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行政机关委託的组织

(2020-01-16 23:46:43) 百科综合
行政机关委託的组织

行政机关委託的组织

行政机关委託的组织是指受行政机关的委託,按照委託範围,以委託主体的名义,行使被委託的行政职权的非国家机关的组织,亦称被委託组织。

行政机关委託的组织和範围十分广泛,不仅包括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团体,而且还可以包括某些个人或某些私人组织。如国务院发布的《家畜家禽防病条例》规定,农牧部门及其畜禽防疫机构可以委託有条件的饲养户或检疫单位检疫,家畜出售者可持有被授权检疫的饲养户或检疫单位的检疫证明进入市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行政机关委託的组织
  • 释义:接受行政机关的委託的主体
  • 性质:委託组织
  • 委託对象:非国家机关的组织

特徵

1.行政机关委託的组织是非国家机关的组织。
非国家机关的组织的基本职能不是行使行政职权或其他国家职权,而是从事其他非国家职能性质的活动。行政机关虽然可以在本系统内相互委託处理某些行政事务,这种委託是行政机关係统内部的公务协作,不是行政法上的行政委託,因而行政机关不是被委託的组织。
2.行政机关委託的组织行使的行政职权必须因行政机关的委託行为而产生,不是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授权而产生。
被委託的组织在行使行政职权时,只能以委託机关的名义行使职权,而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其行为的法律后果不由其承担,而由委託的行政机关承担。
3.行政机关委託的组织行使的行政职权受到严格的限制。
有些行政职权不允许委託非行政机关的组织行使,如行政立法权、涉及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和强制措施权、行政许可权等,行政机关不得委託给非国家机关的组织行使。

权利义务

1.行政委託机关的权利义务。
(1)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2)在行政机关的法定许可权以内,不得越权委託;
(3)委託符合法定条件的组织,不得委託法定条件以外的其他组织或者个人;
(4)对受委託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
(5)对受委託的组织的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委託组织的条件。
行政机关委託组织的条件通常由具体的法律、法规所规定。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行政处罚法》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受委託组织的条件。
(1)必须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
(2)必须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
(3)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3.受委託组织的权利义务。
受委託组织根据行政机关委託进行行政处罚时,有以下权利义务:
(1)只能在委託範围内实施行政处罚;
(2)以委託行政机关的名义进行行政处罚;
(3)不得再委託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异同

(一)两者的共同点
1.两者都是非国家机关组织。被授权和被委託组织都不是国家机关组织,都只在得到法律、法规和规章授权或行政机关委託时才具有行政职权,在此之外它们依然是一般的民事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地位。
2.两者都只行使一定的行政职权而非行使一般行政职权。法律、法规和规章授权组织仅限于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规定的某项职权或某一事项;被委託组织也只能行使行政机关委託的,并且依据法律是可以委託其他组织行使的某种行政职权。
(二)两者的区别
被授权和被委託组织虽然都行使行政职权,但前者具有行政主体地位,后者不具有行政主体地位,在许多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1.两者範围不同。被授权组织主要是非国家机关的组织,而不能是自然人。行政机关委託的对象,不仅包括非国家机关的组织,也包括特定的自然人。
2.权力来源不同。被授权组织的行政职权来源于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授权。被委託组织的行政职权来源于行政机关的委託。行政授权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依据,如果没有法定依据视为行政委託。行政委託不强调有明确的法定依据,只要不违背法律精神和目的即可。
3.权力来源方式不同。行政授权的方式有两类:
4.法律后果不同。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使得本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组织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在授权範围内能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在行政委託中,不发生行政职权和职责的转移,受委託的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只能以委託行政机关的名义,代理委託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不直接承担因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