟,这是以电视纪录片的形式对西夏文化最全面、最综合的一次展现。
神秘的西夏四位史学顾问图片神秘的西夏四位史学顾问图片
第一集: 《失落的国度》
一个消失的民族,一段失落的记忆。在故纸中显露,在废墟中被发现。他们是谁?他们从哪里来?他们创造了怎样的文明?
剧照剧照
公元1227年,是中国战争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对蒙古人来说,这一年的春天格外寒冷。在中国西北高原的六盘山深处,他们有史以来最杰出的领袖,伟大的征服者成吉思汗,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
什幺人能够重创所向披靡的蒙古铁骑?抵挡成吉思汗征服脚步的,究竟是一个什幺样的国家呢?
第二集:《高原的孩子》
这是一群高原的孩子,高原给了他们强健的体魄,坚定的意志。在血与火的磨练中,他们长大。为了生存,他们不断地迁徙。为了心中不灭的梦想,他们不屈不挠。
在青藏高原的东南,四川省甘孜地区,生活着一群自称为“木雅”的人。他们住着高大直立的碉楼,穿着独一无二的服装,说着别人听不懂的木雅语。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木雅”被称为 “弥药”。唐代的史料记载,弥药人就是党项人。一千多年前,党项人在最辉煌的时候,曾经建立过一个将近两百年的国家,史称西夏。西夏是如何建立的?党项人是一个什幺样的民族?他们最早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呢?
剧照剧照
第三集:《崛起之路》
一个神秘的民族,从青藏高原出发,一路颠沛流离,终于来到广袤的黄土高原。辽阔但并不富饶的土地,却是他们眼里的天堂。
他们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坚强地站起来,只为心中那个不灭的梦想。
剧照剧照
公元十世纪后期,新生的宋帝国秣马厉兵,党项人平静的生活突然被打破。就在这个时候,年轻的党项贵族李继迁举起了对抗大宋的旗帜。面对强大的宋帝国,李继迁能否保住祖先的基业呢?
第四集:《大白高国》
他是一个王,一个年轻的
他是一个王,一个年轻的王,仅仅28岁。他创造了一种文字,这种文字使用了数百年。他建造了一座城池,至今还遗留着他的影子。他让一方土地富饶,他带给一个民族久久不忘的荣耀。这是一个被遗忘的传奇。
公元1032年,党项人的领袖李德明离世,儿子元昊继承国王之位。老国王临死前一直担心,个性张扬的元昊会给党项人带来灾难。
神秘的西夏
神秘岛西夏总导演与总撰稿图片神秘岛西夏总导演与总撰稿图片
先王的担心似乎很快就应验了。新国王元昊下令,所有党项人必须秃髮。三日之内,如有未秃髮者,格杀勿论。党项人久居黄土高原,很多人的髮式已和中原人一样。在全国範围内实行秃髮,无异于一场地震。元昊颁布秃髮令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这将是一个什幺样的时代呢?
第五集:《以战求生》
一个伟大的帝王,一支神勇的军队,铁鹞子似雷霆万钧,步跋子越沟壑如履平地,神臂弓的威力无人阻挡,在黄土高原上,他们缔造了战争奇蹟。
剧照剧照
在党项民族的一首史诗中,歌颂了一位神勇的帝王。他出生的时候,就有两颗牙齿。长大后,十种吉祥集于一身。他带领无敌的军队,开疆拓土。
史诗中描绘的这个帝王是否有迹可寻,他究竟是谁呢?
第六集:《后宫丽影》
这是一些谜一样的女人,为了爱情,她们可以奋不顾身。当战争来临,她们像男人一样冲锋陷阵。在信仰前,她们又是那样虔诚。一个什幺样的国度,让女人拥有如此饱满的生命?
神秘的西夏
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三百年卧薪尝胆,三代人励精图治。一个雄心勃勃的西夏,崛起在巍峨的贺兰山脚下。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西夏帝国,在元昊之后,有几十年的时间被女人统治着。在中国历史上,这是极其罕见的现象。西夏的女人拥有与男人一样的天空。她们的权力从何而来?她们创造了什幺样的历史?这究竟是一个什幺样的国度呢?
第七集:《文明之光》
一个神秘的民族,尘封千年,它的密码鲜为人知。一个消失的王朝,创造了璀璨的文明。游牧出身,却尊孔子为帝。马背上长大,但信奉儒家文化。
剧照剧照
1908年,俄罗斯人科兹洛夫在中国西北的黑水城打开了一个神秘王朝的大门,这里简直就是一座埋藏了八百年之久的地下图书馆。陌生的文字,精美的佛像,绚丽的绘画,不计其数的典籍文献。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汉学家发现这些文献出自古代中国一个叫西夏的王朝。 这些文献的背后是一个神秘的文明,一个失落的文明。西夏是一个什幺样的国度?它究竟创造了什幺样的文明呢?
第八集:《普通人的王朝》
他们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人,就是他们构建了一个帝国的基石。当他们的脸上看不到笑容的时候,帝国的未来已经难以预测。
公元1162年, 蒙古高原上各个游牧部族之间征战不休。 一个小部落的首领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儿子, 取名铁木真。与此同时,在一千多公里外,西夏的皇帝李仁孝刚刚颁布了一个重要的法令——《禁奢令》。
剧照剧照
皇帝颁布这道法令事出有因。在当时的西夏,贵族和官员们普遍奢靡成风。这些纵情声色的精英们根本想不到,远在漠北草原,那个叫铁木真的婴儿将会决定整个国家未来的命运。
第九集: 《铭记》
高大的土堆,矗立在贺兰山下,深埋着一个民族的信念和理想。他们渴望被历史铭记,但命运总是神秘莫测、扑朔迷离。
在宁夏的贺兰山脚下,屹立着一些巨大的土堆。这些土堆是什幺人修建的?又为何要修建这些土堆?这些残破的身躯会告诉我们什幺样的故事呢?是谁让这些宏伟的建筑面目全非,它们曾经遭受了怎样的破坏呢?
