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关键一年,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年来,我省国土资源系统始终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为“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为目标,认真贯彻国土资源部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决策部署,科学谋划、周密安排、扎实推进,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地质灾害防治的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各项制度得到全面落实,人民民众防灾意识明显增强,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全面提升,实现了“无重大地质灾害发生、无人员因灾伤亡”的“双无”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了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为实现我省经济社会较快平稳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河北省2009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 时间:2009年
- 类别:工作总结
- 地点:河北省
灾害情况
由于自然地质环境条件複杂和不合理的採矿、修路等人为工程活动的影响,加之汛期降水量较大,今年全省汛期共发生地质灾害7起(详见附表一),其中崩塌4起、滑坡1起、塌陷1起、地裂缝1起。灾害发生数量较去年减少29起。据不完全统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73.5万元,比去年减少21.5万元。由于防治措施得力,未造成人员伤亡。
统计表
表一2009年汛期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统计表
序号 | 灾害地点 | 灾害类型 | 发生时间 | 诱发因素 |
1 | 承德县甲山镇丁杖子村四组 | 崩塌 | 6月8日 | 降雨 |
2 | 张家口市尚义县红土梁镇五号村村西 | 地裂缝 | 6月8日 | 採矿、人为因素 |
3 | 承围公路隆化县韩麻营段K55+450M | 崩塌 | 6月14日 | 降雨 |
4 | 承德市平泉县七家岱乡雹神庙村17组 | 滑坡 | 6月15日 | 降雨 |
5 | 张家口市崇礼县东坪金矿 | 崩塌 | 6月17日 | 採空区塌陷、人为因素 |
6 | 承德市围场县杨家湾乡巨德村六组 | 崩塌 | 7月24日 | 降雨 |
7 | 石家庄市平山县古月镇刘家沟村 | 崩塌 | 9月7日 | 公路削坡、人为因素 |
二、地质灾害防治具体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落实责任,建立了齐抓共管的地质灾害防治体制机制。
为把地质灾害防治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我省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作风建设年的具体行动,加强领导,健全组织,逐级成立了以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主管副秘书长(副主任)和国土资源局局长为副组长,水利、交通、建设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组和抢险救灾组。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认真落实责任制,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抓,实行市包县、县包乡镇、乡镇包村,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责任制。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分解表和网路图,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层层分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了政府领导,国土部门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齐抓共管的地质灾害防治体制和机制,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宣传,普及知识,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各界的防灾意识。
提高全民防灾意识是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我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把加强防灾宣传、普及防灾知识作为重点,以“4.22地球日”和“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为契机,以组织民众观看地质灾害知识光碟、播放电视公益广告和专题节目、布置展板、发表领导署名文章和电视讲话、开展街头和集市谘询、散发宣传单、现场讲解等贴近实际、简便易学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政策法规以及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等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切实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了全社会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创造了人人关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奠定了坚实的民众基础。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在省会组织了大型宣传活动,印发地质灾害防治常识宣传单2万余份,发放地球日特刊500套,製作地质灾害宣传牌20余块。邯郸市国土资源局发放地质灾害科普宣教材料2万余份。张家口市尚义县国土资源局周末在学校对中小学生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提高了学生的防灾、避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周密部署,及早安排,扎实做好地质灾害调查、预案等前期基础工作。
一是下发通知、召开会议,对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早安排早部署。汛前,省国土资源厅多次召开厅务会专题研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4月21日,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了《关于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冀国土资传〔2009〕33号),5月27日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冀国土资传〔2009〕40号),对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7月22日召开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张绍廉厅长和张俊杰副厅长对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省气象台陈小雷台长对全省主汛期降水趋势进行了预测,中国地质调查局专家讲解演示了滑坡检测仪和裂缝报警器的安装和使用方法。
二是开展了汛前地质灾害核查和排查工作。各地在充分利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的基础上,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联合对全省3600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全面细緻的拉网式调查、核查和排查,重点是村庄、道路、矿山、学校、旅游景点、民工工棚等,确保不留死角,并对监测责任人和联络方式进行了重新落实和核实,为制定科学的地质灾害防治预案提供了翔实的依据,提高了地质灾害防治的针对性。各地还认真贯彻全省中国小校舍安全工程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了中国小校舍排查鉴定工作。
