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建宁县境内东南部,东北部与泰宁交界,总面积1182.52公顷,森林公园地处武夷山脉中段的建宁县东南部,介于东经116°46′~116°59′,北纬26°35′~26°49′之间。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森林植被类型主要为常绿阔叶林。主要景观有金铙山瀑布群、千亩高山杜鹃花、白云寺、高峰古道、鸳鸯湖、上坪古村落等。2008年1月,闽江源森林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福建闽江源国家森林公园
- 地理位置:福建建宁县
- 面积:1182.52公顷
- 级别:国家级
- 地理区域:武夷山脉
- 植被类型: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管理单位:福建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批准时间:2008年1月
- 气候类型: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福建闽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建宁县境内东南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6°46′~116°59′,北纬26°35′~26°49′之间。东北部与泰宁交界,面积1182.52公顷。
闽江源国家森林公园
地形地貌
福建闽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闽西北加里东隆起带,崇安—石城深断裂的西侧。岩浆活动强烈,地层出露不全。以加里东侵入岩与燕山期侵入岩(花岗岩)分布最广。东部为中山代地层及岩浆侵入活动为主,西部则是古老的变质岩基底出露。构造线主要有北东和北西向两组,中生代地层基本上呈北东向展布。古老变质岩中发育韧性剪刀带,片麻理髮育,地层变质揉皱强烈。
公园属武夷山脉,地处武夷山中段,以中、低山地貌类型为主,海拔在250~1858米之间,地势总体是东北高西南低,从东北向西南倾斜。西南山势平缓,中部以前震旦系统合岩为主的低山丘陵地,地势较低,东北部也属武夷山脉中部的主体延伸部分,山体庞大,最高峰白石顶海拔1858米,山势陡峻。
气候特点
福建闽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6.7℃,1月平均气温5.3℃,7月平均气温27.1℃,极端最高温度40.3℃,极端最低温度零下12.8℃,年平均降水188.1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20.7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80天。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截至2008年,福建闽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园区内拥有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36种。主要有南方红豆杉、香果树、伯乐树、鹅掌楸、凹叶厚朴、闽楠、浙江楠以及仅在建宁有分布的建宁椴、建宁金腰等。许多胸径达1米以上的古树名木如:鹅掌楸、柳杉、南方红豆杉、银杏、香榧、花榈木等;稀有的南方红豆杉群落、柳杉群落、吊钟花群落、红楠群落、香果树群落等。
鹅掌楸

动物资源
截至2008年,福建闽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有国家级保护动物17种。分布的国家级保护动物有云豹、豹、鸢、蟒,短尾猴、猕猴、穿山甲、豺、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苏门羚、鸳鸯、苍鹰、鹰鵰、虎纹蛙等;省级重点保护的有豹猫、毛冠鹿、棕鼠、红喉潜鸟、黑喉潜鸟、小壁虎、苍鹭、大白鹭、白鹭等。
苍鹭

主要景点
龙王岩
龙王岩位于海拔1800多米处,约建于清光绪年间,依山势、就地取石块搭建而成。
龙王岩

鹰嘴岩
鹰嘴岩因外形酷似一只雄鹰而得名,其形成原理是由于花岗岩岩石受热胀冷缩产生裂隙,最后发生崩裂,形成的具有稜角的岩块。岩块由于风化、重力崩塌形成了一个向崖壁内凹进的洞穴,最终形成一只像巨大的雄鹰蹲伏于峭壁之上。
鹰嘴岩

凌空栈道
凌空栈道是福建省海拔最高的栈道,栈道悬挂于白石顶的崖壁上,全长900多米。
凌空栈道

千层崖瀑布
千层崖瀑布高约30米,最宽处20余米,瀑布底下的水潭近30平方米,它也叫七仙崖瀑布,相传七个仙女私自下凡来此沐浴,所以叫七仙崖瀑布。
千层崖瀑布

报国寺
千年古剎报国寺,位于金铙山脚下的山谷间,始建于梁龙德年间,早于建宁置县,为全县最大的寺院,有“曹洞宗福建第一祖庭”之称。
报国寺

九县石
九县石为福建母亲河闽江之源头主峰,海拔1185米,是四个巨大石柱并排而立的高山。因“立其顶峰,可眺闽赣九县”,由此得名。
九县石

金铙山
金铙山,白石顶直刺云天像一只谦和的长着长鼻子的大象欢迎游客的到来。在佛教中,大象是吉祥的象徵,是普贤菩萨的坐骑,建宁民间传说此山即普贤菩萨坐骑的化身,降临凡间,教化众生,故此景也称为“圣象迎宾”。
金铙山

石燕岩
石燕岩为相传明嘉靖十八年来自燕蓟的大机禅师在此开石径、挖石岩,悬柱架屋而居之处,现岩内有石床、石凳、石室等遗址,有出米石、毛竹、石鼓、石燕岩等四奇。
石燕岩

开发建设
管理建设
2007年1月挂牌成立福建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机构规格相当于副处级全额拨款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核定编制为50人。管理局设有办公室、资源保护科、计画财务科、科技宣教科、经济发展科、综合执法科等6个科室和4个管理站及1 个生态监测站。
品牌建设
2005年11月,福建闽江源森林公园经福建省林业厅批准设立,于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交通及路线
交通
可乘坐计程车前往。三明计程车起步价5元。福银高速公路(福州到银川)贯穿全境,可直接由福州或南昌前往三明。国道205线,316线、省道212线均经过三明。京福高速公路三明段一期工程(三明-福州)已建成通车。三明到各县(市)有公共汽车可达。
路线
一日游路线:乘车赴建宁(约1小时),游览素有“秀起东南第一巅”的世界地质公园——闽江源金铙山,乘坐福建海拔最高的索道(费用自理100元/人)上山,体验高空赏景,再穿过760米高山隧道、龙脊步道、近1000米长的凌空栈道到达金绕山主峰白石顶(海拔1857.7米),远眺泰宁大金湖、建宁县城。
历史人文
传说·建宁白莲
建莲。自古以来,建宁县城西门外出产的莲子作为建莲的正宗佳品,史称“西门莲”,为历代皇家珍品,在皇家贡品史上占有重要一席。清乾隆《建宁县誌》卷三“池井”篇中云:“西门外池—百口种莲,池旁遍植桃李,春夏花时,游人络绎不绝,莲子岁产千斤,为吾国第一”,卷二十七“物产”篇中又载:“莲,花叶偶生相连曰莲,嫩极鲜,老者为乾,子入药,补脾。邑种莲多处,以西门莲为最上品,水南次之,水东又次之,然较他邑产者,均有天渊之判。”在建宁民间盛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途中中暑发痧,适逢金铙山寺主持方丈济空和尚,用西门莲作“鸡莲肚”治好了乾隆皇帝的病,乾隆皇帝特为金铙山寺题写了寺名“报国寺”以表其功,“报国寺”三字寺名一直延用。建宁县汉族民间对建莲的各种传说、故事,有部份已收录“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中。清代文学家、美食家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十回中写张太医给病入膏肓的秦可卿所开的药方中“引用建莲七粒去心”,第五十二回写贾府宴席上“建莲红枣汤”这一佳肴,指的就是建宁西门产的贡莲。建莲已从御膳珍馐变为国宴佳肴,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访问中国,国宴上的一道甜点就是“冰糖建莲”。
建宁白莲