神秘的西夏
这是一个古老王朝保留下来的最后印记,这里铭刻着一个皇室家族永恆的传奇。
第十集: 《生生不息》
面对强悍的蒙古铁骑,倔强的党项人选择了奋起抵抗。最终,一个曾经雄踞西北的西夏国被灭国,党项人消失在了历史的深处。
一个国家灭亡了,一个政权消失了,但是文明不会消失,西夏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党项人也未曾消失,他们以另一种形式融入到了中华的血脉之中,今天的中华大地上遍布他们的影子。
剧照剧照

主题歌

《西夏之歌》(《神秘的西夏》主题歌)
作词: 唐荣尧 戴修扬
作曲: 罗天泽 张镒麟
编曲: 罗天泽 张镒麟
演唱: 罗天泽
神秘的西夏
神秘的西夏
神秘的西夏
黑黑的头髮,红红的脸庞。
神秘的西夏
银白的肚子,金色的乳房。
祖先的石头城,就在白河边上。
高弥药啊,遥远的故乡。
高大的罗都,眼望着远方。
嵬名儿郎,骑马上战场。
神秘的西夏
越过大河,河水忘记流淌
翻过高山,云彩四处躲藏。
大白高的王,有十种吉祥。
号角吹起,天神军队无人抵挡。
四方朝贺,带来遍地牛羊。
愿麦苗青青,大地花香。
高大的罗都,眼望着远方。
嵬名儿郎,骑马上战场。
越过大河,河水忘记流淌。
翻过高山,云彩四处躲藏。
大白高的王,有十种吉祥。
号角吹响,天神军队无人抵挡。
四方朝贺,带来遍地牛羊。
愿麦苗青青,大地花香。
大白高的王,有十种吉祥。
号角吹起,天神军队无人抵挡。
四方朝贺,带来遍地牛羊。
愿麦苗青青,大地花香。
愿麦苗青青,大地花香。
让刀剑生鏽,平安久长。

作品评价

《神秘的西夏》以近些年对西夏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以西夏王朝从兴起到灭亡的发展过程为历史线索,运用当今最先进的电视表现手段,生动详实地为观众展现一个短暂却又神秘的西夏王朝。
电视纪录片《神秘的西夏》是一部精心之作,诚意之作,是中央电视台2015年推出的又一部历史文化大片。

影响与评价

为了让今天的观众了解真实的西夏历史,金铁木导演和主创团队研读了大量的西夏文献,还邀请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建筑学家、甚至测绘学家、服饰专家等参与创作。摄製组跨越8个省,15个自治州、26个县,耗时两年之久,摄製组还远赴俄罗斯圣彼得堡拍摄了大量珍贵的西夏文物,採访了国外的西夏研究专家。在策划阶段,金铁木导演就确立了“用电影思维打造高端纪录片”的原则和目标。在忠实于史实的基础上,纪录片《神秘的西夏》以“故事化”的方式,充分运用各种影像语言,对某些细节进行了再度创作。
电视纪录片《神秘的西夏》以历史记载和考古取证为依据,通过对世界唯一性的西夏文明的探索,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党项族的源起,全面地展示了西夏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方面的辉煌成就和西夏研究的最新成果。《神秘的西夏》是通过电视纪录片的形式对西夏文化 最全面、最综合的一次展现,是金铁木导演继《复活的军团》、《圆明园》、《大明宫》、《玄奘之路》后创作的又一部历史文化大片。
神秘的西夏
据悉,纪录片《神秘的西夏》片名由着名作家张贤亮生前题写。
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李挺表示,将充分利用中央电视台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将这部纪录片推向国际。
中国西夏史研究权威专家史金波表示,10集纪录片《神秘的西夏》的播出,无论对西夏研究,还是对宁夏乃至对西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都会产生更大的影响,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专家评析

十集大型史诗电视纪录片《神秘的西夏》3月23日起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该片是自治区党委确定的宁夏重大文化项目,也是中央电视台的年度重大选题之一,由着名导演金铁木担任总导演。纪录片播出后,其对历史的探究与尊重,恢宏大气的场景,电影般的画面质感,赢得了广泛好评。该片的史学价值、艺术价值更是在学术界颳起一股“西夏风”。
重现中国历史上的华彩篇章
——纪录片《神秘的西夏》观后感
宁夏博物馆馆长、研究员 李进增
一个神秘的民族,尘封千年,它的光彩鲜为人知;一个湮灭的王朝,曾经创造了璀璨的文明,却在历史长河中化为泡影;他们游牧为生,却尊孔子为帝,信奉儒家文化;他们马背上壮大,勇猛彪悍,纵横西陲,却崇信佛教。这是一群怎样的人,又是一个怎样的王朝呢?大型史诗纪录片《神秘的西夏》用物、用景、用诗、用画,告诉世人:这个民族叫党项,这个王朝就是西夏。
公元1038年,党项首领李元昊建国称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其鼎盛时期疆域包括现在宁夏的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内蒙古西部地区。先后与两宋辽金对峙鼎立,共历十主,历时189年。西夏地处丝绸要冲,周围有汉、契丹、吐蕃、回鹘等民族,因而其兼收并蓄、蕃汉并存、多元包容的文化,独树一帜,尤其是西夏文字的创造和颁行,更是中华文明史的奇蹟。然而,蒙古人因成吉思汗命陨征夏途中,建立元朝后独不为西夏撰史,所以中国 “二十四史” 中唯独没有西夏史。大型史诗纪录片《神秘的西夏》以百余年来对西夏学的重大考古发现和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将西夏王朝从兴起到灭亡的发展过程作为历史线索,运用当今最先进的电视表现手段,对西夏的历史文化做了一次最全面、最综合的展现。
全片由10集组成,展示了一个古老王朝从源起到灭亡,直至它保留下来的最后印记的全部历程,场面之恢弘,历史再现之逼真,艺术手法之新颖多样,堪称是一部空前的作品。
从视觉效果来讲,这部纪录片画面视野开阔,大气磅礴,雄浑优美。视觉上给人很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镜头构图精緻巧妙,用光虚实相映。每一个镜头都极为讲究,富有艺术感染力,如风扫沙飞、夕阳古堡、长河落日等画面,给人以苍凉古朴的美感。叙述张澍开启凉州清应寺凉亭、发现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科兹洛夫发现黑水城宝藏,都让人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纪录片的配音厚重,旁白精彩,将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出去。故造悬念、引人入胜,使影片的内涵变得更深刻和耐人寻味。
值得称道的是该纪录片史学严谨,言之有物,持之有据,史学稿本创作团队不仅梳理大量原始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还辗转数省区蒐集实物资料。《神秘的西夏》打破了史料加採访的表现方式,突破了以往纪录片以大段解说词配以古旧照片式画面的传统手法,建构起史书记载、考古发现、场景还原和专家访谈的四层结构,既让观众始终保持新鲜感和好奇心,又为历史留下了一个注脚和探索的空间。
本片遵循纪录片客观真实性的原则,在整体不违背科学性的前提下,进行故事化的情节设计,使影片更具戏剧性和历史悬念。影片的每一集都有精彩的故事情节,但它又不是故事的堆砌,而是史料考证的客观再现与主观故事介入的完美结合,从而使观众达到更深层次的感悟和对西夏历史文化的认知。客观表达与主观介入在影片中得到了完美的实现,既将西夏历史文化真实客观地表现在观众面前,又使影片在主观介入的方法中不显呆板和无趣。特别是在《后宫丽影》一节中,客观公允地表现了西夏杰出女性对国家和民族的独特贡献,摒弃了传统史书关于“后宫干政,皆为不祥”的惯性思维,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开闢了新视窗。
《神秘的西夏》紧扣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西夏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贡献,突出思想性、纪实性、生动性、艺术性,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众。生动诠释了西夏文明对中华文明不同层面的传承与发展,彰显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传统特质和生生不息的奥秘,播出后不仅对宁夏,甚至对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弘扬,都是巨大的正能量,对西夏学的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相信这部纪录片使世人对党项民族、中华民族、中华文明都将会有一个更丰富多彩的认识。
值得回味的历史大片
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 段玉泉
着名导演金铁木执导的历史纪录片《神秘的西夏》最近在央视科教频道黄金时段播出,这是一部让人非常有感觉的作品。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告诉我们,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到底应该要记录些什幺?
