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法定利率

(2020-05-21 06:26:21) 百科综合

法定利率

法定利率亦称“官定利率”。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当局规定的利率。市场利率的对称。利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间指标,中央银行必须对之施以一定的影响,方能较好地贯彻其政策意图。法定利率就是中央银行对利率体系施加影响的重要工具。法定利率通常包括三类: ①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再融资利率,包括再贴现利率和再贷款利率; 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卖出证券的价格; ③中央银行直接规定的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以及对金融市场上股息、债息的直接管制所形成的利率 (收益率)。法定利率对由供求关係决定的市场利率起导向作用。法定利率的升降直接影响贷款人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并影响他们提供信贷的鬆紧程度,从而使市场利率随之升降。法定利率的高低还可抑制或刺激国内的投资 (与投机) 变动,也会影响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向,并对汇率产生影响。同时,法定利率的高低还制约着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对中央银行的货币需求。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法定利率
  • 外文名:official rate of interest/official rate interest
  • 解释:市场利率的对称
  • 别称:官方利率

範围

法定利率通常包括:
①银行利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再融资利率,有再贴现率和再贷款利率;
②有价证券利率,包括债券、国库券等债券发行利率;
③商业银行存贷款的高限利率。

作用

利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调节槓桿,是巨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它的变动将影响到社会资金的供求量,中央银行必须控制利率水平的变动权及最高限,形成法定利率与市场利率并存的局面。
法定利率对由供求关係决定的市场利率起到指导和参考的作用。法定利率的变动会影响到贷款者对市场利率高低的预测,从而预算出借款成本的高低,确定借贷的数量,以获取较高的利润率。当法定利率较高时,借款成本就会提高,投资就会减少;反之,则增加。因此,法定利率的变动可以控制社会的货币需求量和投资规模,起到调节社会资金流量和流向,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等作用。

市场利率

法定利率是市场利率的对称。中央银行或金融行政管理当局规定的利率水平。又称官方利率。在不同国家,法定利率内容不完全相同,但一般都由政府货币管理当局、中央银行或由法律规定并在其所辖範围内实行。超过法定利率收取利息的行为通常称为高利贷。
而市场税率,就是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时使用的利率,反映了资金的成本。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