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经济人与道德人

(2020-03-09 17:45:41) 百科综合

经济人与道德人

经济人与道德人是经济学说中对人性的两种理论假设。最早由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针对亚与,斯密两部箸作中关于人的本性的理解是否一致提出。他们认为,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的人性是利他的,而《国富论中的人性是利己的;这两者之间的不一致被经济学家称为“亚当斯密问题”。对这个问题最早作出权威性解释的是上世纪的斯卡尔钦茨基。他在1878年出版的《亚当斯密的道德哲学及其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一书中,进一步发挥了历史学派的主张。

他认为,亚当斯密在1764年去法国以前,受哈舒森和休漠的影响,但去了法国以后,受到法国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所以去法同以前写的《道德情操论》与从法国回来后写的《国富论》是相对立的,《国富论》中所构想的“经济人”与《道德情操论》中所构想的“道德人”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卢森贝的《政治经济学史》也认为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研究的是道德世界”,出发点是同情心;在《国富论中“研究的是经济世界出发点是利己主义。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指出,亚当斯密问题本身并不构成真正意义上的问题,真正意义在于提出了经济与道德、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係问题。事实上,在亚当斯密的思想体系中,经济人和道德人不可分离,它们同是人性的两个方面。一方面,自利是人的天性,每个人在各个方面都肯定要比其他人更有资格和能力关心自己的利益,但另一方面人有同情心,在同情心的作用下,利己的动机和各种美德结合起来。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