历史故事的客观讲述。故事性往往是最能吸引观众的,但似乎又与纪录片强调的纪实性相冲突。纪录片要有吸引力,离不开讲故事。善于讲故事、讲好故事,又不背离历史真实,是一部历史纪录片必不可少的。《神秘的西夏》就是这样一部纪录片。早在拍摄之前,史学稿本创作过程中,创作团队在收集史料、加工史料过程中就在考虑故事性、形象化的问题。经过一次次凝练,故事化的情景设计,使许多原本枯燥的内容也开始变得鲜活生动起来。纪录片的导演更是讲故事的高手,善于设定矛盾、捕捉细节,将故事讲述与史料解说交叉并行,投放出一个又一个看点。第六集《后宫丽影》讲的是一群后宫女人,故事分别围绕着没藏氏、大小梁太后、罗太后等几任太后展开,她们各自的恩怨情仇、权力野心以及像男人一样奔赴战场,都是通过设定一系列矛盾和细节讲述出来,再配上生动的画面,后宫的争斗因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跌宕起伏、精彩纷呈。有些故事虽然也加入了一些想像和推测的成分,但都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有文献依据的。
背景或关键材料的巧妙处理。不像《玄奘之路》,有《大唐西域记》《三藏法师传》这样现成的材料可以依据。西夏,将近200年的历史,正史不见专门记载。西夏史,还只是处在研究的进行时,许多事件、许多观点还处在探索之中。例如,关于兴庆府的形制,史书留下来的材料极少,考古实践中的遗蹟、遗物也不多见,城墙周围的长度学术界意见也难得一致。因此,要复原这座古城,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我们也曾构想,影片中所要呈现的兴庆府,是随便找个地方拍一下?还是做个特效呢?最终影片中拍摄出来的城墙会是一个什幺样子呢?会不会引起外界更多的非议?纪录片在这一问题上显然处理得非常巧妙,它并不只是直接给我们展示出一个复原的古城,而是摆出已有资料的不足、观点的不同,将摄製组特效部门实际的工作、遇到的困难一一记录出来,并让特效製作人员现身说法,如何一步一步地复原。严格地讲,这似乎不应该是这部纪录片所要记录的内容,但是这样认真巧妙地处理,带来一个最大好处就是,延续了人们对古城复原真实面貌的兴趣。
学术探索与发现的记录。对西夏王朝的认识是伴随着学术探索和发现一步步深入的,纪录片将大量精力用于记录学者的探索与发现,既呈现了纪录片的客观,又增加了一个又一个兴奋点。开篇张澍发现“凉州碑”,到伟烈误将居庸关西夏文字识为女真文字,再到二十年后戴维利亚等人作出正确修正,学术探索过程中的艰难曲折,通过一个个故事生动地展现出来。而活字印本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牛达生先生从《吉祥遍至口合本续》不经意地发现了一两个文字横着排列,进而经过细緻地摸索,发现了木活字不同于雕版印刷的一系列特徵,从而用实物证据有力地捍卫了中国对印刷术特别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权。孙寿龄先生为了印证西夏泥活字的存在,竟然亲自烧制字模,“复活”了西夏泥活字,印製出西夏文《维摩诘经》。纪录片对这些探索与发现的记录,不亚于对西夏史本身的记录,正是因为学术界严谨的探索与发现,西夏的神秘面纱才慢慢揭开。
历史不只有故事,更有经验、教训或启示。纪录片的拍摄都有个主题,每一部分也会有一个小的主题。本片第七集《文明之光》选取了文字、经籍及印刷术这几个点,抓住了西夏文明的核心点。但影片似乎没有停留在这一层面,它们之间好像还隐藏着一条暗线。西夏文字在外形上与汉字有别,内在构造规律却是汉字具有的;西夏文字书写印刷的经籍,内容实际上是汉文的儒家典籍;活字印刷则是沿着毕昇发明的泥活字之路前行。影片所要启示的,西夏无论是在文字的创製、经籍的翻译与传承、活字印刷术的运用等方面都创造出了高度的文明,但这一文明的趋向还是在紧紧追寻汉地文化。
客观地讲述历史故事、巧妙处理部分背景或关键材料、真实地记录学术探索与发现、从历史材料或事件探索中获取经验或启示,这正是我从历史纪录片《神秘的西夏》中所看到的,或许也是他们所要记录的。它们是这一纪录片记录的内容,同时也是记录的技巧。
贴近真实历史的影像文献
——评纪录片《神秘的西夏》
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 杨浣
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纪录片《神秘的西夏》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以后,激起了观众的热烈共鸣,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从民族史学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其成功的基石就在于最大程度贴近了历史的真实。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尊重文献记载和研究共识。历史题材纪录片的特质在于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的脉络和印记。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神秘的西夏》有两条经验值得学习。一是从基本的文献记载出发。比如关于“哈拉浩特黑将军的传说故事”有很多种,究竟哪一个是较为原初的版本呢?《神秘的西夏》告诉我们说答案就隐藏在19世纪初来此探险的俄国军官克兹洛夫的日记里。二是从普遍认同的结论出发。比如党项的族源问题,过去学界是有很大争议的,有主张鲜卑的,有主张西羌的,但是近年来出土的夏州拓跋氏系列墓誌不断印证着党项源于西羌的说法,这也得到了绝大部分学者的赞同。因此,《神秘的西夏》在讲述西夏祖先的历史时就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西羌是党项根源的主张。再比如西夏历史上的蕃学问题,表面看来它似乎是西夏大力推行西夏文和游牧文化的机构,但是从其教授的教材即儒家各类经典来看,本质上蕃学却是传播忠孝观念,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场合。这也是学界长期以来的共识。于是,《神秘的西夏》就把蕃学教育的情况做为背景,阐释了西夏尊孔子为帝的举措。