三是认真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预案。在对地质灾害防患点调查、核查和排查的基础上,认真编制了《2009年度河北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于2009年6月16日经省政府同意印发实施。全省3610处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制定了防灾预案,落实了监测预防责任人,其中危险性大、危害严重的346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列入省级防治方案,进行重点监控。各地及时编制了包括各隐患点位置、类型、规模、发展趋势、监测预防责任人、预警信号、转移路线等内容的《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由同级政府印发实施,为有效地提高全省地质灾害预防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坚持制度,落实措施,强力推进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是健全完善群测群防网路。我省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地域分散的特点,在目前还不具备广泛治理的条件下,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健全监测到点、责任到人的群测群防网路,发动隐患区民众开展深入、细緻、持久地群测群防,切实提高民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各地全部建立了县、乡、村、监测人四级群测群防网路,并编印了通讯录或群测群防网路图,採取县包乡、乡包村、村包户、监测责任人包点的方法,逐级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单位和监测责任人,实现了群测群防、齐抓共管。邯郸对全市160处隐患点监测员给予每人300元通讯补助。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给25个基层国土资源所所长补助200元手机费。
二是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範警示工作。在汛期来临前,各地将地质灾害防治小册子迅速发放到基层干部民众手中,将宣传画张贴到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村庄、矿山、学校和建设工地等所有公共场所,将包括地质灾害基本情况、预警信号、转移路线、避险地点等内容的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卡和防灾明白卡发放到所有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单位和民众手中,同时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设定了警示宣传牌,划定了危险区。保定市共向受威胁民众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5000多张,重新设立警示牌200多个,与245个矿山企业签定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状。邯郸市共发放防灾明白卡及避灾明白卡1万余份,更新埋设警示宣传牌140余块。承德市确定了850名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印发了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12026份、避险卡26720份,製作警示牌325处。
三是认真完善和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认真贯彻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监测预报预警,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制度,地质灾害灾情险情预报、速报,应急调查,地质灾害月报等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工作制度,真正做到了信息畅通、报告迅速、处置及时。为确保接到突发性地质灾害报告,第一时间到现场应急处置,张家口市国土局还新增了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组值班制度。
四是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在总结以往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的基础上,省国土资源厅及各市国土部门继续与气象部门、地质环境监测站紧密协作,进一步完善了信息共享、可视会商等预警预报措施和手段,规範了预报会商和发布程式,投入专项资金,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中心,启动了“地质灾害防治实时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开展了预报模型研究,预报水平不断提高。三级以上预警信息及时在天气预报节目后播出,并以手机简讯和传真等方式传送到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监测人手中。自6月1日开始,与省气象台联合会商100多次,发布三级预警信息10次。各市也相应开展了会商和信息发布工作。保定局与市气象台、市环境勘查院联合对北部山区县进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3-5级时,将通过电视、电话、传真、简讯等多种途经告知县局、国土所负责人、地质灾害监测人和责任人等相关人员。今年共发布三级预警四次。
五是建立了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结合汛前对地质灾害隐患的调查与核查,补充完善了地质灾害管理资料库,建立了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保证了有关人员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实时动态情况。同时,开展了省、市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料库建设工作,开展了省、市、县、乡国土资源部门相网际网路的地质灾害防治实时指挥系统建设,推进了市、县和乡(镇)三级地质灾害防治中心(站)建设,实现了信息实时传递,提高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水平。
六是加强应急演练,提高了应急处置水平。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根据各地实际,及时修订和完善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订了可操作性强的《地质灾害应急回响工作方案》,各重点市、县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40多次,提高了干部民众防灾意识和应急避险抢险能力。按照国土资源部要求,强力推进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共有十几个县达到了标準。
七是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从源头上控制地灾的发生。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在做好汛前调查、方案编制、预警预报等各项工作基础上,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加强评估成果备案检查管理。开展了资质审查和核查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检查。重点对资质使用情况、评估报告质量情况、备案情况、评估报告审查情况和评估开展情况等进行了全面检查。通过检查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管理,规範了评估市场,保证了评估质量,控制了评估活动中的违规行为,使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真正从源头上得以控制。
八是加强检查和巡查,确保各项防灾措施落到实处。在汛前各地自查和检查的基础上,汛期省厅向各地下发了通知,要求各地对200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一次拉网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各市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要求,採取抽查与拉网式检查结合、日常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明察与暗防相结合的方法,认真检查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应急指挥系统、群测群防网路建立情况,防灾责任制、监测责任人落实情况,年度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群测群防网路运行情况,人员撤离路线、预警信号、速报制度、明白卡发放、警示宣传牌埋设、值班和防灾工作条件保障情况等,进行了认真细緻地自查和自纠。主汛期,张绍廉厅长、张俊杰副厅长等分别带领检查组深入村庄、农户和地质灾害隐患现场,对各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各市对辖区县(区)地质灾害防治情况也进行了全面检查和督导,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现场检查,填写了“2009年地质灾害隐患点检查表”。进入汛期以后,廊坊市国土局对河道附近地势低洼处和山区沟谷中的交通干线、风景旅游区、学校、村庄、矿山等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一次检查、排查,对採矿、修路等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及时向矿山企业、施工单位下发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整改或治理通知书,请有关负责人在防灾责任表和监测预警责任表上籤字,切实将责任落实到单位,分解到了具体人员,并监督责任单位和人员切实履行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秦皇岛市加强了对旅游景区和旅游公路的地质灾害检查,对山海关五佛景区旅游公路存在的崩塌和滑坡隐患,向景区管理处下达了整治通知书,要求採取治理措施消除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