其次是注重情景再现和细节展示。怎样让静态的物体灵动起来,呈现一段鲜活的历史,需要运用多重综合的电视手段。《神秘的西夏》在真实、严谨的基础上,通过抓取历史断面中的精彩故事或具体细节,经过艺术升华和高度浓缩,向观众传达了一个生动地、人性的、符合情理的西夏。当然,这个故事化或者细节并不意味着编造,而是真实还原。这里可以举黑水城出土文献《黑水守将告近贴》为例,这其实是一封边关守将请求调动的书信。《神秘的西夏》通过解读文字本后的隐含信息刻画了一位含着热泪挑灯夜书的西夏戍边将军的形象。毫无疑问,这样的描述有着合理的根据。再有西夏特有的军种、兵器和科技发明,如“铁鹞子”、“步跋子”、“神臂弓”、“木活字”等等,过去人们并不了解它们的面貌和原理。这次《神秘的西夏》通过镜头的特写第一次展示了这些事物及其运行的细节甚至是原理,让人非常震撼。
第三是开放性叙事和大众化审美。虽然是历史题材纪录片,但也是为了满足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神秘的西夏》採取了开放性的叙事构架,把那些没有文本记载的、没有明确结论的,暂时搞不清楚真相,或者歧义很多的历史谜团,直观地呈现出来,不去武断结论,留下余地和空间,让观众参与,让观众思考。比如西夏遗民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关係问题,《神秘的西夏》只是通过情景列举事实,把多民族国家融合共生的道理放在观后的议论和体悟之中。
第四是认知上源于历史高于历史。纪录片必须有历史观、价值观。历史是一面镜子,关照历史就是关照现实,反映历史也就是更好地为现实服务。这个观念与认知实际上源于历史,高于历史。就西夏的历史地位而言,《神秘的西夏》牢牢把握住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这两个思想主轴,从而给予了西夏客观公允的评价。它认为西夏是丝绸之路的维护者,是中华文明的延续者。西夏人虽然消失了,但是西夏文化及其中华情结却传承了!
《神秘的西夏》所採取的情景再现、专家访谈、文本解读等多种记录方式,和影像调查的理念非常一致。也由于它的全面系统、生动真实,所以具备了很强的史料性质。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影像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甚至是商业价值会逐渐提升,会真正称得起“珍贵”二字。
脚踏实地的印象西夏
——纪录片《神秘的西夏》评析
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博士 尤桦
由着名导演金铁木担任总导演的纪录片《神秘的西夏》,在央视科教频道与全国观众见面。该片是西夏学走向社会的一次阅兵,更是西夏学、纪录片艺术界集体智慧的结晶。西夏走向社会,这个在中国古代正史中消失多年的孩子,可谓一路艰辛,一路蹒跚。当它缓缓揭开自己的神秘面纱时,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无比静谧与恬美。
纪录片《神秘的西夏》是一次超越想像的视觉享受。它突破了以往只採用历史影片数据、历史照片、文物、遗蹟或美术作品等进行拍摄的局限,大胆地採用了电影故事的拍摄手法,使故事更加生动,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一幅幅色彩瑰丽的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再通过充满浑厚磁性的解说与影像的完美组合,让观众产生强烈的现场感,完全融入影片所营造的氛围之中,随着摄像头一起和摄製组去探索,去发现,去一步步揭开西夏的神秘面纱。
纪录片《神秘的西夏》是一幅缓缓展开的历史画卷。以往也曾有过一些关于西夏历史的影视作品,在1997版的《天龙八部》影视作品中,除了温柔贤淑的西夏公主和广招天下豪杰的西夏一品堂外,还有用吐蕃文撰写的西夏城门和一位名叫赫连铁树的西夏将领。2011年徐克导演拍摄的《龙门飞甲》里,西夏文字石碑和宝藏的传说,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儘管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不需要严格遵从社会历史,但是纪录片要对历史负责,要对传统历史文化负责。《神秘的西夏》无论是规模宏大的战争场面,还是独特的秃髮重耳这些微小细节的表现,都更加接近历史原型。
大型史诗纪录片《神秘的西夏》为了让“影像还原历史”,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专门设立重点委託项目,组织一支由9名教授博士组成的史学稿本创作团队,八易其稿,并请史金波、李範文、陈育宁、牛达生、聂鸿音、李华瑞等专家学者审核把关。考古学专家牛达生先生2013年12月18日在参加大型史诗纪录片《神秘的西夏》史学稿本研讨会上曾指出:“过去中央电视台和宁夏电视台也做过一些反映西夏历史的片子,但都比较零散,不够深、不够全。这个本子是目前我见到的认识最深刻的本子,超越了过去任何一部影视作品蓝本,是一个成功的本子。”
纪录片《神秘的西夏》是一次科学严谨的心路历程。在撰写的过程中,创作团队从题目、结构、材料、理论等多个方面进行修改,有时为了一个字、一个词会仔细推敲,为了找出一个故事,更是查阅典籍。在撰写西夏文化教育部分时,为了在题目上追求与“以佛治心”押韵,该集撰稿人将“以儒治国”写成“以儒立国”,为此还受到一向治学严谨的杜建录教授的严厉批评。纪录片在该部分以《文明之光》为题,讲述了西夏尊孔为帝、状元皇帝、大兴教育和科举取士的场面,将儒学在西夏发展过程中几度存废、儒学与番礼之间斗争及其儒学对西夏思想、礼法改变和西夏遗民对于元代的影响等问题作了一定的展现。
在创作的过程中,为了能将最真实、最精彩的部分展示出来,做到为稿本负责,为西夏历史负责,创作组经常开会讨论。有讨论就有争执,尤其是在材料取捨和结构调整时,争执更是激烈。为了能够让大家围绕在符合历史真实性的前提下如何展开故事情节纷纷献策,无论是史学稿本的研究整理还是纪录片文学脚本的创作,都体现出严谨的治史精神。
一部西夏社会历史的艺术画卷
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研究员 杨满忠
一部西夏社会历史的艺术画卷激昂面世了!一个曾经消失的神秘王国“复活”了!大型纪录片《神秘的西夏》是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央视高端策划,史学顾问和史学稿本创作团队研究定位,拍摄团队剧本编撰和艺术创造,最终完成的一部历史大片,是在总策划、总导演、史学顾问、史学稿本创作、剧本编撰、导演、摄像、演员、剪辑、剧务等共同努力下完成的。衷心地感谢他们还原了一段沉封千年的特殊历史,为广大观众奉献出了一道空前丰盛的艺术大餐。衷心地感谢他们展现了西夏丝绸之路的历史风貌,给了我们对西夏文明再认识、再思考。
西夏虽然在宋、辽、金三国之中势力最弱、疆域最小,但其在立国的189年中,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吸收中原地区的儒、佛、道文化以及契丹、回鹘、吐蕃、女真等民族文化,融合创造了灿烂的西夏文化。号为“天书”的西夏文字,体现了党项民族的文化自觉;精湛的活字印本,使中国的活字印刷提前了一个朝代;闻名于世的“西夏剑”成为大宋皇帝的钟爱宠物;灵活转动、威力无比的“泼喜徒”旋风炮,元时传到欧洲,被欧洲人称为“波利徒”;丰富的西夏文书、完整的西夏法典、精美的绘画艺术、迷人的瓷器文物、独特的建筑风格,繁盛了一个特殊而文明的西夏时代,成就了大西北文明发展一段多彩的历史。《神秘的西夏》通过历史的真实的镜头,一串串、一段段、一件件,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出来,给广大观众展现了一个完整而全新的西夏风貌。
中国的大历史是在华夏文明一线穿的基础上,由很多地域历史文化板块组成的,而每一个历史文化板块,都在各个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创造着独具特色的文明。西夏治理大西北近200年中,社会秩序稳定,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连通了大唐后的“丝绸之路”通道,无论在社会经济还是思想文化,都有自己的建树,成为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由分散走向统一的前奏,为大元王朝的统一奠定了重要的社会基础。《神秘的西夏》站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与现实社会发展的高度,从巨观历史的角度,勾勒了一幅全面而清晰的社会历史画面,肯定了西夏对大西北开发建设的历史贡献,给了广大观众一个十分满意的说法。
由于元灭西夏,资料毁失殆尽,元也因西夏文字障碍等诸多因素,未给西夏修史,因而使雄踞大西北近200年的西夏辉煌历史,湮灭在滚滚历史的烟尘之中。一段久远而神秘的古代社会历史,在等待一个伟大时代的文化创新者们来共同解密复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西夏学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世界水平。西夏学研究中心,也逐渐由国外移到国内,移到宁夏,从而使宁夏的历史文化因此浓郁而厚重。宁夏银川曾是西夏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中国大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理应承担起解密西夏历史、传承民族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重任。《神秘的西夏》正是站在历史文化哲学的高度,站在实现中国梦的高度打造的。她给了我们继承中的创新,发展中的思考。
《神秘的西夏》面世,是一个国家创新时代的文化展现,一个民族复兴的文化聚合,一个“丝绸之路”的古今连线。她的出彩,是一群学习西夏、研究西夏、解读西夏、还原西夏以及创新发展西夏文化的人辛勤劳作的结晶,也是这些人补写西夏文明、光扬中华文明历史责任的神魂凝聚,更是宁夏创新文化产业,谱写丝路新歌、共筑中国梦的图画篇章,相信《神秘的西夏》一定会生根开花。
走向大众的神秘西夏
——电视纪录片《神秘的西夏》观后感
北方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杨蕤
检阅中古时期的中国民族史,有两件大事不可不提:一是公元840年漠北回鹘政权被黠戛斯推翻,回鹘被迫南下或西迁;另一件大事则是处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党项民族一路高歌猛进,迁徙北上,在河套地区生息扎根,并建立了与宋辽金政权并存的西夏王朝。两个民族一南一北相向而行,给后人留下许多值得回味的地方。前者的迁徙奠定了西北地区民族分布格局的基础,而党项民族则逐渐谈出了民众的视野,曾经称雄西北的西夏王朝的历史容颜也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因此落了一个“丝绸之路上神秘王国”的称誉。
近些年来,虽然西夏及党项研究的学术大厦在不断地添砖加瓦,取得了超越前人的进步,但如何让这些看似高深的学问走进普通民众,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近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神秘的西夏》无疑就是一座沟通学者与民众、学术与艺术的桥樑。
历史题材纪录片的魅力之一在于其内容的真实性和对历史的忠实性。每一个历史断面、每一个历史情节都要经得住历史的考验,这一点必须建立熟读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神秘的西夏》在製片过程中对西夏出土文献和汉文典籍的记载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推断都採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同时也能充分吸收学术界的西夏研究成果,并将之融入到纪录片中,从蒙古灭夏的大事件到地斤泽地望的确考,莫不体现着背后的学术提炼和支撑。拍片如绣花,处处皆用心!
当然,作为一种用艺术形式再现历史的手段,我们无法苛求百分之百地还原历史原貌。《神秘的西夏》通过充分合理的想像把零散的信息还原为一幅幅完整的历史画面或场景,犹如将残缺的一件件文物修补起来一样,考验着文物修复工人的技术娴熟程度和对器物形制的总体把握。《神秘的西夏》也十分注重对细节的把握。例如片中通过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藏的一件普通西夏契约文书关于土地买卖记载,勾勒出西夏时期一对母子的艰辛生活,进而放大到整个西夏底层民众的视野,通过细节打动人心。《神秘的西夏》在关注成吉思汗、李世民、李元昊这些历史英雄的同时,将镜头对準底层的民生,对準西夏社会的边缘人群,通过小人物来叙述大历史,传递的是股股流入心田的暖流。《神秘的西夏》能将人本主义的贯穿始终,这一点尤为难能可贵!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学术研究也好,历史纪录片也罢,都有一个时代的烙印,体现着一个时代民众的基本诉求和价值取向。《神秘的西夏》也一样,她承载了当今民众渴望历史走进他们生活当中的美好愿望。梁啓超在《饮冰室自由书》中以“传播文明三利器”为题阐述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关于传播文明的三种方法即“学堂、报章和演说”。今天,电视等现代技术手段无疑也是传播文明的另一种“利器”,如此看来,当《神秘的西夏》走进普通大众,西夏王朝和党项民族不再神秘,我们的目标也就达到了。

存在的问题

由宁夏区党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的《神秘的西夏》,10集电视纪录片,2015年3月23日,由中央电视台10台科教台,开始在全国热播,反映强烈。作为历史题材纪录片,吸收了多年来西夏学界,包括国内和国外专家学者研究的成果,把党项人及其所建夏国——西夏,定位为历史上的中华民族统一大家庭组成一部分、中华文明文化一部分,给与客观的应有的评价,体现中华民族民族大团结的观点。观众总体评价,纪录片是成功的,受欢迎的。该片让观众了解古代少数民族党项人的历史,了解以今宁夏为主题的辖西北广大地区的夏国——西夏(1038-1227年)的历史和文化,是一部难得的历史文化教育的电视片作品,是继1995年陈家林导演的电视剧《贺兰雪》之后,又一部反映党项人和西夏的电视大片,告诉人们中华文明的一部不可遗忘的文化遗产。
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应该体现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并且要把握真实性。《神秘的西夏》反映当代人对历史的看法,体现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历史观念。该片邀请了历史专家学者为顾问或参与创作,编导总体上把握了历史的真实性,体现了西夏学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但是,究竟编导人员为非历史专业出身,不熟悉历史研究,因此,存在一些历史方面的问题,有的地方,还没有体现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也牵扯到纪录片的真实性。
例如:
《神秘的西夏》10集电视纪录片第三集,出现了下面的有问题的解说词: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有一处古代城市遗址,一千多年前,这里叫灵州,自丝绸之路开通,灵州一直是中原与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请注意看右边图片:
神秘的西夏
第五集再次出现关于古灵州在今灵武市的有问题的表述:
“公元1002年,党项拓跋部首领李继迁攻占灵州,灵州在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请看右下方图片:
在该片以上字幕上出现这些解说词的同时,出现了今灵武市街道、古楼、城墙等画面
作为历史题材纪录片,《神秘的西夏》上述关于宋夏时期古灵州、古灵州城遗址在今灵武市的两段解说词,已经是宁夏学术界已经过时的旧观点,没有体现学术界的近三十年来最新研究成果。
神秘的西夏
古灵州究竟在何地?今灵武市,究竟是明宣德三年(1428年)始建的灵州“新城”,还是始建于汉惠帝四年(前191年)的古灵州城遗址?古灵州城不在今灵武城,今灵武城不是古灵州城,这始终是学术界一致的观点。早在1960年,已故中国着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侯仁之(1911.12.06~2013.10.22)教授,到宁夏河东考察,就曾指出:“随着黄河河床的游蕩摆动,灵武城不得不随之迁移。晚至明代,灵武城还‘三易其址’。现在的灵武城,正是明朝最后一次迁城时所奠定的。历代迁城的情况很是複杂,无须在此细讲,但是今城之决非唐城,已属确凿无疑。因而唐肃宗即位灵武的故事,虽然实有其事,却不在今天的灵武城,这难道还有什幺疑问幺?”
但是,古灵州城遗址,具体在什幺地方?学术界有古灵州在今灵武西南说和古灵州在今吴忠说:
从清初顾祖禹着《读史方舆纪要》开始,到民国、到解放后的学术界的历史地理专家学者的论着,特别是包括一些没有专门研究宁夏历史的学者的着作,持古灵州城在今灵武西南说,即古灵州不在今灵武城,在今灵武西南,西南什幺地方,待考。
神秘的西夏
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术界有北京市历史学者常征《杨家将史事考》以及宁夏学者论着提出:古灵州城在今吴忠说:即古灵州城址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古城村,今灵武市为明代迁建的灵州新城,今吴忠和灵武,究其根源,都是一个古灵州,都是古灵州的继承者,都拥有古灵州的辉煌历史,都可以继承古灵州的历史文化。古灵州城在今吴忠的观点,得到“学术界一致比较认可”。之后,又得到2003年5月8日,吴忠市出土的唐灵州吕氏夫人墓志铭的佐证。宁夏许多专家学者论着,包括2007年,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宁夏区党委原书记陈建国题写书名、国家公务员局原副局长、宁夏区党委原常委、宣传部长杨春光主编、副部长马汉文副主编、宁夏区党委宣传部编、印数过百万册、当时宁夏大、中、国小学生人手一册的《宁夏古今名人故事》一书,以及外地不少学者,均认同古灵州在今吴忠说。
第一、 灵武市编纂出版的《灵武市志》记载:“宣宗宣德三年(1428年),灵州城又被河水淹毁,又去旧城东北五里修筑新城,即今灵武城垣。” 灵武市是不是宋夏灵州城?《灵武市志》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今灵武城是明宣德三年(1428年)新建灵州“新城”,不是千年古城。
2014年10月21日,中新网、宁夏新闻网、新浪网、银川日报等媒体,都发表了《灵武开修灵州古城墙》的报导,其中再次强调指出今灵武市城为建于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的明代古城:
神秘的西夏
“10月20日,记者从银川市文广局了解到,由于出现裂缝存在坍塌隐患,灵武市已开始对具有586年历史的灵州古城墙落架维修。”;“根据史料记载,灵州古城墙修建于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当年,灵州城城池坚固,气势宏伟,是宁夏重要的州城之一灵州古城墙是宁夏境内唯一保存下来的明代州城城墙,2011年被列为宁夏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武市自己的市志和2014年10月宁夏、银川当地新闻报导,都说今灵武市是明代所建之城,《神秘的西夏》还要说今灵武市是“一千年多前”就存在的’叫灵州”的古代城市吗?。
第二、明代历史文献记载:明朱栴《宁夏志》记载:灵州“洪武间”,被黄河水沖圮,“今犹存其颓垣遗址,其西南被河水冲激崩圮”,“洪武间筑城于故城北十余里”,“永乐间亦被河水沖圮”;“宣德间”又被河水逼迫迁城于“今(宣德间)新城。”(灵武市志说:即灵武市)朱栴还记载:“石佛寺 古灵州城上”。说明古灵州曾因黄河水淹没,洪武十七年(1384年)开始“城凡三徙”。宣德三年(1428年)第三次迁徙,迁至今灵武市。
神秘的西夏
明《嘉靖宁夏新志》同样记载了古灵州城三次迁徙,指出:洪武“十七年(1384年),以故城被河水崩陷”,古灵州被黄河淹没以后,“编集原遗土民及他郡工役民夫之忘归者,为瓦渠、枣园、苜蓿、板桥四里。” “石佛寺 古灵州城北”。里是村的意思。
特别是《宁夏志》记载:“石佛寺 古灵州城上”;《嘉靖宁夏新志》记载:“石佛寺 古灵州城北”。考宁夏其他市县包括灵武市,都未发现有石佛寺,都没有瓦渠、板桥、早元,只有今吴忠市有石佛寺,只有吴忠市有瓦渠村、板桥乡、早元乡。石佛寺在今吴忠市;瓦渠村、板桥乡、早元乡也在今吴忠市,都说明古灵州当在今吴忠市境内。因此,古灵州应在今吴忠市境内,今灵武市是城凡三徙之后,明宣德三年(1428年)所建灵州“新城”。
神秘的西夏
第三、宁夏 吴忠市出土唐代灵州考古文物佐证:2003年,宁夏吴忠市发现唐墓群,其中,2003年5月8日,宁夏吴忠市东区绿地园出土一方《大唐故东平郡吕氏夫人墓志铭并序》,墓誌记载:家住唐灵州城的吕氏夫人,“终于灵州私第”,“殡于回乐县东原”。意思是:吕氏夫人,死于灵州家中,葬于回乐县(灵州治所,与灵州同城)东原,即灵州东原。
回乐县是灵州治所,州县同城,回乐县东原,就是灵州东原,而墓葬在吴忠市东区绿地园出土,因此,唐灵州当在今吴忠市绿地园以西的古城。此方墓志铭,是古灵州城在今宁夏吴忠市的考古文物佐证。2004年4月27日,吴忠市召开“吴忠市历史文脉研讨会”,宁夏着名专家学者吴忠礼、薛亚平、钟侃、白述礼、杨森翔、许成、朱存世、马振福八位历史考古专家学者,聚会吴忠市,研讨吕氏夫人墓志铭,“专家认定:古灵州就在今吴忠”。
神秘的西夏
已故宁夏着名考古专家钟侃研究员特别指出:“墓誌的发现,具体指明灵州城址当在今(吴忠市)利通区绿地园以西的古城乡境内。城址虽遭河水崩陷不复存在,但灵州城址所在的具体地方当可由此确定。”
正如钟侃研究员所说,今吴忠市利通区以西黄河东岸古城乡境内就是有古城村,村名“古城”一词,也正是明代朱栴记载的“古灵州城”的简称。考宁夏北部其他市县,包括灵武市、银川市,都没有古城,只有吴忠市有古城,因此,据吕氏夫人墓志铭,古灵州城在出土唐灵州墓志铭的今吴忠市绿地园以西古城
新华网,早在墓志铭发现20天的2003年5月28日,就发出报导:《唐代古灵州被确定在吴忠市》,接着,《人民日报》,2003年6月20日报导:《宁夏一项考古表明古代灵州在吴忠市》。
神秘的西夏
2004年5月15日,十一届全国政协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原主席、历史专业出身的马启智(回族),曾考察了吴忠市出土的吕氏夫人墓志铭,他异常兴奋地说:“一石惊天。一座深埋地下的历史古城因它而洗涤尘埃,慢慢浮现。”之后,马启智又指出:“吴忠、灵武本一母所生,那母亲便是古灵州。”
古灵州城址问题,学术界已经出现新的研究成果,即古灵州在今吴忠说的新的观点,已经被学术界广泛认同,而《神秘的西夏》第三集和第五集的表述,採用的是过时的今灵武说的旧观点,没有体现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央视网2015年4月2日播出《神秘的西夏》第十集,其中关于古灵州城址,却与第三集第五集不同,又出现了古灵州城遗址在今吴忠市的解说词:同时配有古灵州城遗址在今吴忠市图片:
神秘的西夏
“蒙古铁骑很快抵达西夏最后一道防线灵州。灵州城依黄河天险而立,是都城中兴府最后的一道防线。今天,在距离银川市不到七十公里的吴忠市,还可以看到这座古城的遗址。”
同时配有古灵州城在今吴忠市的图片,见右图:
第十集这段解说词,反映《神秘的西夏》的编导,应该已经了解到了上述史学界关于古灵州城址在今吴忠市的最新研究成果,因此,才有“灵州城依黄河天险而立”,“在距离银川市不到七十公里的吴忠市,还可以看到这座古城的遗址。”的解说词出现。说明《神秘的西夏》的编导第十集表述古灵州的城址,採用史学界新的研究成果,把古灵州城址定位于今吴忠市。只不过,同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纪录片,第三集、第五集与第十集,前后出现历史名城灵州遗址在今灵武市和今吴忠市的自相矛盾的说法,也应属审查电视片中的重大疏忽。
神秘的西夏
又如:
《神秘的西夏》中提到灵州为塞上江南,该片有这样的解说词: “在唐代,灵州就被称为塞上江南。” 见右图:
关于灵州被称为塞北江南,宁夏学术界已经有专家新的考证,例如宁夏史志专家吴忠礼研究员《宁夏历史图经》一书,指出:查遍历史文献记载,从隋唐到民国《朔方道志》,历代评价灵州,只有塞北江南,没有发现塞上江南,塞上江南是现代人的称谓。“查遍南北朝以后的史书和诗品”,包括唐朝、明朝、清朝,“甚至直到民国年间编纂的《朔方道志》等地方志,都查不到‘塞上江南’的一点蹤影”,“看来,从‘塞北’到‘塞上’,一字之差,只不过是现代人所为。”
而且,唐代以前已有塞北江南。例如:唐代有诗人韦蟾的诗句:“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旧有名”,证明唐代以前,灵州就是塞北江南早有名气了。并不是唐代才叫塞北江南。
塞北江南提出,最早于何时?据北京师範大学王培华教授研究指出:最早提出塞北江南是隋郎茂《州郡图经》记载,南北朝时期就已经称灵州为“塞北江南”了。并不是“在唐代灵州被称为塞上江南。”
神秘的西夏
再如:
该片说:
“兴州的北面有巍峨的贺兰山”
这一表述也有问题。凡是稍有地理常识的人,看看地图,都知道,西夏兴州即今银川市,在贺兰山之东;贺兰山,在银川之西。就是从片子给与观众的地图看,兴州今银川市在贺兰山东面,贺兰山在兴州的西面,而不是兴州的北面。宁夏有一首流传甚广的歌谣,歌词说:“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年种年收,水浇田,金川,银川,米粮川。”清清楚楚说明:宁夏川,黄河在东面,贺兰山在西面,。
还如:
神秘的西夏
解说好水川战役,片子中说:
“一千多年前,这里发生过一场什幺样的战役”。
史书记载:历史上宋夏之间的好水川战役,发生在公元1041年,距今2015年是974年,应该是974年前,怎幺会是“一千多年前”的战役呢?第十集中再次出现:“贺兰山脚下,有一大片壮观的陵墓群,在风沙中耸立了一千年,上个世纪70年代,才被考古学者确定为西夏的王陵。”这里,也是同样的历史年代的错误,西夏立国从公元1038年开始,到1227年为蒙古人所灭。从建国算,西夏距今2015年,应该是967年,即便是立国之日便开始修建王陵,也只能是967年,而不可能是“一千年”;好水川战役,更不可能是“一千多年前”。说明《神秘的西夏》编导对历史年代不太熟悉,没有在意。

此外,《神秘的西夏》记录片中,第六集有一段解说词: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元昊之后,持续了190年的西夏帝国,有一半的时间被女人统治着。”
2015年4月7日,《神秘的西夏》首席史学顾问、着名西夏学权威专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史金波教授指出:这段话错了,西夏女人没有统治一半时间。有两个问题:、
第一,在元昊之后,西夏帝国有没有持续了190年?没有!西夏建国1038年,灭亡1227年,总共才189年。元昊是1048年死去,元昊之后,持续的时间,应该是179年,不是持续190年;
神秘的西夏
第二、西夏女人统治,有没有西夏帝国的一半时间?没有!史载,西夏先后有十帝,其中三帝时期有三个母后掌权:1、没藏太后:掌权时间为1048-1056年;2、大梁太后:掌权时间:1068-1085;3、小梁太后:掌权时间:1086-1099,三个太后掌权时间加起来不到40年,近40年,对179年来说,不到四分之一时间。因此,西夏女人统治时间,没有西夏帝国的“一半时间”。
《神秘的西夏》记录片中,还有,第二集说党项人移居庆州即今甘肃庆阳,实际上,还有其他地方:《新唐书.西域上.党项》有记载:“天授(691年)中内附,户二十万,以其地为朝、吴、浮、归十州,散居灵夏间。”“灵夏间”,应为今陕北至今宁夏平原一带第三集,青盐之战的青盐,应为“青白盐”,说青白盐产于内蒙五原欠妥,应为产于盐州五原县,今陕西定边第八集,说西夏人口20-30万不妥,因为《宋史·夏国传》西夏军队就50万;还有,把火中取栗(huǒ zhōng qǔ lì),错读为火中取粟(huǒ zhōng qǔ sǜ);
神秘的西夏
多幅地图,也存在问题:宁夏黄河、西夏兴庆府(兴州)、灵州的位置,不同的地图中,都不标注一样,大家可以把多幅地图拿出来对比,看看,或者看看右面《神秘的西夏》中的四幅地图,便可便一目了然。
当然,这些只是该片表述历史问题出现的问题,只是该片的瑕疵,瑕不掩瑜,《神秘的西夏》仍不失为一部精心製作的比较受欢迎的大型历史题材电视历史记录大片。(BSL2015.4.1-13.)
当然金无足赤,片中有些细节还需要斟酌,如科兹洛夫手中把玩的西夏文黑釉瓶,实为现仿赝品;西夏人建国后男子当为秃髮而非披髮或束髮;铁箭头应为热铸而非冷锻等细节应当还原历史。
神秘的西夏
神秘的西夏
神秘的西夏
以电视纪录片的形式对西夏历史文化进行多视角、全方位展示的10集电视专题片《神秘的西夏》,近来在央视热播。然而,片中的一些疏漏却令不少观众深感遗憾。在第八集《普通人的王朝》中,说到面对成吉思汗率蒙古铁骑进攻,西夏向金求援,被金国拒绝,于是萤幕上的西夏学研究院研究员称金国是“火中取粟”,而且字幕上竟也是“火中取粟”……
《神秘的西夏》还有一处让人啼笑皆非的疏漏出现第八集,片中将“火中取栗(lì)”说成了“火中取粟(sù)”,而且字幕上竟也是“火中取粟”。第八集《普通人的王朝》讲述并分析了罗太后如何帮助侄子李安全篡夺了皇位,甚至废掉自己的亲生儿子。在李安全篡位一年后,成吉思汗率兵攻打西夏,李安全向金国求援。金国回覆:“敌人相攻,我国之福。”因此李安全转而向成吉思汗献女求和,西夏和金国之间维持了80年的和平遂被打破。这时,萤幕上出现了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杨浣副研究员一段慷慨激昂的陈词:“曾经的盟邦,曾经的臣子,你没有採取一个维护的态度,你採取了一个推出去,然后呢,斗争,甚至呢属于火中取粟,这样的一个政治和军事作为……”成语火中取栗典出法国寓言诗人拉·封登的寓言《猴子和猫》,说的是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中烤着栗子,猴子叫猫从火中取栗,栗子取出来后被猴子吃了,而猫爪上的毛却被烧掉了。成语比喻为别人冒险,徒然吃苦而得不到好处。电视片用“火中取栗”比喻当时金国的所作所为,显然并不贴切,将“火中取栗”误说成“火中取粟”就更是贻笑大方了。
在《后宫丽影》一集中表述公元1206年,夏仁宗被堂兄李安全推翻,帮助李安全的还夏仁宗的母亲罗皇后,但是李安全推翻的不是夏仁宗而是夏恆宗,而罗皇后不是夏仁宗的母亲而是夏恆宗的母亲。

神秘的西夏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